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对宣城市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的实地调查,在气候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层厚度、岩裸率等不同,运用分级组合方法对该地的石灰岩山地划分为七种类型,为该地区石灰岩山地的造林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石灰岩山地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石灰岩山地造林成活率以及石灰岩山地的立地条件的调查, 提出了石灰岩山地容器育苗的造林措施,为加速石灰岩干旱山地绿化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石灰岩山地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进行容器苗造林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尽快发挥保持水土、恢复植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宣城市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的实地调查,在气候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层厚度、岩裸率等不同,运用分级组合方法对该地的石灰岩山地划分为七种类型,为该地区石灰岩山地的造林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石灰岩山地的土壤和土地基层分类、生态重建模式试验、生态经济开发规划等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石灰岩山地的乡级生态重建信息系统研制.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生态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基层分类单元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规划布局等功能,达到了科学、可行、超越传统规划的质量,为我国西南广大石灰岩地区的生态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江淮地区3个有代表性的成土母岩(基岩)石英角斑岩、泥质岩(干枚岩)、石灰岩山地进行杜仲栽培试验,探索出了杜仲适生的立地条件为湿润深厚、通透性较好、肥力较高的石灰岩山地.  相似文献   

6.
皖东石灰岩山地树种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琅琊山天然森林群落为典型,在研究分析榆科树种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皖东石灰岩地区立地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皖东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从而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绿化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青檀,榉树,朴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由于在生理,形态解剖结构2等方面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良好适应性,同时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是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最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石台县典型石灰岩山地森林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皖南石灰岩山地森林群落特征,旨在为皖南山区石灰岩山地更新树种选择及造林树种多样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石台县石灰岩山地由于土壤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和岩石裸露率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主要是冬青-枫香-香果树林、黄连木-冬青林.稳定的建群种为黄连木、冬青、枫香等树种,而黄檀、香果树等为主要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8.
皖南歙县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歙县典型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旨在为皖南山区石灰岩山地更新树种选择及造林树种多样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歙县石灰岩山地由于土壤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和岩石裸露率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森林群落,主要是麻栎-化香林、枫香-麻栎-黄檀林和枫香-短柄枹林;稳定的优势树种为麻栎、枫香等.  相似文献   

9.
对江淮地区3个有代表性的成土母岩(基岩)石英角斑岩、泥质岩(干枚岩)、石灰岩山地进行杜仲栽培试验,探索出了杜仲适生的立地条件为湿润深厚、通透性较好、肥力较高的石灰岩山地。  相似文献   

10.
黄连木在石灰岩山地造林适宜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研究黄连木在石灰岩山地的造林适宜性,选用麻栎、新银合欢、樱桃、冲天柏作对照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连木苗高生长量最大,地径生长量略低于冲天柏,但高于麻栎、新银合欢和樱桃;黄连木造林后2年的保存率高于其他4个树种.黄连木在各地生长状况和保存率均良好,在石灰岩山地造林具有较强的适宜性,适合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对合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出:(1)该地区的天然次生林类型有枫香天然次生林、平基槭天然次生林、麻栎天然次生林、黄檀天然次生林、山合欢天然次生林、麻栎和构树天然次生林;(2)合肥地区天然次生林中树种有73种,隶属36科、61属。其中乔木32种,灌木29种,木质藤本12种;(3)合肥地区天然次生林树种可以开发作为城市行道树的有22种、庭荫树的有28种、观叶树种的有14种、观花树种的有27种、观果树种的有40种,可以用作城市垂直绿化的木质藤本有11种。还对合肥地区观赏乡土树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旨在推动合肥市及其周边县市的城市园林树种规划和野生观赏树种在城市园林中的引种、驯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不同林地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为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3种人工林(油松林、刺槐林和油松×刺槐混交林)和2种天然次生林(山杨次生林、辽东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进行植被调查。结果结果表明:5种林地类型共出现林下植物52种(灌木植物17种, 草本植物35种), 且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及分布差异较大, 天然次生林的灌木物种数量明显多于人工林, 而草本物种数量却要少于人工林。5种林地类型的灌木层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 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 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环境因素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尤其是郁闭度、土壤含水量及毛管孔隙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为显著。结论不同林地林下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综合考虑灌木及草本层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油松×刺槐混交造林方式优于纯林造林方式, 应该在该地区合理扩大油松×刺槐混交造林的面积; 郁闭度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开窗疏林来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及CCA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11个样方(20 m×20 m)取样调查,运用生态位理论、种间关系原理、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探讨主要木本植物间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中麻栎、枫香、蚬木占优势地位,罗伞树-鹅掌柴、九节-琴叶榕、澄广花-鱼骨木的生态位重叠度分别在3种木本植物群落中最大。麻栎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50对,负关联种对数有52对,无关联种对数有3对,正负关联比为0.96,检验显著率为6.67%。枫香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96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13对,无关联种对数有1对,正负关联比为0.85,检验显著率为8.10%。蚬木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显著正关联,正关联种对数有19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7对,正负关联比为1.12,检验显著率为8.33%。CCA前瞻选择显示土壤pH值、全磷、坡向、土壤全钾、海拔是影响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总体上可以对76.95%的环境因子进行解释。物种间的正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反之,物种间的负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为研究区,选取石灰岩灌丛、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次生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下的不同小生境(石沟、石坑、土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生境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结果  ①各小生境的土壤水分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平均土壤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沟(42.24%)、石坑(41.63%)、土面(32.98%),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②石灰岩灌丛进行自然和人工恢复后,小生境的土壤含水率增加,从高到低依次为清香木次生林(35.80%)、云南松人工林(31.67%)、石灰岩灌丛(29.36%),自然恢复优于人工恢复。③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生境类型、土壤性质、植被群落的影响,植被往往优先选择生境条件优越的石坑和石沟小生境。不同土层深度的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土壤性质和土壤优先流的影响。  结论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要结合植被群落和小生境类型,优先选择石沟和石坑小生境,自然和人工恢复相结合,以促进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图4表2参28  相似文献   

15.
5·12地震后北川次生灾害迹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5·12大地震的重灾区,次生灾害种类多样,植被受损严重。为了解5·12大地震后不同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情况,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选取落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5种次生灾害迹地和1种未受损林地,通过设180个大小样方来进行野外调查和数量分析,研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相似性。结果表明:①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多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草本植物为主,群落物种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落石自然恢复地(B4)>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ck)>堰塞湖自然恢复地(B5)>泥石流自然恢复地(B2)=滑坡自然恢复地(B3)>崩塌自然恢复地(B1)。②次生灾害迹地乔木层优势种是桤木,灌木层优势种是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草本层优势种是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等禾本科和菊科植物。③物种相似性在次生灾害迹地与未受损林地差异较大,其中物种相似性系数大小依次为:B4(0.19)> B5(0.13)> B2(0.10)> B3(0.06)> B1(0.02);不同次生灾害迹地之间更为相似,且B2,B3,B4,B5样地之间物种相似性系数在0.28左右。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石灰岩山区次生植被自然恢复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天然次生植被分布特征、天然次生植被自然恢复的效果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分析认为,该区次生植被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植被能依据自身修复能力进行自然演替,并形成稳定的群落。针对人工恢复植被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次生植被恢复的策略与措施。包括:调整绿化工程规划,保护现有成果,增加自然恢复和自我修复比例,封山禁牧,加强管护力度;充分利用次生植被,营造天然——人工复合植被;加大次生植被恢复科研投资,培育次生植被恢复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海南植胶区不同群落结构林下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海南植胶区4种不同特点、不同气候带及不同地形的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4种植被林(包括幼龄橡胶林、老龄橡胶林、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中,物种数由高到低分别为老龄橡胶林(44种)>幼龄橡胶林(41种)>天然次生林(39种)>桉树人工林(30种);不同气候带林下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表现为湿润气候带以需水量大的草本植物,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适应性强的植物为主,且湿润气候带的物种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高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其次,平原台地与山丘地区的4种群落类型下物种优势度λ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整体表现为天然次生林>老龄橡胶林>幼龄橡胶林>桉树人工林。  相似文献   

18.
根据26个样方和5个样线的调查资料,将肖坑河小流域的森林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8个植物群系,及10个群丛。同时分别描述各群落类型的组成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的序列为乌冈栎群落>青冈群落>甜槠群落>苦槠群落>檫木群落>绵槠群落>枫香群落;壳斗科的常绿树种是本地主要建群种。  相似文献   

19.
在龙潭头刺叶栎自然保护小区内,对刺叶栎的分布和群落学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群落外貌和种类优势度相结合的分类原则,将刺叶栎的生长群落类型分为杉木-木荷林、黄山松-木荷林和白栎-甜槠林3种.刺叶栎在白栎-甜槠林群落中生长势最好,在黄山松-木荷林群落中生长势次之,而在杉木-木荷林群落中生长势较差.刺叶栎一般分布在低山区域,分布的群落总面积187hm2,总计约8100株,其年龄结构可分为5个等级.种群结构属于稳定型,但幼苗储备不足,种群易衰退,需加强保护.本文从这些角度出发,也提出了有关保护刺叶栎资源的有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恢复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调查了南涧干热退化山地5种人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及当地次生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分布格局、组成及其优势成分. 研究表明: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变化在2 060~21 300粒/m2之间,物种数为22~32种,各恢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种数均比当地次生的坡柳、黄茅草灌草坡有增加. 在0~10 cm土层内,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呈上层(0~2 cm)中层(2~5 cm)下层(5~10 cm),层间储量差异明显. 从物种和生活型组成来看,各群落草本都占优势,少数植物如菊科的紫茎泽兰、胜红蓟、烟管头草、戟叶火绒草等在土壤种子库中储量丰富,但作为地上草本层的优势物种之一的黄茅草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储量却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