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系统分析了安徽省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农村空心化对全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造成的困难和矛盾焦点,并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提出安徽省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精准测度农村空心化程度、揭示东北黑土区县域农村空心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对于因地制宜整治空心村、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农村多维空心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研究区,测度农村多维空心化水平及其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农村多维空心化是人口、土地、经济等乡村地域系统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农村空心化程度普遍较高,村域和乡镇空心化差异明显,经济空心化水平整体高于其他维度。流出人口比重、人均纯收入、耕地流转比例是影响农村空心化的主导因素;(3)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空心化相互作用强度整体较高,呈低水平协同演进;两两之间的协调状态差异明显,其中“人口—土地”空心化协同性最差。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比重高效益差、农民收入水平低等是农村空心化及内部要素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为系统构建农村地区各要素的耦合格局,提出了分区整治、完善农村制度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肇庆市广利镇砚州村是珠三角边缘区的典型的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人口结构的空心化、宅基地的空心化、村民参与的空心化、农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出现了农村青壮年及精英流失,农业经济发展受阻;农村内部虚置,农村管理无法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没落,农村内涵式发展难以实现;土地制度不完善,造成土地抛荒,加剧社会矛盾;农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落后,生态宜居难以实现等问题。直面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农村凋敝格局,为此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城乡关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重构乡村空间布局,促进生态宜居社区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重塑乡村文化魅力,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人口大量迁出,我国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明显。这种现象带来了农村经济萎缩、土地浪费、农村环境恶化、农村文化危机问题以及城市压力。治理农村空心化及其社会问题,需要从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科学管理农村土地、鼓励劳动力回流以及完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及其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人口,尤其是拥有技术专长、年轻力壮的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谋求发展,使得农村人口大量减少,村庄形成一种房屋、土地被大量闲置的现象,被称为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农村的“空心化”现象,既有利也有弊,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因此,应对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应扬其利而去其弊,进行科学的整治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湖北省66个县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以及分位数回归分析了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方向及趋势。结果表明:1)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发展,空心化程度在0.1左右时,农业技术选择偏向系数接近1,劳动节约型技术和土地节约型技术均采用。随着农村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技术进步倾向为劳动节约型技术,但当比重超过50%后,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2)不同地形条件下,农村空心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山区更倾向于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丘陵地区倾向于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但平原的回归结果具有不稳健性;3)户均播种面积越大、单位耕地面积劳动力越多、距离中心市场越远,越有利于促进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发展。人均纯收入高的地区有利于土地节约型技术的创新。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农观点     
"农村空心化在国外也具有普遍性,但我国农村空心化要远比其他国家更复杂、更严重。农村空心化直接导致农村‘三留’人员增多、主体老弱化和土地空弃化,破坏了乡村人居环境,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刘彦随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空心化是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凭借其独特的乡村规划、文化传承和就业拓展等功能,对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开发在吸引农村青年劳动力、荒废土地重置利用、农村风貌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作用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可在旅游经济体的集聚、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小城镇综合建设等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需要在战略规划、农民参与、具体实践、制度完善、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强化配套。  相似文献   

9.
欧聪  谭雪兰 《湖北农业科学》2016,(10):2695-2700
通过农村空心化的综合测度定量分析长株潭地区的农村空心化水平及地域类型分布格局,构建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长株潭地区各县市区农村空心化水平,同时划分农村空心化的地域分异类型,分析不同地域类型区空心化的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研究表明,长株潭地区大部分县市区存在空心化现象,农村空心化综合整治潜力较大,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十分突出,且不同区域农村空心化驱动因子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芙蓉区、雨花区等为高度空心化区域;荷塘区、芦凇区等为较高空心化区域;雨湖区、醴陵市为中度空心化区域;望城区、长沙县等为较低空心化区域;湘乡市、茶陵县等为低度空心化区域。结合区域农村空心化水平及不同地域类型分布格局,为长株潭地区空心整治、乡村空间重构及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我国很多农村经历了以土地资源粗放利用、人口过疏化等为特征的"空心化"过程,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曾一度被认为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可靠路径之一。然而在对南京市浦口区的农村新社区调研时发现,这些社区正经历着新的"空心化"的过程。农村新社区的"空心化",本质是随着农村人口和居住空间自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的集中,原本分散的"空心化"问题在新的地域中以新的形式集中体现。从区位与地形条件、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住宅管理水平、土地现状水平、基础设施利用情况等因素入手,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可以甄别影响农村新社区中新型"空心化"的主导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方程。为缓解和解决农村新社区中新的"空心化"问题,应改革和完善农村住房补偿制度,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效率,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并规划设计符合现代农民需求的居住空间,增强村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从近几年来看,安徽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论文针对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转移、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迁移性开发。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论文对于加强安徽省人力资源投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强省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乡村转型度及其区域格局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相互作用,导致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包括村镇空间组织结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就业方式、消费结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城乡差别等方面。从非农人口比重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乡村消费结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比重变化、复种指数变化等指标评价安徽省乡村转型度,进一步分析得到安徽省乡村转型的区域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整体的乡村转型度偏低,各市均呈现出M型变化趋势,各市的乡村转型度有明显的区域格局分异,社会经济与乡村发展基础明显影响转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德忠 《农学学报》2012,2(7):66-71
为了研究如何在黑龙江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黑龙江垦区的相关农场和地方试验区为样本,对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出增长幅度放缓的态势,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黑龙江省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以农民居住集中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为基础。其必要性表现在: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同时又具有政治、经济与财政、技术、行政可操作性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切入点,利用协调发展模型,探讨1992-2013年四川省农村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以期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合理增长、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1992-2013年四川农村的区域发展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和两系统间的协调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区域发展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2)1992-2013年受区域发展综合指数和二者协调度等指标下降的影响,两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呈倒"U"型发展;(3)加快农业转型升级,避免对土地过度依赖,加强政策导向,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实施产业帮扶,培育新型经营业态将成为目前四川省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实地调研四川省5县(市、区)20村基础上,从宅基地和劳动力两方面对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宅基地方面,房屋老化、闲置和废弃现象很普遍;在劳动力方面,农村聚落大量劳动力外流,聚落人口空心化严重.通过对当地村民访谈和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聚落空心化是受到地形、经济、人口、交通和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并据此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规范农村聚落规划、加强闲置废弃宅基地管理和运用新技术加强聚落土地利用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安徽省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概况的基础上,借鉴耦合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安徽省皖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等级较低,区域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以支撑高速公路建设;(2)皖中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较高,二者相得益彰;(3)皖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最低,表现为高速公路规模超前、闲置率高,给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负担。  相似文献   

17.
施芳  苗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66-4469,4471
根据安徽省枞阳县农户的调查数据,结合Logistic模型,将农村社会保障分为新农合、新农保、社会救助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评价已由传统的就业和养老保障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过渡;农村社会保障对土地流转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来自经济、农业资源禀赋方面,其中租金对土地流转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务农人数和农业收入比重对土地流转意愿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已成为当前完善和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市、县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研,就土地流转中涉及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农村土地的直接社会保障功能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土地流转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和市场服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便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6-4688
针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从经济发展水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宏观方面和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等微观方面分析了制约其转移的障碍,提出建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等加快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