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玉米光合特性和冠层微环境对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密度及行株距配置可构建合理的玉米群体和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系统分析玉米光合特性及冠层微环境对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机制,为华北平原玉米光温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密度6.75万株/hm 2(D1)和8.25万株/hm 2(D2),副区为3种行株距配置:60cm等行距(H1)、宽窄行80cm+40cm(H2)、匀播(H3)38cm(行株距相同,D1)和34.5cm(行株距相同,D2)。结果表明:常规生产密度等行距(D1H1)种植和高密度宽窄行(D2H2)种植能形成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具有适宜的冠层温度、CO2浓度和相对湿度,能促进植株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净光合速率,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在常规密度等行距种植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密度至8.25万株/hm 2时,宽窄行种植方式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
四个糜子主栽品种在甘肃会宁的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会宁,选用陇糜10号(B1)、陇糜11号(B2)、晋黍9号(B3)、龙黍21号(B4)等4个糜子品种,设4月23日(A1)、5月4日(A2)、5月12日(A3)、5月24日(A4)、6月3日(A5)等5个播期,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B1的株高、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2的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1播期表现最高,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3的株高、主茎粗、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单株穗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3播期表现最高;B4的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4播期表现最高;品种B1、B2、B3、B4分别在A2、A1、A3、A4播期的产量最高,为3 413.31、3 603.47、2 883.11、2 733.03kg/hm 2。综合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会宁糜子产区及相似生态区,品种陇糜10号(B1)适宜的播期是5月4日左右;陇糜11号(B2)适宜的播期是4月23-28日;晋黍9号(B3)适宜的播期是5月7-12日;龙黍21号(B4)适宜的播期是5月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3.
缺磷对不同穗型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石英砂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拔节期和挑旗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5和多穗型小麦晋麦2号(JM2)生长后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生理性状,光合产物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磷降低两品种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  相似文献   

4.
17份红豆草种质材料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耐盐临界浓度和耐盐适宜范围等指标综合评价了17份来源不同的红豆草种质材料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并经进一步聚类分析,按其耐盐性强弱将17份红豆草种质材料分为3类:(1)耐盐性较强的是来自加拿大(1990)和美国(1993)等国外的红豆草材料;(2)耐盐性中等的有来自瑞士(1993),匈牙利(1993)以及我国黄土高原(1990)、青海(1993)等的红豆草材料;(3)耐盐性较弱的是来自加拿大(1992)的麦罗斯、内蒙古(1990)的蒙农红豆草、草原233红豆草(1990)等人工栽培品种以及部分国外红豆草材料。其中耐盐性较强的红豆草种质材料在盐分组成为NaCl80%、CaCO3 10%、MgSO4 5%、K2SO4 5%的复盐溶液中的耐盐临界浓度约为1.2%。  相似文献   

5.
生产中为了追求高收益,果蔗种植中磷肥过量投入现象普遍,造成肥料效率降低和土壤肥力失衡等问题。本研究在广东湛江高磷红壤区采取田间定位试验(初始有效磷含量为234.80mg/kg),研究磷肥减量100%(P0)、50%(P1)、20%(P2)和当地常规施磷(CK,600kg P2O5/hm2)处理下,果蔗磷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连续2年试验后,果蔗产量、糖分含量、株高和茎径等品质性状均表现为P2>CK>P1>P0。P2处理磷肥利用率最高(32.09%),P1处理最低(28.08%);农学效率为P2>P1>CK;磷肥偏生产力为P1>P2>CK。随着施磷水平的降低,α-葡萄糖苷酶和与氧化还原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酶的活性提高,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以及磷酸酶等水解酶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与氮转化相关的亮氨酸氨肽酶和脲酶活性均以P2处理最低,P0处理最高。此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综合果蔗产量、品质、磷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酶活性及其对生长影响,较常规施磷减量20%(P2)是该地区果蔗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6.
青豆炒虾仁     
《新疆农垦科技》2012,(3):62-62
材料:基围虾(350克)、青豌豆(半碗)、鸡蛋(1个)、红菜椒(1只);调料:油(5汤匙)、料酒(1/3汤匙)、盐(2汤匙)、鸡粉(1/2汤匙)、生粉(1汤匙);做法:1.基围虾洗净,放入冰水中泡几分钟,捞起沥干水,剥去虾壳。2.打1个鸡蛋,取出蛋清倒入虾仁里,加1/5汤匙盐、1汤匙生粉搅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B2拌种和叶面喷施对玉米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明确B2拌种和叶面喷施的适宜剂量,以德美亚1号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设置B2拌种剂量0(CK)、25(BT1)、50(BT2)和100(BT3)mg/kg,在6展叶期叶面喷施剂量0(CK1)、25(YT1)、50(YT2)和100(YT3)mg/L。结果表明:与CK和CK1相比,B2拌种和叶面喷施处理均能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增加玉米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玉米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提高实际量子产量Y(Ⅱ)、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B2拌种和叶面喷施处理产量较CK和CK1分别增加5.90%、14.20%、5.81%和11.72%、14.40%、5.36%。综上所述,B2拌种剂量为50mg/kg、叶面喷施剂量为50mg/L时,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硬粒小麦(2n=4x=28,AB基因组)与节节麦(2n=2x=14,D基因组)杂交而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已成为拓展小麦遗传基础和利用野生资源重要基因改良栽培小麦的重要桥梁和手段。利用一个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并含1.5+10HMW-GS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材料CD780(P1)与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但丧失条锈病抗性的小麦品种川育12(P2)杂交,构建131个重组近交系(RILs)(F8)。2005—2006年,将RILs群体分别种植于四川省平原和川中丘陵两个生态点,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单位面积穗数(SPM)、生物产量(BW)、籽粒生产率(GPR)、生物生产率(BPR)和籽粒产量(GY)5个性状,群体均值均超过双亲,而分蘖力(TPP)、穗粒数(GPS)、千粒重(TKW)、全生育期(DTM)和收获指数(HI)等农艺性状,群体均值处于双亲之间;(2)SPM、GPS、GPM、HI、GPR和BPR等性状与GY成显著正相关,而DTH、DTM与GY成极显著负相关,TKW与GY的相关系数近于零;TPP、RSSP、BW和PH等性状与GY间的相关性,在两个生态点之间存在明显区别。(3)131个RILs株系中有15个株系的GY显著高于栽培小麦亲本P2,增幅13.6%-27.4%;对高产株系的农艺特性及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棉为对照,研究了基质配方对樱桃番茄(品种“巍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的基质配方有以下几种:草炭+蛭石(1:2)、草炭+珍珠岩(1:2)、草炭+蛭石+珍珠岩(1:1:1)、蛭石+珍珠岩(2:1)、草炭+沙子+珍珠岩(1:1:1)以及草炭+蛭石+珍珠岩(1:2:1),分别用A、B、C、D、E、F表示。结果表明,供试基质对番茄根系生长发育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D、E使单果种明显增加,D使总产量增加。综合分析,基质D是最适宜推广应用的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0.
不同滴灌制度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设置7个不同滴灌制度处理,即按照小麦生育期分别进行不灌水( CK1)、漫灌(CK2)、滴1水(W1)、滴2水(W2)、滴3水(W3)、滴4水(W4)和滴5水(W5),初步研究了不同滴灌制度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和CK2相比,滴4水和滴5水花后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升高,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各滴灌处理中,花后0~30 d,随着滴灌次数的增加,小麦旗叶SPAD值、Pn、Gs和Tr表现为:W4>W5>W3>W2>W1,W4处理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W4>CK2>W5>W3>W2>W1>CK1;滴4水的水分利用效率(22.23 kg/(mm·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光合及产量因素,在本半湿润易旱区条件下,以起身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滴4水)为节水高产最优滴灌制度。  相似文献   

11.
柑橘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柑橘贮藏保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柑橘采后生理代谢、防腐保鲜技术、贮藏设施和条件、采后分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产量、品质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均具有竞争优势。介绍了原料花生贮藏技术研究的基本概况,包括我国花生生产现状,贮藏特性,花生品质对贮藏效果的影响,花生贮藏期间生理变化,贮藏影响因素和贮藏条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原料花生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减压贮藏对磨盘柿贮藏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磨盘柿为试材,通过对减压贮藏的果实在冷藏期间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和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减压贮藏对柿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冷藏相比,减压冷藏对磨盘柿硬度的保持效果明显,并能保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去除单宁后)、膜相对透性和贮藏后期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也有抑制作用;减压冷藏还能有效抑制柿果PPO活性的上升和SOD活性的下降,从而减少柿果在贮藏后期的褐变,提高贮藏品质;但对可溶性单宁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组织结构特性、采后生理特性、酶、营养成分等因素对木薯块根耐贮性的影响,总结了木薯块根贮藏保鲜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包括采前处理、隔氧保鲜、低温贮藏、热处理、药剂处理、短波紫外保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同时指出了木薯块根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近年来大久保桃果实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久保桃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保鲜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保鲜技术(如贮前热处理、间歇升温处理、气调贮藏)和化学保鲜技术(如涂膜、水杨酸、钙处理、乙醇处理)。  相似文献   

16.
二苯胺控制采后果蔬生理病害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苯胺是一种常用于控制苹果虎皮病的抗氧化剂,并且在控制其他果蔬的采后生理病害上也有一定效果。本文综述了二苯胺在控制青花椒冷害、苹果虎皮病、鸭梨黑心病及其他果蔬采后生理病害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探讨了二苯胺结合低氧、1—MCP及热处理等其他采后处理方法增强效果的可能性,提出今后二苯胺应用于控制果蔬贮藏期生理病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臭氧对皖翠猕猴桃冷藏过程中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臭氧(10.7、42.8、171.2 mg/m3)定期处理皖翠猕猴桃果实,研究在冷藏(2±1℃)条件下其品质和后熟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臭氧(10.7 mg/m3)处理能显著抑制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强度,降低腐烂率,延缓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良好的贮藏品质,皖翠猕猴桃冷藏140 d时的好果率可达95%。较高浓度的臭氧(171.2 mg/m3)处理则加速猕猴桃果实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贮藏中后期果实腐烂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快速上升,SOD和POD活性下降,从而加快果实的衰老进程。臭氧处理浓度越高对猕猴桃的贮藏品质和后熟生理损害越大。  相似文献   

18.
气调贮藏对玉露香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0±1)℃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气体组分对玉露香梨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低O2可有效地延缓玉露香梨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减缓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抑制酚类物质下降及PPO活性的上升。玉露香梨适宜的气调指标阈值为C02〈1%,O25%~10%;承受CO2的极值为1%,承受低O2的极值为5%。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气调贮藏的优缺点、对贮藏产品品质和生理状况的影响以及气调贮藏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气调贮藏研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气调贮藏的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芒果生物学特性进行简述,指出采收成熟度、果面污染、采收机械伤、生理病害、微生物侵染是影响芒果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并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提出减轻贮藏损失的具体技术措施。且对当前低温冷藏、气调贮藏、辐照、减压贮藏等各种保鲜技术进行归纳与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