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气密性对环流熏蒸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衰期为78秒的45号仓和半衰期为54秒的49号仓进行环流熏蒸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气密性越好,维持PH,气体有效浓度的时间越长,熏蒸效果也越好。  相似文献   

2.
平房仓磷化氢膜下环流熏蒸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清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南11号、北13号和北11号平房仓分别进行了熏蒸前气密性测定和粮堆薄膜单面封情况下的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粮面薄膜单面密封技术与环流熏蒸技术的良好结合,加强了熏蒸粮堆的气密性,缩小了熏蒸空间,不仅节约了用药量,而且还使环流效果更好。气密性测定结果表明在负压状态下,从-500Pa上升到-250Pa时,3个仓压力半衰期(t1/2)分别为54、48和46秒,均超过我国环流熏蒸推荐的气密性标准。膜下环流熏蒸试验期间的浓度测定表明,在这种气密性条件下,3个仓的磷化氢平均浓度降低到0.02mg/L左右的时间分别为26、23和18天,总CT值分别为165.63、134.36和109.37(mg  相似文献   

3.
氮气气调储粮杀虫效果与仓房的气密性、氮气浓度及维持时间密切相关,仓房的气密性越好,氮气浓度越高,维持时间越长,则杀虫效果越好。化学药剂熏蒸杀虫也对气密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仓房的隔热与防潮性能往往也与仓房的气密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仓房气密性好,其隔热、防潮性能也相对较好。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主要仓型为单仓仓容1万吨的浅圆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新建大型浅圆仓的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立筒仓气密性标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一、引言储粮用的钢筋水泥、砖砌结构的立筒仓都是多孔透气材料建筑起来的,钢板立筒仓因铆或焊接不实也易漏气,这些类型仓未经密封都不能用做熏蒸仓或者气调仓,这点在国内外是公认的,但是对于立筒仓气密性标准,在国际上气密性标准差异很大,说法不一。为更好促进立筒仓用于熏蒸仓或者气调仓的开展,以利储粮安全或储粮仓有虫就仓熏蒸,增加经济效益。就立簡仓气密性标准这一问题,提出浅薄的认识愿与研究储粮仓气密性能工作者共同商榷. 二、一些国家储粮熏蒸仓气密性标准 1、澳大利亚雷普先生提出;仓房内外的密封,应确保在充气结束后30分钟内,仓内压力衰减不得大于引入压力(例如为200帕)的1/2。在澳大利亚还有的学者提出其压  相似文献   

5.
结合东莞库一期浅圆仓在验收和使用中发现的漏气问题,对浅圆仓施工缝、工艺孔洞和附属设备进行专项的气密改造,将仓房气密性半衰期从500 Pa降到250 Pa提高到10 min以上,东莞库二期通过对浅圆仓关键孔洞预留、预埋的气密设计和施工优化,使新建浅圆仓的气密性半衰期提高到12 min~70 min,远高于国家气调仓5 min的气密标准,接近国外浅圆仓气密性标准水平,为抗性害虫的防治和气调控温储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仓房条件,为大直径筒仓的气密技术处理提出新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普通房式仓仓房气密性的改造处理,仓房的气密性显著提高,达到了气调仓标准,改造后的仓房粮温上升缓慢,有利于低温或准低温、气调等绿色储粮方式的实施。良好的仓房气密性也有利于抑制储粮害虫的孳生和繁殖,降低化学药剂对粮食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徐玉斌  雷洪 《粮食储藏》2002,31(6):42-45
CO2 气调库储粮作为控制虫害 ,确保储粮质量的一种储粮方式 ,具有无污染、无公害、无药物残留等优点 ,在环境保护力度逐年加大 ,绿色食品消费逐年增加的今天 ,其应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近几年的国储库建设中 ,就已安排了CO2 气调库的一些扩大试验项目。气密性是CO2 气调库的基本要素 ,仓房良好的气密性可确保熏蒸灭虫效果 ,减少充入气体的用量 ,降低运行成本。对全过程气调的CA库 ,要求应更严格。目前提出的整仓气密性标准 ,没有解决对气调库的材料和设施的考核问题 ,也不能对气调仓进行定量计算。本文分析了整仓压力指标与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浅圆仓仓门和各个孔口的密封,以压力测定法测定浅圆仓内压力从500Pa降低到250Pa的压力半衰期。结果表明,3座浅圆仓的半衰期的为1分13秒以上,均超过我国磷化氢环流技术规程中标准,为浅圆仓磷化氢环流熏蒸取得良好的熏蒸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粮食仓房气密性测试与CM系列仓用密封门窗应用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仓房气密性数十次的测试,总结出一套仓房气密性检漏与补漏的技术,开发了一种专用产品--CM系列仓用密封门窗,经5个粮库30多栋新仓应用测试,达到仓房气密性要求,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仓房良好的气密性是安全储粮的保障。一般来讲,气密性不好的仓房其隔热、防潮效果也不好,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仓内粮食稳定性差。然而,我国以往在仓房建设中,由于认识和经济上的原因,加上建筑设计和仓储工艺的脱节,造成仓房的气密性较差。另外,由于长期使用的仓房其各类孔洞的盖板处密封胶条老化等原因,也使仓房气密性下降。为此,我们以新建粮仓的气密测试与气密改造为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粮仓的气密测试和气密改造工作,了解了仓房在建筑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和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了对仓房气密性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仓的气密性较差,其膜下浓度半衰其仅为5天。通过科学设计铺设膜下环流管道,确保膜下环流管路风量分配均,采用通风道投药(磷化铝)方式进行膜下环流熏蒸,在投药8小时后粮堆内的磷化氢浓度均匀上升,48小时后接近峰值,最低与最高浓度比达到0.7,在熏蒸过程中,适时进行环流调节,有效地控制了粮堆的熏蒸状态。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18m跨度的平房仓实仓早籼谷-500Pa和-300Pa两种气密性检测方式的关系。发现半衰期采用-300Pa要严于-500Pa的评价要求。同时为获得气密性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比性,建议实仓检测气密性时,取整个粮堆正中心位置为检测点。  相似文献   

13.
浅圆仓具有占地面积小,机械化程度高,隔热保温性能好及气密性强等优点。但是,浅圆仓能否长期安全储存粮食这个问题,在国内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浅圆仓不能长期安全储存粮食,只能作为中转仓用;一种是认为浅圆仓能作为储备仓长期保管粮食。1998年中央投资建设了一大批浅圆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落实伟大領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战略方針,一九七二年我們根据中商部对土园仓安全儲粮研究的指示精神,在四川省粮食局的直接領导下,对土园仓进行了一些調查研究工作,并在彭山县粮食局公园仓庫、新都县粮食局月波桥仓庫和綿阳县粮食局东风粮站,进行了土园仓安全儲粮試驗。在試驗过程中,我們得到了地、县、庫粮食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使得各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在立筒仓中利用塞若环流熏蒸系统,采取间歇充入磷化氢及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方法进行低浓度环流熏蒸实验,并对其可行性及效果进行评估。试验证明:在保证仓体气密性的前提下,采取间歇式投药(进气)可以达到低浓度熏蒸的目的,即使是PH3浓度低至60-90ppm的范围,如果能够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如35天),促使PH3气体在仓内达到均匀分布,也可以实现彻底杀灭储粮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库于1998年建设了6栋高大平房仓和8栋钢板浅圆仓,它们具有仓房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储粮工作,但是使用钢板浅圆仓进行储粮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它的储粮技术需要我们自己探索和总结。2002年钢板浅圆仓开始在我库使用,为了储粮安全,首先对仓房仓壁进行改造,增强隔热保温性能和加强仓房气密性,使其能够适用于长期储粮;其次合理选择储粮品种,因为仓房的高度大,落差比较大,不适合储存易破碎的储粮品种;最后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轻钢屋面散装房式仓气密性差、局部发生谷蠹时熏杀难度大的问题,采取局部打探管投药与整仓粮堆上层小布袋埋藏法投药相结合,粮面覆膜密闭,不再进行整仓环流,以保证局部谷蠹发生区域PH3浓度保持在300mL/m3以上25d,可以达到彻底杀死谷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管网分布气体的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式房式仓仓外安装气体分配箱,粮堆内布设探管网,用于分布气体,粮面采用薄膜密封,利用仓外PH3发生器,进行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H3浓度分布均匀,均匀度大于0.83;熏蒸期间气密性较好,平均浓度下降率为4.5%/d;熏蒸28天后散气,杀虫效果良好,粮堆内储粮害虫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土园仓是无产阶級文化大革命中贫下中农創造的新事物,是粮仓建設上的一項革命,为粮仓建設开創了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从一九六九年推广土园仓經驗以来,广大贫下中农和广大粮油职工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針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土园仓。通过不断实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平房仓气密性较差,低温、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成本高、效果不显著、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采用课题研发的粮仓填缝密封材料、平房仓墙体及粮面气密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实仓开展了应用示范,有效提高了示范仓的气密性,为提升低温、气调等绿色储粮效果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