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西珍稀野生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广西珍稀野生茶10个株系叶片进行了解剖和比较观察。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比较其抗旱、抗寒和抗病虫害能力,为广西亚热带特异茶树资源的鉴定与新品种的选育以及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叶脉、叶片、表皮细胞、角质层、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厚度因株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表皮细胞厚度为17.01~29.34μm,上表皮角质厚度为2.10~5.76μm,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为0.22~0.85,叶脉/叶片厚度比值为2.46~4.66。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抗旱、抗寒和抗病虫等综合抗性最强的是JB2号和JB5号,次强的是JB1号、JB3号和JL1号;这5个株系均为抗逆性较强的茶树资源,可入选为高抗品种的育种材料并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
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本试验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初步明确了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探索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方法]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该文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结论]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4.
利用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指数预测茶树种质材料的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以表型性状优良的50份黄山群体种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50份种质材料的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X1)、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X2)、栅栏组织厚度与总厚度厚度比值(X3)、角质层厚度与总厚度比值(X4)以及海绵组织厚度与总厚度比值(X5)等都存在显著差异;提出叶片解剖结构指数(Y)的计算公式为Y=0.5X1+0.2X2+0.2X3+0.05X4+0.05X5;依据解剖结构指数50份种质材料及4个对照品种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预测第一、二类群中的30份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指数的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5.
广西茶树品种品系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特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广西选育成的桂绿1号等新品种品系通过石蜡切片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探索叶片解剖结构中的叶片、角质层、表皮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厚度及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栅栏组织层数、细胞长度等与产量、适制性、抗逆性之间的相关性,为茶叶科研、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5个园林绿化树种的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进行观测,主要包括叶片厚度、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实度、光合色素、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结果表明:5个园林绿化树种的栅栏组织均较为发达,但其厚度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叶片上下表皮排列紧密,均由一层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和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排序依次为文冠果新疆杨大叶白蜡黑核桃夏橡,气孔大小排序与其相反;5个园林绿化树种的光合生理指标之间差异不明显;5个园林绿化树种抗旱排序为文冠果新疆杨大叶白蜡黑核桃夏橡。  相似文献   

7.
6种抗旱灌木叶片形态解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石蜡制片法,选择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11项叶片抗旱性形态指标对互叶醉鱼草、金叶莸、蒙古莸、文冠果、蒙古扁桃、柄扁桃等6种灌木的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观察,筛选出6项在反映6种灌木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能力上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具有较厚的角质层、表皮有附属物、栅栏组织发达、维管组织和导管发达、富含粘液细胞和含晶细胞。  相似文献   

8.
茶树叶片解剖结构与品质性状多元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叶片解剖结构与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茶多酚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茶多酚含量、栅栏组织厚度互为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海绵组织厚度呈正相关,这两组性状互为负相关。15个茶树材料聚为灌木中小叶栽培型、半乔木大叶栽培型、乔木大叶野生型等3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叶片的抗寒性变异,筛选抗寒茶树种质资源,对204份‘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种质材料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系统的鉴定与评价。采用徒手切片法,观测叶片总厚度、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状组织层次和厚度、海绵组织松紧度和厚度等,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有关比值。结果表明,‘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单株叶片的组织结构差异较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69,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3.69%,变异类型比较丰富,在很多成分上变异系数较高,且符合抗寒组织特征。通过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前3类种质材料的抗寒性较强。因此,可以利用‘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单株在叶片解剖结构上的变异特性,初步筛选茶树抗寒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4个品种扶芳藤茎叶解剖结构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了4个扶芳藤品种茎、叶横切面的解剖结构,发现不同扶芳藤品种茎、叶的解剖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参数差异较大。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宽瓣扶芳藤的茎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厚度等4个抗旱指标均最大,与另外3种品种间差异显著;金边扶芳藤的上述4个指标最小与另外3个品种间差异也显著。同时得出扶芳藤茎和叶片的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及叶片栅栏组织细胞的排列方式等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相关。4个扶芳藤品种的抗旱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宽瓣扶芳藤﹥红脉扶芳藤﹥紫红扶芳藤﹥金边扶芳藤。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选育适制六堡茶优良茶树品种的速度,笔者从六堡茶品质特点及其形成机理着手,探索、分析、研究广西历史上制作六堡茶茶树品种与六堡茶品质相关性较大的遗传标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茶树品种鲜叶中茶多酚含量为28.77%~34.94%、氨基酸含量为2.83%~3.83%、水浸出物含量为42.65%~46.83%,叶片厚224.6~404.7μm,叶片海绵组织厚130.7~201.0μm;茶树外部形态多为小乔木型大叶种或灌木型中叶种。由此可见,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要求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较高,叶片厚度及海绵组织厚度较大,一般以小乔木型大叶种为好。该结果为尝试用遗传标记指标参数来进一步选择适制六堡茶优良品种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快选育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自然低温胁迫条件下无刺枸骨植株表现与其低温适应性,以无刺枸骨(Ilex cornuta var. fortunei)叶片为试材,通过田间形态观测、电导率测定和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其植株形态、叶片细胞膜透性和叶片解剖结构在自然变温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无刺枸骨叶色、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 月叶片相对电导率最高,为44.29%;自然变温过程中无刺枸骨叶片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紧密度、栅海比(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细胞疏松度先降低后增大,各参数在不同月差异显著。上述研究表明,无刺枸骨可以通过叶片结构的适应性变化提高自身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叶片光合特性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研究了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使得西葫芦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密度、细胞直径、气孔大小以及气孔密度均变小,栅栏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均减小,海绵组织也变得更为疏松,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减小,细胞间隙变大。低温弱光处理后西葫芦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系统全面地研究‘嘎拉'苹果组培苗移栽过程中根茎叶的解剖形态变化,为今后的组培苗移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苹果试管苗驯化移栽过程中根茎叶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根的木质部和韧皮部逐渐分化,在维管柱中央形成若干排列成链的导管。茎的厚角组织细胞层数逐渐增多,细胞排列变得整齐紧密。茎的维管束逐渐形成环状条带,条带的厚度不断增加。苹果组培苗驯化移栽初期,叶片的栅栏组织发育不完全,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比很低,仅为0.41。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发育逐渐完善,栅栏组织的细胞层数明显增加且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海绵组织细胞间隙逐渐变小,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比变大。移栽3周后,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比为0.74。气孔的形态由移栽初期的突出于表皮细胞之上变为下陷于表皮细胞之下,气孔的开张度和气孔密度均逐渐变小。苹果组培苗移栽3周后其气孔密度下降为187个/mm2,这与移栽初期的气孔密度252个/mm2差异显著。苹果组培苗驯化移栽过程中,苹果组培苗根茎的主要变化是维管束组织的形成和健全,叶的变化是向着光合能力的提高和防止水分过度散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用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探索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下,白肋烟各部位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厚、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组织比、栅栏组织厚/叶片厚、上表皮厚、栅栏组织细胞宽与种植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三部位平均叶片厚、上下表皮厚、栅栏组织细胞宽降率从15000~18000株/hm2﹥18000~21000株/hm2,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组织比、栅栏组织厚/叶片厚降率15000~18000株/hm2﹤18000~21000株/hm2;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三部位平均叶片厚、海绵组织厚、下表皮厚增率240~300kg/hm2﹥300~360kg/hm2,栅栏组织厚、组织比、上表皮厚、栅栏组织厚/叶片厚、栅栏组织细胞宽增率则是240~300kg/hm2﹤300~360kg/hm2,密度因素对三部位叶片组织结构(平均)影响效应,叶片厚、栅栏组织厚、组织比、上下表皮、栅栏组织细胞宽大于施氮因素,而海绵组织厚小于施氮因素,两因素对栅厚/叶厚影响效应均等。综合试验结果,种植密度18000~19500株/hm2,氮用量270~300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