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机理,揭示其种群扩散蔓延机制。本研究开展了极端高温胁迫对木薯单爪螨各龄螨的存活率及几种保护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AsA-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42℃高温处理,木薯单爪螨各龄螨最多仅可存活66 h,不能进一步发育。PPO和CAT活性在幼螨体内显著下降,而在前若螨到成螨却显著升高,而尤以前若螨升高最高;与对照相比,AsA-POD活性在幼螨体内无变化,但在前若螨体内可升高达对照的3.286倍,到后若螨期升高至对照的1.923倍,成螨期无显著变化;各龄螨体内POD和SOD的活性均无显著变化。因此,说明PPO、CAT和AsA-POD活性变化可能在木薯单爪螨抵抗高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洋  张帅  崔金杰 《棉花学报》2011,23(1):44-51
 室内以分别用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1(Cry1Ac+CpTI)、转单价基因棉中棉所44(Cry1Ac)和常规棉中棉所49(CK)连续筛选16代的AYBC、AYBT和AYCK棉铃虫种群为材料,分别继续用上述材料再连续筛选10代,研究抗虫棉对棉铃虫适合度及其抗药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室内连续筛选26代后,与AYCK对照种群相比,AYBC和AYBT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蛹重、产卵量、卵孵化率均明显降低,蛹历期和雌虫百分率差异不显著;与AYBT种群相比,AYBC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产卵量显著降低,蛹重、蛹历期、雌虫百分率和卵孵化率差异不显著。17-26代,AYBC种群与AYBT种群同一筛选代数间对Cry1Ac毒素的抗性倍数差异不显著,并且随着筛选代数的增加,AYBC和AYBT种群的抗性倍数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虱螨脲对棉铃虫实验种群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内测定了虱螨脲对棉铃虫实验种群的生物活性及低剂量下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拒食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虱螨脲对棉铃虫三龄幼虫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在10 mg/kg浓度时,96 h后拒食率达到95.04%;虱螨脲也表现出较强的杀卵作用,在50 mg/L浓度下,棉铃虫1日龄卵死亡率达到87.59%。分别用叶片浸毒法和浸虫体法测定了对棉铃虫幼虫的胃毒活性和触杀活性,其对棉铃虫二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743 4,12.369 6 mg/L,胃毒活性约是触杀活性的17倍,表明虱螨脲对棉铃虫的作用方式主要为胃毒作用,兼有一定触杀作用。虱螨脲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虱螨脲可抑制幼虫生长,延缓发育,使幼虫历期、蛹期增长;同时降低其生育繁殖能力,使幼虫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有所下降,畸形蛹和畸形蛾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明确温度与米蛾成虫生殖和卵发育的关系并进行模式化表达,为人工智能规模化繁育米蛾及利用其卵进行天敌昆虫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5个恒温条件下(15℃、20℃、25℃、30℃、35℃)测定米蛾卵的发育历期、孵化进度、孵化率及成虫产卵量、产卵动态、寿命等。结果显示,米蛾卵在15℃条件下停滞发育(不能孵化),在20~35℃的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卵的发育速率总体趋势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V=0.25/[1+exp(5.06-0.24t)](R=0.9993,F=358.06,P=0.0373),孵化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二项式关系模型y=1/[0.0144+526644.37exp(-t)](R=0.9471,F=26.14,P=0.0145),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米蛾成虫单雌产卵量有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米蛾单雌产卵量(y)与温度(t)的关系符合二项式模型y=-2.38t2+128.42t-1383.58(R=0.9941,F=84.28,P=0.0117),成虫寿命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米蛾雌虫产卵适宜温度范围是25~30℃,最适温度为26.98℃,卵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为26.90℃。  相似文献   

5.
孔建  张乃鑫 《华北农学报》1990,5(3):104-111
伪钝绥螨在11.23~36℃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在30℃以上产卵量降低一半.相对湿度70%以上是其生育的适宜湿度,低湿度下卵的孵化率低,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但低湿度并不影响卵的胚胎发育,而是阻碍幼螨的孵化,只要在卵期的最后7~10小时有适宜的湿度,仍有很高的孵化率.该螨取食山楂叶螨或朱砂叶螨均能正常生育,取食苹果、桃的花粉,其产卵量和发育速度与取食叶螨无显著差异.根据伪钝绥螨对环境的要求及我国北方苹果园的生态条件,作者认为有可能在渤海湾一带的苹果产区定居,并能对害螨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温度对锈赤扁谷盗的长生发育与种群变动的影响,测定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锈赤扁谷盗发育历期及子代种群数量的差异,并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条件下组建了锈赤扁谷盗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温度对锈赤扁谷盗发育历期及子代种群数量有显著的影响。18℃时,锈赤扁谷盗发育历期最长,可达94.76d;34℃时,发育历期最短,只有25.7d。锈赤扁谷盗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7.28℃,有效积温为53.93日度。30℃时最为适宜锈赤扁谷盗成虫产卵,其单雌子代种群数量最大,达到8.4头;当温度达到38℃时,锈赤扁谷盗成虫已经无法正常产卵。由此建立锈赤扁谷盗发育历期(y)与温度(x)关系模型y=418.25e-0.085x和锈赤扁谷盗子代种群数量(y)与温度(x)的关系模型y=0.00695x2+3.9133x-47.916。实验种群趋势指数(I)为22.238,说明锈赤扁谷盗下代种群数量为上代数量的22.238倍。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低温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Pergand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全面了解西花蓟马的生活习性,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将西花蓟马分别置于5℃、10℃低温培养箱中,每天观察记录2种环境温度下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研究表明,5℃下西花蓟马不能完成生活史,卵不能正常孵化;1龄若虫可以发育到2龄,但2龄若虫不能继续发育至蛹;蛹能够发育至成虫但成虫不能产卵;10℃下西花蓟马能够完成生活史,但是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上述结果表明,低温导致西花蓟马的发育速度减慢,后代数量骤减,但西花蓟马转移至室温环境后,能够恢复正常生长,说明其具有很强的低温耐受性,防治中应充分注意西花蓟马的这一低温耐受特性,在早春温度回升和其种群数量开始上升时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黄胸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温度对黄胸蓟马Thrips hamaiiensis (Morgan)生长发育的影响,在5种恒温条件下(20,24,28,32和36℃)对黄胸蓟马实验种群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0~28℃温度范围内,黄胸蓟马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当温度超过32℃时,其发育历期延长;在20~36℃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黄胸蓟马卵、若虫、预蛹、伪蛹及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7、9.48、11.06、8.54和11.39℃,有效积温分别为91.23、82.35、41.23、34.81和251.43 ℃?d;在20~36℃之间,黄胸蓟马世代存活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2℃>28℃>24℃>20℃>36℃。据此认为温度对黄胸蓟马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低温对不同虫态烟草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对不同虫态烟草甲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各虫态烟草甲耐低温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幼虫、成虫、卵。-20℃处理,各虫态烟草甲死亡率都为100%;-10℃低温条件下,处理1h以上,烟草甲卵和成虫全部死亡,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幼虫全部死亡;5℃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卵不再孵化,5℃处理20d不能使烟草甲幼虫和成虫完全致死,但影响幼虫化蛹和成虫产卵。各温度处理中烟草甲幼虫最终羽化率为0,成虫单雌产卵量为0。0℃,5℃卵最高孵化率均为41.67%。对照中幼虫最终羽化率为77%、卵最终孵化率为52%。  相似文献   

10.
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 ovatum)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本文报道了该种天敌的生活史;卵、前幼螨、幼螨、若蛹、若螨、成蛹和成螨的发育历期和各种虫态的生活习性和生境;幼螨的寄主和寄主选择性;成、若螨的猎物和成螨的产卵量;棉田卵形异绒螨的来源、扩散及种群动态;棉蚜有翅成蚜携螨的最大负载量和向不同棉田的日迁移量;棉蚜-卵形异绒螨的生态位及其空间格局;卵形异绒螨对棉蚜的寄生作用及控蚜阈值;该种天敌种群密度与棉田海拔、水位、连作时间及栽培方式的关系;杀虫剂种子处理、喷雾和涂茎对棉蚜和卵形异绒螨的选择毒性.提出了卵形异绒螨的应用前景及其保护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Q型烟粉虱成虫存活及生殖适应性的影响,将Q型烟粉虱成虫在不同温度(37℃、39℃、41℃、43℃、45℃)下暴露1h后研究了成虫存活率、产卵量及F1代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在37~45℃范围内暴露1h后,成虫存活率由100%下降到21.4%,41℃及以上高温对Q型烟粉虱成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高温暴露后Q型烟粉虱成虫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Q型烟粉虱成虫在41℃及以上高温下暴露1h后F1代的存活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温度及烟草CMV病株对烟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9℃、22℃、25℃、28℃和31℃恒温条件下,CMV烟草病株和健康烟草与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在健康烟株(对照)和病株(处理)叶碟饲养条件下,烟蚜的成虫寿命和世代历期都显著缩短,繁殖力减弱。19℃时烟蚜的成虫寿命和世代历期最长,31℃时烟蚜最短。CMV烟草病株对烟蚜存活率和繁殖力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烟草病株造成烟蚜成活率降低。烟蚜取食CMV烟草病株时,19℃烟蚜的繁殖力最强为36.9头,31℃最弱为2.17头。净增殖率R0在22℃时最大,在31℃时最小。周限增长率λ和内禀增长率rm在28℃和31℃时最大,在22℃时最小。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在22℃时最大,在31℃时最小。研究结果说明,烟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和感染CMV的烟草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光肩星天牛成虫在不同寄主上的生物学特性,以制定科学的生态调控措施。研究了复叶槭、漳河柳、新疆杨和白蜡对其成虫体重、寿命、产卵及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雌成虫体重有一定影响,对成虫体重影响不大;在复叶槭上取食的天牛成虫寿命最长(雌:40.5天;雄32.2天)、产卵量最大(46.6粒);在复叶槭和漳河柳上取食的天牛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明显高于新疆杨和白蜡(P<0.05),在白蜡上寿命最短(雌:14.4天;雄11.4天),产卵量最低(8.9粒);说明寄主植物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有明显影响;4种寄主植物之间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寄主植物对孵化率影响不大。综合比较4种植物,复叶槭和漳河柳是光肩星天牛最适应寄主,新疆杨和白蜡是普通寄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饲养及野外调查,研究了温度对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生长发育的影响、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年生活史以及幼虫取食量、幼虫体色分化、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幼虫共5龄;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0.8℃、1龄幼虫20.7℃、2龄幼虫13.6℃、3龄幼虫14.3℃、4龄幼虫13.1℃、5龄幼虫12.9℃、蛹7.8℃,有效积温分别为45.1日&#1776;度、11.2 日&#1776;度、32.7日&#1776;度、32.8 日&#1776;度、36.6 日&#1776;度、111.3 日&#1776;度、252.1 日&#1776;度;每雌产卵量43~665粒,平均276粒;产卵期2~6 d,产卵前期2~5 d;适宜交配和产卵的温度是23~30℃。光照强度是导致幼虫体色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周期对绿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光周期对绿盲蝽种群增殖的影响,应用种群生命表的方法(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强度4000 lx),系统研究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 )在5个光周期L︰D=8︰16,10∶14,12︰12, 14︰10和16︰8下的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绿盲蝽各虫态存活率、产卵前期及产卵量等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绿盲蝽最高孵化率(L︰D=10︰14)比最低孵化率(L︰D=16︰8)高25.06个百分点;若虫最高存活率(L︰D=8︰16)比最低存活率(L︰D=16︰8)高25.26个百分点;雌成虫最高平均产卵量(L︰D=12︰12)比最低平均产卵量(L︰D=8︰16)多27.29粒。综合来看,光周期L︰D=12︰12处理下的绿盲蝽种群内禀增长率(rm)最大(0.1093),种群加倍时间(DT)最短(6.3417),表明该光周期处理十分有利于绿盲蝽种群的发育与繁殖。  相似文献   

16.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通过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本次试验研究发现: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上述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 5μg∕尾,HCG100 IU∕尾)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开口饵料是至关重要的,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  相似文献   

17.
对恒温孵化人工统一提前破壳与自然出壳的中华鳖稚鳖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实验比较,试验在记录积温28800-30000℃?h?d时人工提前统一破壳,结果表明:人工提前统一剥壳对中华鳖存活率和稚鳖的体质无不良影响,经30d养殖的稚鳖苗达到一级标准,其生长比速、生长指标指标与自然出壳的中华鳖稚鳖差异不显著(P<0.05);而生长常数、特定生长率、生长系数指标则显著优于同期受精和孵化的自然出壳稚鳖(P>0.01)。实验证明,人工破壳的稚鳖比同时受精、同批孵化及延迟十天产出的受精卵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稚鳖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2003年和2004年两年的试验比较表明,人工提前破壳稚鳖的生长系数(W末重/W始重)分别为2.932±0.094、2.808±0.074,与同批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差异达到21.47%--45.9%,达极显著水平(F=124.6 >F0.01);人工提前破壳稚鳖养殖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5365±0.1532、1.4777±0.1325,与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的特定生长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68.5 >F0.01);人工提前破壳稚鳖养殖的生长常数分别为0.112±0.001、0.107±0.002,与与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差异达146.5%--302.7%,达极显著水平(F=1684.5>F0.01)。人工提前破壳孵化的稚鳖具备摄食强度大、抗逆性强、不易感染病虫害等优势,可为周年养殖稚鳖的生长赢取时间,是培育大规格稚鳖、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中华鳖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