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玉米生理生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王喜庆  李生秀 《作物学报》1998,24(3):348-353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结合生理生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产量效果。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促进土壤深层贮水向表层富集,加快了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运转;(2)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热量损失,增大作物对光能的截获能力,同时也利用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作用;(3)地膜覆盖可大大地提高粮食产量,氮肥肥效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免耕播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5年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定位试验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较,覆免处理土壤含水量比其他处理增加5.56%-17.0%;表层(0-10cm土层)土壤容重比其他处理降低9.35%-10.9%;覆免处理土壤总孔隙度(10,20cm土层)比清茬免耕处理增加13.80%;覆盖免耕处理水稳性团聚体(≥0.25mm)(0-10cm土层)比清翻处理增加104.5%。在0-20cm土层,覆免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比其他处理增加10.6%-15.8%、覆免处理碱解氮含量比清翻处理增加23.3%、覆免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处理增加29.0%-33.8%。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改善了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冬小麦产量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以充分发挥该项农作措施的优势,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2016—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覆膜(CK)、普通聚乙烯地膜(PM)覆盖、生物降解膜(AM、BM)覆盖4种不同方式,进行随机区组试验,2016年研究降解膜应用对麦后直播棉生物量累积及产量的影响,2017年研究其对土壤理化特性与棉花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地膜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0~2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和温度,苗期和蕾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且苗期以PM处理较高而蕾期以BM处理较高;B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PM与AM处理降低。与CK相比,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苗期降低而蕾期增加,地膜覆盖处理间,苗期以PM处理较高,蕾期以BM和PM处理较高。地膜覆盖处理棉花生物量快速累积起始期和结束期提前、最大生物量及快速累积速率增加且以BM累积特征值较优化。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麦(油)后直播棉的子棉产量与霜前花率,且以BM处理较高。综上,生物降解膜覆盖改善土壤理化特性,促进麦(油)后直播棉的快速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霜前花率。  相似文献   

4.
探索菜籽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施钾长石土壤调理剂对植烟土壤肥力及烤烟生长、产质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烟田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在云南昆明红壤上,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T1 (CK),施无机肥;T2,有机无机复混肥(与T1等氮磷钾);T3,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调理剂(与T1等氮磷);T4,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调理剂(T1减氮磷钾20%);T5,土壤调理剂+不施肥;T6,不施肥。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T3显著增加土壤pH 0.51和0.69个单位,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SOC含量显著提高13.02%~43.48%,T2的TN含量较CK显著增加10.98%,T3、T4分别显著增加土壤C/N 16.02%和13.23%。T2、T3可促进烟株生长,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显著增加2.11%、4.50%和7.39%、23.96%。与CK相比,T2、T3烟叶上等烟比例和产值分别增加7.87%、17.66%和11.75%、29.37%;T3、T4产量较CK显著提高14.92%、8.80%。T2、T3可改善烟叶填充值与叶梗重,质地均匀、物理性质优异,且综...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草原羊尿斑块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草原对天然羊尿尿斑土壤氮素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嘎:随着羊尿的施入,土壤NH4^+-N浓度显著升高(P〈0.01),并于第3天达到最大值;施后7d前(不包括第7天),与对照区相比,施尿区土壤NO3^--N浓度显著降低(P〈0.05),7d后,施尿区土壤NO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羊尿施入35d前(不包括第35天),土壤NH4^+N浓度显著高于N03^--N(p〈0.05),而35d后,NH4^+-N浓度开始低于N03^-N,而且差异显著(p〈0.05).施尿后,土壤微生物量氮呈增加趋势,并于第35d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84d后又出现升高现象;施尿区0—5cm和5-10cm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但10—20cm土壤差异不显著(P〉0.05)。施尿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并于第7天达到最大值,而后呈下降趋势,3个取样层次呈一致的变化趋势。施尿区和对照区土壤无机氮与可溶性有机氮、无机氮与微生物量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与微生物量氮相关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醇(PVA)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1)100-1000mg/kgPVA能有效地形成土壤水稳性团粒;(2)PVQA能明显减少土壤水分散失量;(3)PVA可增加酸性-弱酸性土壤pH值;(4)PVA能显著减少土壤钾的淋失量。  相似文献   

7.
甘薯地膜覆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薯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地膜覆盖是中国北方薯区甘薯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综述了甘薯地膜覆盖产量提高的机理,主要有:(1)在土壤因素上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土壤湿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加速土壤养分的转化。(2)在产量和形态发育影响方面主要是提前结薯、促进根系发育和防治茎叶徒长。(3)在生理代谢影响方面主要有地膜覆盖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Rubpase活性、ATP含量和ATP酶活性以及提高了叶片SOD和CAT活性,降低了叶片中MDA含量,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延迟了叶片衰老;地膜覆盖改变了叶片和块根中的激素含量变化趋势,促进同化物向块根的转运。(4)地膜覆盖提高了甘薯抵抗病虫害以及盐碱胁迫的能力。之后阐述了中国地膜覆盖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问题、减产问题以及农机农艺不配套的问题,最后展望了中国甘薯地膜覆盖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土壤培肥技术的理论基础、土壤培肥的目标(即适用于有机农业种植的高产肥沃土壤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良好的土体结构、有适量及协调的养分构成、有良好的物理性质)、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土壤培肥基本措施(增加有机肥料施用占比,不断增强土壤肥力;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业种植模式;制订合理的轮作倒茬机制,使“用地”及“养地”充分结合;形成科学的耕作机制,逐渐改善土壤,加快土壤熟化速度;制订完善的土壤防护机制,避免土壤遭受侵蚀以及长期保护土壤资源)等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秸秆还田土壤培肥技术、酸化土壤及其改良培肥技术进行具体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热量传递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设置不同覆盖材料(地膜、秸秆)、覆盖时期(秋、春)、露地(CK)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热量传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土层温度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2个生长季秸秆带状覆盖显著降低0~25cm土层土壤温度0.6℃~0.9℃,降温幅度为秋覆盖大于春覆盖,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3℃~0.7℃。不同时期相比,地表覆盖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降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大于地膜覆盖,而增温效应地膜覆盖大于秸秆带状覆盖。地温日变化随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覆盖显著抑制地温波动。覆盖具有“双抑制效应”,在低温时段抑制了土壤热量向大气的散失,高温时段抑制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且秸秆覆盖优于地膜覆盖,秋覆盖优于春覆盖,与CK相比,2个生长季秸秆覆盖温度梯度降低7.3~7.8℃/m,地膜覆盖降低3.4~6.3℃/m。秸秆带状覆盖增产14.7%,地膜覆盖增产25.3%,处理间单薯重的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秸秆带状覆盖在西北雨养区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5种肥料(人粪尿、猪粪、鸭粪、化肥和常规肥)在3种施肥水平下对鱼腥草的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福建建阳小湖镇鱼腥草GAP示范基地主栽鱼腥草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施肥实验,测定鱼腥草土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结果】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有利于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土壤脲酶活性以施用72000 kg/hm2人粪尿的处理最高(296.8 mgNH3-N/g DW),蛋白酶以施用鸭粪36000 kg/hm2的处理最高(5.15 mg NH2-N/g DW),纤维素酶以猪粪36000 kg/hm2的处理最高(0.869 mg葡萄糖/g DW),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以施用1320 kg/hm2尿素、2400 kg/hm2 Ca3(PO4) 和870 kg/hm2K2SO4的处理最高,分别达到13.10 mg葡萄糖/g DW和44.46 mg P2O5/100g DW。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的鱼腥草的根系活力比较高,在147.5~183.2 mgTTF/g FW/h之间;【结论】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促进鱼腥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覆盖物对各季作物的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比不覆盖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栏肥和地膜覆盖表现最好。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覆盖具有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以及调节土壤含水量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春马铃薯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程地膜覆盖,前期地膜覆盖,露地栽培3种栽培方式进行了5种处理。其结果表明:全程地膜覆盖马铃薯生长势极强,易徒长,产量最低;全程地膜覆盖在初蕾期喷施200mg/kg多效唑(或混喷150mg/kg膨大素),能有效控制营养生长,促进块茎膨大,马铃薯块茎外观品质好,产量较露地栽培增产极显著,较前期地膜覆盖(喷多效唑)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长期玉米种植区褐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期为北方旱地褐土培肥、提高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连续30年(1992—2021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按照等碳量秸秆还田,设置4个处理[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粉碎直接还田(SC)、秸秆过腹还田(CM)、秸秆不还田(CK)]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M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SM、SC显著提高了29.23%、35.72%。(2)CM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77.72%,且与SM、SC差异显著;SM、SC、CM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26.39%、43.51%、70.83%;SM、SC、CM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4.32%、31.47%、60.00%。(3)SM、SC、CM、CK间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效率无显著差异,SC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28.04%、17.10%,SM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较CK显著降低了11.48%,CM对于土壤碳素效率无明显提升效果。(4)CM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较SM、SC显著增加了138.89%、72.32%。秸秆过腹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北方旱地褐土肥力,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改善土壤质量,是最优的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田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旧膜、新膜及露地栽培向日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再利用可提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在0~40cm土层,旧膜覆盖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露地显著增加3.8%,较新膜覆盖的土壤增加3.0%。土壤蔗糖酶活性随向日葵生育期变化而不同,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新旧地膜覆盖均可以维持耕作层(0~20cm)蔗糖酶活性的稳定性,而下层呈快速下降的趋势,但总体含量均高于露地。可见,地膜覆盖尤其是地膜再利用覆盖由于改善了农田生态微环境,从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5个不同施肥处理(T1、T2、T3、T4、T5)下的大豆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4处理下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以及地上生物量均最高;综合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3个指标发现,细菌种类在T2、T3、T4处理中较丰富;5个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被分为379个类群(在属水平上)。土壤细菌相对丰富度和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冗余分析表明,AN、AP和AK与交替赤菌属(Alteryth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Pseudarthrobacter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可知,在复合肥减施20%+有机肥30m3/hm2(T4处理)时,晋豆46号的生物产量达到了最高,而且其优势菌群更有利于土壤培肥和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6.
施钾对缺钾稻田土壤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缺钾红黄泥和紫潮泥稻田土壤上进行了施钾对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施钾均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钾土壤〉中度缺钾土壤、晚稻〉早稻、紫潮泥〉红黄泥:水稻的吸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钾素亏缺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除紫潮泥高量钾处理(施K2O 187.5kg/hm^2)钾素有盈余外,其它处理钾素平衡均为负平衡;在中度缺钾的红黄泥和紫潮泥及严重缺钾的红黄泥上,早稻NPK0(0.0)和NPK1(112.5)2处理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下降,NPK2(150.0)和NPK3(187.5)2处理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有所增加,晚稻收获后4个处理的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均下降:早、晚稻4个处理的缓效钾含量均比试验前低,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的量减少,连续4季施钾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比试验前低,连续4季施钾虽可缓解缓效钾下降程度,但没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为提高缺钾稻田土壤钾素肥力,发挥钾肥的最大增产效应,在稻一稻复种制中,应采取“早稻轻.晚稻重”的施钾分配原则,且应连续施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质地和耕作方式对干土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温培养与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地土壤经过两年常耕与免耕后的干土效应。结果表明,土壤经晒干后,速效氮与速效钾的含量显著提高,盆栽条件下水稻吸磷量也大幅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干土效应,干土效应的大小,因土壤质地与耕作方式而异,淤泥大于土壤又大于沙土,免耕田土壤大于常耕田土壤。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的烟田生态效应,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无覆盖、地膜覆盖、立体覆盖和稻草覆盖4种覆盖方式对垄体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温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同一覆盖方式不同土层温度变化具有一致性。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提升效果最好,能促进烟苗早发快长,但团棵期膜内地表温度过高可能影响根系生长;稻草覆盖对生育期内土壤的保温效果较好;立体覆盖处理在烤烟生育内的土壤温度最低。地膜覆盖不利于根系土壤接纳降雨,土壤含水量最低;稻草覆盖对蓄积土壤水分的效果最优;立体覆盖次之。从团棵期烤烟生物量及农艺性状看,地膜覆盖在烤烟团棵期可明显提高烤烟的长势,稻草覆盖次之但烟叶根冠比最高,立体覆盖再次,无覆盖处理的烟叶长势最差。试验表明立体覆盖对烟田土壤温湿度及团棵期烤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比地膜覆盖低,后续应对烤烟整个生长发育时期、产质量特征及其覆盖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地膜再利用对向日葵田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旧膜、新膜及露地栽培向日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再利用可提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在0~40cm土层,旧膜覆盖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露地显著增加3.8%,较新膜覆盖的土壤增加3.0%。土壤蔗糖酶活性随向日葵生育期变化而不同,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的变化趋势。新旧地膜覆盖均可以维持耕作层(0~20cm)蔗糖酶活性的稳定性,而下层呈快速下降的趋势,但总体含量均高于露地。可见,地膜覆盖尤其是地膜再利用覆盖由于改善了农田生态微环境,从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降解膜在干旱区棉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垦区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已推广数十年。地膜覆盖在保墒、增温,实现棉花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同时,也给土地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残膜越来越多,据统计,新疆棉花地废旧地膜残留量已达5.73kg/667m^2,埋在土壤中的聚乙烯地膜200年不降解,并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使土壤通透性降低,地力下降,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造成作物播种后烂种、烂芽,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因此,治理残膜污染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