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贵州中部黄壤旱地供氮能力及供氮动态研究──Ⅲ土壤的供氮能力(二)黎成厚,漆智平,唐树梅,刘云生,候剑,王平,潘宜为(贵州农学院)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的供氧能力。1材料与方法贵州中部黄壤旱地供氮能力的田间试验92年设在安顺市大西桥,1993年、19...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供氮形态对烤烟烘烤特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供氮形态的处理,即N1(100%硝态氮)、N2(30%氨态氮+70%硝态氮)、N3(50%氨态氮+50%硝态氮)、N4(70%氨态氮+30%硝态氮)、N5(100%氨态氮),研究烘烤过程中不同处理的烟叶水分、叶绿素、多酚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变化规律,比较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65 kg/hm2条件下,不同供氮形态对烤烟烘烤特性有不同影响。其中,30%氨态氮+70%硝态氮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失水速率接近其72 h内失水速率的平均值,烟叶失水均衡性好;其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失水速率协调同步,有良好的变黄特性;同时,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丙二醛积累少且缓慢,膜脂过氧化水平最低,烟叶耐烤性好。此外,30%氨态氮+70%硝态氮处理的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最高。可见,在粤北烟区,采用30%氨态氮+70%硝态氮的供氮形态可以获得优良的烟叶烘烤特性和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4.
贵州中部黄壤旱地供氮能力及供氮动态研究──Ⅳ.土壤供氮动态及供氮能力预测黎成厚,漆智平,唐树梅,刘元生(贵州农学院)1试验方法土壤供氮动态一般是通过定期取样测定土壤速效氮的变化以及作物吸氮量的变化两个方面来确定的。我们通过两年玉米盆栽试验和三年田间试...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糯玉米产量及土壤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及其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提高作物产量,过量施氮未表现出增产效果,氮肥利用率降低,糯玉米的氮肥效应方程:Y=13189+28.50X-0.11X2。施氮量可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当施氮(N)量达到270kg/hm2水平时,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远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增加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同时,因降雨或灌溉的作用而向下层土壤移动,造成硝态氮的淋失,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
黄瓜穴盘育苗株型化学调控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质表面喷施(即1次)、基质表面喷施+子叶展平时刚露心时叶面喷施(2次)及浸种3种处理方式,研究缩节胺、矮壮素、多效唑、乙烯利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夏季黄瓜幼苗生物学性状、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PC 400 mg/kg(2次)、PP333 20 mg/kg(1次)、CCC 400 mg/kg(2次)、浸种CEPA 5000 mg/kg 4种处理组合下胚轴相对对照明显缩短,有效控制了夏季黄瓜秧苗徒长。壮苗指数增加,根系活力提高,增加了干物质向根系的分配率,提高了秧苗质量。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病相关酶PPO、POD、CAT活性增强,脯氨酸含量增加,增强了黄瓜的抗逆(病)性。  相似文献   

7.
贵州中部黄壤旱地供氮能力及供氮动态的研究──Ⅱ.土壤的供氮能力黎成厚,漆智平,唐树梅,刘元生(贵州农学院)黄壤旱地的大季作物主要是种植玉米,其供氮能力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选择代表性的不同黄壤旱地土样进行盆栽及田间试验,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而对土壤供氮能力及...  相似文献   

8.
贵州中部黄壤旱地供氮能力及供氮动态的研究──Ⅰ.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筛选及应用黎成厚,漆智平,唐树梅,刘元生(贵州农学院)氮素是植物营养三要素之首,不仅需要量大,而且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最显著。长期以来,氮素一直是人们研究最活跃的领域。植物对氮的...  相似文献   

9.
付园园  沙伟 《种子》2005,24(9):1-3
以亚麻种子为材料进行实验,探讨了6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12、16、20mmol/L)对亚麻种子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显著影响了亚麻种子的萌发,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除1 mmol/L处理外,都逐渐降低.不同处理下幼苗的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在8mmol/L时达到最大值.地上部分生物量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根生物量则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李红亮  张维 《种子科技》2000,18(2):91-92
山西省绛县属华北丘陵平原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地形复杂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是典型的农业县 ,现有耕地 3万 hm2 ,常年小麦播种面积 2万 hm2 。1996年实施统供后 ,针对绛县工业极不发达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财政来源困难 ,行政对小麦统供扶持力度有限的实际情况 ,山西省绛县种子站立足于自身 ,经过 3年的实践和摸索 ,走出了一条“统供促经营 ,经营保统供”的路子 ,有效保证了全县小麦优种的统供。1 组织各级领导观摩 ,推动小麦统供我们建议县领导到地区看示范田 ,乡镇干部到县上看样板田 ,并抓住机会详细介绍 ,使各级领导认识统供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安国市药田和粮田土壤中有效氮含量累积及分布特征,分析了河北省安国市药田和粮田不同土壤深度中有效氮的含量。结果表明,药田和粮田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在各地块间差异较大;药田和粮田土壤中有效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低,差异极显著(P<0.01);药田0~20,20~40,40~60 cm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分别为39.42,24.02,16.07 mg/kg,粮田0~20,20~40,40~60 cm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分别为37.37,22.88,13.20 mg/kg,粮田土壤中有效氮含量略低于药田土壤。按照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确定的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可知,药田和粮田中有效氮含量处于五级或六级水平,肥力很低。由此说明,药田和粮田土壤的供氮水平相当,但土壤氮素肥力较低,生产中应多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提高地力。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长江中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淮棉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确定方法,确立了开花后棉花地上干物质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棉花开花后动态氮吸收、累积、临界需求量及氮累积亏缺的定量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安阳、南京2试点的棉株地上干物质氮浓度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开花后棉花生育进程的延后而降低,安阳试点不同施氮水平间棉株地上干物质氮浓度值的差值明显小于南京。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CNFNC=aⅹDMM-b(安阳:a=3.837,b=0.131,南京:a=2.858,b=0.131),参数a的差异表明在达到同样的生物量条件下,安阳试点的氮吸收能力大于南京。棉花开花后动态氮吸收速率、累积、临界需求量及氮累积适宜度的定量诊断模型可精确定量描述不同施氮水平棉花从开花至吐絮以日为时间步长的干物质增长速率、氮吸收速率、氮累积量。施氮水平对地上干物质瞬时增长速率有较大影响,施氮水平过低或过高时其增长速率均下降。棉株日氮吸收量和总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棉株对氮的容纳有一定的限度。通过对比2试点氮累积量与临界需氮量差值的动态变化,认为安阳试...  相似文献   

13.
高产麦田氮素利用、氮平衡及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 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 且以180 kg hm-2 (N3)、360 kg hm-2 (N4)处理的产量最高, 且在N4条件下, 继续增施氮肥仍能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 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提高。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 未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主要以氮表观损失和残留无机氮的形式损失, 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 氮表观损失量和土壤残留量均随之增多。通过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边际收益分析, 综合考虑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经济和生态效益, 确定202~239 kg hm-2为兰考矮早八兼顾多目标适宜的氮肥用量, 其相应的产量水平为8 628~8 680 kg hm-2, 蛋白质含量为14.6%~14.8%。  相似文献   

14.
施氮对墨西哥玉米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高氮,600 kg/hm2)下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植株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叶片中NO3--N含量以新生叶较高,全展叶较低,老叶居中;茎鞘和根系的NO3--N含量在不同收获期表现为第一收获期低于叶片,第二期仅比新生叶低,第三期则高于叶片。随着收获次数增加,NO3--N含量在叶片中呈降低趋势,在茎鞘和根系中先降后升。高氮水平和分次施肥是造成同一类型叶片NO3--N累积的主要原因;高氮分次施肥处理(N2-3)第二期收获的新生叶NO3--N含量最高,为92.66 μg/g,这一数值尚未达动物摄食的潜在致毒剂量。氮素用量增加,其生产效率降低,但高氮(60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较高的氮肥用量一次性基施能够实现墨西哥玉米的高产且不会影响其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更好地对高粱进行氮素管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高粱生长、籽粒产量及品质、氮素累积及转运利用的影响。选取肥力较低的土壤,设6个氮水平:0(N0)、0.05(N1)、0.1(N2)、0.2(N3)、0.4(N4)和0.6g/kg(N5)(风干土)。结果表明,N3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叶片SPAD值、籽粒产量、穗粒数及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N0和N5处理;N3处理籽粒淀粉含量低于N1处理,但淀粉产量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单宁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蛋白质总产量以N3和N4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叶鞘中NO3--N含量增加,N3处理挑旗期和穗花期叶鞘中NO3--N含量明显高于N0、N1和N2,但在灌浆期N0~N3处理间硝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N3处理从茎叶向籽粒的转运率最高,达到76.76%。综上,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高粱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且在生长前期提高了叶鞘中硝态氮累积,能协调籽粒产量和功能成分的关系,获得较高的淀粉和蛋白总产量。  相似文献   

17.
供氮形态和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及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生长及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苗期设置5种供氮形态(NH_4~+/NO_3~-比为0/100,25/75,50/50,75/25,100/0)和2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和水分胁迫)的组合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NH_4~+/NO_3~-比为25/75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最大,达到100/0处理的1.5和1.3倍.2种水分条件下,NH_4~+/NO_3~-为25/75处理的根长均为最大,其在非水分胁迫和水分胁迫下分别为100/0处理的6.8倍和3.3倍;非水分胁迫条件下植株不同部位氮积累量均高于水分胁迫条件.2种水分条件下,根系氮积累量均以0/100处理最大,茎部氮积累量以100/0处理最大,0/100处理最小;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的氮积累以100/0处理最大,水分胁迫下则是以75/25处理最大.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单一供应NO_3~--N可以提高水稻根系中氮素的积累,同时供应NH_4~+和NO_3~-( 75/25配比)可以促进氮在水稻叶片和茎中的积累和分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养分累积及氮同化途径的影响,以油菜品种中双11为材料,通过营养液设置正常对照(CK)、低氮(-N)、低镁(-Mg)和低氮低镁(-N-Mg)4个处理,分析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氮、镁吸收累积及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氮、镁缺乏显著抑制油菜苗期地上部生长,与对照相比,-N、-Mg和-N-Mg 3种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68.49%,35.49%,69.71%。-N处理刺激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增加;-Mg处理抑制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降低。并且氮、镁交互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均有显著影响,-N处理油菜根部镁含量及累积量显著增加,而-Mg处理油菜地上部氮含量及累积量显著降低;缺镁会导致油菜NH_4~+含量显著提升,并且-N-Mg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影响的主要效应来自氮的缺乏。进一步比较不同处理下氮同化关键酶活发现,与对照相比,-N处理油菜新叶、老叶中NR、GS活性均显著降低,根部NR、GS和GOGAT活性均显著降低;-Mg处理GS活性也显著下降,但是降幅小于-N处理,而NR和GOGAT活性显著升高。综上所述,氮、镁缺乏对油菜苗期氮、镁积累存在交互作用,低氮胁迫会降低油菜苗期氮的吸收积累继而抑制植株氮同化;低镁胁迫可以通过提高铵态氮、NR和GOGAT活性来促进氮在无机氮间以及无机氮向有机氮的同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氮钾配比对吉林省蛟河晒红烟质体色素、碳氮代谢及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升高。在施氮量为90kg/hm 2、氮钾比为1∶2时,生长后期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阻碍烟叶碳氮正常代谢,不利于烟叶落黄成熟;而施氮量为75kg/hm 2、氮钾比为1∶3的处理碳氮代谢协调。从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来说,随着施氮量增加,含氮化合物含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随着施钾量增加,调制后烟叶钾含量明显升高。因此,在保证氮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植烟土壤钾肥比例,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20.
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保氮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既降低堆肥质量,又污染环境。为了深入研究堆肥过程中的氮素转化及合理的堆肥保氮措施,笔者归纳总结了堆肥中氮素的氨化作用、氨同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形成鸟粪石沉淀等过程,分析了与氮素损失密切相关的堆体的C/N比、pH值、温度、通风与氧气供应等因素,指出可通过调节C/N比、接种微生物菌剂、添加吸附剂和化学物质、控制通风等措施控制氮素损失。今后有必要从基于堆料碳氮组成形态的C/N比、氮素转化的微生物学机理以及适合规模化堆肥生产的保氮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