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得以长期延续的历史渊源、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原因。同时,指出了这种稻鱼共生模式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市场问题、产业化问题、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农业文化消失问题等。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如加强全村生态规划,建立稻鱼共生自然保护区,打造稻鱼生产品牌,适度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区微流水生态型稻鱼共生种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简要介绍了研究山区微流水生态型稻鱼共生种养技术的现实意义,提出研究山区微流水生态型稻鱼共生种养技术应用要点,以促进山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棚室产业发展,棚室果蔬品种也越来越丰富,种植模式也有了更多"花样"。在大同镇温室生产中,一些种植能人结合本地实际,独辟蹊径,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使冬季温室的生产如火如荼。在大同镇航天果蔬示范园,棚室户张国庆把无花果引进温室喜获成功,为大同棚室果蔬又添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稻鱼共生方式对水稻性状及稻鱼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适宜的稻鱼共生模式,开展了平作稻养鱼、平作稻凼式养鱼、垄稻沟鱼(垄作稻养鱼)和平作稻(中稻+再生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稻鱼共生方式对中稻、再生稻主要农艺性状及稻、鱼产量有影响。平作稻养鱼和平作稻凼式养鱼共生方式水稻单产能保持平作稻产量水平,增收鱼53.6~69.4kg/667m2,增加纯收益745~780元/667m2;垄稻沟鱼共生方式水稻单产比平作稻增产9.13%,增收鱼66.9kg/667m2,增加纯收益1 040元/667m2。说明垄稻沟鱼经济效益高,效果好,适宜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加快家庭农场健康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要迫在眉睫,笔者认为,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要抓好以下9个方面:1.抓好规划设计家庭农场可以依据地势、水源、交通、排污等条件进行设计,合理规划出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根据载畜量确定畜禽养殖数量,做到人畜分离、雨污分流、条块明晰、整洁明亮。2.抓好品种配置有的家庭农场养殖品种较多,猪、鸡、鸭、鱼"共生",造成交叉感染、疫病流行、难以控制。家庭农场养殖应  相似文献   

6.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的处理所得到的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鱼产量为750 kg/hm2模式下,适当的增加水稻移栽密度(25 cm×25 cm)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05)而不影响田鱼产量(P=0.175);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产量可以降低对复合肥的依赖,将复合肥施用量水平从750 kg/hm2减少到600 kg/hm2,水稻和鱼产量都没有显著性改变,生产成本下降,环境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本试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习惯的稻鱼系统管理模式是:水稻移栽密度30 cm×30 cm,复合肥施用480 kg/hm2,投放规格为55±3 g的冬片9000尾/hm2,设计产量为稻7500 kg/hm2、鱼1500 kg/hm2。实践证明,这种优化模式能较好地利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不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压力,可以推荐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所在的青田县及其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条件及生产消费习惯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地处河北北部山区的昌黎县杏树园村,依托当地地理位置形成的小气候,因地制宜搭建庭院式塑料大棚,发展花卉生产,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卉生产专业村。现将该村庭院塑料大棚花卉栽植技术介绍如下:棚室建造选择地势较平坦的房前屋后,背风向阳、雨季易排水、地面径流不冲刷的沟边隙地作为棚址。标准棚室一般坐北朝南,东西走向,偏西5-10度,跨度6-7m,高度2.3-2.4m。长度因地而异,采光角40度,前坡角65度。部分棚室因受地形限制走向各异。一般北墙采用砖混结构,砌成高2.3-2.4m,东西两端随北墙向南延伸并按所需角度逐渐下弯。棚架有钢筋结构或竹竿、竹篾结…  相似文献   

8.
与春提早或秋延后棚室蔬菜生产相比,冬季寒地棚室蔬菜生产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为了推动本区域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提高棚室寒地蔬菜生产水平,从培育壮苗,定植技术,棚室水、肥、气、热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冬季设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以便充分发挥设施蔬菜生产的效益潜力,真正实现蔬菜生产优质、安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以水稻为主体,红萍为纽带,鱼类在稻田参与能量和物质的转换,把传统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以及水稻垄栽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人为组成稻、萍、鱼共生复合群体,形成了一条“萍养鱼、鱼肥稻(萍)、稻护鱼、萍助稻”的生产食物链,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据  相似文献   

10.
寒地油豆角品质佳、口感好,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从生产实际出发,主要介绍了寒地棚室油豆角安全生产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优质油豆角品种,按照有机、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合理安全施用肥料、农药等生产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1.
鱼、稻共生期,鱼吃掉水稻纹枯病菌核后,转化为鱼粪,是养鱼稻田纹枯病株大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病虫害防治是邹城棚室番茄生产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棚室生态条件特殊,尤其是温、湿度等难以控制,加上栽培地点常年固定,病原菌积累多,害虫易于越冬等特点,有些常规性的次要病虫害,在棚室番茄生产中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特别是新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出现,而安全防控等技术仍需进一步优化,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严重为害和较大的经济损失。部分菜农在防治中盲目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人多地少,田多土少,冬水田比重大,为了改造其冬水田,我们提出了达到“双千”指标的十种组合模式的设想,即:1、中稻-再生稻+鱼;2、中稻-再生稻+鱼-萍;3、中稻-再生稻+鱼+笋;4、中稻-再生稻+鸭+鸭+鱼;5、中稻-再生稻+鱼+葡萄;6、中稻-菜-菜;7、中稻-蘑菇;8、中稻-草莓;9、绿肥-嫩玉米-—季晚稻;10、麦/玉/菜-菜。并根据这十个组合模  相似文献   

14.
分析从江传统农业发展现状及稻鱼鸭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提出从江传统农业发展对策及保护开发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尾菜处理技术在清水县农业生产上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清水县发展尾菜处理技术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海南岛冬种瓜菜苗期湿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从影响海南岛冬种瓜菜苗期湿涝的天气和地表环境出发,综合考虑降水强度、次数、雨后乍晴等气象致灾因子和地势、地表覆盖类型、表层土壤质地等孕灾环境因子,进行了湿涝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海南岛冬种瓜菜苗期湿涝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部分地区;西北部地区为湿涝中风险区,主要包括:儋州、临高大部分地区以及澄迈、海口北部地区;中南部以及西部地区发生湿涝灾害的风险相对最低。该区划空间分辨率高,对合理作物布局、提高冬种瓜菜种植的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棚室果树、蔬菜等作物要高产,一个重要条件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获得优质高产,棚室栽培是在相对固定和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造成了棚室土壤及棚室内墙体、立柱等材料上的病原菌及虫卵的大量积累、繁殖,尤其是一些土传病害如根结线虫病、枯黄萎病、根腐病、疫病等的连年发生,如不加以防治,会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提倡在休闲期抓紧有利时期对棚室进行消毒,切实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消毒工作:一、棚室消毒棚室内温暖、湿度较大,适合于多种病原生物的繁殖和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地区发展池塘鱼蛙生态养殖,即在池塘养鱼的基础上,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养殖牛蛙,建立鱼蛙共生系统,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荷藕池塘中富含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等生物资源,可作为黄颡鱼的天然饵料;藕叶的遮阴挡光作用,满足了黄颡鱼喜欢在弱光下摄食生长的需求;黄颡鱼的粪便、残饵可作为荷藕的肥料,其在塘底层的活动松动了底泥,又可为荷藕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藕塘内套养黄颡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结合、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可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藕鱼共生、生态高效"的种养效果,是当前  相似文献   

20.
垄稻沟鱼以稻田进水口挖10-20m^2的鱼坑,坑深1.5m以上,冬季存水养萍放养种鱼6-8条,鱼苗500-600尾,稻田1m宽起垄,宽窄行插植水 稻,能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晚稻和冬菜免耕栽培,节约人工,便于稻、鱼、菜(绿肥)管理、改善稻、鱼、菜(绿肥)生长环境,夺取稻、鱼、菜(绿肥)高产稳产,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