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玉米种质资源大规模多年多点多病害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品种的抗性是控制玉米病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2016—2019年间,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首次对2000份来源广泛且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多点多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抗病性鉴定,部分材料在西北地区也进行了田间鉴定,重点调查了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粗缩病、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综合4年共10个不同环境的自然发病下抗性鉴定数据表明,自然发病鉴定的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年度间和地域间的差异。在所有鉴定的病害中,小斑病在多个年份和多个鉴定点的发病均比较充分, 11份种质对该病害表现出稳定抗性;茎腐病、大斑病和灰斑病,在不同年份的部分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对这3种病害表现抗病的种质分别为440、356和423份,综合抗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仅在1个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南方锈病和丝黑穗病在所有鉴定点均发生较轻,鉴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筛选出一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多种病害均具有稳定抗性的材料,其中JN15、953、沈977、68122、K21、SC24-1、17MC7211、17MC7223、郑591、161191等种质的综合抗性突出,对种质的利用及后续人工接种精准鉴定的种质选择具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品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参试品种对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的数量逐年略有下降,对灰斑病和大斑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逐年提高,对丝黑穗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抗病育种——控制玉米叶斑病的最佳解决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米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决定了该类病害必须通过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加以有效控制。通过对我国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灰斑病发生历史的回顾、调查信息整理和2008年发生现状的分析,结合病原菌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的变化、玉米抗叶斑病基因的发掘和研究进展,提出我国未来抗玉米叶斑病育种的策略:构建品种抗性、产量性状平衡取舍的育种新思维,倡导中等抗性/水平抗性的选择和利用,开展抗病多基因(质量基因/数量基因)聚合育种,并逐渐向多病害兼抗品种选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又称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螺霉病或黑霉病,主要分布在热带玉米产区。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一般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是目前玉米生产上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病害。1.识别要点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小(直径130%,发病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是目前玉米生产上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病害。1.识别要点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小(直径12毫米),为淡黄色透明点,扩大后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22毫米),为淡黄色透明点,扩大后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25)毫米×(15)毫米×(12)毫米,严重时可达7毫米×3毫米,病斑中央乳白色,边缘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外围有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完成的"玉米叶斑病病原菌变异及早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据介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品种更换和耕作方式的改变,河北省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褐斑病等主要叶部病害常年发生面积近2000万亩,损失严重,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在防治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对病  相似文献   

6.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种业导刊》2012,(5):25-25
1玉米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据调查,河南省民权县玉米主要病虫害有15种,病害有9种,虫害有6种。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封顶病、玉米黑粉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蓟马、玉米叶螨、地老虎,玉米蚜虫、稻赤班沫蝉。  相似文献   

7.
以10份先锋改良父本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2份先锋骨干母本自交系(PH 6 WC、PHHJC)和2份课题组改良先锋母本系(丹L 658、丹5866)为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并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对10份自选系进行了抗3种叶斑病(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害评价。结果表明,丹Y 6882、丹Y 5327、丹Y 3123等3个自选系产量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且与多个测验种组配出高产组合,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丹Y 5327和丹Y 3123对3种叶斑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丹Y 6882较感叶斑病。  相似文献   

8.
张学信 《种子世界》2007,(12):35-36
玉米育种工作经过几十年和几代人的奋斗,不断进行改良工作,为好的综合性状更多地集于一体而在不懈努力。一个好的玉米杂交种,如同一个人一样,有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时代,但也必定有衰没时期,也可能是某一年份、某一病害肆虐,如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病毒病、黑粉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褐斑病或倒伏,或是制种产量低而被淘汰或限制发展。  相似文献   

9.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玉米生长后期叶斑病田间防治操作困难的问题,于2012年和2013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河南省西平县分别针对春玉米的大斑病、夏玉米的小斑病及南方锈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控措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保护性与治疗性兼顾的内吸性杀菌剂,在玉米10~13叶期(大喇叭口期)采用一次机械喷雾的方式进行田间作业,有效降低了玉米生产后期的叶斑病发生程度:大斑病病株率、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32.0%~71.1%、0.66~1.11和51.7%~81.4%;小斑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48~1.10和20.9%~35.7%;南方锈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25~0.60和7.4%~12.0%;保护了中下部叶片并推迟田间大斑病的初发时间;由于延长了叶片功能期,降低了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挽回春玉米损失2.4%~2.7%,可挽回夏玉米损失2.0%~8.6%。玉米生长中期阶段的喷药对后期叶斑病的防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1症状及病原菌1.1症状玉米大、小斑病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大斑病的发生较小斑病晚。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侵染叶鞘和苞叶,在玉米抽穗后发病较重。小斑病在叶片上的病斑小而多,色较浅,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褐色半透明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展为近椭圆形黄褐色病斑。边缘紫褐色,较明显,有时为2~3  相似文献   

11.
<正>前段时间雨水较多,玉米大斑病大流行。玉米大斑病,又称长蠕孢菌叶斑病、煤霉病、煤纹病、枯叶病、条斑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在冷凉地产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到30%~50%。当玉米植株70~90厘米高时即可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苞叶和籽粒。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的。苗期很少发病,抽雄后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12.
莘县常年种植玉米5.3万hm^2,近几年常发叶斑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顶腐病、弯孢霉叶斑病等。它们单独发生或混合发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有的危害叶鞘、苞叶和茎秆,一般从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天气适宜时,大量的病菌聚集,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失去功能,严重影响玉米后期的产量,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在生长中后期,由于温度、湿度条件很适宜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发生。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调查玉米的中下部叶片,如果发现病斑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以免造成减产。玉米的大斑病和小斑病病原菌不同,为害的部位基本相同,防治的方法和用药相同。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为大斑突脐蠕孢菌,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严重发生时可为害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斑点,逐渐沿叶脉扩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省拜泉县玉米种植面积广阔。玉米生产形势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经多年攻关研究,拜泉县玉米抗病育种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绩,由于推广了抗大、小斑病及丝黑穗病的玉米新品种或杂交新组合,已使大、小斑病及丝黑穗病等老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因目前生产中采用的品种或自交系多为单抗性品种,而且种质遗传基础狭窄,致使玉米茎腐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病毒病等病害发生愈来愈普遍,为害日益加重,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植  相似文献   

15.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目的]为获得一株有效的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生防细菌,[方法]本研究采用生防细菌包衣处理玉米种子的方法,将前期田间初筛得到的4株生防促生细菌进行室内和田间防效评估,获得一株防效最好的菌株。进一步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验证该菌株对玉米的促生和增产作用,并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结果表明,4株生防细菌中,菌株Sneb2249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效最好,盆栽防效为55.04%,田间防效为39.36%。室内促生和田间测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neb2249能够显著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其株高、地上部干重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24.89%、49.15%和 7.9%。经鉴定菌株Sneb2249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结论]恶臭假单胞菌Sneb2249是一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菌,既可抗弯孢叶斑病菌,又对玉米具有促生增产作用。利用有益微生物处理种子防控病害将是一种新型的植保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分布和病原类型,选取5个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连片区域,按照出苗至拔节、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抽雄至吐丝、灌浆至完熟等4个生长阶段,采取5点取样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病原种类鉴定。共分离鉴定出51种病原菌,其中真菌43种,细菌2种,病毒6种,侵染引起33种玉米叶部病害。其中,出苗至拔节有23种病原,引起3种玉米病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有30种病原,引起26种玉米病害;抽雄至吐丝有25种病原,引起22种玉米病害;灌浆至完熟有18种病原,引起15种玉米病害。尤其是玉米苗枯病有20种病原侵染,是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中病原种类最多、最复杂的病害之一。制种玉米从出苗到成熟,叶部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呈单峰状分布,大喇叭口期是制种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数量的高峰期。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 (Wakker)Boed.]、玉米壳针孢斑枯病(Septoria zeicola Stout)、玉米球腔菌叶斑病[Mycosphaerella maydis(Pass.)Link]、玉米细菌性条纹病[Xan-thomonas capestris pv.Holcicola(Elliott)dy]、玉米细菌性叶斑病[Pseudomonas and ropogrnis(E.F.Smith.)Stapp]、黑条矮缩病毒病(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等6种病害在河西走廊属新记录病害。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叶部侵染性病害发生种类多,病原数量大,且多种病原复合侵染,多种病害叠加出现,造成田间病害症状复杂,识别难度大,流行蔓延迅速,田间诊断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7.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生物逆境,培育抗病品种是玉米病害防控最为经济、有效和环保的策略。本研究以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家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组)中724份(次)参试品种的病害鉴定数据进行分析,病害包括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禾谷镰孢茎腐病、灰斑病和禾谷镰孢穗腐病。结果表明, 5种病害抗性级别以中抗和感病为主,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组的这2个级别分别占总数的82.94%、84.12%和72.46%;中晚熟组抗性强于中熟和中早熟,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组达到中抗(MR)以上的品种分别占总数的50.24%、56.37%和69.33%,其中,达高抗(HR)的分别占4.52%、4.41%和7.84%,达抗(R)的分别占8.73%、10.59%和18.88%;大斑病和灰斑病的抗原较为缺乏,均无高抗品种,中早熟组达到抗(R)以上水平的病害排序从高到低是禾谷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禾谷镰孢穗腐病、灰斑病和大斑病,中熟组排序是禾谷镰孢穗腐病、禾谷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灰斑病和大斑病,中晚熟组排序是禾谷镰孢穗腐病、禾谷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灰斑病;年际间鉴定结果受气候环境影响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关系,及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玉米抵御弯孢菌感染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以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玉米种质478、齐319、农大108为试材,外源施用硝普钠(SNP)、2-4,4,5,5-苯-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 PTIO)、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As A),和接种玉米弯孢病菌,比较植株病情指数、NO和H2O2含量及寄主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施一定浓度的NO供体硝普钠(SNP)和H2O2均可减缓玉米弯孢叶斑病菌侵染进程,降低感病率和平均病情指数,并且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植株防御酶活性,尤其抗性弱的玉米种质478植株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诱发了玉米过敏性坏死反应;接种玉米弯孢菌后3个玉米种质叶片中NO和H2O2含量均有猝发现象,而NO和H2O2的清除剂c PTIO和As 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玉米植株感病率和病情指数。NO和H2O2是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病的重要信号分子,可提高POD、CAT、SOD、PAL和Glu病程相关蛋白活性,进而增强玉米对弯孢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阿魏氯仿提取物对7种玉米病害的离体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清 《华北农学报》2007,22(3):111-114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引起玉米病害的7种病原菌(小斑病菌、弯孢霉叶斑病菌、链格孢叶斑病病菌、圆斑病菌、顶腐病菌、青枯病菌和瘤黑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对顶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只有46.66 mg/L;可引起大中型分生孢子畸形。  相似文献   

20.
玉米病害防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病虫害有20种以上,主要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等.其中玉米褐斑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趋势,针对安阳县玉米生产实际,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