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P群玉米种质沈137抗病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系统评价了沈137高抗弯孢叶斑病、灰斑病,兼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等9种病害的抗病性及其抗病基因丰富而稳定的遗传特性。沈137是国内骨干自交系中抗病种类最多的自交系之一。充分利用沈137这类多抗资源及深入挖掘其应用潜力将成为应对玉米病害突发所带来生产隐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8-2000年4月中下旬(春播)和6月上旬(夏播)种植的160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发病较充分。因此,在鉴定玉米早代系田间抗性时应根据鉴定病害对象安排在不同播期进行。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品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参试品种对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的数量逐年略有下降,对灰斑病和大斑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逐年提高,对丝黑穗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内保存的55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种质资源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是丰富的,不同的材料间抗性差异显著。通过鉴定,筛选出抗大斑病种质105份,抗小宽病资源17份,抗丝黑穗病资源151份,抗矮花叶病种质23份,这些抗源有的具有多抗性,抗两种以上病害的种质有47份。筛选出的抗源可提供育种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利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大从地方品种中发掘和改良、创新种质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生物逆境,培育抗病品种是玉米病害防控最为经济、有效和环保的策略。本研究以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家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组)中724份(次)参试品种的病害鉴定数据进行分析,病害包括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禾谷镰孢茎腐病、灰斑病和禾谷镰孢穗腐病。结果表明, 5种病害抗性级别以中抗和感病为主,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组的这2个级别分别占总数的82.94%、84.12%和72.46%;中晚熟组抗性强于中熟和中早熟,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组达到中抗(MR)以上的品种分别占总数的50.24%、56.37%和69.33%,其中,达高抗(HR)的分别占4.52%、4.41%和7.84%,达抗(R)的分别占8.73%、10.59%和18.88%;大斑病和灰斑病的抗原较为缺乏,均无高抗品种,中早熟组达到抗(R)以上水平的病害排序从高到低是禾谷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禾谷镰孢穗腐病、灰斑病和大斑病,中熟组排序是禾谷镰孢穗腐病、禾谷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灰斑病和大斑病,中晚熟组排序是禾谷镰孢穗腐病、禾谷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灰斑病;年际间鉴定结果受气候环境影响较...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省拜泉县玉米种植面积广阔。玉米生产形势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经多年攻关研究,拜泉县玉米抗病育种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绩,由于推广了抗大、小斑病及丝黑穗病的玉米新品种或杂交新组合,已使大、小斑病及丝黑穗病等老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因目前生产中采用的品种或自交系多为单抗性品种,而且种质遗传基础狭窄,致使玉米茎腐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病毒病等病害发生愈来愈普遍,为害日益加重,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植  相似文献   

8.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种业导刊》2012,(5):25-25
1玉米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据调查,河南省民权县玉米主要病虫害有15种,病害有9种,虫害有6种。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封顶病、玉米黑粉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蓟马、玉米叶螨、地老虎,玉米蚜虫、稻赤班沫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玉米抗病育种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矮花叶病。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上述病害的抗性,主要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不同玉米材料,抗病性有明显差别。F_1的抗病性,倾向抗病亲本或比亲本的平均病级低。实践证明,采用轮回选择法和利用多细胞质杂交种是行之有效的玉米抗病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穗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穗腐病的安全有效措施。抗性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优化和完善了玉米种质抗镰孢穗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花丝通道注射接种和果穗注射(创伤)接种鉴定的穗腐病抗性,发现2种方法鉴定出的抗性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0.90)。2018—2020年,在北京昌平和四川西昌,利用花丝通道注射接种法,对690份代表性玉米种质进行了抗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的精准鉴定与评价,筛选出H446、YCF、辽2309、吉资1055、Y1723、XF8-3、铁97085等35份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占比为5.07%。6个环境下玉米对拟轮枝镰孢穗腐病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0.48,同一年度(2018、2019和2020年)2个鉴定点穗腐病抗性值之间的r值分别为0.03、0.20和0.15,3个年度间穗腐病综合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20、0.30和0.35,表明在不同环境下玉米对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的抗性反应存在较大差异。在辽宁沈阳和四川西昌共6个环境下,对690份种质进行了抗禾谷镰孢穗腐病精准鉴定, 6个环境下玉米种质抗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针对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良抗性种质资源的问题,利用外引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国内种质的方法,即鉴定并发掘外引玉米种质的优良抗病、抗逆基因,通过与国内骨干系杂交或组建抗病、抗逆群体后,鉴别筛选出含抗病、抗逆基因的材料回交纯合,最终选育出新的自交系用于我国杂交种的培育,从而提高国内玉米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并利用外来种质的优良抗逆基因选育出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植9831。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夏播玉米单产低而不稳,抗病性抗逆性降低,选育玉米新品种,应以多抗、广适、稳产、高产为育种目标。咸阳市农科所通过种质改良和系统选择,选育成功玉米杂交种隆玉五号。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5—98d。高抗大小斑病、穗粒腐病,抗茎腐病、弯孢叶斑病、黑粉病。籽粒含粗蛋白10.0%,淀粉71.0%,粗脂肪4.1%,赖氨酸0.258%,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好、抗倒伏、中早熟、适应性广,成熟时保绿性好。属于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6年, 对121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茎腐病的鉴定与评价。在1213份玉米种质中, 鉴定出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材料207份, 占鉴定总数的17.1%, 主要来自中国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及美国等地。抗性材料159份, 占鉴定材料数的13.1%, 主要由源自中国的内蒙古、云南、山西和美国等地的种质构成。由此可见, 玉米种质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资源, 且抗性水平与地理来源有关。自交系和农家种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的种质分别占鉴定种质总数的18.7%和10.6%, 表明自交系中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资源较农家种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薛林  张丹  徐亮  金萌萌  彭长俊  徐辰武 《作物学报》2011,37(12):2123-2129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 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 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 按UPGMA方法, 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 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 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同生态区水热资源紧缺,风灾倒伏频发、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以‘京X005’为母本、‘京27’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成玉米新品种‘MC278’。该品种在吉林、河北等地接种表明,对小斑病、弯孢病、矮花叶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的抗性较强,易感染大斑病,中抗吉林地区玉米螟。在北京、内蒙等地不同年度的区试中,‘MC278’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CK),产量最高达16166 kg/hm2,平均产量增幅达8.3%;‘MC278’的粗蛋白质、粗淀粉、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郑单958’。2019年河北、山西、内蒙等地生产中,产量均高于12804 kg/hm2,产量最高达14283 kg/hm2;‘MC278’配套适宜播期、密度、水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及收获技术。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90030),种植区域包括安徽、山西、山东等15个省级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甜菜主要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鉴定与评价不同生态区甜菜主要种质资源的抗病性,为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上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以甜菜3个生态区的313份主要种质资源为试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按照甜菜的规范标准,调查种质的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划分抗性级别。鉴定出高抗甜菜褐斑病种质资源85份、抗病89份,抗甜菜根腐病种质资源11份,抗甜菜丛根病种质资源3份,抗甜菜白粉病种质资源28份。同时鉴定出兼抗2种病害的种质资源,高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丛根病种质资源2份,高抗褐斑病兼抗白粉病种质资源20份。结果表明,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比较匮乏,除抗褐斑病种质资源外,抗根腐病、丛根病和白粉病的资源不但数量少,而且抗性级别低。  相似文献   

17.
以10份先锋改良父本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2份先锋骨干母本自交系(PH 6 WC、PHHJC)和2份课题组改良先锋母本系(丹L 658、丹5866)为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并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对10份自选系进行了抗3种叶斑病(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害评价。结果表明,丹Y 6882、丹Y 5327、丹Y 3123等3个自选系产量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且与多个测验种组配出高产组合,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丹Y 5327和丹Y 3123对3种叶斑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丹Y 6882较感叶斑病。  相似文献   

18.
Screening the Spanish Barley Core Collection for disease resist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Silvar    A. M. Casas    D. Kopahnke    A. Habekuß    G. Schweizer    M. P. Gracia    J. M. Lasa    F. J. Ciudad    J. L. Molina-Cano  E. Igartua    F. Ordon 《Plant Breeding》2010,129(1):45-52
The Spanish Barley Core Collection comprises 159 landrace-derived inbred lines and 16 cultivars adapted to Southern European conditions. The collection was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 Blumeria graminis ), scald ( Rhynchosporium secalis ), leaf rust ( Puccinia hordei ), net blotch ( Pyrenophora teres f. teres ),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 and Barley mild mosaic virus (BaMMV).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was outstanding, with 58 lines presenting mean overall resistance, among them seven landrace-derived lines resistant to all seven isolates tested. About 26% of the Spanish lines were resistant to scald. Resistance to leaf rust and to net blotch was scarce, though a few accessions showed resistance levels as good as the checks. Thirteen accessions (12 Spanish) were totally resistant to BaMMV and c. 20% of accessions showed moderate tolerance to BYDV. Landrace-derived lines from the Mediterranean Coast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Spain were the most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and leaf rust, but the most susceptible to viruses. Potential sources of resistance might be preserved in some accessions subjected to selective pressure in the region of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