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棉套种模式是黄河流域棉区棉田的主要套种模式,对于解决麦棉争地矛盾起着重大作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棉田间套种模式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已成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植棉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该棉区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棉区传统植棉为单作一熟,80年代后发展了麦棉两熟制。近年来,一些地区在麦棉套种后棉田间作秋粮作物。为了发展粮棉多熟制的适宜途径及进一步提高粮棉产量的潜力,1987~1988年,我们在本所农场对棉田几种不同熟制作物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试验以麦棉套后间花生,麦棉套后间大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急剧下降,为了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研究了麦棉两熟种植制度对棉花群体光截获及棉铃分布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处理为单作棉花、麦棉套作和麦棉连作,重复3次。测定棉花冠层入射光和反射光;调查棉花生育进程。结果为:(1)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2016年和2017年连作棉花出苗至现蕾天数比单作棉花分别短10天和7天,但开花至吐絮天数前者比后者分别长15天和17天。2017年麦棉套作棉花出苗至现蕾天数与单作棉花间差异最大。(2)单作棉花较其他处理棉花光截获能力强,2016年棉花冠层纵向60 cm、横向30 cm处,单作棉花光截获率比麦棉套作棉花高71.4%,比麦棉连作棉花高78.6%。(3)9月中旬单作棉花和麦棉套作棉花铃数从中部果枝分别向下部和上部果枝递减,麦棉连作棉花下部果枝铃数较高。综上,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主要通过影响棉花生育进程进而影响其群体光截获率,最终造成产量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4.
小麦套种早熟棉与晚熟棉的技术高喜,逄焕成,陈阜,路盘根(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北京100094)自80年代以来,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面积不断扩大,对解决麦棉争地矛盾,提高粮棉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面积占棉花播种面积的50.6%,...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田间根钻取样结合计算机图像软件分析方法测定棉麦套种及单种作物根长密度的精确性。【方法】结合田间根钻取样,分别用图像法(DT-SCAN图像软件分析法)和直尺法(常规人工直尺测量法)测量根长密度,通过2002―2013年试验获得的3423对根长密度数据分析图像法的精确性,使用根均方差描述图像法测定值(模拟值)与直尺法测定值(观测值)之间的一致性。【结果】2种方法测定根长密度的相关性较好,图像法的精确性较高。对可能影响图像法精确性的因素分析表明:(1)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图像法的精确性表现为小麦单种模式棉花单种模式麦棉套种模式;(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图像法的精确性增加;(3)在麦棉套种模式下图像法的精确性从麦幅到棉幅逐渐提高,在小麦单种模式下行上大于行间,在棉花单种模式下行上小于行间;(4)在棉花开花前图像法的精确性表现为棉花单种模式大于麦棉套种模式,在棉花开花后表现为棉花单种模式小于麦棉套种模式。【结论】田间根钻取样结合计算机图像软件分析方法测定棉麦套(单)种作物根长密度的精确性较高,该方法成本低、测定速度快,能更好地扫描并分析计算棉花的细小侧根,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平原棉区发展麦棉油棉两熟制的意义和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淮海平原棉区,棉花常年种植面积4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植棉总面积的50%,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本区棉田耕作制度过去历来采取棉花一年一熟制。60年代到70年代,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生长季节,在发展棉花生产的同时,保证粮食和其它作物播种面积,先后试验了多种类型的间作套种。其中,麦棉套种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得到较大发展,成了本区棉田重要的耕作制度。如河南省1982年麦棉套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一个植棉大省,常年种植面积在66.7万hm~2左右,种植模式以麦棉套种为主.随着小麦机械收割的普及和小麦效益日益提高,麦套棉花生产就凸现出了不可协调的矛盾.机械收割容易伤到棉苗,而且麦套棉的小麦预留行限制着机械收割和小麦产量,麦套棉不利于小麦机收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随着农村劳力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国家对粮食的重视,小麦价格日益攀高,麦棉争地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河南这个粮食大省,小麦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棉花让位就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麦棉套作技术之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3~1978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说明:小麦茬棉田以采用麦棉套作较好,套作的合理配置方式以小麦播幅占地40%,预留棉行占地60%(畦宽4.0尺,小麦播幅占1.6尺,预留棉行占2.4尺,以下同)较恰当。这种配置方式六年小麦亩产418.0~611.0斤,平均491.5斤,比单作(麦棉轮作)减产15.8%。麦棉套作又以套作移栽的棉花产量最高,1975~1978四年亩产  相似文献   

9.
棉田玉米螟的发生为害及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河南棉区,第1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严重,第2、3代很少为害棉花。不同类型田相比麦棉套种田受害较重。采用频次比较,聚集度指标判别等方法对棉田玉米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麦棉套田螟卵块呈均分布,其余田块玉米螟卵、幼虫均属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和实践表明,把不同种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科学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1.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1℃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不用施药即可控制蚜虫为害。2.麦烟套作由于麦株能阻碍烟蚜迁飞降落,再加上麦田七星瓢虫等天  相似文献   

11.
麦棉共生期间棉花根系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单作棉为对照,采取池栽试验方法,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麦棉复合根系群体,研究了麦棉套作对棉花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降低了麦棉共生期的棉花根系活力,而麦棉塑膜隔根提高了棉花根系活力;麦棉套作,无论隔根与不隔根,均降低了麦棉共生期内的棉花根系内源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小麦收获后,棉花根系内源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共生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麦棉隔根复合根系群体仍然低于麦棉自然根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粮食生产。粮棉争地矛盾重新显现。满幅种植小麦、油菜,在前茬收获后种植棉花即所谓种植茬棉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选择好茬棉品种、改进栽培技术进而提高茬棉产量、保证棉花质量是茬棉种植成功的关键所在。中棉所52高产、优质、抗虫、抗病,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生产上一般用作春棉或者麦棉套种。近年来,我们在长江棉区南襄盆地亚区不少地方应用中棉所52进行茬棉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述了我国自育的早熟低酚棉品种(系)的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介绍了4个适宜于特早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是棉套作的优良早熟低酚棉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200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5天左右,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1.6倍,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用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22.0%,棉蚜茧蜂对用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主率降低23.5%.  相似文献   

15.
我们何横城大队,位于河北省南部的漳河故道,年平均气温13.4℃,无霜期200天,全年降水总量600毫米左右。历史上这里是一个集中产棉队,粮食作物种得很少,吃粮靠统销,粮棉产量都很低。1965年实行科学种田,大搞麦棉套种后,粮棉产量都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鼓舞下,  相似文献   

16.
棉苗病害的种类很多,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其棉苗病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也存在差异.在我国北方棉区,主要为炭疽病、立枯病和红腐病,其中以红腐病发生为主.近年来,由于很多地区用旋耕犁进行耕地,不利于病残体的腐烂,再加上麦棉套种面积不断扩大.如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很容易造成棉苗病害的大发生.为了更好地防治棉苗病害,取得棉花的高产稳产.我们于2008年做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17.
我队地处鲁西南平原,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小麦和棉花。通过近三年的观察实验,发现麦棉套种采用东西行向有利于棉花壮苗早发。1972年我们发现两块地都是麦棉套种,一块是东西行,一块是南北行,而东西行的棉花现得壮苗早发。于是我们秋天拙出三亩多地连续两年做了不同行向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业耕作改制,麦棉两熟面积不断发展.常规春棉作麦棉配套使用,成熟晚、霜前花率低、品质差、效益低.夏棉作为麦棉两熟品种,生长季节短、生产潜力小,难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符合生产形势需要的育种目标,培育中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相兼的适于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豫棉16号(原名郑107)就是针对这种生产形势需要,根据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中早熟陆地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的培育成功,为麦棉套种粮棉双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 组合设计和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19.
麦棉油三熟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段运平,刘守渠,胡河生(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太原030031)一季春棉或麦棉套作两熟是晋南盆地麦棉生产长期以来的主要栽培形式,这种种植结构的单一性,严重地制约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力。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的减少,粮...  相似文献   

20.
在砂培条件下,设置改良3∶1式麦棉套作试验,采用1/2 Hoagland-Aron营养液培养棉苗,溶液法收集根系分泌物.以中性去离子水为对照,将收集到的棉花根系分泌物与不同粒径的土壤混合培养15 d后,测定棉花根系分泌物对不同粒径土壤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改良3∶1式麦棉套作系统中套种行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根系分泌物促进了土壤中磷、钾向有效态的转化,土壤速效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下降,速效磷、钾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2%和34.0%,土壤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2.2%.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比对照高49.8%和52.9%,土壤蔗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