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智开  王石惠 《种子》1998,(4):44-46,80
回顾冬小麦早熟性发育及其遗传与育种研究主要进展,其中包括早熟品种的发育类型,早熟性状的表现,熟性遗传,叶穗花的发育生物学,贵州生态区早熟高产育种理论及其模式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水稻早熟性的初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早熟品种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根据水稻早熟高产育种的理论基础,初步提出培育早熟高产稻组合的各种可能途径并阐述国内外水稻早熟性品种遗传模式且对当前预测杂交水稻生育期杂种优势的方法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水稻遗传育种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短季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季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从早熟种质资源金字棉的引进,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0号的育成,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6、辽棉10号的选育,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早熟不衰品种中棉所24、27和36,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中棉所42和鲁棉研19,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50、中棉所58的培育,到航天诱变特早熟品种中棉所64,综述了中国短季棉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短季棉育种应加强抗黄萎病材料创制、克服产量和早熟性负相关和解决特早熟品种早衰等遗传改良重点;指出借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麦后直播特早短季棉和杂交短季棉是今后短季棉遗传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优质丰产及综合性状改良育种、抗性基因工程育种,非生物胁迫育种,植物医药基因工程等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并讨论了限制植物基因工程发展的因素如:植物基因工程本身的发展局限性,植的基因工程与农业资源遗传多样性性保护、植基因工程与病虫抗药性,植物基因工程与环境生态平衡、植物基因工程的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了植物基因工程发展的前景应用。  相似文献   

5.
发展早熟不早衰、优质、多抗棉花品种,是解决我国主产棉区新疆气温前期低后期下降快、黄淮两熟棉区气温不足,造成霜前花率偏低、纤维强度差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本项目采用生化遗传辅助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以丰产、抗病、适应性广的育种材料为母本,以高强力的优质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早熟为基础,重点突破早熟与优质的负相关,兼顾多抗与高产,并结合生化遗传辅助育种技术,在早期进行抗氧化系统酶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棉花早熟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熟棉适于麦(油)后直播,实现粮棉一年两熟,对棉花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早熟性的遗传特性、早熟相关QTL定位、早熟相关基因挖掘的进展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早熟棉的发展与育种现状以及早熟棉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介绍了早熟棉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区的生产示范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早熟棉育种的研究展望,为我国早熟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短季棉早熟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和选择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个早熟及产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选择可使目前推广品种(系)的丰产性和早熟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育种选择策略应从提高株铃数和衣分入手,选择第一果枝节位低、开花早、脱落少和铃不太大的类型,其中早代果枝节位严选,开花期、结铃率和衣分大群体选择,株铃数连续选择,就可实现培育出高产、早熟品种(系)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广义的引种,指从外地区和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要的遗传材料。我国历来重视农作物引种工作,引种已摆到了与选育种同等重要的位置。引种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是解决生产上迫切需要新品种的有效途径,引种的作用不仅引进品种直接用于生产,更重要的是充实育种的物质基础和丰富遗传资源。充足有效的育种材料是遗传育种的基础,引进、收集、保存、利用植物的遗传资源至关重要。从丰产而言,需要引进或发现新的杂交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才有可能选出配合力更高的自交系和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水平。从粮食生产安全性角度看,必须引进各种抗逆性基因来源,增加作物生产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近缘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目录》中的2441份西藏材料进行分析,认为西藏近缘野生大麦资源以春性为主,占总数的99.84%。具有幼苗直立、早熟、植株偏高、多粒性、千粒重略低于栽培大麦品种、穗和籽粒的深色型比率大等显著特点,是适应性育种、抗逆性育种和丰产性育种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依据黄淮海地区耐密、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收获的育种目标,结合该地区主要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选育出了玉米新品系5038。同时,对玉米新品系5038的丰产性、耐密性和稳产性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系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比对照郑单958早熟4d;丰产性好,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5%以上;稳产性强,符合黄淮海地区的玉米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两个有色素腺体品种与两个无色素腺体品种,配成4个杂交组合,每组合包括P_1、P_2、F_1、F_2。在对4个组合各性状进行了世代间的方差分析后,着重研究F_24个部位及4个部位平均的色素腺体密度与19个产量因素及早熟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密度与各产量及早熟性性状之间均无密切相关。在进行育种工作时,色素腺体密度可不做为必须着重考虑的因素。对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衣分的遗传力较高,单株铃数、单铃重为低到中等,单株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遗传力最低。遗传进度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为:单株籽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克丰2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春小麦品种克丰2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高、丰产、多抗优质等突出特点。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克丰2号为育种亲本,采用不同育种途径,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品种资源的早熟性在世界小麦中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生育后期短、籽粒的灌浆脱水过程较快的特点。早熟类型品种有利于抗灾稳产,我国华北地区,有些早熟类型品种抽穗至成熟仅一个月时间。在长江下游地区,复种指数较高,要求早熟品种更迫切。当地一些地方品种的早熟性遗传传递力很强,是我国早熟小麦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方式,分阶段地把来自国内外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基因累加,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多抗、优质的春小麦品种克丰2号。克丰2号在生产上累计种植200多万hm2,以它为亲本育成7个克字号小麦新品种。文中分析其遗传基础、育种策略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孙淑红 《作物杂志》2003,19(5):54-54
龙粳11(龙育96-17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第二育种研究室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等优点,2002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黄矮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最高,后代组合中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选育经过针对优质、高产、早熟、超早熟、多抗的育种目标,依据优×优亲本选配原理,1989年选用超早熟、果形美、抗旱、耐涝、长势好、抗性强、适宜加工的育种材料濮8507做母本,以早熟、高产、优质、结实性强、果形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良好基因来源的优良品种鲁花9号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双亲属地理、生态、遗传远缘和多类型间杂交,双亲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基础较丰富。组合编号为8912。1990年繁殖F1,1991年F2整个群体表现突出、分离较大,当年围绕育种目标选择综合性状好的单株58个;1992-1995年对分离的F3~F6代均采用系谱法连续…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贵州生态条件对小麦特早熟与高产的需要,在遗传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育成了一些在贵阳为特早熟、特大粒、特大穗的小麦新种质,并育成几个有希望为生产直接利用的特早熟、特大粒丰产新品种。特早熟新种质比早熟对照种早15~20天,特大粒新种千粒重64克,特大穗新种质每穗有29~32个小穗。实践证明,为稀特种质选育提供理论指导的遗传研究,应特别重视对超亲极端型个体的研究分析。特早熟育种的亲本选配,要重视个体生育阶段的互辅性。选育半冬性特早熟,是解决高产与早熟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新疆早熟彩色棉育种特点及阶段育种目标;重点介绍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育种研究进展,已育成品系“石彩1”、“石彩6”的产量、纤维品质、抗性方面有较大突破,综合水平接近当前推广品种,并结合育种实践,浅析了彩棉遗传特点,提出了彩棉品种改良意见。  相似文献   

20.
早熟棉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早熟棉遗传改良的基础,对培育早熟棉新品种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改善现有早熟棉品种的早熟性,为早熟棉育种的亲本组配提供依据,利用35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不同地区的83份早熟抗虫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2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30条多态性条带。NTSYS-pc2.11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83份材料的相似系数变化为0.73~0.98,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3时,将83份棉花早熟材料分为两大类。第Ⅰ类群包含59个材料,第Ⅱ类群包含24个材料。表明我国早熟棉遗传基础比较狭窄,今后育种中要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创制新的早熟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