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针对大型收割机械收割小麦存在秸糠掩盖、机轮碾轧、残茬较深问题 ,对麦垅套种玉米苗生长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大型小麦收割机的碾轧、留茬对套种玉米苗无显著不良影响 ,但留茬过高不利 ,故收割留茬高度宜在2 0cm以下 ;秸糠掩盖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大 ,收后应及时清理播种行秸糠 ,控制覆盖厚度在3cm以下 ;田间持水量低于 75%时 ,机轮碾轧对玉米出苗密度和生长无明显影响 ,田间持水量在 80 %以上 ,收麦后空气干燥 ,轮轧带 0~5cm的表层土壤持水量迅速降低 ,坚硬板结 ,会造成出苗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系,对14个油菜品种分2次重复进行了机收损失率的测定,考察了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间机收损失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机收产量与机收损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67**),机收损失率越高实收籽粒产量越低;机收损失率与株高和单株角果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植株较高、角果数较多的品种机收损失率较低;机收损失率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12*),籽粒含水量越高损失率越大。建议生产上选用植株较高、单株角果数较多的丰产油菜品种,在油菜完熟期适时进行机械化收获,可降低机收损失率,达到油菜丰产丰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机收稻田皮带辗压区紫云英生长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2-2014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紫云英不同播种量与不同播期、水稻不同割茬高度和机收时土壤不同水分含量对皮带辗压区紫云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紫云英播种量、推迟5d播种,水稻高茬(30cm)机收、机收时土壤低含水量(≤30%)和机收后稻草均匀覆盖均有利于增加皮带辗压区单位面积紫云英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南方机械化作业条件下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湘春豆V8’为材料,通过大田大区试验研究了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春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机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倒伏率随着播种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大豆出苗率、成株率则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2)大豆单位面积株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增多,而每株有效荚数则反之;施肥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每荚果粒数;均数间两两比较表明,S2F2(播种量75 kg/hm2+复混肥量90 kg/hm2)处理可获得最高产量2834.91 kg/hm2。(3)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机收损失率均无显著影响,且不存在交互效应,总体机收损失率在5.39%~6.21%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播种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株数、成株率、株高、倒伏率来影响机收含杂率,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株数、成株率来影响机收损伤率;而施肥量主要通过株高、底荚高度和倒伏率来影响机收含杂率。播种量对机械收获质量,特别是机收含杂率和损伤率影响较施肥量更为广泛。综合考虑大豆产量及机械收获质量等因素,认为采用播种量75 kg/hm2+复混肥量90 kg/hm2可获最高产量2834.91 kg/hm2(机收2731.88 kg/hm2),且能有效降低机收含杂率和机收损伤率至6.82%和11.38%。  相似文献   

5.
研究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再生季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稻新两优22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头季收割时设置40(高留茬,HS)、20(中留茬,MS)和5cm(低留茬,LS)3种留茬高度处理,考察不同节位再生穗产量构成因子、稻米品质、叶面积指数、氮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留茬高度降低,2个品种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再生季HS处理产量(4.13t/hm2)比MS和LS处理分别高9.9%和16.3%。随留茬高度降低,再生季稻米碾磨品质显著下降,新两优223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黄华占,前者HS处理分别比MS和LS处理高26.8%和59.7%;随留茬高度降低,稻米外观品质显著提升,蛋白质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再生季水稻主茎、叶片和新芽的氮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HS和MS处理的Pn显著高于LS处理。综上所述,根据品种特性,调节头季收割留茬高度,可促进水稻再生季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6.
小麦高留茬田间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小区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留茬、灭茬和烧茬三种处理土壤、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比较了三种处理夏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分析了小麦高留茬的田间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留茬明显降低了土壤温度,测定日0cm地表温度全天内留茬都处于最低,其中10时到14时降温效果最明显,土壤5~25cm平均温度分别较灭茬和烧茬低1.45℃和2.3℃;土壤0~70cm含水量自始至终留茬高于灭茬和烧茬;留茬对近地层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在晚上,麦秆凝结的水汽增大了空气湿度,白天留茬高度内气温低湿度较大,留茬高度外气温高湿度较小(与灭茬和烧茬相比)。留茬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后期,试验结束时留茬株高、茎粗均高于灭茬和烧茬,表现出较大的后劲。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探讨有效降低再生稻头季机收对蓄留稻桩的碾压损伤,提高再生季产量和生产效益。通过收割机履带窄幅化改制及宽窄行配套栽插大区比较试验,调查分析了宽窄行栽插对再生稻头季生物量的影响,验证了窄幅履带的减损效果。结果表明:相比等行距栽插,宽窄行栽插有效增加头季稻群体生物量、成穗率和产量;同时,宽窄行栽插有效降低履带对蓄留稻桩的碾压面积,减少机收碾压对再生季产量损失,实现增产增效。使用窄幅履带机收配套宽窄行栽插可实现两季总产量16309.22 kg/hm2,比对照增产2206.2 kg/hm2、增幅15.64%;宽窄行栽插实现再生季产量5897.87 kg/hm2,比对照增产807.41 kg/hm2、增幅15.86%;使用窄幅履带机收较宽履带减少再生季产量损失1288.16 kg/hm2,损失率下降了19.8%。该试验形成了相关的技术模式,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等特点,适合丘陵山区再生稻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处理措施对苜蓿品质的影响、探索获取苜蓿最优品质的最佳处理模式,设计了不同茬次、不同时期、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生长部位以及是否淋雨条件下的苜蓿品质对比,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苜蓿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第1,4茬苜蓿的品质显著优于第2,3茬苜蓿;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苜蓿品质逐渐下降,但综合考虑,现蕾期-初花期收获品质较好,产量较高;苜蓿叶片的品质显著优于苜蓿茎的品质;留茬8~10 cm既能保证产量,又能维持较好的品质特性;同时苜蓿收获后若淋雨应及时对其进行翻晒,以保证其品质特性。因此,综合比较苜蓿收获时留茬高度不宜过低,且收获时期不宜过晚,培育多叶苜蓿是改善苜蓿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大麦鲜草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旨在为湖南饲用大麦整株的利用提供指导。以湖北‘华大麦9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饲草株高,分蘖数,鲜重和饲草品质等测定,分析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大麦鲜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华大麦9号’的生育期169天,在抽穗时株高达到最高,分蘖数在3~5之间。大麦在环洞庭湖区域种植整株收获做饲草利用,刈割时期可以从始穗期开始,以齐穗期为最好,留茬高度可以是5~10 cm,其中5 cm留茬高度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华大麦9号’留茬高度为5 cm,刈割时期为齐穗期,总产量达到42.23 kg/小区。不同时期刈割其粗灰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粗蛋白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差异不显著,以始穗期最高;粗纤维含量以成熟期最高;而粗灰分含量在不同刈割时期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西南地区大豆机收的适宜时期,以熟期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南夏豆35’‘、南夏豆38’和‘南夏豆45’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机收和室内取样,分析不同收获时期的大豆籽粒形态特征、植株各部位含水量和机收效果。结果表明:完熟期大豆籽粒厚度显著下降,长/厚和宽/厚均显著增加‘,南夏豆35’籽粒宽度和厚度均显著高于‘南夏豆38’和‘南夏豆45’,长/宽和长/厚则表现相反;大豆各部位含水量完熟期极显著下降,品种间差异显著‘,南夏豆35’荚皮和籽粒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南夏豆38’和‘南夏豆45’;‘南夏豆35’节间粗度和茎秆机械强度均显著低于‘南夏豆45’。完熟期割台损失率极显著增加,但籽粒破损率、清选损失率和总损失率均最小,机收效果好,其中‘南夏豆35’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