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冬小麦不同株型品种光谱响应及株型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直立和平展2种株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光谱响应以及田间植被覆盖度的差异,探讨了利用冠层光谱反射率、光谱特征参量NDVI及植被覆盖度识别小麦株型的方法。结果表明,(1)小麦不同株型品种在近红外波段(700~1300 nm)光谱反射率有明显差异,生育前期平展型品种高于直立型品种,并以拔节期的差异为最显著,随着生育进程差异逐渐变小。拔节期是进行株型识别的最佳时期,并且此期冠层的敏感波段680 nm和760~900 nm的反射率在2种株型品种之间差异明显。(2)小麦冠层叶面积指数(LAI)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680,890)呈正相关,并且不同生育阶段其相关程度有差异,这是利用NDVI和植被覆盖度(COV)识别不同株型的基础。(3)相同COV条件下,直立型品种的NDVI高于平展型品种的NDVI,并且随着COV的增加,差异逐渐变小,二者的变化关系体现了直立型品种株型紧凑和平展型品种株型披散的特点,利用NDVI和COV的关系可以对株型进行识别,以小麦拔节期为最佳识别阶段,此期2种株型品种的NDVI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玉米株型与冠层光合作用的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强  王天铎 《作物学报》1998,24(3):272-279
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直立和平伸两种株型结构在冠层光分布,光合作用分布,冠层光合作用速度、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合日总量等方面的差异。指出叶面积指数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在纬度越低的地区或赤纬越高的季节),把一般株型改造成直立株型的增产潜力增大。对于叶片光合效能较高的区域,季节或品种,直立株型的增产潜力也较大。植株由一组具有各种倾斜角的叶片组成。理想株型的叶片分布函数随上述环境的和生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龙薯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以高产、商品薯率高、适应性广的中C9305-6为母本,抗晚疫病、抗3种主要病毒病的гибрид569N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熟鲜食型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直立、抗病性强、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的特点。块茎干物质含量14.7%,淀粉含量11.3%,蛋白质含量1.88%,维生素C含量12.5mg/100g,还原糖含量0.79%。2019年通过国家品种登记,适合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广西等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曾玲玲 《中国种业》2022,(2):118-120
嫩绿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利用自有弱毛性绿豆品系012-96为母本,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直立型绿豆品系品绿21559-1为父本,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绿豆新品种。该品种为毛绿豆,适应性强、耐旱、不易炸荚,株型直立,适于机械收获。2020年9月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鉴定,适宜在北方春播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不同株型花生品质性状与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50份不同株型(匍匐型、半蔓型、直立型)的普通型花生几个品质性状与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花生品质性状与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差异。在匍匐型和半蔓型花生中有可能同时获得高产、高蛋白的材料或低油、高产、高O/L值、高蛋白的材料;在直立型花生中有可能同时获得高蛋白、高油、高产的材料或高油、高O/L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剑叶光合速率、产量及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明穗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半直立穗型‘新稻22’和弯曲穗型‘黄金晴’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氮肥处理下研究其叶片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剑叶光合速率随生育进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灌浆初期,两穗型品种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弯曲穗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半直立穗型穗型,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54.93%、19.37%;最大光合速率表现为半直立穗型高于弯曲穗型,平均高7.46%。半直立穗型产量高于弯曲穗型,且达到最高产量生产力的氮素水平不同,半直立穗型在225 kg/hm2氮素处理达最大,弯曲穗型在262.5 kg/hm2氮素处理达最大。糙米率和精米率,半直立穗型高于弯曲穗型,而同一类型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较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弯曲穗型显著高于半直立穗型;食味值,弯曲穗型低于半直立穗型。说明弯曲穗型水稻外观和口感均劣于半直立穗型。以上结果综合表明,半直立穗型需氮量低、及产量和品质优于弯曲穗型,半直立穗型可以作为水稻株型育种的主要形态指标,并通过减氮栽培可以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直立型绿豆品种辽绿5号和半蔓生型绿豆品种辽绿6号为试材,施用不同量的磷酸二铵(0kg/hm2、150kg/hm2、225kg/hm2)进行试验,探讨磷酸二铵对不同株型绿豆品种叶片的光合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图为株型绿豆品种合理选用磷酸二铵用量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绿豆叶片中的叶色值、光合速率、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值的影响都是以适量肥(150kg/hm2)最高;对绿豆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的含量影响,处理间适量肥最高;适量肥可提高绿豆三种酶的活性,增强绿豆抗逆性;不同株型绿豆品种适宜用量磷酸二铵150kg/hm2;施肥处理对株型绿豆品种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辽绿6号高于辽绿5号。  相似文献   

8.
高义平 《作物杂志》1999,15(6):31-31
绿豆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绿豆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然而绿豆单产却一直徘徊不前,严重制约着我国绿豆生产的发展和出口创汇,为提高绿豆的单产,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选种绿豆按株型分为直立、匍匐和半匍匐型品种。为便于田间管理、收获、减少田间鼠害、子粒霉变、提高产量及产品商品性状,生产上应采用直立型抗逆性强的品种。大面积种植应选择株形紧凑,结荚集中,产量高,好管理,成熟一致,子粒色泽鲜艳,适于一次性收获的直立型明绿豆,如冀绿2号、中绿1号、鲁引1号等。2 播种华北中南部可一年两茬,从4月至7月都可播种。春播在4月中旬,夏播在麦收后。华南地区作为救灾作物可晚至7月20日播种,不  相似文献   

9.
98-6是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杏优良品种,该品种自花结实力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无裂果及采前落果现象.栽后第2年结果,第3年每667m2产432.7kg.我镇1999年引种栽培,目前总面积已达到7.5hm2.  相似文献   

10.
秀水09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优质中熟晚粳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审定。诸暨市种子管理站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已有4年时间,该品种综合表现为:丰产性好、米质优、生长清秀、分蘖率强、株型紧凑、叶片挺直、结实率高、适应性广、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等特点,是非常适合作诸暨市近年面积不断扩大的直播稻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丹参毛状根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总丹参酮(脂溶性成分)的含量为监测对象,利用10L的球状气升式反应器进行了丹参毛状根培养的初级放大试验,发现球状气升式反应器培养50d时丹参毛状根的增殖倍数为241.71倍,高于三角瓶摇瓶培养的丹参毛状根的增殖倍数,其总丹参酮的含量接近三角瓶摇瓶培养的丹参毛状根总丹参酮的含量。接着,以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这两种水溶性成分为监测对象,利用75L的气升式反应器进行了进一步的放大培养,发现它们的含量在75L的气升式反应器培养50d时所获得的丹参毛状根中与10L的球状气升式反应器培养50d时所获得的丹参毛状根中相当。这些结果表明,利用气升式反应器进行丹参毛状根初级放大和中试规模的培养是可行的,它为今后丹参毛状根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有望为象丹参这样的名贵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以及绿色原料药的生产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玉/豆套作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竹  杨文钰  吴其林 《作物学报》2007,33(9):1502-1507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遮荫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下大豆生长的温、湿度和透光率是导致大豆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在四叶期后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田间光照不足导致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比叶重减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值降低,且荫蔽越严重,光合能力越弱,产量越低。玉米收获后,大豆前期遭受的光合抑制得到缓解,光合生产逐渐恢复,恢复能力最强的为紧凑型玉米下的大豆,其生育后期的光合能力已接近单作大豆。初花期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大豆叶片变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角质层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间隙增大。总之,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可减缓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弱光胁迫,保证全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3.
油菜株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油菜株型育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油菜理想株型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研究进展。提出在油菜株型育种实践中可以将油菜株型分为花前期、花期、角果形成期3个阶段分别进行研究。花前期叶片颜色较深、叶片直立、干物质产量高的油菜株型可以作为理想株型。开花期的花瓣面积小、有效光合面积大的油菜株型可以作为理想株型。角果期田间通风透光、角果皮和茎皮的面积大、光合作用强的油菜株型可作为理想株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旱地冬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与光合特征对群体大小的响应,选择1940-2004年先后培育的7个冬小麦品种,于2011-2012年在陕西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并设置3个播种密度(100、250、350粒/m 2)。在所有密度处理中,子粒产量均随着品种的更替而呈线性增长,年均遗传增益在0.65%到1.29%之间。1980年后培育的小麦品种的产量对于播种密度更不敏感,具备更好的群体调节能力。现代品种收获指数和千粒重的提高与其产量的提升呈显著正相关。品种更替过程中花期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持续增长,并提高千粒重,最终增加产量。花期时冠层下可见天空比随着品种更替呈显著下降趋势。在黄土高原的冬小麦育种工作中,应将耐密性、大库容、高光效的理想株型作为重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宝兴鼠尾草(Salvia paohsingensis)叶片的光响应及光合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宝兴鼠尾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7.30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2.24μmol?m-2?s-1,光补偿点为40.09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600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512,具较高量子产额,能够充分利用弱光并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宝兴鼠尾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这是气孔限制因素作用的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是影响宝兴鼠尾草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因此,在栽培时,可采取雾灌或与其他高竿作物间作的方式,以缓解午休现象,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穗型水稻剑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对光合作用影响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反应出来,农艺措施中以种植密度和施N量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尤为明显。本研究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重型品种‘龙粳27’和穗数型品种‘龙粳25’)为材料,设4个密度处理和4个施肥时期处理,研究密度和氮肥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穗重型水稻‘龙粳27’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功能期均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龙粳25’。适当稀植和氮肥后移对水稻剑叶的光合特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穗重型品种‘龙粳27’在D2 (29.7 cm×13.2 cm)密度处理下,穗数型品种‘龙粳25’在D3 (33 cm×9.9 cm)密度处理下,N肥后移会显著提高二者产量。  相似文献   

17.
2种栽培模式下五味子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北五味子栽培提供科学参考,研究了2种栽培模式下的北五味子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效应。利用CI-34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北五味子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考察了环境因子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栽培模式相比,仿生态栽培模式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和比叶重(SLM)呈下降趋势,而表观量子效率(AQY)和Chla/b呈上升趋势。此外,人工栽培模式下五味子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仿生态栽培模式则没有。仿生态栽培模式下的五味子表现出较强的光合适应性。影响2种栽培模式的北五味子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PAR)、环境CO2浓度(Ci)、叶面温度(Tleaf)及空气相对湿度(RHin)。  相似文献   

18.
红花蕾期不同叶位叶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官玲亮  吴卫  郑有良  王涛 《作物学报》2007,33(8):1352-1359
测定了3个红花品种(系)不同叶位叶在蕾期的光合作用特性,并对来自7个国家的16个红花品种(系)在该时期上位叶的光合速率与产量及农艺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各叶位间最大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均为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光响应曲线显示,除PI 401470和川红1号的上位叶外,其余叶片在高光强下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并且在低光强下,各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较小,当光量子通量密度(PFD )超过400 µmol m-2s-1时,上位叶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下位叶。光合作用日进程中,不同品种(系)及叶位间表现出不同的峰型,且到达峰值和低谷的时间和大小也不相同。蕾期上位叶光合速率与红花单株花产量、百粒重和顶果球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高光效育种是红花增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物高光效之管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程建峰  沈允钢 《作物学报》2010,36(8):1235-1247
光合作用提供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目前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和经济系数已难以继续增加,若想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就必须提高生物量,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成为关键。作物高光效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广的概念,涉及作物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与众多学科相联系,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展,结合从事作物生理、育种和栽培的实践,从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及关键调控位点、作物光能利用率、高光效作物的生理基础与形态特征和高光效作物的筛选与鉴定对"作物高光效"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今后的作物"高光效"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