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盾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掖单22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盾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熟玉米种子盾片中的主要贮藏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分别贮藏在蛋白体和脂体中,没有发现含有淀粉粒的质体。在萌发过程中,盾片中的蛋白体和脂体都呈现解体—生成—再解体的过程。种苗转化的第8天部分质体中出现淀粉粒,不久淀粉粒被降解。盾片不同部位的细胞内贮  相似文献   

2.
利用活体荧光显微术,PEG切片荧光显微术,半薄切片光学显微术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粳稻台中65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胼胝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胼胝质最早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出现于花粉囊中。进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胼胝质首先在小孢子母细胞靠近药室中央的初生细胞壁上沉积,并于减数分裂Ⅰ终变期形成完整的胼胝质壁;随后胼胝质在小孢子母细胞中央开始沉积,并向四周扩展形成第1个赤道板,随后形成第2个赤道板;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周围的胼胝质解体释放出小孢子。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中积累胼胝质类物质,小孢子核周围也开始沉积胼胝质,逐渐形成完整胼胝质壁;小胞子晚期,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药室内壁细胞开始加厚,其加厚的物质为胼胝质类物质。二胞花粉早期,小孢子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具有胼胝质壁的生殖细胞,随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积累胼胝质,生殖细胞的胼胝质壁开始解体;二胞花粉晚期,药室内壁加厚完成,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继续积累胼胝质,花粉成熟期,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积累了大量胼胝质。对胼胝质在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大麦胚乳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的积累和蛋白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大麦胚乳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的积累和蛋白体的形成。抽穗后8 d的胚乳细胞,富含内质网和蛋白贮藏液泡(PSV),少量淀粉粒沿细胞核或细胞膜分布。贮藏蛋白颗粒在抽穗后10 d的胚乳细胞中开始出现,内质网的腔膨大,积累贮藏蛋白,后脱离内质网形成蛋白体。在胚乳细胞生长分化早期,蛋白体呈球状进入PSV;随着胚乳发育,贮藏蛋白体急剧增多,以亚糊粉层细胞为主。在胚乳细胞生长分化中期,PSV充满蛋白体,其周围有电子致密物质;新产生的蛋白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呈球状聚集在一起。在胚乳细胞生长分化后期,PSV中的部分蛋白体或者细胞质基质中的部分蛋白体开始相互融合,同时内质网衍生出许多小蛋白体分散在淀粉粒之间。在胚乳发育成熟期,蛋白体相互融合形成无定形的蛋白质基质分布在淀粉粒间的间隙中。结果表明,大麦胚乳发育过程中,内质网衍生出蛋白体,聚集于PSV或细胞质基质中,然后相互融合形成成熟籽粒的蛋白质基质。  相似文献   

4.
王忠  顾蕴洁 《作物学报》1994,20(1):13-17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育系珍汕97A与保持系珍汕97B的浆片和花丝的超微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开颖前浆片和花丝细胞的质体中含有淀粉粒,临开颖时,淀粉粒消失。浆片和共丝的薄壁细胞吸水后,内膜系统破裂,释放出水解酶,细胞开始自溶,解体物通过导管等质外体向小穗轴撤离。另外还发现:不育系的浆片中的维管  相似文献   

5.
杨剑平 《种子》1995,(4):60-62
玉米授粉后的10—12天是玉米籽粒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决定着籽粒以后的生长和发育。决定着胚乳积累干物质的能力,并且影响着形成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数目,在玉米的生殖生长期间,外界温度经常比它所需要的最适温度高,在最适温度(25℃)以上,每增加1℃将导致籽粒产量降低3%—4%,因此研究高温胁迫对玉米籽粒发育的破坏和限制机制非常重要。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在玉米胚乳细胞分裂和淀粉体生物合成期间,高温胁迫使胚乳细胞的分裂速率和持续时间降低。因此,导致细胞的数目和淀粉体的  相似文献   

6.
温敏核不育小麦可育和不育花药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敏核不育小麦BNS可育花药发育中,脂类物质一直很少。在小孢子分裂前,花药中的淀粉粒也不多。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伴随着营养细胞中大液泡的消失和细胞质内含物的增加,细胞质中出现淀粉粒并持续增加。即将开花的成熟花粉中积累大量淀粉粒,是其营养物质积累特征。不育花药在小孢子分裂以前与可育花药相似,小孢子未显示结构差异。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不育花粉营养细胞中的大液泡不消失,细胞质内含物也不持续增加,淀粉粒的积累终止,最终导致其没有内含物的积累。这种淀粉代谢的异常与花粉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麦胚乳小淀粉粒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韦存虚  张军  周卫东  陈义芳  许如根 《作物学报》2008,34(10):1788-1796
大麦籽粒大、小淀粉粒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大。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系统观察了大麦胚乳小淀粉粒的发育过程, 以期为培育不同小淀粉粒含量的大麦品种提供参考。大麦大淀粉粒在胚乳发育早期发生与发育, 包含大淀粉粒的大淀粉体通过缢缩进行增殖, 每个大淀粉体只包含1个大淀粉粒; 小淀粉粒在胚乳发育中、后期发生与发育, 包含大淀粉粒的大淀粉体被膜向细胞基质突起, 出芽产生许多小淀粉体, 小淀粉粒在小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 包含小淀粉粒的小淀粉体被膜外突出芽产生许多新的小淀粉体, 用来形成小淀粉粒; 多个小淀粉粒可以同时在一个小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 当淀粉体被淀粉粒所充满时, 被膜降解消失, 释放淀粉粒到细胞基质中。研究表明, 小淀粉体来源于淀粉体被膜的外突, 多个小淀粉粒可以在1个小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 属于复粒淀粉。  相似文献   

8.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育系珍汕97A与保持系珍汕97B的浆片和花丝的超微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开颖前浆片和花丝细胞的质体中含有淀粉粒,临开颖时,淀粉粒消失.浆片和花丝的薄壁细胞吸水后,内膜系统破裂.释放出水解酶,细胞开始自溶,解体物通过导管等质外体向小穗轴撤离.另外还发现:不育系的浆片中的维管束数目少,缺少导管,花丝中无导管,细胞自溶慢.这可能是不育系开颖迟、闭颖慢,花丝伸长少及不易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形成过程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淀粉是籽粒胚乳中的主要成分,约占其重量的3/4左右.淀粉在胚乳中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因此淀粉粒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优劣(D'Appolonia,1971[1];Rasper,1980[2]).关于不同品种小麦籽粒成熟期淀粉粒形态和结构的差异已有不少报道[3~7],认为角质化程度高的小麦品种籽粒中淀粉粒上包裹蛋白质鞘多,且结合紧密;而角质化程度低的小麦品种淀粉粒上包裹蛋白质鞘相对较少,且结合疏松.对于不同专用型小麦胚乳中淀粉粒形成过程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淀粉粒的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甜玉米(华威6号)、爆裂玉米(特爆2号)、糯玉米(西星黄糯6号)及普通玉米(郑单958)为材料,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及投射电镜,分析其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粒体积分布均为三峰曲线。粒径<2 μm淀粉粒所占的体积最小;>15 μm玉米淀粉粒所占体积较大(超甜2~15 μm淀粉粒体积占的比例最大)。淀粉粒平均粒径为糯>爆裂>普通>超甜。单粒重及总淀粉含量与>2 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显著相关;其他籽粒品质与淀粉粒分布相关性不显著。普通及超甜玉米淀粉粒大多呈圆形,淀粉粒折叠的花纹多,普通玉米淀粉粒排布稀疏,脂滴含量较丰富,超甜淀粉粒分布非常松散,脂滴较少;爆裂玉米淀粉粒相互挤压成长条形或方形,淀粉粒折叠的花纹粗大,数量少,淀粉粒排布非常致密,脂滴含量非常丰富;糯玉米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淀粉粒折叠成的花纹浅且少,淀粉粒分布致密,脂滴含量丰富。由扫描图片知,普通、超甜及糯玉米淀粉粒呈球形,普通玉米凹陷的淀粉粒数量少;糯玉米淀粉粒大小均匀,具凹陷的淀粉粒数量大;超甜玉米淀粉粒表面分布了许多网状结构,淀粉粒未见凹陷,淀粉粒及淀粉粒之间的填充物未充满整个细胞;爆裂玉米淀粉粒为多面体,有凹陷的淀粉粒极少。  相似文献   

11.
Seed coat development in the natural tetraploid Trifolium pratense L. was studi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ature seed coat derived from the outer integument is composed of three layers of cells. The cells of the outer epidermis divide anticlinally and undergo radial elongation to form a macrosclereid layer. The cell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in walls, the presence of amyloplasts, and numerous vacuoles which are completely or incompletely filled with tannin. The outer tangential walls are thickened at an early stage. An electron-translucent cap develops in the outer tangential walls of the macrosclereid cells at the globular embryo stage. Osteosclereid cells are highly vacuolate with densely staining cytoplasm. Gradually, extensive intercellular spaces are formed. The parenchyma cells are small and have prominent intercellular air spaces. Maturation eventually leads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cytoplasm in all cells, and the compression of the cells of the parenchyma layer.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反足细胞发育期间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东  徐是雄 《作物学报》1998,24(3):343-347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反足细胞形成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反足细胞反育过程中细胞壁,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在发育早期(即胚囊中两个极核移向卵器上方之前的时期),反足细胞位于胚囊合点端顶部,细胞间的壁很完整。反足细胞与株心细胞相邻的壁(即最顶部的胚囊壁),反足细胞彼此之间的壁,以及反足细胞与中央细胞相领的壁上均有胞间连丝分布;在发育中后期(即胚囊中两个极核移向卵器上  相似文献   

13.
大黍的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淀粉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观察了大黍有性生殖过程中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淀粉动态。大黍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在花药发育过程中,表皮细胞始终积累大、小不等的圆球状内含物,该内含物经PAS、苏木精分别染色均呈负反应。表皮细胞外壁在花粉成熟时期略有增厚,且具小刺状突起。绒毡层细胞属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连续型。成熟花粉粒富含较大颗粒的淀  相似文献   

14.
小麦颖果腹部维管束韧皮部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韧皮部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颖果发育的早期和中期,韧皮薄壁细胞与伴胞、中间细胞间,以及韧皮薄壁细胞之间都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筛分子(SE)与伴胞(CC)间、SE/CC复合物之间、筛分子与韧皮薄壁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但SE和CC与中间细胞间、以及中间细胞相  相似文献   

15.
豌豆根瘤侵染细胞发育中造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善华  张红 《作物学报》2003,29(3):432-435
透射电镜研究表明,在豌豆根瘤侵染细胞发育过程中,造粉体的形态结构处在变化之中.在发育早期,造粉体较多,分布在细胞壁附近.它的基质很少,多含有呈长梭形的、电子密度非常低的淀粉粒,并有一些电子密度较高的条带结构.随着细胞的发育,造粉体逐渐移至胞间隙周围,不断变小,切面近似椭圆形或圆形.进一步发育时,造粉体中的淀粉粒越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空心块茎解剖结构及营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研究法,对空心块茎与健康块茎解剖结构及营养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空心块茎还是健康块茎都是环髓区细胞大于以髓区细胞,空心块茎的细胞比健康块茎的细胞大;空心块茎环髓区细胞壁厚度比健康块茎的厚,而以髓区细胞壁厚度则比健康块茎的薄;空心块茎的淀粉、蛋白质、氮、磷、钾、镁、特别是钾、镁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块茎,但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是却高于健康块茎。  相似文献   

17.
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芸  崔芬芬  陈亮  王立  乔永刚 《种子》2017,(7):48-50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苦参种子的形态,并且对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的苦参种子横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的种子呈卵圆形,平滑而有光泽,种皮呈黄褐色,有明显的种脐.苦参种子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最外层为栅栏组织逐渐加厚而形成的角质层;表皮层下面为“工”字形的骨状石细胞;种脐部位有较为发达的维管系统;苦参子叶较大,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加厚的角质层和骨状石细胞增强了苦参种皮的保护功能,这一特征可能是苦参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观察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种子休眠和硬实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灌浆前期碳氮供应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琴  姜东  戴廷波  曹卫星  荆奇 《作物学报》2004,30(10):975-979
采用花后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蔗糖和谷氨酰胺不同浓度配比供应对冬小麦(宁麦9号)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谷氨酰胺水平下,提高蔗糖供应水平能显著增加粒重,促进籽粒中淀粉积累,但降低蛋白质合成;在同样的蔗糖水平下,提高谷氨酰胺供应水平,既有利于籽粒中蛋白质积累,也促进淀粉合成。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19.
M. Luo  J. Liu  R. D. Lee  B. Z. Guo 《Plant Breeding》2008,127(6):569-578
Maize inbred Tex6 is resistant to several pest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haracteriz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Tex6 kernels and identify unique genes that expressed up‐ or down‐ward in developing kernels in the later stages. Because of the resistance of Tex6 kernels, we reasoned that it would be an interesting candidate for microarray study. By using maize microarray, we analyse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developing kernels from 25 DAP (days after pollination) to 45 DAP. A total of 8497 positive array spots were detected with unique IDs, in which 4247 genes were detected in all samples. The trends of total expressed genes were decreasing when kernels were maturing. Expression patterns of some genes in several metabolic pathways, including starch, lipid and storage proteins, were analysed. In comparison with 25 DAP, expressions of 211 gene featu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45 DAP (P < 0.05), which will be used to produce a macroarray for germplasm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The real‐time qRT‐PCR was used to validate microarray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