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沙地云杉是沙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通过对其种子萌发机理的研究,为沙地云杉在干旱区的推广及林地幼苗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在试验室和室外花盆内对沙地云杉的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含水率及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覆土厚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5℃,当温度低于5℃时种子将不能萌发,高于35℃萌发率较高,但会严重影响幼苗生长;(2)种子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小,达到一定时间后,种子含水量相对不变,即达饱和状态;(3)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6%时,会严重影响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0.5~0.75 cm,大于1.0 cm会显著降低发芽出苗率;(5)沙地云杉种子经3种方式处理播种后,以沙藏处理的种子发芽出苗率最高,自来水处理次之,60℃恒温处理最差。在人工对沙地云杉进行繁育时,种子宜先沙藏处理,萌发适宜温度15~25℃,土壤含盐量不宜高于0.6%,不覆土或覆土太厚均不利于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育苗快繁节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快速繁育、节水育苗技术,以及沙地樟子松露天育苗与温室育苗的区别,对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快繁节水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温室育苗在出苗率和繁育周期上占有绝对优势,且受季节限制,1年内(春/夏/秋/冬)均可以播种,平均出苗率达到82.56%以上;(2)温室育苗对樟子松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较露天育苗更有利;(3)樟子松温室育苗土壤含水率明显较露天育苗高,高4.79%。127天的耗水量为119.51 mm,耗水强度为0.94 mm/d,耗水量在接近一半的时间段内仅占总耗水量的1/3;129天的露天阶段耗水量为208.59 mm,耗水强度为1.62 mm/d,在近一半的时段内耗水量约占全部耗水量的2/3。民勤沙地水资源极度匮乏,研究樟子松在温室育苗条件下的耗水规律,提高樟子松育苗管理水平,培育高质量,高适应性的苗木,对合理科学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云杉作为西北地区造林的重要树种,其对于城乡绿化、防护林营造以及农民创收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云杉自身出苗率低、早期封顶以及生长缓慢等特征,导致云杉整体的种植效果不够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此次研究以青海地区为例,系统阐述了云杉播种育苗管理技术,旨在通过播种育苗管理技术的优化,提高云杉种植质量。  相似文献   

4.
丽江山慈菇种子播种及育苗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播种基质、不同贮藏方式及不同育苗方式对丽江山慈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江山慈菇种子萌发适宜的播种基质应有较好的透气、透水性;为保持种子有较高的活性,应将种子贮藏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采用露地育苗方式育苗,种子出苗率较低且出苗时间较长,生产上可考虑使用漂浮育苗、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及催芽后再露地育苗。  相似文献   

5.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解决沙冬青人工育苗技术,为其人工繁育提供技术措施。在试验室与花盆内对沙冬青种子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测定其含水率和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覆土厚度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沙冬青种子在15~35℃内能够达到较高的发芽率。60、70、80℃水短暂的处理可有效促进种子吸胀,提高发芽率,发芽率可达80%以上;(2)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8%时,会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3)沙冬青种子在常温条件下吸胀速率缓慢,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少;(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1~2 cm;(5)适宜的播种土壤类型为沙壤土,保苗率较高,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大。沙冬青种子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萌发,短暂的高水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吸胀速率,降低种子硬实率,促进种子萌发。在沙壤土中种植沙冬青,覆沙厚度在1~2 cm可使其育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野生状态下滇龙胆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较为缓慢,为了探索加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方法,对滇龙胆草种子采取了不同播种基质、不同播种深度、不同播种基质含水量及不同育苗方式播种育苗.结果表明:滇龙胆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适宜的播种基质应有较好的透气、透水性,适宜的播种深度不超过1.5 cm,播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40%~50%;为提高种子出苗率且缩短出苗时间,生产上可考虑使用漂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及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长柔毛野豌豆在南疆的最佳播种季节、播种深度、播种量、播种行距等技术参数,做到精量播种,省种高效,研究了相关因素对长柔毛野豌豆出苗率和生草效果的影响,为南疆果园生草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显示:水分充足的土壤,长柔毛野豌豆出苗率可达80%以上,水分不足的土壤出苗率不足5%;秋季和春季皆可播种,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出苗率都可达到80%以上,但秋季播种在第二年春季能更早的形成覆盖,抑制杂草生长;播种深度以2~3 cm为佳,其出苗率是播深5 cm的1.0倍,而播深10 cm的出苗率仅有3%;不同播种量对出苗率、平均株间和生草效果影响不显著;播6行的总出苗数是4行的1.7倍,增加行数有利于长柔毛野豌豆更加均匀的分布。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保水性好的土壤更有利于生草,土壤水分含量和播种深度对长柔毛野豌豆出苗率影响显著,秋季播种有利于形成覆盖和草种繁殖。长柔毛野豌豆适宜的播种深度为2~3 cm,适宜的播种量为13.5~22.3 kg/hm2,适当增加行数,降低每行播种量,有利于提升土壤覆盖效果。  相似文献   

8.
沙地云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内蒙古特有的珍稀树种,种子生产受到大小年、倒春寒及重齿小蠹等虫害的严重影响,有性繁殖受到阻碍。本研究以沙地云杉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调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沙地云杉成熟胚接于培养基中培养,5 d后子叶和胚根部位膨大,10 d后胚根均明显愈伤化,40 d后愈伤呈水渍状,60 d后愈伤呈白色丝状;胚性愈伤的发生始于非胚性愈伤的表面,且长成的胚性愈伤呈细胞核大、细胞排列紧密的特点;研究结果明确了沙地云杉胚性愈伤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变化过程。(2)确定了沙地云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和最佳激素组合。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为LM,激素组合为2,4-D 6 mg/L、6-BA 2 mg/L和KT 0.5 mg/L最佳培养条件为暗培养,且胚性愈伤诱导率46%。沙地云杉胚性愈伤诱导的成功可为沙地云杉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冬樱花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樱花是云南的特有乡土树种,是唯一在冬季开花的观赏樱花。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植物资源,实验分别研究了育苗基质、育苗季节、不同低温处理以及播种深度对冬樱花种子育苗及植株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冬樱花种子育苗的土壤基质为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最适宜冬樱花播种的时期是夏季,在4月下旬种子成熟采收后即可播种,此时播种出苗率最高;适宜播种深度在2~3 cm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对近几年来干旱区沙地云杉的分类、分布、种子萌发及育苗实验、群落与种群特征以及其造林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随着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展,适生植物的筛选已成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今后应加强沙地云杉快速扩繁技术的研究与引进,以及干旱区沙地云杉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光照和沙埋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特征和休眠机理的研究,采用种子萌发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划破种(果)皮及切除不同比例胚乳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模拟野外条件对不同沙埋深度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光条件下;移走胚乳75%时,种子萌发最快;不同沙埋深度以0.5 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而休眠率最低;沙埋超过2 cm后,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沙生针茅种子为休眠型暗条件萌发类型。人工播种应以0.5~2 cm深度为宜。  相似文献   

12.
播种深度对高粱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高粱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高粱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研究了8 种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出苗时记载不同播种深度下高粱的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出苗结束后,调查其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胚轴长度和种子根长度。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幼苗出苗速度明显减慢。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从播种至出苗需要5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 和13 cm 处理下,需要5~7 天,在播深17 cm 处理下为7~11 天。在播深12 cm、13 cm 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较其他2 个品种从播种至出苗所需时间早2~4 天。不同播深处理下高粱完成出苗所需要时间也不尽相同。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完成出苗所需时间为9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需要9~13 天,在播深17 cm处理下需13 天。品种‘晋中0822’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9 天完成出苗,较其他2 个品种早。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的出苗率亦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平均出苗率不断降低。3 cm和5 cm为高粱最适播种深度。在播深3 cm、5 cm、7 cm、8c m、10cm和12 cm处理下品种‘晋中0822’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此外,播种深度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和种根长显著降低,而胚轴长度显著增加。在3cm和5 cm播深处理下幼苗生长量、种根长和胚轴长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在播深7 cm、8 cm、10 cm、12 cm、13 cm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品种各指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稻秸还田下耕作与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稻秸还田下耕作与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大区试验,分析了稻秸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与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的播种方式下,浅耕处理小麦出苗率高于免耕处理,但出苗均匀性差于后者;相同的耕作方式下,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机械匀播方式下小麦出苗率最高,出苗均匀性最好;小麦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通过影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而影响籽粒产量,同一耕作方式下机械匀播小麦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余2种播种方式,免耕和浅耕下机械匀播小麦产量分别达6484.35 kg/hm~2和6476.20 kg/hm~2。因此,稻秸全量还田条件下,建议采用免耕机械匀播方式,能有效改善小麦田间出苗情况,进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决新疆北疆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低温冷害问题,【方法】利用人工气候室,对种子低温胁迫设计不同温度进行播种出苗试验,并结合近20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播种至出苗的适宜播种温度指标、积温指标、确定棉花适宜播种期。【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种子的萌芽率、萌芽天数、萌芽长度、萌芽鲜重及出苗率等各项参数随温度呈非线性有规律变化。棉花种子低温胁迫时间越长出苗越滞后,所需的积温较多。北疆地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出苗下限温度为12℃,需要活动积温在160℃.d以上,≥12℃有效积温在55℃.d以上。【结论】通过人工气候室试验结合大田实际监测研究,新疆北疆地区稳定通过12℃应作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的初始期;播种期确定在4月下旬,出苗期可免受春季低温冷害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谷子简化栽培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探明谷子出苗是否需要“群体顶土”协助,特做了本项研究。连续2 年在条播、穴播、不同播深、不同播量等情况下,对谷子出苗率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其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只要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谷子的出苗率与播量没有关系。通常在整地质量较好、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每公顷播量4 kg 左右就能达到生产用苗数,基本可以做到少间苗或不间苗。谷子出苗不需要“群体顶土”协助。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处理对东北连翘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北连翘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樟子松、红皮云杉纯林下土、枯枝落叶覆盖园土处理对东北连翘生长的影响。旨在从园林景观建设的角度考虑,尝试研究筛选出适合樟子松、红皮云杉林下生长的灌木,为丰富松科植物林下园林景观配置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林下土、枯枝落叶覆盖园土对东北连翘的生长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对有机物的积累和叶绿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红皮云杉林下土对新梢的加粗生长有促进作用,促进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合成;红皮云杉枯枝落叶覆盖园土对东北连翘的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匀播和密度对小麦萌发和幼苗性状的影响,选用新春31号小麦为供试材料,种植方式设匀播和条播2个处理,密度设25、36、49和64株/箱(分别以D1、D2、D3和D4表示)4个处理,测定了小麦胚根和幼苗性状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与条播方式相比,匀播小麦幼苗胚根根尖数、分叉数、表面积和体积均增大,幼苗茎秆直径和苗高分别增高6.15?%和1.02?%,且随着种植密度增大,幼苗茎秆直径和苗高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匀播方式下胚根快速伸长的时间比条播缩短1.16?d,理论最大胚根长度降低2.95?%,而根系最大伸长速率则升高8.96?%。胚根长度与胚根重、茎叶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残留物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胚根平均直径与胚根重、茎叶重和幼苗重均呈显著性负相关;胚根重与茎叶重和幼苗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种植模式和密度对23?d的根干重有显著性影响,对其他时段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萌发期间籽粒贮藏干物质的转化率和消耗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转运率于第15?d时达到最大,匀播比条播高0.26?%,差异不显著。而消耗率于第11?d左右达到最大,匀播比条播高10.61?%,差异达显著性水平。种植密度无显著性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匀播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桂育9号在广西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2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测定相关农艺性状和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最高苗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P<0.05);施氮量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显著,A3B2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佳,产量最高(7 550kg/hm 2)。在广西中西部地区种植桂育9号时,种植密度以3.0×10 5蔸/hm 2、每蔸2苗、施氮量165kg/hm 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