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杂交中稻大苗苗质与结实期群体源、库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在6~7叶期大苗单本移栽, 苗质显著地影响结实期群体源、库及稻谷产量. 结实期群体干物质增长量、总颖花量和稻谷产量与秧苗单株分蘖数、苗高干重比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其定量关系可用y=a+bx直线回归方程表示. 在旱、湿秧苗的单株分蘖数和苗高干重比指标量相似时, 两育秧方式间的结实期群体干物质增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毯状苗形成壮苗的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机械移栽的油菜毯状苗培育方法,为生产上培育高质量油菜毯状苗提供依据。本文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二因素试验,分析其对秧苗存活率、绿叶数、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大,秧盘存苗数显著降低,叶片数、绿叶数减少,地上部干重减少,地下部干重减少的幅度更大,根冠比下降;同时,根颈和苗高变长,秧苗充实度下降。密度过小,虽然毯状苗的素质提高,但不利于秧苗成毯和移栽,移栽后的密度也不能保证。因此,综合考虑毯状苗素质、适合机械化移栽和栽后的效果等方面,在晚稻茬口需要苗龄为30~40 d左右时,播种密度在800粒盘-1的基础上喷施3 g L-1尿素溶液是培育毯状苗壮苗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3.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秦薯1号自交后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试验对甘薯的分枝数(x1)、最长蔓长(x2)、分枝总长(x3)、节间长(x4)、蔓粗(x5) 、叶面积(x6)、单株绿叶重(x7)、藤叶重(x8)、单株薯数(x9)、单薯重(x10)、根冠比(x11)和单株产量(y)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绿叶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薯数和单薯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高产育种以单株产量为选择目标时,应以单株绿叶重、单株薯数和单薯重的选择为主,结合根冠比、分枝数、叶面积和蔓粗,对这7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机插稻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水稻机插移栽中秧苗不能及时机插而生长过度, 形成超秧龄秧苗。本试验以扬粳9538为供试品种, 在不同床土培肥条件下, 观测了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征。在超秧龄初期阶段(至播种后28 d), 秧苗地上部仍维持一定的生长, 秧苗干重和单位苗高干重尚有一定增加, 尚能维持糖氮代谢。但秧苗叶色(SPAD值)迅速下降, 地下部生长停滞, 根长、根数停止增加, 根系活力迅速下降, 根冠比明显降低。在严重超秧龄阶段(至播种后36 d), 苗高依然快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下降, 秧苗叶色维持在较低水平。根系活力低, 根系生长处于最低水平。超秧龄生长过程中秧苗糖代谢反应敏感, 氮代谢相对稳定, 糖氮比在严重超秧龄时大幅下降。床土肥力显著影响超秧龄秧苗生长, 高培肥水平下的秧苗茎基粗没有显著变化, 但苗高迅速增加, 单位苗高干重大幅降低, 地下部生长较低培肥处理更弱, 根数和根长较低, 根系活力下降迅速, 根冠比与低培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小。床土培肥水平对秧苗的碳氮代谢影响显著, 高培肥处理的超龄秧苗营养状态更为劣化。以上结果表明, 超秧龄阶段特别是在严重超秧龄阶段的秧苗生长,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秧阶段(适栽期)的育秧条件和生长状况, 低培肥处理的秧苗在超秧龄生长中糖氮比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从而维持秧苗相对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茶小绿叶蝉最适预测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小绿叶蝉发生趋势和虫口高峰始期预测办法的初步探讨》(本刊一九八○年第二、三期)一文,介绍了预测茶小绿叶蝉第一虫口高峰始期出现旬的直线回归预测式,(y=14.8567-0.324x),它是根据祁门七年的一、二月旬平均气温总和与该七年的茶小绿叶蝉第一虫口高峰始期出现旬的直线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而得出的。  相似文献   

6.
探讨水稻种子包衣肥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包肥种子的储存性,为水稻种子包衣肥的研制、包肥种子的储存提供理论依据。用水稻种子包衣肥包衣早稻和晚稻种子,利用泥床发芽试验,测试包肥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苗高、茎基宽、鲜重、干重、总根数及单位苗高干重等苗素质。将包肥种子常温储存一年,每月检测其发芽率。结果表明:水稻种子包衣与未包衣(CK)相比,水稻种子的苗高显著提高,而总根数无显著差异。其中,早稻种子包衣肥处理的苗高提高41.13%;而其茎基宽、鲜重、干重分别增加10%、18.71%、14.79%。晚稻种子包衣肥的苗高提高26.77%;而其茎基宽、鲜重、干重分别增加13.33%、14.34%、13.69%。除此之外,经种子包衣肥包衣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在整个储存期间变化较小,而未包衣的种子发芽率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下降较快。说明水稻种子包衣肥能明显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和种子的耐储存性。  相似文献   

7.
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李伟  黄春燕  刘仁建 《种子》2005,24(11):18-21,24
对来自世界各地的48份栽培红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有效果球数>平均每果粒数>株高>一级分枝数>开花期>单株无效果球数.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百粒重(x1)、单株无效果球数(x3)、单株粒数(x4)、一级分枝数(x6)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4个因素对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8.784 3.773 x1 0.067 x3 0.025 x4-0.046 x6(r=0.981**).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百粒重,二者是红花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减少单株无效果球数可大幅提高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籽粒产量高产株型应是株高、一级分枝数适中,单株粒数、平均每果粒数多,单株有效果球数多、无效果球数少,百粒重高,开花期短者.  相似文献   

8.
免耕栽培措施对稻田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08年,在湖北省公安县和红安县试验基地开展了免耕栽培措施对油菜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播种后旋耕盖草和留茬30cm+稻草覆盖处理出苗快,所有处理播种至出苗时间分别为5~7d和7~9d;油菜越冬期苗高、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开展度、地上部分干重和地下部分干重均为稻草覆盖处理高于对应的未覆盖处理;冻害指数以留茬30cm+稻草覆盖后最低,公安县的油菜大多数表现为0,1,2级冻害,红安县的油菜大多数表现为2级和3级冻害;旋耕盖草后产量最高,比留茬10cm不覆盖稻草处理分别增产13.20%和19.79%,达极显著水平.因此,油菜免耕留茬直播并覆盖稻草是有效的轻简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H优518、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传统育秧手栽(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机插秧苗机插(机插)和抛秧4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育秧手栽秧苗素质最好,抛秧次之,机插育秧最差;机插对秧苗的损伤程度大于手栽;抛秧、机手和机插生育期分别较手栽延迟1~2、3~5和4~6d;秧苗移栽至幼穗分化期,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和单株根数都随时间呈指数模型增加;最终产量表现为手栽>抛秧>机手>机插;秧苗素质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少,植伤重及群体根系活力较弱是晚稻机插生育期推迟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可通过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机插质量等措施缓解生育期延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丹参种子活力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与萌发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9)
本研究采用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快速测定丹参种子活力,通过类原位萌发与常规萌发试验,研究BTB快速测定种子活力与萌发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丹参种子类原位萌发率(y_1)与BTB法测得的种子活力(x)的回归方程为y_1=0.983 5 x_1+1.859 5,R■=0.996,常规萌发率(y_2)与BTB法测得的种子活力(x)的回归方程为y_2=0.347 1 x_2+51.95,R■=0.972,表明BTB法可用于快速测定丹参种子活力并预估其萌发率。  相似文献   

11.
2006—2008年调查了12个国外引进苜蓿品种头茬单株干重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主、侧枝数及主、侧枝节间数是构成苜蓿单株产量性状的第1主成分,占总方差的58.05%,其中侧枝数(r = 0.689)、侧枝节间数(r = 0.526)与单株干重显著相关(P<0.05),可作为苜蓿高产品种选育主要目标性状;苜蓿株高与单株干重不相关,与主枝数(r = –0.650)、主枝节间数(r = –0.637)显著负相关(P<0.05),栽培管理中适当限制植株高度有利于产草量的提高;依单株干重聚类的I类苜蓿(Pondus、WL-414)头茬年均侧枝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苜蓿,年均侧枝节间数与II类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III类(P<0.05)。I类苜蓿年均叶茎比分别比II类、III类提高了6.05%和10.91%,且与III类苜蓿差异显著(P<0.05),是具高产优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种子成熟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母本和5个父本玉米自交系形成的15个杂交组合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子成熟度对杂交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子成熟度的增加,8个幼苗性状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y=ax2+bx+c),灌浆期在39~45d收获的种子,其幼苗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状;除地下鲜重的父本间、主根长度和地上干重的母本×父本互作方差不显著外,其余各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母本、父本及母父本交互对总根条数、幼苗高度、叶面积、地上鲜重和地下干重的效应均较明显,主根长度和地上干重的效应母本和父本比母父本交互更明显,地下鲜重只与母本效应及母父本交互效应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培育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油菜毯状秧苗,探索不同烯效唑处理浓度和育苗密度对毯状秧苗质量、成熟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宁杂31号为材料分别用0 mg/L(CK)、5 mg/L、10 mg/L、15 mg/L和20 mg/L烯效唑溶液处理种子2h后自然晾干播种,苗床育苗密度设150万株/hm2、225万株/hm2、300万株/hm2、375万株/hm2和450万株/hm2 5个处理。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处理后,油菜秧苗高度降低,叶片数增加,根颈变粗,根系活力增强,下胚轴缩短,地上部干重减少,地下部干重增加,有利于培育矮壮苗;增加育苗密度,秧苗增高,叶片数减少,根颈变细,根系活力下降,下胚轴伸长,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均下降,毯状秧苗质量下降;但随着烯效唑浸种浓度增加,密度对秧苗的影响明显减弱。各处理的毯状菜苗在12000株/hm2栽培密度下,烯效唑浸种浓度和育苗密度对油菜成熟期株高、总叶片数和主茎段长度无显著影响,但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和实收产量增加,其中以15 mg/L处理产量最高,10 mg/L和20 mg/L处理产量相当;而随着育苗密度增加,上述经济指标均有所下降。依据茬口,当需要适栽苗龄为30d时,浸种浓度为10mg/L,育苗密度可达450万株/hm2;当需要苗龄延长到40d,浸种浓度则需增加到20mg/L,且育苗密度应≤300万株/hm2。通过调节烯效唑浸种浓度和育苗密度可培育满足不同茬口要求的机栽毯状秧苗,实现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  相似文献   

14.
红翅槭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马尾松树皮和珍珠岩为轻型基质材料,按不同体积比例进行配制,开展红翅槭无纺布网袋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中,红翅槭的苗高、地径、>5 cm长的Ⅰ级侧根数量、根幅、高径比、茎根比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其他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D配方(树皮:珍珠岩=7:3)培育的苗木粗壮,其总鲜重、地上鲜重、总干重、地上千重和质量指数各指标值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2004连续两年研究了双吉尔(GGR)系列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两年结果表明:双吉尔对棉花的促进作用略低于生根粉ABT4号,优于喷施宝、绿风-95对棉花的促进作用。双吉尔(GGR)象生根粉一样都能促进棉花根系的发育,对增加苗高、侧根数、根干重、铃重、单株结铃数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用结薯数差异显著的甘薯品种商薯19和济徐23,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调查生长前期根系生长发育情况,测定根叶糖组分,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单株有效薯块数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济徐23相比较,商薯19发根缓苗迅速,整个生长前期均较为侧重吸收根系建成,且秧苗栽后15 d和30 d地上部和整个根系生物量比值(T/TR)相似;而济徐23较早完成不定根的发生(秧苗栽后15 d)和不定根向块根的分化建成(秧苗栽后30 d),封垄期(秧苗栽后45 d)具有较小的地上部和块根生物量比值(T/SR)。2个品种在生长前期根叶中蔗糖、己糖代谢和贮藏糖类多聚物的形成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商薯19整个生长前期比济徐23的根系蔗糖/己糖比率显著低,在块根分化建成过程中根叶间具有较高的蔗糖浓度梯度,且根系中存在2种低果聚糖(蔗果三糖和蔗果四糖),秧苗栽后30、45 d叶片淀粉含量显著低;而济徐23在块根分化建成过程中根系仅有蔗果四糖,且与商薯19比,封垄期根系蔗糖/可溶性总糖比率相似而根系蔗糖/淀粉比率显著低。2013年和2014年的大田试验均表明,封垄期商薯19具有显著多的单株有效薯块数和显著高的单株有效薯块鲜重(F=10.71,P=0.0170;F=13.97,P=0.0212),而收获时商薯19具有显著多的单株有效薯块数和显著高的块根产量(F=353.89,P<0.0001;F=88.94,P<0.0001),济徐23具有显著高的平均单薯鲜重(F=10.32,P=0.0124)。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表明在相同水肥管理及秧龄条件下,编织布隔层育秧无盘抛栽每667m~2早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产33.8kg,增长7.25%;晚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产61.9 kg,增长10.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素质好,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根数、单株白根数和秧苗分蘖率等方面编织布隔层育秧均明显优于塑盘育秧,并且所育秧苗带泥抛栽时因秧苗的"外婆泥"形成"吸盘",立苗快,基本无回青期,抛栽后分蘖早、分蘖多、够苗早。因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单株所占空间相对较大,可以增加秧苗弹性,可以适当提早播种,对于晚稻增加迟熟品种,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对晚稻培育适龄老壮秧、抢季节、避免"寒露风"危害均有利。秧苗素质的高低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水稻的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晋北区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晋豆4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均下降,百粒重先降后升,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密度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维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单株粒重和分枝数,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通过SPSS曲线估计,得出种植密度与大豆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是二次曲线模型y=b_0+b_1x+b_2x~2,晋北区大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最佳数学预测模型是y=-5762.478+791.819x-16.147x2,理论最适密度为24.5191万株/hm~2,产量为4 046.61kg/hm~2。该研究为晋北早熟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玉米自交系叶片保绿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选用我国75个常用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对其叶片保绿性参数进行了定点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抽丝后叶片保绿度的变化均符合方程y = aeb-cx/ (1+eb-cx),成熟期的绿叶数、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绿叶面积平均衰减速率(Vm)可作为区分玉米保绿型与非保绿型的关键指标。按照Hiechical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12个保绿型自交系,其成熟期相对绿叶面积在60%以上,其Vm平均值为0.687% d-1,在生长季内相对绿叶面积无大幅度衰减,成熟期绿叶数多,叶绿素含量较高;其余63个为非保绿型自交系,还可分为植株叶片衰老较快型与植株叶片衰老较慢型两个亚类。不同自交系抽丝后叶片保绿性与叶面积持续期、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保绿型的叶面积持续期和单株产量比非保绿型分别高20.02%~23.87%和50.44%~59.38%;与非保绿型自交系相比,保绿型在籽粒灌浆期绿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群体光合速率高,光合作用时间长,因而生物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施磷量对黑木相思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黒木相思苗木生长变化对磷肥的反映机制,本研究对1a生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苗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7个不同施肥量处理(0、50、75、100、125、150、200 mg P/株),测定并分析其苗高、地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施磷量对苗木高生长、地径、生物量(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根系的生长都起促进作用,随时间和施磷量的增加,黑木相思根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苗高、地径、生物量总体表现均有所增加,总量为100 mg/株的等量施磷量对苗木生长促进作用效果最佳,试验结束时(即施肥第12 wk),该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苗高、地径、生物量(地上、地下部分)分别为417.09 cm、35.16 cm2、0.46cm、0.48cm3、36.2mm、2.30mm、1.236g(地上部分)、0.227g(地下部分),其中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1.2%、110.7%、61.2%和12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