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水稻叶龄模式理论指导水稻高产创建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农学院凌启鸿教授等创立的水稻叶龄模式理论,能够按照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立水稻高产的主要生产指标,并得以规范化地制定出水稻不同类型和品种的栽培促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育期温光模式,是预测水稻齐穗期、确定趋利避害的适宜栽培季节,以及合理地安排品种布局的重要科学依据。一个水稻新品种有了生育期温光模式,就可确定它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正确的推广与利用。然而,  相似文献   

3.
蔬菜种植模式对涂地土壤性状及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蔬菜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对蔬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长障碍发生的影响,在浙东滨海涂地区按蔬菜种植年限(5~10年和10~20年)和种植模式(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露天蔬菜、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和常年大棚蔬菜)分组鉴定土壤质量与蔬菜地连作障碍,并与长期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农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蔬菜后,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与长期种植水稻的用地相比,露天蔬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和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但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则可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种植蔬菜后,土壤酸度增加,有机碳下降,磷素、氮素、有效钾和盐分明显增加,对大棚蔬菜地的影响比露天蔬菜地更为明显。土壤中磷素、氮素、有效钾的积累和土壤酸化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种植蔬菜也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研究区内蔬菜地连作障碍类型主要有病害、地下虫害、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缺素等,其发生比例随蔬菜种植年限明显增加,由低至高依次为: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地<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地<露天蔬菜地<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地<常年大棚蔬菜地。研究认为,蔬菜与水稻轮作可减少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3个处理:插秧、撒播和条播,对其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测定,就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插秧水稻的产量(10390 kg/hm2)要高于撒播(7790.7 kg/hm2)和条播(9105.2 kg/hm2),3种栽培模式下水稻的收获指数几乎没有不同(撒播、条播和插秧分别为56.5、54.7、53.9),而插秧水稻的地上部干物质量明显高于撒播和条播,更高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使插秧水稻形成了更大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特别是后者较撒播和条播分别高39.0%和26.9%,其与水稻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95)。3种栽培模式相比,条播水稻的效益成本比最高,达到了2.52。总之,与直播(撒播、条播)相比,插秧水稻获得高产的根本原因是其具有更大的穗粒数,但考虑到成本投入,在实际生产中,条播水稻的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绿色高效模式的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不仅效益低,还导致水稻对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高度依赖和生产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因而借鉴传统农业的经验、结合现代化生产技术,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水稻+”生态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水稻+”生态模式的理念和利用模式类型,讨论了“水稻+”种植模式在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应。指出在未来“水稻+”模式的推广中,应稳定水稻生产、加强技术集成、加强应用创新,以推动“水稻+”生态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凉山州贫困山区“吨粮万元”的发展目标,高效利用安宁河谷地区秋冬光温资源,本研究在安宁河谷地区设置“水稻-小葱-马铃薯”一年三熟种植新模式、“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2种传统模式。结果表明:“水稻-小葱-马铃薯”模式较当地传统的“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模式复种指数提高了50%,原粮产量与“水稻-油菜”模式相当,总产值和净产值比“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模式提高了3.6~4.1倍。扣除劳动力成本后,“水稻-小葱-马铃薯”模式的纯收益较“水稻-小麦”模式提高3.19倍,较“水稻-油菜”模式提高6.16倍,且其新增纯收益率达到4.19~6.16元/元。“水稻-小葱-马铃薯”一年三熟种植新模式在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实现了“吨粮万元”的发展目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粮食的主要来源,也是广元的主要粮食作物和口粮作物。为促进广元水稻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广元实际情况,因地施策,提出适度规模种植,实现标准化生产,建立区域品牌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对助推广元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科学施肥与管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稻共作”模式是近几年潜江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种新型高效、集约种植模式,能更好地保护耕地质量,利用现有耕地。文章对该模式下的水稻科学施肥管理技术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种植模式双季稻(RR),春玉米―晚稻(MR),早稻―秋玉米(RM)的生育期、产量、经济效益及农产品镉含量等,探讨湖南镉污染稻田玉米对水稻季节性替代种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生育季节来看,3种模式的晚季作物均能在10月下旬成熟,均适合在湖南双季稻区应用。2015和2016年两季作物总产量分别以RR和MR模式较高,但差异均不显著。与RR模式相比,2015年MR和RM模式下的纯收入有所下降,但2016年明显提高,2年总收入表现为MR>RM>RR,且前2种模式的单个劳动力纯收入明显高于RR模式。RM与MR模式的水稻糙米镉含量较RR模式有降低趋势,2016年晚稻表现更明显,从0.823mg/kg降到了0.621mg/kg。水稻糙米镉含量在0.231~0.823mg/kg,玉米籽粒镉含量在0.036~0.081mg/kg。水稻镉积累量远高于玉米,晚稻镉积累量远高于早稻,3种模式2季作物地上部总镉积累量表现为RR>MR>RM,且差异显著。可见,从生育季节、产量、纯收入和籽粒镉含量等角度考虑,春玉米―晚稻与早稻―秋玉米种植模式替代双季稻模式是可行的,考虑到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地上部镉移除量较多,因此宜首选春玉米―晚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泽蔚 《耕作与栽培》1993,(5):57-57,58,6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按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定水稻高产的生育指标,规范化建立不同类型品种的促控技术。它是我国水稻模式化栽培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项技术自从1988年确定为农业部全国开发与推广项目以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在我国大多数省、市、区推广,应用领域已由单季中稻发展到双季稻,由移栽稻发展到水直播、旱直播稻,从平原进入丘陵和山区,从低海拔进展到中、高海拔地区,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新了科技人员的种稻知识,提高了稻农的种田水平。我省于1988年引进该项技术,各地试验摸索模式参数指标的同时,进行了面上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3年来,在洋县戚氏镇范坝村成功地筛选了水稻—蒜苗一地膜洋芋一年三熟的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已被当地农民普遍接受,并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逐年继续扩大。该模式平均产水稻9000kg/hm^2,蒜苗3.75万kg/hm^2,洋芋3.30万kg/hm^2。此模式宜于稻麦一年两熟的平坝地域推广。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鸭对直播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水稻直播轻简栽培和稻鸭共育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水稻直播和稻鸭共育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直播下饲养鸭子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撒直播(CK)、常规水稻撒直播养鸭(RD)、水稻半固态直播养鸭(RDS)和水稻精量穴直播养鸭(RDP)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直播养鸭模式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养鸭不同处理间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等根系特性存在一定差异。RDP处理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整体优于RDS、RD和CK处理,而RDS、RD和CK处理之间整体上无明显差异。与CK相比,两季中RDP处理植株根系活力在五叶期-齐穗期均呈增加趋势,在早稻抽穗期最大增幅达到7.49%,但整体根系活力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两季中RDS、RD和CK处理植株根系活力整体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DP较CK处理的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整体均处于较高水平;RDS和RD较CK处理之间整体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水稻精量穴直播养鸭模式下,水稻植株根系活力、吸收表面积、干物质和体积等指标优于常规水稻撒直播,使根系生理活性在全生育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减缓水稻中后期根系衰老程度;从而利于植株地上部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二)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云南高原冷浸田稻-鸭共生模式水稻生产效益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模式的水稻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稻作方式的水稻生产效益,以稻-肉鸭共生模式效益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省各地开展的不同水稻提质增效种植模式效益进行分析比较,对当前水稻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水稻种植模式的选择和推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云南省及相似稻区的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栽培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和为害的影响,为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2013—2015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于水稻生长季调查3种栽培模式的主要害虫种群发生量。采用SPSS 21.0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各栽培模式间的差异显著性。3种栽培模式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比较3种栽培模式下的水稻螟虫(大螟为主,二化螟较少)发生和为害可知,机械直播田的螟虫前期株为害率较高,且后期仍维持较高的为害率,明显高于人工栽插和机械插秧田(P0.05)。推广机械直播时,应考虑调整播期,尽可能地避开或减少螟虫为害。  相似文献   

16.
李杰  李妍  季美娣  张娜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0):160-164
水稻+龙虾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典型模式,在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和提高稻田复合收益上作用明显。结合生产调研和查阅文献,分析了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阐述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根据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提出了稻田全程养殖龙虾、5—6月捕捞一季的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稻田选择、田间工程、苗种放养前准备工作、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成虾捕捞、水稻栽培管理、水稻收后田间管护等绿色高效技术规范,以期为发展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株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株型的概念和国内外理想株型模式,详细阐述了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株型特点,提出了黑龙江省开展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注意的关键问题,初步确定了黑龙江水稻理想株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氮肥用量、施用时期、有机无机肥结合等氮肥管理方式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在水稻生产中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早稻施氮比不施氮增产41.06%~76.90%。不同的氮肥管理模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高产高效模式、超高产高效模式与农民模式相比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6.62%~25.41%,并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单位面积有效穗,也促进了氮、磷养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田的特殊环境,在水稻无需治虫除草的前提下,及时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形成鸭稻共育、稻鸭双丰收的生态高效模式。稻田养鸭能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据匡算每亩可增加效益300元以上。为更好地推广稻田养鸭技术,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20.
水稻集中育秧操作模式与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集中育秧,是指具有一定水稻育秧技能的个人或单位(组织),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对浸种催芽、整地播种、培育管理等环节实行统一操作的育秧模式。通过集中育秧,能有效减轻4月至6月初南方稻区持续阴雨寡照不利天气的影响,减少直播面积,扩大早稻复种面积,助推水稻"单改双"进程,促进水稻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通过集中育秧,能更好地实行统一机耕整田、统一肥水管理、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