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早、晚稻的发育各期,湖南稻田蜘蛛的主要优势类群均为狼蛛科、皿蛛科、珠蛛科和肖蛸科。化学农药对四大优势科蜘蛛的个体数量影响较大、两类防治田优势科蜘蛛的个体数量大多在30%-62%之间,差异最大的是在早稻发育晚期(7月份)皿蛛科蜘蛛的相异性达67.59%。并且发现化学业农药对占座型蜘蛛的影响远大于游猎型蜘蛛。  相似文献   

2.
茶园低碳管理方式对结网型蜘蛛群落结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有效利用茶园天敌控制病虫害,对茶园不同生产管理方式中的结网型蜘蛛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结网型蜘蛛共采集到16科40种,多刺新园蛛(Neoscona polyspinipes)为优势种;低碳管理茶园(DT)与常规管理茶园(CG)间结网型蜘蛛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DT比CG的种类和个体数分别高出2.33倍和0.67倍。此外,多样性指数中,DT与CG差异明显,夏秋和冬春茶期间DT比CG分别增加1.39倍和1.05倍;DT均匀性指数数值较大,而CG优势度指数数值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DT明显向多刺新园蛛、雪银斑蛛(Argyrodes argentatus)、草间钻头蛛(Itatsina praticola)、卡氏盖蛛(Neriene cavaleriei)和温室希蛛(Achaearanea tepidariorum)等结网型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多的方向偏移。由此可知,茶园实行低碳管理,生境结构植物丰富,人为干扰少,有利于保护结网型蜘蛛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利用天敌蜘蛛控制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林下生态模式茶园蜘蛛群落及叶蝉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下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常规茶园,且叶蝉种群的数量显著低于常规茶园。从蜘蛛功能群情况看,林下茶园的游猎型和结网型蜘蛛种类和数量相近,而常规茶园主要以游猎型蜘蛛为主。比较林下茶园和常规茶园的蜘蛛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林下茶园均较高。林下茶园蜘蛛种群对叶蝉具有明显跟随现象,对叶蝉的控制作用显著。常规茶园蜘蛛种群数量基本低于叶蝉种群数量,在叶蝉高峰期未起到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利用手捡法和巴氏罐诱捕法,以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优势类群种群动态为参数,研究转基因玉米IE09S034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IE09S034较非转基因对照综31,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类群种群动态等均无显著影响,可初步认定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无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奥绿一号,阿维菌素,Bt3种生物农药对秋甘蓝田节肢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供试生物农药对秋甘蓝主要害虫斜纹夜蛾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3种供试生物农药对秋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有一定的短期影响。阿维菌素和Bt对群落多样性有一定影响。奥绿一号可明显提高群落的均匀度,对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影响,是3种供试生物农药中防治秋甘蓝害虫最优的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究不同强化处理措施对铜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解释土壤微生物影响植物吸收累积重金属的机理以及提高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效率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强化处理措施下的土壤微生物进行16SrDNA测序,揭示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5种处理下微生物群落共覆盖42个门,145个纲,359个目,562个科,1060个属,2290个种。在门水平上,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较为相似,优势物种相同,丰度较大的门类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在OTU水平上,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对微生物群落影响排序为:铜胁迫>螯合剂>有机物覆盖;不同处理出现了特异物种,空白对照和其他处理差异性最大,铜胁迫处理和有机物覆盖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最为相近。铜胁迫均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螯合剂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最大,且群落多样性和有机物覆盖处理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大庆园林植物节肢动物群落种类构成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大庆地区园林植物害虫进行综合治理。对大庆园林植物节肢动物进行群落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节肢动物105种分属2纲10目49科,其中植食性节肢动物有6目31科54种,鞘翅目昆虫所占比例最大。天敌类群有6目12科38种,其中鞘翅目、膜翅目、蜘蛛目处于主要地位。中性昆虫有2目7科13种,双翅目所占比例最大。大庆地区园林植物节肢动物群落顶位物种和中位物种的丰盛度均低于基位物种的丰盛度。营养层多样性波动幅度相对较大,种的均匀度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在草地改良中的作用,以退化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设定CK(对照)、F(腐殖酸肥)、T(糖蜜发酵肥)、H(海藻酸肥)、A(腐殖酸+糖蜜发酵+海藻酸肥)5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施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群落物种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于羊草地上生物量均有所提高,处理H较对照增产效果最好,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处理H也显著提高羊草地下生物量;处理A和H显著降低了群落优势度,提高了群落主要物种的重要值,但不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E.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显著正相关。短期内,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没有改变,海藻酸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增产效果最好,对地下生物量促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BioP8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了环境释放及跟踪监测,对其在田间的定殖、扩散、田间防效、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工程菌与土壤中天然芽胞杆菌消长动态关系进行了调查.工程菌BioP8在棉田棉叶和土壤中均能定殖、存活,且消长趋势相近,在施药后第3天BioP8菌密度均达最高值,之后趋于衰减;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说明工程菌BioP8与土壤中天然芽胞杆菌之间不存在相互拮抗作用;BioP8对棉田中的天敌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BioP8防治区的益害比最高为3.921,比化防区最高益害比高45.2%.工程菌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有一定的影响,BioP8防治区的节肢动物个体总量介于化防区和空白对照区的个体总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分子水平探究昭通8个种烟县(区)新烟区、土传病害发病严重的连作区以及典型的轮作区的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群落组成来看,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包括30个门、79个纲、202个目、443个科和976个属,其中子囊菌门为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绝对优势门,被孢霉属和青霉菌属为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属。群落指示物种分析表明,新烟区土壤真菌群落壳二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连作区和轮作区,连作区拟青霉菌属、假裸囊菌属和篮状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新烟区和轮作区烟,轮作区镶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新烟区、被孢霉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连作区。从生物多样性特征来看,新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连作区和轮作区;轮作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连作区,物种均匀度显著低于连作区,真菌群落生物多样性略高于连作区。从真菌群落的功能来看,病理营养型、腐生营养型和腐生—共生营养型的真菌群落为主要组成,新烟区真菌群落占比前1至前3的营养型分别为腐生—共生营养型、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连作区分别为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和腐生—共生营养型,轮作区分...  相似文献   

11.
刘振兴  周桂梅  陈健  赵晖 《作物杂志》2018,34(6):154-8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2亿CFU/g宁盾一号EW、0.3%丁子香酚SL、1%蛇床子素EW、10%多抗霉素WP等6种生物农药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的生物农药对绿豆叶斑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58%、63.27%、77.53%、58.64%、72.60%和62.37%,彼此间差异显著,但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化学农药430g/L戊唑醇SC的防治效果(85.22%);2亿CFU/g宁盾一号EW是防治绿豆叶斑病较理想的生物农药;喷施农药防治绿豆叶斑病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鲁中山地50年生不同林分密度(1300~5800株/hm2)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鲁中山区侧柏人工林合理密度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样地共发现植物42种,隶属31科38属,灌木植物为优势品种。侧柏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样地间的变异性较强,而丰富度、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均为中等变异。随林分密度增加,侧柏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在林分密度为2600~3000株/hm2时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林下盖度、生物量和灌木层高度随林分密度增大也呈明显下降趋势。综合来看,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林下植被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在林分密度低于30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相对较好,有利于稳定生态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子,本文对油茶园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和捕食类亚群落的多样性与其主要生态学指标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H’与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及物种数S呈正相关,而同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呈负相关。因此,提高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可通过营造油茶园生境以增加节肢动物群落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和物种数S而减少物种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使用农药等化工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湖泊受到污染,其中被农药污染的湖泊占受污染湖泊比例较大,因此,全面了解湖泊的农药污染的状况及机制,对今后湖泊的生态修复十分重要。笔者简要介绍了在生活中常见的残留农药种类,综述了农药在沉积物、水、生物体当中的残留量,并总结了农药在积物-水-生物体的分配特征,简单地阐述了农药在水-沉积物-生物体的来源和生态风险。在水体、沉积物和水生生物体的水环境农药污染,以有机氯和有机磷为主,其中有机氯污染主要来自历史使用和新近使用,且有农药污染已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明显抑制;农药在水、沉积物、水生生物体的分配特征中,以水生生物体的农药残留量最高;有部分湖泊已存在低生态风险。国内部分湖泊中存在低生态风险,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均检测到农药残留,并已出现农药残留累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生物农药防治棚室秋番茄病毒病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番茄病毒病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香菇多糖 赤.吲乙.芸苔和宁南霉素 赤.吲乙.芸苔防治番茄病毒病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病毒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每hm2用0.5%香菇多糖AS 3000mL 碧护WP 600g、8%宁南霉素AS 900mL 碧护WP 600g,7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天、17天、26天和35天,防治效果均在88%、87%、78%和67%以上,且两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香菇多糖 赤.吲乙.芸苔极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对照药剂) 赤.吲乙.芸苔,宁南霉素 赤.吲乙.芸苔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 赤.吲乙.芸苔。香菇多糖 赤.吲乙.芸苔和宁南霉素 赤.吲乙.芸苔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6.
防治丹参旋心异跗莹叶甲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丹参旋心异跗莹叶甲,从而进行了农药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9种农药在室内毒力测试中,对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作用,但相互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2种微生物农药绿僵菌和阿维菌素的效果较差;化学农药中硫丹的效果最好,其试验用最大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7.08%;其次,效果较好的为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植物源农药效果均较好,1%苦参碱SL、0.5%黎芦碱SL、0.3%印楝素EC最大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08%、96.35%、77.37%。在田间防效试验中1%苦参碱SL、0.5%黎芦碱SL的防效较好,施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达到了97.04%、98.25%;而25%硫丹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施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4.17%、71.33%。可见,2种生物农药1%苦参碱SL和0.5%黎芦碱SL的防效优于其他测试农药,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州葡萄有害生物及防治用药,于2013年~2015年对贵州省葡萄主要种植区的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用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葡萄园病害种类共17种,其中,侵染性病害12种,非侵染性病害5种;害虫种类5目11科11种;杂草29科106种;防治用药共61种,其中,杀虫(螨)剂有22种、杀菌剂有28种、除草剂有9种、生长调节剂有2种。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贵州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2006~2012年,采用色谱法,对贵州省9个市(地、州)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蔬菜批发市场等地抽取的各类蔬菜4835个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06~2012年贵州省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超标率由8.74%下降到1.40%,总体呈下降趋势,蔬菜农药残留情况逐年好转;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超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药检出种类从高毒、禁用农药向低毒的毒死蜱、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百菌清等农药转变;白菜类、绿叶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较最高,豆类蔬菜和瓜类蔬菜农药残留率较低。针对贵州省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现状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