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6个粳型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36个杂交组合,对其8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亲本间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稳秕粒数、千粒重这几个性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粒重受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单株稳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作用相近。其中不育系552A的穗总粒数、稳实粒数、单株粒重等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较大,恢复系FR796、2002FR24的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新选不育系F4A,356A及目前生产上常用的3个不育系9个恢复系进行了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株高,穗长,穗茎粗,开花期,穗重,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等8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亲本各性状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准,在全部被研究性状的遗传控制中,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5个不育系中,A2F4A在全部8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恢复系8643变在株高,穗重,穗粒重和开  相似文献   

3.
水稻广亲和品种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9个水稻不育系与3个广亲和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杂交组合10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就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而言,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更为重要;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千粒重等性状,以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而每穗总粒数、生育期、着粒密度等性状虽以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但特殊配合力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等性状以广亲和品种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生育期、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等性状以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4.
1983—1985年间对3份高粱 A_2不育系,及其与20份测验种组配的测交种,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A_2TAM428和 A_2T_x3197穗粒重、穗粒数、穗长的 GCA 效应显著低于 A_1T_x622的;A_2T_x624各主要农艺性状的 GCA 效应通常与 A_1T_x622的相近。A_2TAM 428×晋粮5,A_2T_x3197×忻粮7穗粒重的 SCA 效应较高,但实际  相似文献   

5.
高粱新选不育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高粱新选不育系,为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提供亲本材料,选用3个高粱新选不育系、7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1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长、千粒重等6个性状,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中10349A2在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993、6.381、2.986和4.658,不育系10349A2在株高和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最高,相对效应值为0.932和3.420。10337A2×辽0145(父)和10349A2×0-30红粒变是2个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穗粒重>株高>产量>千粒重>生育期>穗长。  相似文献   

6.
糯高粱新选不育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出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优良的糯高粱不育系亲本,提高杂交育种效率,为杂交糯高粱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配置强优势组合提供参考。选用3个糯高粱新选不育系、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9个杂交组合,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株高、穗长、穗粒重、生育期、千粒重、产量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11476A2在株高、穗长和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均有较高的优势,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5572、2.4284和0.6792;不育系11494A2的穗粒重和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相对效应值为5.7165和4.8505。这些亲本系在育种和生产上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顺序为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穗长>生育期。从产量性状分析看,11476A2×L17可能是一个较理想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与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相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实现实验室内对高粱抗病性的选择鉴定,达到真正意义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用高粱感病品种三尺三和抗病品种Tx622B为研究材料,观察了其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筛选了具有多态性的SRAP标记。结果表明:高粱品种三尺三与Tx622B的田间性状有明显的差异,三尺三的株高、茎粗、秆高、地面茎节数、穗长、穗节数、穗粒重和千粒质量均高于Tx622B,穗一级分支数高于Tx622B,而小区穗数低于Tx622B。2个品种产量性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的水平。筛选出16对在抗感品种间有多态性的引物,可用于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研究。将为高粱抗丝黑穗病优良品种的筛选、培育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选用农家种改良过的6个食葵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4个优良的分枝型恢复系为亲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成24个F1杂种,研究了9个主要经济性状,即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显示:(1)不育系中有8个性状,恢复系中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4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百粒重等5个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及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则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3)从GCA分析看,参试的不育系以A6最为理想,A2次之;恢复系则以C3最为理想。从SCA分析看,组合A2C1单株产量效应值最高;(4)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大部分经济性状存在杂种优势,甚至相当一部分存在超亲优势,并且这些优势都是可利用的,F1多倾向于早熟、粗壮、高杆、大盘、多粒亲本。  相似文献   

9.
水稻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真系秋光A, 研究3种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稻16个性状的遗传效应. 结果表明: (1) 不育细胞质在结实率、每穗实粒、单株产量、株高4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负效应, 在抽穗期、千粒重2个性状上表现显著的正效应, 单株穗数、每穗总粒及8个品质性状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 不育细胞质效应与相对效应的分析结果基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的7个姊妹系主要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姊妹系间表型值仅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3个性状差异达显著水平。配合力分析表明,这些姊妹系间单株粒重、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及穗长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株系间的遗传差异大于表型差异。本文还对花培技术在选育实用籼粳交恢复系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高粱茎秆汁液中乌头酸的含量受两组基因控制。基因的分布频率不均衡。一般配合力方差是特殊配合力方差的11.62~12.23倍。狭义遗传力为44.18~48.68%。T×622、T×624和 T×390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T×378、4692A、榆5A、1729A、7501A、7502A、7504A 和7718A 的效应值较低。由于该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应该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梁不育系Tx3197A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x3197B和晋粱5号为对照,对Tx3197A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减数分裂前期Ⅰ和中期Ⅰ无明显异常。自后期Ⅰ开始,染色体行为出现了多类型的异常现象,导致减数分裂不能正常进行,无法形成花粉粒,从而产生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3.
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为了改良A1Tx3197的抗病性及抗败育性,本研究利用A2保持系在A1位点含有A1育性恢复基因MS1MS1和在A1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的特点,以不育系A1Tx3197为轮回亲本,以含有抗丝黑穗病、抗败育基因的BV4为供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得到含有双抗基因的A2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在该材料自交的同时,用其对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核代换,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最终育成了抗丝黑穗病、抗败育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Sx3197和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结果表明,新选育的不育系A2Sx3197在A1和A5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在A2、A3、A4、A6和9E细胞质背景下表现不育,丝黑穗平均发病率为0~0.8%,败育率为0~8.4%,抗丝黑穗病性、抗败育性明显优于被改良不育系,接近或达到抗源供体BV4水平;而在抽穗期、株高、穗长、穗宽、千粒重、穗粒重、粒色、壳色、穗形、穗型等主要性状方面与A1Tx3197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4个苏丹草品种和6个高粱品种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生物学性状差异性分析表明:27个数量性状除性状3、9、13、15、19、27在两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21个性状在高粱和苏丹草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粱和苏丹草两两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苏丹草类内品种1与2、10的F测验不显著;高粱品种5、6、9三者间F测验不显著。逐步判别分析剔除14个性状后,筛选出最主要的16个性状指标,全部观察个体基本散布成两大类但有交叉。聚类分析表明,参试的l0个品种被分成两大类,即苏丹草1、2、3、10为1类,高粱5、6、7、8、9为1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抗锈、越冬、抗倒伏、熟期和籽粒灌浆等性状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正确选配亲本对选育优良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洛夫林10号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突出,且遗传传递力强,在灌浆和落黄等特性的传递方面表现也好.有芒红7号不仅越冬性好,遗传传递力强,而且是一个配合力较强的早熟亲本.它和特晚熟的洛夫林10号杂交后,通过各世代连续“中中选早”选出了中早熟的丰抗7号.可见,二者都是我国北部冬麦区不可多得的好亲本.②两个高杆品种杂交后,选育出了比较矮的后代——丰抗2、5号(株高80—85厘米).此试验表明,在矮化育种中可取材广泛些,除着重应用矮杆基因种质外,还可以选用一些综合性状好的中杆或高杆品种.  相似文献   

16.
高粱胚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高粱胚乳3个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角质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为42.12—94.64%,狭义遗传力为56.70—62.03%,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有正相关趋势.胚乳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_1有色基因为显性,颜色深度则受有效基因累加作用的影响.糯性胚乳的遗传则受两对隐性基因支配,在F_1进行粒选可获得最佳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高粱 A_2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Ⅰ.育性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3~1985年间观察了3份 A_2不育系(A_2TAM428,A_2Tx624,A_2Tx3197)与140份品种测交 F_1的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A_1不育系的恢复系或保持系,基本上也恢复或保持 A_2不育系的不育性;但也发现某些恢复 A_1不育系结实性的中国高梁地方品种和国外高梁品系却保持 A_2不育系的不育性。这证实 A_2不育系的育性反应确实与 A_1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群体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84,10(4):229-236
本文所研究的总体为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群体,供试材料为78个品种组成的随机样本。所研究的17个农艺性状归成产量、产量因素、形态数量以及生育期等四组,产量与产量因素的典型相关高于与形态数量性状的相关,又高于与生育期性状的相关。产量因素与形态数量性状间的典型相关高于形态数量性状与生育性状间的,又高于产量因素与生  相似文献   

19.
Th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very importantin the interface programming design of Auto CAD DXF documents.Beca-use some parameters are automatically computed by the Auto CADsystem,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Chinese characters to be oriented in DXFinterface programmings.This paper reports 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ori-ented parameters and the orientation method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interface programming of DXF documents,and gives a general Fortran 77subroutine for th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method solves thedifficulty of th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interface program-mings of DXF documents,and makes it convenient for various CAD pic-tures to be oriented in Chinese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20.
玉米密植程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9个玉米密度试验的资料,论述了:(1)不同密度下玉米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回归方程;(2)不同密度下玉米40个性状项目的变化规律及其回归方程;(3)生产水平及肥料数量对玉米密度的影响;(4)不同密度下玉米群体的小气候特点。供试密度从每亩1,000—8,000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