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栽培因子对转基因棉F1和F2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转基因棉在丰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为决策变量,转基因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剖析了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四项综合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栽培因子对F1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密度>缩节安>施氮量>施钾量。对F2产量影响大小顺序是:施钾量>施氮量>密度>缩节安。并寻求了定量生产水平下F1、F2的最佳农艺措施,即F1当密度为21500株/hm2、施氮量为450kg/hm2、施钾量为450kg/hm2、缩节安量为75g/hm2,可能取得最佳产量1556 kg/hm2,F2密度为15000株/hm2、施氮量为750kg/hm2、施钾量为300kg/hm2、缩节安量为135g/hm2可获得最高的皮棉产量1219.35kg/hm2。  相似文献   

2.
3.
4.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做了比较分析。旨在用分子标记方法探索亲本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远缘杂种后代的遗传关系,为后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杂种F1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RAPD扩增带,同时还丢失了双亲部分的RAPD扩增带,杂种F1的多态性条带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F1是真正的杂种;F2的多态性条带表明:F2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相差不大,略偏向母本。亲本与杂种F1,F2的RAPD扩增带表型均具有一定的差异,RAPD遗传标记可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陆海BC4F3和BC4F4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更有效地对棉花农艺性状进行选择,缩短选择育种的年限,通过采用相关、偏相关、通径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陆海高代回交自交后代BC4F3和BC4F4群体的6个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铃重、衣分、铃数、果枝数、株高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铃数是决定单株皮棉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在BC4F3和BC4F4代对单株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650、0.6689,其次是铃重和衣分,两者的贡献大小相当;果枝数和株高可以通过铃数对单株皮棉产量起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优回归方程显示,铃重、衣分、铃数和株高对单株皮棉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为提高棉花选择育种效率和实现高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9个产量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长果枝与零式果枝品种间杂交,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方差比例;衣分、铃重、霜后铃数、总铃数和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均存在显性与环境的互作。品种3836具有霜前铃数和霜前  相似文献   

7.
基于PCA和聚类分析的茶树F1代茶多酚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14个红富贵×红交27的F1代单株、7个红交27×F95181 F1代单株及其亲本中各儿茶素组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茶多酚在品种间杂交F1代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红富贵×红交27 F1代14个单株茶多酚的表型以3:1...  相似文献   

8.
王建康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98,24(6):651-659
本文提出利用亲本P1和P2,杂种F1,F2;3五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可供选择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以及一个主基因+我基因混合遗传三类11个遗传模型;AIC信息准则用于选择最适遗传模型,通过合适性检验对所选择的遗传模型所做进一步检验;以D类模型为例,给出参数估计EM过程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9.
秋光A 1976年由日本赠送,黄清港同志负责试种。1977年在本所麦茬稻鉴定试验中名列第一,综合性状表现优良。1978年用B-早丰A为母本开始转育,经南繁北育,到1980年冬回交4代在海南岛种植1500株,农艺性状整齐,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为99.88%,同时开始大量测交和少量制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以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F1代纤维品质性状多以加性效应为主;2.5%跨长、整齐度和比强度还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5个品质性状的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以及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加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均达显著或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以温敏亚麻雄性不育系1S为母本配制的6个杂交组合F1、F2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F2代在株高和工艺长度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为负向超父本优势,而各产量性状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出很强的正向超父本优势;但与F1代相比,F2代平均优势明显下降。产量性状构成因素平均优势大小顺序为: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千粒重>每果粒数。不同组合间F1、F2代杂种优势表现差异较大,其中1S×黑亚15号组合产量性状的超父本优势最强,F1、F2代均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棉花杂交种F1、F2纤维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01-2003年,通过田间试验、定位取样、分株收花、分别检测了杂交棉农杂62F1、F2的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结果分析表明,F1、F2的纤维品质性状均为分离世代,F1、F2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麦克隆值、伸长率等品质指标群体平均数趋于一致,群体内个体纤维指标变异均呈正态分布,但峰值和偏斜度差异明显,F1群体中品质较优的个体显著多于F2。F2纤维的整体品质比F1差。  相似文献   

16.
马氏珠母贝选系F4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有效避免因近交引起性状退化,本实验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选系F4的遗传结构,并估计了其有效亲本的数量。2010年9月,从快速生长系F3选择亲本进行子代繁殖,雌雄亲本数量分别为42和38个,人工解剖授精,按照常规技术进行幼体培育和海区养殖。2011年6月,从选系F4随机选取90个个体,利用45对微卫星引物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和有效亲本数量的推断。结果表明:4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18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9之间,平均每个位点有4.13个等位基因。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4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42;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12;平均PIC值为0.491。根据基因频率的似然率算法成功的推断出该群体含有30个全同胞家系,用于繁殖选系F4有效亲本数量为60个,有75%的亲本参与了繁殖。世代之间近交系数增量△F=0.83%,F4代群体的近交系数F=3.27%。本研究结果表明:(1)该选系F4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2)利用微卫星标记能有效推算选系的有效亲本数量,同时为构建继代群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213-5220
为了挖掘和利用K型、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本研究采用I_2-KI染色法观察花粉败育类型,并以不育系为母本与583个优良小麦品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调查F_1自交结实率,筛选其强恢复系和保持系,以期为杂交小麦育种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K型、F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率达96.97%、97.73%,花粉败育类型以染败、典败为主。K型和F型不育系的自交结实率(国内法)分别为4.61%、1.98%。F_1的自交结实率(国际法)在100%以上共有34个,20%以下共有11个。‘良星805’、AQ001、‘临7287’、‘济麦22’是K型不育系的优良恢复系;‘宝8696’、‘农大3291’、‘科1201’、‘冀8906069’可用于转育新型K型不育系;‘宝8696’、‘15展24’、‘洛麦23’、‘临远801’是F型不育系的优良恢复系;‘15展11’、‘汶航6号’、‘林育5号’、‘丰优8号’可用于转育新型F型不育系。以上结果说明,K型和F型不育系花粉均败育彻底、稳定,易找到优良恢复系,且后者更易恢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V型小麦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为基础材料,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V-CMS及杂种F1黄化苗和幼穗时期线粒体蛋白质表达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差异蛋白质点与CMS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了黄化苗和幼穗线粒体蛋白质的表达图谱,鉴定了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包括与能量代谢有关的F0-F1ATP酶复合物的亚基和一些...  相似文献   

19.
草地小爪螨(BGM;Oligonychus pratensis Banks)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会引起美国大平原各州种植玉米的显著减产。了解螨虫抗性遗传将有利于培育螨虫抗性杂种。本试验采用Griffing的方法2双列交配设计来评价了7个螨虫抗性玉米品系(T1、U2、A3、A4、A5、A7和19)的F1杂交中亲本的抗性和配合力等级。2002在得克萨斯州的Halfway地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