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借助GIS空间数据获取、分析与管理能力,基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应用和改进,建立了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通过分功能模块从机理上实现评价质量控制,就光温/气候潜力加和算法,采用以能值为基础确定标准产量折算系数 ,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 ;就自然质量分模型,指标区之间因素-分级-分值进行了统一,但保留了因素权重的区域差异性。采用2004-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统计的平均粮食播面单产对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进行独立检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83%和87%,相关性显著。研究得出结论,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区域间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法赋权的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构建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投入产出率>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耕地产出提高率>增加耕地系数,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从潜力等级的分布来看,耕地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三峡生态经济区,而耕地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主要在渝西地区。就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而言,渝西地区经济基础比较好,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投入产出率高,耕地整理投入优势显著,而三峡库区未来生态效益较高,耕地整理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经济限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进行研究。从经济可行性评价入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测算研究区经济适宜性评分,确定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得出各区县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修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可分为3 个类别:(1)无经济限制性区县,1≥a 经≥0.6,包括西青区、北辰区、东丽区3 个区县;(2)有一定经济限制性区县,0.6>a 经≥0.3,包括塘沽区、津南区、武清区、宁河区、汉沽区、大港区6 个区县。(3)经济限制性较大区县,0.3>a 经≥0,包括蓟县、宝坻区、静海区3 个区县。各区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在多经济因素影响下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有效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选取影响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利用和宅基地利用等13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并求取理论增加耕地率。结果显示: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地域差异,总体潜力较大;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34~0.76之间;2015年和2020年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别为312.82 hm2和293.76 hm2;耕地增加率分别为14.84%和13.87%;随着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现实潜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结合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大小分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提高整理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禹城市耕地质量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揭示华北平原禹城市耕地质量动态,以期为平原区耕地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基于采样、观测和统计数据,采用隶属度、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方法,对禹城市2001、2009年两期耕地质量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耕地自然、生态与经济质量分别以一二三四、二三四和三四五等为主。2009年一二等耕地比例相对于2001年有明显提高;两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格局类似;从2001年到2009年,禹城市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园区”等项目使得较大面积耕地从三四等转换为一二等,且等级提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多源数据与综合指数模型的耕地质量动态评价能较好的揭示区域耕地质量自然、生态和经济属性的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以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选取14个影响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得出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系数。运用评价系数计算出农村居民点可实现潜力。结果表明:(1)截止2015年,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为3031.10 hm2,整理后可新增耕地系数25.02%;(2)各乡镇评价系数介于0.19~0.61之间,营城子镇评价系数最大,为0.61,新兴乡最小,为0.19;(3)在整理时序上,将可实现潜力与新增耕地系数综合考虑,应优先重点安排潜力大,新增耕地系数大的乡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的关联性,找出基于耕地质量视角的粮食产能提升途径,借助GIS技术,在分析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质量综合折算系数IQ,统一折算标准,把分散质量等级转化成可比的综合质量,划分了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等级,构建了"耕地质量-生产水平"综合区,并分析了各综合区特点与"耕地质量-生产水平"耦合提升的途径。结果表明:耕地质量综合折算指数范围为3.56%~4.67%。将江西省耕地质量划分出了低质量、中质量、高质量3个质量等级类型;形成了时段Ⅰ、时段Ⅱ的低产区、中产区、高产区粮食生产水平类型区;据空间与属性匹配后得到了低质量-低产区(LQ-LP)、低质量-中产区(LQ-MP)等7类综合区;针对各综合区特点,基于生态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投入等方面,提出促进耕地综合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水平提升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给新疆干旱区域河谷区的新增耕地质量评定以及高质量耕地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伊犁河谷区新源县10 个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伊犁河谷区的平均耕地质量水平比较,新源县新增耕地自然质量和利用质量较好,经济质量较低。伊犁河谷区新增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有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林网化程度较低,人为管理和施肥措施不到位,土壤盐碱化较重。伊犁河谷区在今后新增耕地开发利用中要注重考虑各质量影响因素,通过加强耕地管理、提高施肥技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保证新增耕地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的关联性,找出基于耕地质量视角的粮食产能提升途径,借助GIS技术,在分析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质量综合折算系数IQ,统一折算标准,把分散质量等级转化成可比的综合质量,划分了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等级,构建了“耕地质量-生产水平”综合区,并分析了各综合区特点与“耕地质量-生产水平”耦合提升的途径。结果表明:耕地质量综合折算指数范围为3.56%~4.67%。将江西省耕地质量划分出了低质量、中质量、高质量3个质量等级类型;形成了时段Ⅰ、时段Ⅱ的低产区、中产区、高产区粮食生产水平类型区;据空间与属性匹配后得到了低质量-低产区(LQ-LP)、低质量-中产区(LQ-MP)等7类综合区;针对各综合区特点,基于生态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投入等方面,提出促进耕地综合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水平提升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针对黑土区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以典型黑土区长春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黑土区特有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釆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及阻力度模型对长春市2005—2014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以及阻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长春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了“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的变化过程,呈波动下降的状态;(2)长春市耕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上升状态,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呈下降状态;(3)从单项阻力指标变化趋势上看,草地覆盖率、自然灾害受灾指数、农业财政支出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负荷等指标阻力度上升幅度较大;(4)长春市下辖县市耕地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方面,2005年长春市地区均处于安全和较安全状态;2008年安全区分布范围向长春市西部缩小,敏感区向长春市东部扩展;2011年除双阳区之外,长春市其他地区均处于安全状态。因此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注重水土保持和化肥农药的科学利用,保护黑土区的耕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土地储备是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显化土地潜在价值的重要手段。如何控制土地储备成本,对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化解土地储备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土地储备成本构成具有阶段性、资本密集性、多义性、可控性和区位性特点等,分析了储备资金来源与资金结构,储备机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储备规模,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土地储备成本的影响。土地储备机构作为非营利性公营事业机构,应该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承担起成本控制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晰职责、控制好过程成本;合理利用储备期间闲置土地;灵活采取多种收购储备方式减少资金的占用;建立土地储备基金、提高自有资金比例等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简单介绍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管制体系或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共性,从而为中国羽翼未满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中国在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时,应当重视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管理权限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重庆市丰都县1996年、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与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运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对丰都县1996—2004和1996—2010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对比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格局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未利用土地减少,园地、林地、水域、交通用地增加;(2)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均呈改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退耕还园、还林,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3)规划与实施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差异太大;(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实际土地利用变化一致性很差,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5)对规划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善重视不够。最后提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任杰  王力  罗杰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539-539
通过对石棉后备土地资源特点和工程移民的安置任务研究,探讨在工程移民中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工程移民的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工程防护、开发未利用地、生物工程、权属调整和高效生态农业等5种模式,并且指出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点是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客土土壤的建设。工程移民中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选择必须因地制宜,同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合理的生态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刘扬等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76-376
土地生产潜力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回顾总结了土地生产潜力的起源及发展过 程,系统的分析了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归纳为三类:理论计算法、经验公式法、高 产地块法,探讨了各类方法的使用条件、特点及局限性。最后对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的努力方向做了进 一步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几种主要补偿安置方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了目前中国存在的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重新择业补偿安置、农业生产补偿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和“征地保障”安置方式等六种补偿安置方式,分析了不同补偿安置方式的利弊和适用的条件,最后指出以后的补偿安置不是采用单一的方式,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失地农民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真实反映城镇空间差异与城镇基准地价变化的特征,笔者运用比较法、特尔斐法、加权求和法等,以分等指数控制城镇等级,将同一水平城镇归于同一等级区间,确定不同等级城镇的基准地价变动幅度,实现以指数控城镇,以等级调价格。结果表明:在新乡市域内,一等城镇包括辉县市、卫辉市、新乡县、延津县;二等城镇包括获嘉县、原阳县、封丘县;其中一等城镇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一级地价格在890~1215 元/m2和650~880/m2;末级地300~410 元/m2和260~350 元/m2,二等城镇一级地在750~840 元/m2和520~575/m2;末级地在300~330 元/m2和220~250 元/m2,即城镇等级越高,其同用途同级别的地价也越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污泥的性质和处置方式及土地利用前景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中国城市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若处置利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笔者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城市污泥的性质、处置方式与利用现状,讨论了中国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认为将污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进行土地修复、林业利用、城市绿化和农田利用是中国城市污泥处置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并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