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乳酸钙在草莓速冻前的渗透处理,经快速冻结并冻藏20 d后,测定草莓硬度、失质量率。研究上述乳酸钙对速冻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p H值、花色苷和VC含量等参数随冻藏期变化的影响,并与未经渗透处理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1.0%乳酸钙减少失质量率效果最好;1.5%乳酸钙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下降速度作用最显著;而2.0%乳酸钙可显著增强硬度,抑制p H值上升,延缓冻藏期花色苷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草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柑橘精油(0.50%,0.75%,1.00%)与1%明胶组成的复合涂膜液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复合涂膜处理能够降低失重率,减缓维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损失,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抑制丙二醛含量的累积,减缓花青素及总酚含量变化,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其中,1%明胶与0.75%柑橘精油制成的涂膜液处理对草莓果实保鲜效果最好,其各项指标变化最为缓慢。研究为柑橘精油及其复配物作为防腐剂保鲜果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木薯抗性淀粉得率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制备木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使用压热酸解法研究淀粉乳质量分数、压热温度、压热时间、磷酸添加量、糊化时间等因素对木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木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30%,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30 min,磷酸添加量2.0%,糊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木薯抗性淀粉得率为25.95%,与抗性淀粉含量为1.2%的木薯原淀粉相比,其抗性淀粉含量增加24.75%。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高压静电场(High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HVEF)处理对草莓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将草莓置于高压静电冰箱,分析其在贮藏过程(0~15 d)中V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HVEF处理能有效延缓草莓在贮藏过程中可滴定酸含量的上升以及可溶性糖和VC含量的下降,减少草莓的腐烂损耗。贮藏12 d时,HVEF组草莓的好果率为97.33%,CK组为89.33%;贮藏15 d时,HVEF组草莓的VC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因此,该高压静电场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草莓的品质劣变,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5.
以红油香椿嫩芽为试验材料,4 ℃预冷12 h后装入低密度聚乙烯(LDPE)保鲜袋中,分别置于-0.5 ℃(近冰温)、4 ℃(普通冷藏)、10 ℃(超市冷柜温度)、20 ℃(常温)环境下。通过测定贮藏期间质量损失率、VC含量、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黄酮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关键风味物质的变化,探讨近冰温贮藏技术对香椿嫩芽贮藏品质及关键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3组相比,近冰温贮藏降低了质量损失率和脱叶率,延缓了VC、叶绿素、总酚和黄酮含量的下降速率,减少了丙二醛的积累,显著降低了香椿嫩芽呼吸强度,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且有效控制关键香气物质相对含量的下降,延长了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以德龙808红肉火龙果为试材,研究7种植物精油对采后火龙果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筛选出具有防腐作用的植物精油。结果表明,常温贮藏8 d后,香芹酚(15μL/L、25μL/L)、丁香花蕾油(10μL/L、15μL/L)和丁香叶油(20μL/L)对采后火龙果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其中,香芹酚精油效果最显著。同时,通过分析火龙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VC和甜菜素含量发现,25μL/L香芹酚处理能够使火龙果采后贮藏保持较高的果实品质。综上所述,香芹酚精油在火龙果绿色保鲜剂开发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室温(25~30℃)和10℃下不同湿度(55%~60%,饱和湿度)对芹菜流通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芹菜在室温条件下流通外观品质变化较快,饱和湿度不仅抑制了芹菜室温失水,还延缓了粗纤维含量的升高,但饱和湿度加速了叶绿素的降解,黄化指数升高较快,同时腐烂指数也迅速升高,VC含量下降较快,室温自然放置和饱和湿度的货架期分别为12,24h。在10℃下流通可以延缓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饱和湿度可显著抑制失质量率和粗纤维含量的升高,维持货架期内较高的VC含量,在10℃下湿度55%和饱和湿度的货架期分别为24,48h。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草莓的贮藏品质,寻求适合草莓的贮藏条件,将新鲜草莓分别置于常温阴凉(20 ℃)、冷藏库(0 ℃和-3 ℃)条件下贮藏7 d,每天测定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同时监测失重率、腐烂指数和感官品质,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冷藏库0 ℃贮藏草莓的可滴定酸和VC含量高于冷库-3 ℃和常温20 ℃贮藏的草莓,0 ℃贮藏7 d的草莓可滴定酸和VC含量分别为0.58%、29.8 mg/100 g;贮藏7 d时,-3 ℃贮藏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0 ℃和20 ℃处理,失重率和腐烂指数最低,分别为8.41%、8%、9.93;贮藏期间,0 ℃和-3 ℃贮藏草莓的感官品质均较好,优于20 ℃贮藏的草莓。综上可得,冷藏库0 ℃和-3 ℃贮藏草莓的品质优于常温20 ℃贮藏的草莓;冷藏库-3~0 ℃低温贮藏有利于保持草莓的品质,且避免草莓冻害。该研究可为草莓贮藏保鲜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壳聚糖、明胶、甘油制备不同配比的壳聚糖-明胶复合涂膜保鲜液,对南果梨进行涂膜处理,在室温下进行贮藏,通过对果实的失质量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测定,评价壳聚糖-明胶复合涂膜保鲜液对南果梨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复合涂膜液可以降低果实的失质量率,减缓硬度的下降速率,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和VC的含量,保鲜效果显著。保鲜效果最佳的涂膜保鲜液配比为壳聚糖0.9%,明胶1.25%,甘油0.4%。在此条件下,南国梨的保鲜期可延长至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为试材,通过壳聚糖、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复合保鲜液浸泡涂膜处理,研究其对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保鲜液涂膜可有效地降低番茄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维持番茄VC含量,保持番茄果实较好的感官品质,且以0.5%壳聚糖+0.8%可溶性淀粉+0.3%羧甲基纤维素钠复配的复合保鲜液涂膜对番茄有较好的保鲜效果,15℃环境下其货架期延长到15 d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山梨酸钾、壳聚糖、酒石酸为保鲜剂,进行L9(34)正交试验,分析不同配比的壳聚糖复合膜对黄瓜进行涂膜保鲜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其货架期间的失水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叶绿素及VC含量等指标以研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膜的膜特性良好,涂布均匀,可有效保持黄瓜的感官质量,降低黄瓜的失质量率和硬度,抑制其呼吸强度,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和VC含量的损失。其中以2.0%山梨酸钾、1.5%壳聚糖、1.5%酒石酸为配比的复合膜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木薯直、支链淀粉比率及总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采用双波长比色法,研究不同样品分散温度对木薯淀粉直、支链淀粉比率及总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70~100℃范围内,85℃时直链淀粉百分比率最低,相对应地,85℃时支链淀粉的百分比率最高。样品分散温度对鲜薯中总淀粉含量测定值有影响,其测定值在80℃时最高。由此可知,不同样品分散温度对木薯淀粉直、支链淀粉比率及总淀粉含量测定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鼠尾藻为原料提取多酚,研究海藻多酚处理对采后草莓腐烂的控制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尾藻海藻多酚单体组成主要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酚、阿魏酸和芦丁,其质量浓度分别为1.95,9.60,43.98,0.63,0.23 mg/mL。总酚质量浓度为16 mg/mL的鼠尾藻提取物可100%抑制草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生长。新鲜草莓经质量浓度10 mg/mL的海藻多酚处理并于(2±1)℃,90%~95%RH贮藏12 d后,其腐烂率和腐烂指数分别比对照低61.6%和52.5%,草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在常温刺伤接种和冷藏不接种Botrytis cinerea 2种条件下,海藻多酚处理的草莓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结果表明,海藻多酚不但具有直接抗菌活性,可控制草莓的采后腐烂,而且能诱导草莓的采后抗病性,提高抗病相关酶活性,从而降低草莓果实的腐烂,保持草莓品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微孔淀粉的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pH值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配比1∶5,淀粉乳质量分数20%,温度50℃,时间8h,酶用量1.0%,pH值5.5,在此条件下所得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达92%。  相似文献   

15.
木薯淀粉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坤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6):119-123
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淀粉需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工序所需能耗占整个酒精生产30%左右,研究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能降低生产所需能耗,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条件优化,得出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为发酵时间,生淀粉酶用量和酵母接种量等,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2.5,生淀粉糖化酶用量315 U/g,酵母接种量7500 cfu/mL,发酵时间5天。发酵醪酒精浓度可达到12.9%(v/v),残糖含量为0.38%,淀粉利用率为73.86%。淀粉利用率不高与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6.
旨在找到木薯淀粉分支酶活性有效测定方法。以成熟期的木薯块根为材料,对现有的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方法从酶液提取液、酶液浓度、反应体系、反应时间、到酶反应终止方式作了比较和改进。木薯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的有效方法:取0.5g成熟木薯块根,加入提取液研磨成浆,离心后上清为粗酶液,粗酶液稀释后加0.5%可溶性淀粉,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后置沸水浴中终止反应,再加碘液显色反应10min后测定波长660nm处吸光度值,木薯淀粉分支酶SBE活性以波长660 nm的吸光度下降百分率表示,以每降低1%碘蓝值为一个酶活性单位(U)。改良后的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方法能很好的区分不同木薯株系淀粉分支酶活性差异,实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兰州高原夏菜娃娃菜鲜切后的贮藏品质,以兰州高原夏菜娃娃菜为试材,分别使用0.5 mmol/L水杨酸、0.1%溶菌酶和6 mg/L二氧化氯3种保鲜剂和蒸馏水浸泡鲜切娃娃菜,通过测定鲜切娃娃菜的色差值、失重率、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研究不同保鲜剂对鲜切娃娃菜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溶菌酶、0.5 mmol/L水杨酸和6 mg/L二氧化氯均可有效保持鲜切娃娃菜的感官品质,延缓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娃娃菜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活性。从总体效果来看,0.1%溶菌酶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有效抑制贮藏期间鲜切娃娃菜叶绿素、抗坏血酸(VC)、总黄酮、总酚的消耗,使POD活性增加、PPO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可溶性糖为木薯块根淀粉的合成提供底物和能量,准确测定其含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木薯块根淀粉积累过程。本研究以水提法提取木薯块根中的可溶性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样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含量。以Waters-NH2色谱柱结合Alltech 3300 ELSD蒸发光检测器进行糖含量的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V/V),含0.1%的氨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分离效果较好,在1~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RSD分别为0.31%、0.22%和1.42%,回收率分别为97.62%、98.03%、96.30%,样品稳定性实验的RSD分别为0.88%、0.48%和1.05%。实验结果表明HPLC-ELSD法是分析木薯块根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的有效技术,可为研究淀粉含量不同的木薯品种在糖代谢过程中的差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固氮、解磷、解钾混合菌株协同固定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和硅酸盐细菌是微生物肥料中常用的几种固氮、解磷和解钾微生物菌株,为了延长这几种菌混合菌液的存活期和降低杂菌率,针对3种菌的混合菌液筛选了细胞包埋固定化材料,组合了2种配方,对比了2种包埋配方中3种菌的包埋条件、存活情况及释放情况,为固定化混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2种包埋剂包埋的混合菌液的存活期均比直接保存菌液长,而且经包埋的颗粒中菌的数量还有一个缓慢的增加过程。2种包埋材料对混合菌的起始包埋能力不同,其中以配方1(3%海藻酸钠+1.0%褐煤+0.5%淀粉溶液)包埋效果较好,保存在包埋剂配方1:3%海藻酸钠+1.0%褐煤+0.5%淀粉溶液中的包埋颗粒内部菌的纯度高;配方2:3%海藻酸钠+1.5%褐煤+0.3%淀粉溶液+0.3%明胶溶液中的包埋颗粒内部容易滋生杂菌。虽然2种包埋剂配方效果有差异,但都有利于混合菌液、特别是芽孢菌的保存。  相似文献   

20.
通过RAPD遗传背景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对木薯块根淀粉磷差异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为木薯块根淀粉高磷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以国家木薯种质圃筛选出的30个块根淀粉磷差异木薯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通过18条RAPD引物对材料进行PCR扩增,利用NTSYS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可以用于RAPD分析;利用18条RAPD引物扩增共得出条带13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6.2%;其中没有发现与磷含量相关的特异性条带,块根淀粉磷含量相近的木薯品种间不能明显聚类;30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大于0.71。通过对RAPD结果进行分析,未发现块根淀粉磷含量差异的木薯品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关系,也未发现与磷元素差异相关的特异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