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靖江市地处长江下游,是个典型的双、三熟制结合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麦-稻-稻”纯粮型三熟制为主,虽然当时的主攻目标是“亩产吨粮”,但三熟制后作稻的667m2产量也仅在350kg左右。1985年后,由于“麦-稻”两熟制的比例上升,单季稻667  相似文献   

2.
春烟-稻-玉米三熟制的增产效果郭其茂,蓝贵喜,施开鸿(福建省龙岩地区农科所364000)为了探索我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我们于1992~1993年在闽西南部烟区的永定县湖雷镇及上杭县蓝溪、稔田乡等地,推广春烟─稻─玉米种植模式550亩,其效果如下:一……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稻套麦高产生育指标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青 《作物杂志》2002,18(1):35-36
“九五”期间江苏淮北地区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水稻生产上实施“压籼扩粳”工程,晚粳稻面积迅速扩大,水稻腾茬推迟,使小 (大 )麦的茬口变晚,影响了小 (大 )麦的高产。为了解决晚粳稻收获迟带来的稻、麦争季节,稻茬麦产量低而不稳等矛盾,近年来开展了稻茬免耕套播种麦 (简称稻套麦 )的技术研究。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省略了繁杂的耕翻整地过程,实现了麦作生产的节本省工简化以及高产高效。据岗埠农场测定近年来全场1000~1133.3hm2 稻套麦平均单产稳定在6000kg/hm2,比同茬口耕翻整地种麦增产21%以上;并涌现出许多7500~8250k……  相似文献   

4.
对油稻稻三熟制改油稻双优两熟模式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安乡县位于洞庭湖区西北部,常年稻田面积约26667hm2,是一个典型的产粮大县,稻田耕作制主要是油—稻—稻、肥 (紫云英 )—稻—稻,比例约各半。近年来稻谷出现相对过剩,尤其是早籼稻米质量差,价格低,卖粮难,以油—稻—稻为主的“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作的稻田耕作模式,无法挖掘作物的质量潜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县把改革稻田种植制度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因地制宜调减早籼稻面积,改油稻稻种植制为优质油菜和优质晚稻各一季 (简称油稻双优两熟模式,下同 ),1999年下渔口镇国兴村示范22.8hm2,获得成功,2000年全县推广面积达……  相似文献   

5.
应用^15N对“豌豆-稻-稻”不同施氮量的各季和全所氮素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2处理的产量及利润最高,氮素利用率也接近利用率最高的N1处理。因此,“豌豆-稻-稻”每公顷年施的氮素利用率(34.87%)〉早稻的氮素利用率(33.02%)〉豌豆的氮素利用率(14.44%)。  相似文献   

6.
浙江嘉湖平原高产稻区进行11年(1982—1992)的三熟制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集约经营下,麦-稻-稻三熟制,11年的平均亩产仍可维持吨粮水平,在高投入化肥情况下,补充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仍然必要,而且随着三熟制年限的延长,其作用更趋明显。  相似文献   

7.
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鲁南稻区由于水稻生育期普遍较长,加之部分年份秋涝,致使小麦播种推迟,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为了解决此问题,郯城县自2005年以来开始研究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2009年又被山东省农技总站列为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县,通过项目实施,使这一技术更加趋于成熟。目前该技术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将此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对稻水象甲卵巢发育和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 ̄1996年在浙江省双季稻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对稻水象甲的卵巢发育和产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100mg/kg的剂量浸秧根后,稻水象甲成虫卵巢发育速度减慢,小管内未成熟卵的卵黄消解而成熟卵粒堆在侧输卵管萼内难以产生。插秧10d后,处理田的着卵量仅为对照田的4.2%,吡虫啉浸秧根可有效控制越冬代稻水象甲主迁种群在早稻本田的产卵,且不影响稻田天敌种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2003年开始在平塘县探索适合本县实际的耕作制度,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调整的目标。经过2003~2004年两年的实践,稻田“豆-稻-菇”三熟制模式高效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引言稻—豆复种轮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技术。研究资料表明,在南方三熟制地区,长期来,由于忽视了豆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高产品种的选育,使品种混杂,栽培管理粗放,豆的产量难以突破150公斤/亩,与稻相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新稻18号在沿黄稻区多年多点生产试验研究情况,从合理计划种植、适时播种移栽、科学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提出沿黄水稻应变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摘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稻与美国稻的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88对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引物中筛选出24对用于33份美国稻和13份中国稻的多态性分析,24对引物在4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8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7条,多态率高达93.65%。UPGMA聚类分析把46份材料分为两大类,28份美国稻组成Ⅰ类,另5份美国稻与13份中国稻组成Ⅱ类;在Ⅱ类中,美国稻与中国稻分别聚为Ⅱ-Ⅰ和Ⅱ一22个亚类。结果表明:美国稻与中国稻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美国稻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中国稻之间的遗传差异。美国稻与中国稻之间、部分美国稻之间遗传背景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稻水蝇(EphydyamacellariaEgger)属双翅目(diptera)水蝇科(Ephydridae),在新垦盐碱化稻区发生极为严重,是阿克苏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咬食水稻初生根及次生根,造成水稻秧苗发育不良或飘秧死亡。2002年、2003年在阿克苏地区水稻田调查发现,发生较轻的稻田产量损失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杂草稻胁迫对栽培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杂草稻(0,4,8,12,16株/m2)胁迫对栽培稻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参数、透光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杂草稻发生密度的增加,杂草稻胁迫不同程度抑制了栽培稻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栽培稻正常的生理功能,杂草稻的存在对栽培稻和杂草稻的共生群体的透光率造成了影响,在距地面20,50,80 cm和穗下10 cm,较对照分别降低54.03%~72.49%,39.68%~61.57%,48.98%~54.40%,38.07%~56.76%,达显著水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 P),以及膜脂过氧化酶活性,均随着栽培稻生育进程和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灌浆中期尤为明显;与对照(杂草稻发生密度为0)相比,杂草稻发生密度为4,8,12,16株/m2时,栽培稻产量分别下降了16.73%,43.01%,66.61%,83.24%,达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密度杂草稻胁迫时,影响了栽培稻群体的透光率,造成地上光合能力下降,栽培稻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是造成栽培稻产量降低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5.
稻虫与气候     
<正>据调查,危害水稻的害虫有150多种。在我国南方各水稻产区,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粘虫、黑尾叶蝉、稻蓟马等数种。水稻生育期不同,害虫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也不完全相同。一般年份,早稻秧田以黑尾叶蝉为主,本田分蘖期主要为二化螟,穗期除二化螟外,还有稻纵卷叶螟、黑尾叶蝉、白背飞虱。晚稻秧田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害虫发生的种类和危害较早稻秧田多而严重,主要有稻蓟马、黑尾叶蝉、稻螟蛉,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稻麦周年协调生产问题越来越突出,水稻收获逐年推迟,不但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也对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严重影响。2015年11月淮北地区遭遇60年不遇的暴雪天气,造成严重的“雪压稻”灾情,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是偶发的现象,也是该地区长期稻麦两熟季节矛盾的集中暴发。本文主要基于“雪压稻”灾情状况,对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稻麦周年协调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存在问题,从技术角度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并对下一步稻麦周年协调发展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林云彪 《中国农学通报》1999,15(3):11-12,87
双季稻区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迁入盛期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早稻插后7d内用药效果好,甲基异柳磷是防治稻水象甲成虫高效药剂之一,其漂浮剂,膨化细粒剂,颗粒剂和乳油等剂型适用于地理条件复杂的各类稻田。  相似文献   

18.
麦豆稻、油稻豆是川西平原研究成功的变麦(油)稻两熟制为三熟制的一种新的种植制度。据广汉点试验结果,麦豆稻三熟比麦稻两熟,每亩全年增产原粮30公斤,青饲料825公斤,大豆61公斤,纯收入增加52元。油稻豆三熟比油稻两熟,每亩减产水稻45公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从而为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2015-2019年对辽宁省200个水稻主栽品种设置3个播期,在田间病圃内采用自然诱发法对稻曲病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年度间、同年度不同播期间,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不同穗型水稻稻曲病发生程度不同,且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明显下降,并且年度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个供试水稻品种中表现高抗(HR)和抗病(R)品种分别为5个(占2.5%)和34个(占17.0%),中抗(MR)和中感(MS)品种分别为34个(占17.0%)和53个(占26.5%),感病(S)和高感(HS)品种分别为46个(占23.0%)和28个(占14.0%)。整体上,抗∶中∶感品种数的比值为19.5∶43.5∶37.0,结果表明辽宁水稻主栽品种稻曲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秀曲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稻曲病不仅引起产量损失[1-2],而且稻曲病菌产生的霉素可引起人畜中毒[3-4],本文对稻曲病粒出液对稻种发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