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形成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作用很大,但施用过量,可导致小麦群体过大,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适宜用量为10公斤/亩;磷肥前期对小麦具有早发特点,本试磷肥上限未定,继续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增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本苗对强筋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强筋小麦苏徐2号基本苗数,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基本苗数,籽粒品质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明显降低。中等肥力、中产水平,苏徐2号作为强筋小麦栽培,以确定基本苗180万/hm2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2012年种植面积3.6亿亩,总产1210亿公斤,单产332公斤/亩,2012年全球产量最高的英国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13.3公斤,与世界发达国家比我国的小麦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为配合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做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13年9月向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植保站下发通知,于2013~2016年组织实施"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项目支持单位为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14年6月3日,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4.
80年代末,我国农业传来令人鼓舞的喜讯:1亩耕地生产1吨粮,它比全国耕地平均亩产高出3倍多,为我国长期徘徊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新希望。据农业部报道:1989年全国吨粮田开发面积1961.5万亩,绝大部分亩产达到或接近吨粮,还出现大面积高产的吨粮县、吨粮乡、吨粮村。在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有127万亩小麦玉米两作实现吨粮;河北省有37万亩小麦玉米两作实现吨粮;地处黄淮海平原北缘的北京郊区,也出现了6个亩产吨粮村。有关专家认为,这类吨粮田一般按习惯亩计产,比标准亩要略大一些。另一类是科研单位的试验田,经过测产或实收按标准亩所得的产量。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河北省廊坊市试验,1251亩小麦玉米两作平均亩产923公斤(按测产85%折算),有252亩两作亩产1029公斤。北京农业大学在河北省吴桥县试验,3000亩小麦玉米两作测产1036.4公斤,其中小麦亩产464.6公斤,玉米亩产571.8公斤;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在河北无极县推行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重视两作不同熟期品种的合理搭配,连续3年亩产900—1000公斤。山东省莱州市农民育种家李登海种植的玉米高产田,连续3年亩产超过吨粮。1989年有14.9亩紧凑型夏玉米,经单打实收亩产1008.6公斤,加上前茬小麦,亩产接近1500公斤。  相似文献   

5.
小麦丰产栽培中,常因追肥不当造成倒伏减产。因此,研究丰产田小麦的追肥技术,是小麦由低产向中产过渡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就是根据小麦吸氮特点,采用不同的追肥方式,从各处理对器官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小麦在亩产400~500斤条件下的最佳追肥方式,使有限的肥料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和密度是影响棉花生育最主要的农艺措施。1987年试验表明,氮是慈溪棉区棉花产量提高的首要限制因子;1988到年得到相同结果,氮和密度是杭州湾南岸棉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最主要因子,明确了氮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和单株结铃数有显著作用,但对单铃重和衣分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还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对产量影响最大,亩总铃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要提高棉花生产力,不仅要提高单株结铃数,还要有一定的群体密度,以达到高产所需的亩总铃数。通过两年试验,初步得到,正常年份,杭州湾南岸棉区亩产皮棉大于100公斤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0公斤、3公斤和5公斤左右;中_(12)的密度以4000株/亩左右较为适宜。为提高棉花的生产力,必须施用一定量的氮、磷、钾肥,同时配之以适当的密度,只有肥料和密度等主要生产措施相互配套,符合棉花群体生育的需要时,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棉花产量的形成是肥料、密度等因子与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氮磷钾和密度对产量的作用又可追踪到它们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经1987年氮磷钾饱和设计试验,初步明确影响慈溪棉区产量的主要因子为氮。1988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密度因子,进一步探讨杭州湾南岸棉区氮磷钾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作用大小,以及高产所需氮磷钾和密度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7.
小麦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双旺之时,又是对产量构成因素及穗、粒、重三者兼有影响的重要时期。此期生育状况决定株体大小进而影响产量高低。采取何种措施能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穗多与穗大,生长与发育的矛盾是小麦高产的重要研究课题。我院1975年在2亩地上施行上方培土,平均亩产258.5公斤,较对照增产25.37%,1983、1988年  相似文献   

8.
旨在明确江苏淮南和淮北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江苏省2019-2020年度预备试验101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淮南和淮北小麦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739.1 kg/hm2和8560.3 kg/hm2.相关分析表明,淮南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两类小麦群体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大面积播种的春性品种豫麦18、兰考矮早8,半冬性品种周麦18、豫麦49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上述两类小麦群体发育、灌浆速率、光合性能、光能利用率、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春性品种豫麦18、兰考矮早8这两个品种在10月23日播种群体发育较好,数量较大,CAP、FV/Fo、Fv/Fm等光合参数等各项群体指标较优,光能利用率及产量最高。而周麦18、豫麦49这两个半冬性品种在10月15日播种上述各项群体指标较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夏中华  俞世蓉 《种子》1990,(6):46-48
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从建国初期至现在,先后经历了4~5次大的更换。建国初期亩产不足50公斤,近年来已超过250公斤,单产提高了4倍多。产量的提高,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起了重要作用。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品种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