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烟草角斑病又称黑火病,1917年于美国首先发现,我国于1950年开始报道,是在各烟区经常与野火病的混合发生的一种常见细菌病害,近年来在辽宁等烟区再度流行,严重的病田可造成绝产。发病原因:引发烟草角斑病的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角斑专化型(图1),其杆状的菌体单极或双极生1~6根鞭毛,不产生荚膜和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角斑病菌和野火病菌难以区分,主要区别在于野火病菌能产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瓜品种繁多,但黄瓜的抗逆性不强,容易产生病虫害。因此,分析和验证抗病相关的基因,探究黄瓜抗病的分子机理,可为培育黄瓜抗性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黄瓜铜伴侣蛋白基因CsATX1的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CsATX1基因在细菌性角斑病侵染0~96 h下的表达情况,以期探究其与黄瓜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CsATX1基因序列全长为768 bp,含有一个288 bp的ORF阅读框,可编码95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95 kD,理论等电点是5.07,为亲水性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s ATX1与葫芦科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表明,CsATX1在黄瓜叶中有表达,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侵染下,该基因在黄瓜叶中表达显著增高,受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诱导。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CsATX1基因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一种细菌性病菌—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该病害毁灭性极强,具有感染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致病能力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目前已对全世界猕猴桃产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状况、症状表现、发生规律、鉴定检测、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植保所刘勇研究员携课题组成员一行四人前往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村新炉公司猕猴桃基地调查。近期,该基地一种疑似猕猴桃溃疡病的细菌性病害在园子里快速传播,该病害的爆发严重影响了果实产量,损失较大,经前期的病原菌分子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确定该病害不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专化型这一溃  相似文献   

5.
对种子携带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进行简单抽提和纯化,不经过DNA提取而以病原菌为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对带菌种子提取液采用直接PCR法最低检出限为3600个细菌/mL,而免疫PCR最低检出限可达到600个细菌/mL.免疫PCR法可以有效富集病原后再扩增,方便快速,成本低,灵敏度高,适用于种子携带微量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筛选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使用平板打孔法对30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并且使用液体培养法和离体叶片法对其防效进行验证。【结果】五倍子、丁香、地榆的乙醇提取物对黄瓜细菌角斑病菌具较强的抑制效果;通过液体培养法得到3种提取物的EC50分别为13.462、19.745、36.802 mg/L;离体叶片试验表明,五倍子提取物在活体上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防效可达60%;丁香和地榆提取物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3种提取物均未表现出治疗作用。【结论】经过筛选,3种提取物对测试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只有五倍子在离体叶片上表现出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区分柑橘黑斑病菌、亚洲柑橘叶点霉菌、首都叶点霉菌和中国柑橘叶点霉菌,在ITS1和18S区域设计了针对柑橘黑斑病菌、首都叶点霉菌和中国柑橘叶点霉菌的上游引物,以ITS4作为下游引物,并对所设计引物的特异性和退火温度进行了筛选,对引物的灵敏度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果园疑似病斑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为60℃时,引物Pc1/ITS4仅能从柑橘黑斑病菌中扩增出593 bp的特异性条带,引物Pct4/ITS4仅能从首都叶点霉菌中扩增出551 bp的条带,引物Pcc1/ITS4仅能从中国柑橘叶点霉菌中扩增出706 bp的条带,不能从柑橘常见病害病原菌中扩增出任何条带。特异性引物的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引物Pc1/ITS4和Pct4/ITS4的检测灵敏度为200 pg,引物Pcc1/ITS4的检测灵敏度为20 pg。筛选的特异性引物Pc1/ITS4可以对果园疑似柑橘黑斑病病斑进行检测。因此,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Pc1/ITS4、Pct4/ITS4和Pcc1/ITS4,结合简单的病原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病原菌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8.
以菌丝生长速率法,针对生物农药对西洋参病害病原菌所产生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并选取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抑菌测定结果得知,嘧菌酯、多黏类芽孢杆菌、2%氨基寡糖素水剂和荧光假单胞杆菌农药对黑斑病菌落生产形成抑制作用,嘧菌酯、2%氨基寡糖素水剂对疫病菌所产生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多黏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对锈腐病菌所产生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田间试验结果得知,荧光假单胞杆菌250倍液田间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油菜黑胫病菌ISSR-PCR 反应体系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即从 Taq 酶、Mg2+、dNTPs、引物以及模板浓度5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筛选并建立了适合油菜黑胫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包含Taq DNA酶1 U,Mg2+2.0 mmol/L,dNTPs 0.2 mmol/L,引物0.6μmol/L,模板40 ng以及2.5μL 10×Buffer。并以扩增条带丰富、清晰、稳定性强为原则,从所查找的110条引物中筛选出24条适于油菜黑胫病菌ISSR-PCR扩增的引物,同时对各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进行了筛选确定,经对20株病原菌的稳定性检测,证实该优化体系可用于研究该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获得稳定抗细菌性斑点病种质和挖掘有效抗病基因,本研究以野生型大豆ZYD00006与‘绥农14’构建的全基因组回交导入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高压喷雾法接种丁香假单胞杆菌Psgneau001进行细菌性斑点病抗病性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进行细菌性斑点病QTL定位,并针对定位区间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相关抗病基因的筛选和预测。结果表明:QTL分析共检测到6个位点与抗病相关(qbsd-D1a-1,qbsd-A1-1,qbsd-C2-1,qbsd-A2-1,qbsd-D2-1,qbsd-D2-2);分别位于1号(LG D1a)、5号(LG A1)、6号(LG C2)、8号(LG A2)、17号(LG D2)染色体上。经基因注释和筛选共获得41个候选基因,它们多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蛋白(LRR protein)相关。本研究通过QTL初定位明确了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相关区间,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抗白叶枯病稻种的RGA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水稻抗白叶枯病Xa21基因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LRR)和番茄抗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的Pto基因编码蛋白质激酶的DNA序列,设计2对引物用于扩增抗水稻白叶枯病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抗病品种间具有丰富的RGA多态性,用同一引物测定的属于同一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植物病原细菌原子力显微镜(AFM)制样方法,对烟草野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在云母、硅、玻璃和硅烷化玻璃等衬底上的粘附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硅烷化玻璃衬底能够较好地固定烟草野火病菌  相似文献   

13.
海参性腺和海参肠酶解液风味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海参性腺和海参肠酶解液的风味不佳,本实验主要通过美拉德反应改善其风味,以期为海参性腺和海参肠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结合电子鼻的分析,研究了美拉德反应的基本体系及反应的基本参数对海参肠和海参性腺酶解液风味的改良作用。海参性腺酶解液Maillard反应温度120℃,还原糖添加量为6%(葡萄糖:木糖=5:1),甘氨酸:精氨酸的比例为3:1,氨基酸添加量为3%,反应pH 8.5,反应时间20 min;海参肠酶解液Maillard反应温度115℃,还原糖添加量为6%(葡萄糖:木糖=1:1),甘氨酸:精氨酸的比例为1:1,氨基酸添加量为3%,反应pH不调,反应时间30 min。采用Maillard反应能够很好的改善海参性腺和海参肠酶解液的风味,使其由感官难以接受变为感官易于接受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ITS序列在苦荞麦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精确有效地鉴定苦荞麦种质资源,根据ITS序列通用引物,以苦荞麦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ITS(internal translation spacer)序列,在克隆测序的基础上对荞麦属5个栽培苦荞麦中进行分子鉴定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5个供试材料ITS序列的变异小,序列长度在584~590 bp之间,G+C含量高,为67.5%~68.5%。(2)通过聚类方法分析发现‘建德苦荞麦’和‘红花苦荞麦’聚为一支,‘西荞2号’和‘西荞3号’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5.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叶部病害。本研究采用针刺法,对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绥农8和高感品种合丰25分别接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抗感大豆品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差异,接种120h后,抗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胞质膜、核膜、核质及叶绿体均受到严重的破坏;叶绿体基粒片层消失,大部分叶绿体膜也逐渐解体,线粒体的空泡化严重,说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引起细胞结构病变在抗感品种间的表现不同。研究为揭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桂裕”牌育苗营养基质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广“桂裕”专用型育苗营养基质在西瓜育苗上的应用,于2011年研究3种基质对西瓜苗期生长及产量和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桂裕”基质处理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山东和习惯处理,(1)茎粗:桂裕处理在嫁接前为3.26 mm,比山东处理粗2.11%和极显著比习惯粗12.03%,移栽期茎粗为4.97 mm仍比山东处理粗2.26%和显著比习惯粗9.23%;(2)一级侧根数:桂裕、山东和习惯分别为9条/株、8条/株、7条/株;(3)主根长:桂裕处理为8.6 cm,分别比山东和习惯长0.7 cm和1.0 cm;(4)单瓜重:桂裕处理为5.46 kg,显著比山东和习惯的重5.60%;(5)产量:桂裕处理达32825 kg/hm2,分别比山东和习惯的增产6.06%和11.08%;(6)纯收入:桂裕处理为33390元/hm2,分别比山东和习惯多2295元/hm2和3855元/hm2;(7)糖度:桂裕处理为11.8°与其他处理相当。因此,“桂裕”育苗营养基质可以作为西瓜的育苗基质进行推广应用,且幼苗的茎粗、一级侧根数及主根长可作为评判移栽后西瓜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1C7株的全基因组cDNA,确定其分子进化关系。以IBDV J1C7株细胞培养液为材料,用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提取IBDV基因组dsRNA,利用特异性引物将基因组A、B节段分两段进行RT-PCR并通过融合PCR方法将具有部分重叠序列的A、B节段的上、下游基因组进行拼接,从而构建出完整的A、B节段基因组,利用pMD-18T载体快速克隆PCR产物。结果表明:获得了3260 bp的A节段全长(Genbank登录号EF646854)和2827 bp的B节段全长(Genbank登录号EF646853)。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J1C7株与弱毒疫苗株CEF94(芬兰)、P2(德国)、JD1(中国)、HZ2(中国)的亲缘关系最近(蛋白同源性为VP5:99.3%;VP2:99.3%~100%;VP4:97.9%~99.2%;VP3:96.4%~98.1%;VP1:99.2%~99.9%)。BDV J1C7株属于弱毒疫苗株,且与欧洲和中国的弱毒疫苗株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在进化树上归为一簇。本研究为构建IBDV的感染性cDNA,了解IBDV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英国华威大学收集的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的6个生理小种菌株为材料,优化了该类菌种的AFLP分析体系包括DNA的提取、Mse I/EcoR I酶切时间、扩增反应体系的组成及染色方法等步骤,建立了一套适于该菌种的AFLP分析体系。该体系中各最优因素为:酶切体系为50 μL,模板DNA用量为600 ng,酶切体系中Mse I和EcoR I各加入5 U,酶切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4~6 h;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进行选择性扩增;检测方法为银染法,银染液中硝酸银含量为8 g/L且染色时间是15 min时效果最佳,该体系的建立为该类菌种的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分析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在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根据MyD88 EST序列(GenBank登录号:GR679416.1)和β-actin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B037865.1),分别在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引物。实验利用5倍系列稀释的尼罗罗非鱼肝脏cDNA样品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融解曲线分析,建立尼罗罗非鱼MyD88的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应用2?ΔΔCt分析方法初步检测了尼罗罗非鱼肝脏、脾脏、血液和肌肉等不同组织中的MyD88相对表达量。扩增结果表明MyD88和β-actin基因标准曲线CT值检测范围分别为24~35和19~30,扩增效率分别为100%和96.7%,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5;熔解曲线分析显示产物均形成单一特异峰,Tm值分别为78.5℃和77.5℃。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yD88基因在参与机体免疫的相关组织肝脏、脾脏和血液中高丰度表达。  相似文献   

20.
CSFV,SIV,PCV2,PRV和PRRS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照GenBank中的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病毒(PRRSV)基因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CSFVE2、SIV、PCV2ORF2、PRVgB、PRRSVN基因的目的片段。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CSFV、SIV、PCV2、PRV和PRRSV的多重PCR(mPCR)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该mPCR对5种病毒的最低核酸检测量为10pg。而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猪细小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多重PCR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临床样品的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对SIV、CSFV、PCV2、PRV、PRRSV单个或混合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