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原理与效果在闷黄过程中,茶叶在湿热条件下发生热化学变化,最终使其均匀变黄。其本质是在高温和高含水量下,茶叶的叶绿素降解,多酚类化合物进行非酶氧化,使成品茶干茶、茶汤和叶底表现出黄或者黄褐色泽特征,以及甘醇的滋味品质。闷黄技术霍山黄芽的加工流程可以概述为"三闷三烘",即摊放→杀青→初闷→做形→摊凉→初烘→闷黄→复烘→堆闷→足火,其中三次闷黄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闷黄时间和温度对黄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闷黄时间和温度对黄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一芽二三叶福鼎大白茶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分别设置不同闷黄时间和闷黄温度条件处理,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黄素和可溶性糖等含量,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闷黄时间增加,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茶黄素和水浸出物含量总体上升,氨基酸、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则是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在不同闷黄温度处理下,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闷黄温度增加而减少,氨基酸、茶黄素和可溶性糖则增加。就感官评价,闷黄时间以4-5 h处理品质最佳,闷黄温度以45℃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测定茶叶氨基酸总量的茚三酮显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茶叶中的氨基酸共有三十多种,其中以谷氨酰乙胺,即茶氨酸(Theanine)含量最高,约占茶叶氨基酸总量的65%,而为茶叶所特有。茶叶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以及它们的降解和转化产物,都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例如与茶叶嫩度和香气形成关系密切,对茶叶滋味有较明显的影响,可认为是构成茶叶滋味鲜,甜,苦,涩,四大味要素中鲜味物质的主体,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茶叶滋味好坏的主要标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1972年杭炒青各级标准样茶进行了氨基酸总量,多酚类,咖啡碱,水浸出物及其容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植入乌龙茶初制工艺改进夏秋名特绿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夏秋季茶鲜叶加工的名特绿茶苦涩味重、收敛性强、香气清淡和综合品质较差的问题,开展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技术研究。采用植入乌龙茶初制的部分工艺,改善了夏秋季毛峰茶品质。提出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的技术指标和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霍山黄大茶产地霍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之一。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霍山黄大茶优良的品质特征:梗壮叶肥,叶片易成条,梗叶相连似钓鱼钩,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甜润,香气焦香浓郁,俗称“古铜色,高火香,叶大能包盐,梗长能撑船。”  相似文献   

6.
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茶中氨基酸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水平的提高,从五十年代起,在国内外均开展了茶叶理化检验的研究,探讨茶叶的物理性状,分析茶叶各种化学成份的含量以寻求评定茶叶品质的科学指标。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对茶汤的滋味有着直接的影响,氨基酸的组成及其含量是决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茶氨酸又是茶汤中一种主要氨基酸。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7.
祁红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向以幽雅馥郁的香气和浓厚醇隽的滋味驰名中外。而祁红品质的优良,必须掌握两大要素,即优良的鲜叶和熟练的烘茶技术。祁红馥郁茶香的形成,取决于在适当温度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因而与精茶中的再干燥有着密切的  相似文献   

8.
皖南丘陵茶果间作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步瑶 《茶业通报》1998,20(1):13-15
皖南沿江丘陵地区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但茶叶品质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常年处于强光照和低湿度,使茶叶产生苦涩味较重、滋味不醇的弊病。只有根据茶树的生理生态特点,改善生态环境,方能提高茶叶品质。敬亭山茶场有大面积的果园和山林,发挥这些资源优势组合成新的生态系统,既可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又有利于改善相互的必要生态位。为此,我们于1988年开始布置茶果间作和茶林间作二种类型生态系统,并对其生态环境和树种生育进行了观测,进而评判新的生态系统的价值。试验概况及方法敬亭山茶场位于安徽省宣州市西郊,有茶园5000亩,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优质蒙顶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对黄茶闷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4种主要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将蒙顶山茶区主栽的国家级良种名山白毫的1芽1、2叶初展按鲜叶→杀青(锅温230℃,投叶速度4 min/kg)→闷堆1 h→闷堆2 h→闷堆4 h→闷堆6 h→摊放→干燥等工序做成成品黄茶。在鲜叶、杀青、闷堆1 h、闷堆2 h、闷堆4 h、闷堆6 h工序上依次取样,用于蒙顶黄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4种主要酶活性的测定。随着闷堆过程的深入,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呈下降的趋势;茶红素、茶褐素呈增加的趋势,茶黄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闷堆过程的深入而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增加,差异达到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闷堆2 h活性最高,差异达到显著。蒙顶黄茶闷堆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均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这是蒙顶黄茶茶汤滋味醇爽甘甜、无苦涩味形成的主要原因。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4种酶活在杀青后基本丧失,随后在闷堆过程中又有一定程度的"复活",其和湿热作用一起参与了黄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1.
绿茶要求滋味浓厚、醇和而富有花香。目前研究认为,构成这种滋味的物质,主要是儿茶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和糖类等。儿茶多酚类是形成苦涩的主要成份,特别是酯型儿茶盼同苦涩味的关系更加密切,其含量多,苦涩味重。游离型儿茶酚虽有苦味,但比酯型醇和,涩味弱。氨基酸是构成茶汤鲜味的重要物质。糖类含最多寡主要影响茶汤甜和度,但它与儿茶多酚类、氨基酸等成份相比,对茶汤滋味的影响乃处于次要地位。由于茶树品种,栽培条件以及地区不同和季节性的影响,造成了上述滋味物质含量的差异。如多盼类是夏茶高于春茶,氨基酸则相反,春茶高于夏茶。间一地区大叶型品种多  相似文献   

12.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提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6CTH-3型柜式茶叶提香机,进行茶坯含水量和提香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影响试验,茶坯含水量分别处理为高(29.47%)、中(15.11%)、低(8.69%)3水平;提香温度设为低(65℃)、中(80℃)、高(95℃) 3个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表明:提香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大于茶坯水分含量;不同提香温度与不同茶坯水分含量组合处理,对名优祁红感官品质的外形和内质(香气、滋味)及综合评分影响显著(P<0.05),而对汤色和叶底影响不显著;对茶叶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褐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但对(咖啡碱、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含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茶坯含水量高(29.47%)采用低温(65℃)提香,茶叶甜香欠爽,稍有发酵味,滋味欠醇爽;茶坯含水量低(8.69%)采用高温(95℃)提香,茶叶香气呈现火功过足,滋味略有高火味。因此,名优祁红提香工序,将茶坯水分含量控制在15%上下,温度控制在80℃左右,有利于其综合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3.
用生理体液法测定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静  李布青 《茶业通报》1990,12(2):27-29
本文采用了笔者改编的生理体液程序〔《氮基酸杂志》1987(4)〕和茶氨酸专用程序〔第六次全国色谱学术论文集(下)1987.10〕,对同一茶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比较测定,同时对四个不同类型的茶鲜叶检测出28种氨基酸。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占干重2—5%,由于它与茶叶的滋味,茶叶的药理作用及营养辅助作用密切相关,所以在茶叶品质鉴定以及茶树品种特性鉴别中乃是一个重要的理化指标。笔者采用生理体液改进程序,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上对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质量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梵净山野生茶树与常规茶园鲜叶为原料加工成茶叶,进行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感官品质常规茶的外形,汤色、叶底品质优于野生茶;野生茶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与常规茶差异不明显;野生茶与常规茶共检测出42种香气成分,野生茶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高于常规茶。总体来说,梵净山野生茶值得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茶树花作为茶叶的副产资源,其茶多酚、茶咖啡碱和L-茶氨酸等物质含量与茶鲜叶含量接近,是一种可以高效利用的资源。以乌牛早、白鸡冠、黄金芽和普洱大茶树4个品种不同成熟期的茶树鲜花为材料,按照本课题组前期优化的茶树花茶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对加工后的花茶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其茶咖啡碱、茶多酚、L-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开放程度茶树鲜花所制作花茶的品质及内含物质差异较大;露白期茶树鲜花制作出的花茶颗粒饱满完整,槐花香高长,滋味清甜爽口、显花味、茶汤蜜黄明亮,口感最佳;其咖啡碱含量为0.17~0.26 mg/g;茶多酚含量总体相对较低,为0.48~0.64 mg/g;L-茶氨酸的含量总体相对较高,为0.82~1.14 mg/g。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名茶可溶性总糖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严俊  王秀丽 《茶业通报》1993,15(3):36-39
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多糖类的纤维素、淀粉等;单糖类的葡萄糖、果糖等;双糖类的蔗糖、麦芽糖等;还有叁糖类、杂多糖的果胶物质等。一切单糖、双糖、水溶性果胶及少量的其它糖类可溶解于水。糖类不仅对茶树体的物质代谢全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茶叶品质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可溶性糖的存在与转化,对成品茶的香气、汤色和滋味有着直接的  相似文献   

17.
红茶发酵及自控通氧发酵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与红茶的品质形成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发酵过程中多酚类、色素、香气、滋味物质的变化及影响,探讨影响茶叶发酵的因素。同时,通过黔湄601、福鼎大白茶、黄观音的发酵试验得出了自控通氧发酵的"遵义红"红茶其综合品质高于自然发酵的红茶,验证了自控通氧发酵技术在红茶发酵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陈新德 《茶业通报》2000,22(3):28-28
“横龙翠眉”属新创良种名茶 ,产于安徽省含山县良种茶场 ,1 992年开始研制。由于名优茶品质的形成是生态环境、茶树良种、栽培和加工技术等多项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在研制“横龙翠眉”时 ,我们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加工技术创制名优茶的做法 ,而是通过基地的选择建设 ,良种的引进栽培 ,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加工技术改进等多项措施 ,使研制工作获得成功。创制的“横龙翠眉”茶外形紧直挺秀微扁 ,色泽翠绿光润 ,白毫显露 ,香气清香高长 ,滋味鲜醇回甘 ,汤色浅绿明亮 ,叶底嫩绿成朵。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评 ,认为该茶“品质优秀、…  相似文献   

19.
茶叶氨基酸对茶叶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成为重要的品质成份之一,其与品质的相关系数高达0.987。茶叶科学工作者对茶叶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生物合成以及茶园生态对氨基酸动态变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于鉴定茶树品种、茶叶品质以及探索茶园生态对茶树生理影响等等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茶叶中的氨基酸总量及种类则因品种及环境条件的差别而不同,一般认为含有二十余种氨基酸,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四种氨基酸被认为是对茶叶品质影  相似文献   

20.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很多,从茶树品种、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制茶机具到包装贮运和整理拼配,贯穿整个茶叶生产过程。但是生态条件更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生态条件是指与茶树生长发育有关的环境因素,主要指光照、温度、水分、土壤酸碱度、地形、海拔和纬度。此外还有植被、微生物等生物和人类的影响。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对茶树体内物质代谢的途径有一定的影响,使得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物质成分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有所不同,与茶叶品质有关的许多化学成分诸如氨基酸、咖啡碱、多酚类等等,都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本文试从生态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条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