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江平原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1999—2004年6年间种植面积在1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三江平原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及地方种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20年来,我国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主要集中在唐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ReidYellowDent等四大种质类群上,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狭窄和遗传脆弱性已成为人们十分担心的问题,为了开发新的种质资源,扩大玉米遗传育种的种质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种家对热带、亚热带及美国等外来种质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引进、改良驯化和导入利用等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国十分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其优良种质虽然在玉米育种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利用较少。充分开发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种质扩增和杂交种选…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的分析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以省内自育的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为主;省内自育系×省外育成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杂交种的亲本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二环系,国外种质在自交系种质中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4.
广泛引进、研究、创新和利用外来玉米种质资源对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推动玉米生产的发展均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育种中用南5(81—5)自交系作亲本所选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制种及应用面积也不断扩大.并且目前有些品种已是黑龙江省一些地区玉米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CIMMYT小麦种质在新疆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小麦种质.从引进的CIMMYT小麦种质中筛选出一批适应新疆种植的优良品种,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同时利用CIMMYT优良小麦种质为亲本培育出在新疆表现突出的新品种,为新疆小麦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CIMMYT小麦种质在新疆的利用情况.以期为今后更好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0,(8)
对大京九7个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组配亲本、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适宜区域及审(认)定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依据各杂交种亲本自交系所属杂种优势群,将其归为4种杂优模式,以期为大京九系列青贮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瑞德群×兰卡斯特群为主要杂优模式。在所用12个亲本自交系中PH 4 CV×2193基础材料的选系有4个,占33.3%。通过血缘关系的分析,有6个青贮玉米杂交种含有PN 78599种质的血缘,表明该种质在青贮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对其进一步拓宽、改良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玉米生产种质基础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建荣 《种子》1999,(5):57-60
对云南省1991-1998年主要玉米生产种质基础分析表明,累计种植面积在2.4万hm^2以上的杂交种有26个,群改种7个,地方农家种8个。涉及37个自交系,6个群改种质和当地农浓种质。应用较多的自交系是330,掖107,M017,素湾1611类,木类,Sc122等24个,约占其总面积的66.17%,分配组配了9,4,4,3,3,2个等杂交种,选育方式一环系9个,二环系7个,群体选系2个。  相似文献   

10.
简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主产区杂交种利用和更替,以及这些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及其演变。目前国内主导杂种优势群是改良Reid(包括PA)、黄改、Reid(包括BSSS)和Lancaster,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旅大红骨、PB和Iodent群多用于主导群的种质扩增,新划分的X群,与改良Reid和Reid亲缘较近。过去40年我国种质改良方法主要是重组剩余基因,新基因发生方面探索较少,提出建立重要杂种优势群基因池,人工隔离自然进化,从突变源头获取新基因,实现种质进化。  相似文献   

11.
雷玉明 《种子》2005,24(5):101-101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在20世纪70~80年代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和药剂处理种子的方法一度得到有效控制,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包衣种子,也曾使该病得到有效防治.但近几年来,由于玉米杂交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科研、教学、企业纷纷开展玉米制种,一些高感亲本的大面积种植和频繁交流,造成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由过去零星发生到目前的成片发生,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到主要病害,个别亲本发病率达60%~70%的现象,造成15%以上减产,严重影响杂交种的质量,导致杂交种和土壤黑粉菌的带菌率升高,成为目前发病的主要根源.早期诊断是控制该病传播蔓延的主要手段.现将制种田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的检验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质资源系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芹郭东全  刘金根 《种子》2005,24(10):44-47
玉米的遗传基础很复杂,育种的基础材料遗传基础狭窄.目前我国常用的玉米自交系主要集中在旅大红骨、塘四平头、瑞德黄马牙和兰卡斯特等几大类群体中,并且配置单交种的自交系越来越趋向几个骨干系.本文阐述了这些自交系间的血缘关系,指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种类较少,骨干系集中,种质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并对此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研究了来源比较广泛的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问存在较丰富的SSR多态性;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其中Ⅰ,Ⅴ,Ⅵ类群以国内种质选系为主,Ⅱ,Ⅲ,Ⅳ类群主要为外引杂交种选系,第1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群。该分群结果与杂交组合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优势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优势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组配出优良组合。SSR标记可以用于研究爆裂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河南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系谱追溯及其亲本组配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考察结果表明,主要推广品种本身均具有广泛的基因容量和遗传背景,如亲本选配妥法,能在一定时期内抵抗不同的不良生存环境且能在较广生态区域内种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主导唾骂仍属于近亲种植,遗传基础相当狭窄,诮重视种质淘汰研究和中间材料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对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展谷子杂交育种工作以来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前,华北夏谷区谷子育种的骨干亲本先后经历了“新农724-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鲁谷5号-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不5019”的变化过程,对上述骨干亲本的系谱进一步追踪发现,该阶段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日本60日、60日还仓、米黄谷、小柳根”4个基础种质,遗传基础相当狭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1994-2003年国家区试和河北省区试参试品种中70%以上含有“日本60日”血缘,严重的年份达100%,40%以上双亲均有日本60日血缘,严重的年份达75%,导致育成品种抗性脆弱,产量品质难以取得较大突破,使我国谷子育种工作长期处于爬坡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育种手段的单一化和人们对少数骨干亲本的集中利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品种资源研究,广泛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源,进行亲本材料的创新,并不断进行方法创新,探索一些先进使用的新型谷子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其亲本的主要来源于瑞德黄马牙、旅大红骨、塘四平头,近年来又从省外引入和选育一批78599等改良种(P群)。重点介绍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特征特性和应用概况。通过改良Reid类群种质与塘四平头、旅大红骨、P群及其他类群组配的杂交种分析,阐述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杂交优势模式及该类群种质在河南省玉米育种和杂交种生产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我省马铃薯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基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271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在青海不同生态区种植观测,对其抗病、耐逆性、产量水平及品质指标等综合性状进行评价鉴定。选育出1个新品种,可在青海省大部分地区种植推广;筛选出19份资源可供进一步选择利用;鉴定部分具有特殊基因的资源为马铃薯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北回归线.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7~23℃.雨量充沛。80%以上玉米播种面积在边疆和内地山区.少数民族占当地人口的80%以上.玉米主产区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雨水来得早,且较集中,特别是收获季节正是雨水集中、降雨日数高的月份,给收获、晾晒带来较大困难,故在这些地区的育种目标必须选育且有地方种质血缘、广适性、综合抗性强、品质好、硬粒、半硬粒、苞叶长、  相似文献   

19.
简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主产区杂交种利用和更替,以及这些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及其演变。目前国内主导杂种优势群是改良Reid(包括PA)、黄改、Reid(包括BSSS)和Lancaster,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旅大红骨、PB和Iodent群多用于主导群的种质扩增,新划分的X群与改良Reid和Reid亲缘较近。过去40年我国种质改良方法主要是重组剩余基因,新基因发生方面探索较少,提出建立重要杂种优势群基因池,人工隔离自然进化,从突变源头获取新基因,实现种质进化。  相似文献   

20.
苗期冷害是一种影响水稻群体建成和生长发育的延迟性冷害,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筛选苗期耐冷性强的种质资源可以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亲本资源。本研究采用3000份全球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中的1542份在人工气候箱进行苗期耐冷鉴定及评价,以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发现种质资源苗期耐冷性变异非常丰富,筛选出存活率80%以上的苗期耐冷资源材料73份,其中籼稻9份,温带粳稻47份,热带粳稻4份,粳稻混合型8份,籼粳中间型和香稻类型各1份,籼粳混合型3份,XI-B、XI-2和亚热带粳稻中未筛选到苗期耐冷材料。耐冷材料主要集中在温带粳稻中,但亦有部分籼稻材料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多数苗期耐冷资源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差,结合株高、生育期性状等筛选出14份半矮秆和生育期适中的强耐冷性材料,可作为水稻苗期耐冷育种亲本应用。对利用种质资源开展苗期耐冷基因挖掘和选育全生育期耐冷品种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水稻耐冷种质资源的分布,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了优异的供体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