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西省近49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山西省降水量变化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山西的气候资源,利用1960—2008年山西省65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省近49年来降水量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除冬季降水外,山西省年降水量和春、夏、秋3季降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降水倾向率分别为-16.0 mm/10 a(年)、-1.4 mm/10 a(春)、-8.0 mm/10 a(夏)、-7.2 mm/10 a(秋)和0.8 mm/10 a(冬)。山西省年降水量以及夏、冬季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准15年和5~10年的周期;春、秋2季降水量则以5~10年的周期为主。山西省年降水量发生了突变,突变开始时间为1978年,而四季降水量均未发生明显的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2.
涑水河流域地形因子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地形因子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流域植被覆盖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揭示流域地形因子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可为流域环境治理、科学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山西省涑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TM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研究区植被指数以及海拔、坡度、坡向信息,研究涑水河流域植被指数随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低山区与平原区、丘陵区以及中高山区相比植被指数较低,是从农业植被向自然植被的过渡地带,重点工作是加强水土保持;(2)坡度为5°~10°区域,植被指数最低,该区人类活动频繁,主要是农作区,但作物长势较差,应加强土地的综合整治;(3)坡向对植被指数影响较明显,南坡植被指数最低,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北坡、西北坡、东北坡植被指数相对较高,反映出坡向对研究区植被覆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杂交玉米制种结实率下降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辽宁东亚种苗公司(沈阳110034)吕新彤高艳丽辽宁省种子管理站(沈阳110034)李洪建1997年,我省玉米制种普遍结实不好,平均结实率70%左右,个别品种只有10%~20%。为了探讨结实率下降的原因,我们通过...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80优121库源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供品种为中粳杂交稻80优121。设剪叶,疏花处理,研究其库源与结实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光合叶面积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因素;(2)增加库容量可导致结实率下降;(3)80优121库源关系可归为源源关系可归纳为源限制型(增源增产型)。  相似文献   

5.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的途径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钧 《种子科技》1995,(4):38-39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的途径和措施江苏省响水县种子公司周钧在中高产制种实践中,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是左右产量的关键。影响异交结实率的因素归纳起来有:(1)抽穗扬花期间的气候环境;(2)父母本的花期和花时相遇水平;(3)母本受粉状态;(4)父本花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K型杂交小麦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149A,保持系149(B)和3个恢复材料L783、太106和PH85-4(R)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A/R),F2,B2(A/F),B2′(A∥BR)作为试验材料,对育性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恢复性遗传研究的最佳指标-套代自交结实率为育性指标,对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的遗传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是配子体不系,三个恢复材料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不育系高温下繁殖孕而不实的原因浅析重庆市永川市种子公司(632160)陈毅敏繁殖是杂交水稻“三系”制种工作基础而关键的环节,但多年来产量低而不稳。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天气下,繁殖与制种产量差距很大。如1992年我市繁殖汕A11.6hm2,据授粉结...  相似文献   

8.
谷子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低严重制约着杂交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本研究证明柱头外露程度与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r0.001=0.959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成功选育出谷子光敏雄性不育突变系“81-16”,其不育度为100%,异交结实率达61%。用植物形态解剖学方法证明,“81-16”雌蕊生活力强,柱头完全外露,接受花粉的有效面积大,是其异交结实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应重视母本柱头性状选育,并加强谷子杂交种制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麦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大麦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途径张明生李安祥陶红吉颖陈富强(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市224002)(江苏省新洋农场)提高大麦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是降低制种成本,利用大麦杂种优势的首要任务之一。然而,由于大麦是自花授粉作物,不育系的穗下节较短,并存...  相似文献   

10.
熊朝军 《种子》2002,(3):60-61
用SW8188小麦品系在抽穗期采用四种不同的去颖方式,并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结实率、粒重、发芽率的测定。四种去颖片处理的结实率在76.7%-93.0%之间;每处理种子的粒重变动在0.18-0.68g之间;发芽率在63.0%-92.4%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去护颖保留内颖和外颖的小花,其结实率(93.0%)、粒重(0.68g)、发芽率(92.4%)三项都最高,且分别与对照的差异都不显著。去外颖和护颖,保留内颖的小花其结实率*76.7%)、粒重(0.18)、发芽率(63.0%)三项都最低,且分别与对照的差异均达5%和1%的显著水平。其余去颖方式也对结实率、粒重和发芽率有不同程度地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不合理。以生态环境、人口和经济上具有典型性的母子山村为依托.根据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及实地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对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近17年母子山村耕地面积呈波动变化,由1988年的836.53hm^2增加到2000年的1011.01hm^2.2005年耕地面积降为651.23hm^2:牧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由1988年的1437.15hm^2降到2005年的675.8259hm^2;草地覆盖度降低,高覆盖度草地1988年占草地面积的13.58%,2005年降为0;森林覆盖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比重由1988年的17.6%上升到2005年的53.1%;沙漠化土地面积锐减.比重由1988年的13%降到3%。母子山近17年中,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为9.35,人类改变土地的程度在增强.人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土地利用的程度由低级另,1向高级别转变。其原因主要是人口和牲畜的变化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受气候暖干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蒙古高原干旱区内陆湿地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及时掌握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可为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1994、2005和2016年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andsat-TM/OLI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转移矩阵和动态度等方法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总体精度较高,主要以草地、林地、湖泊为主,沼泽、沙地、滩地、裸地所占比例较小。1994—2005年238.93 km2地物发生变化,占总面积18.81%,其中,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了19.25%和10.94%;沙地和裸地分别减少了66.63%和47.19%。2005—2016年,191.72 km2地物发生变化,占总面积15.09%,其中,沙地和滩地分别增加了19.73%和12.64%;裸地、沼泽和林地分别减少了59.51%、21.36%和15.72%。[结论]研究区地物覆盖类型变化明显,1994—2016年草地、林地、滩地面积增加,湖泊、沼泽、裸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转移的方向为湖泊类型转化为滩地和沼泽,沼泽和裸地类型转化为草地,总体上湿地功能具有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沙地冬小麦灌浆特点和水肥对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不同砂土类型和不同水肥条件的冬小麦粒形成及灌浆强度测定表明,沙地冬小麦灌浆特点主要表现为灌浆期短(一般15~17天)灌浆强度较高,但开花至成熟历时天数少(30天左右)千粒重低,小麦旗叶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倒二,倒三叶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相关不显著;茎秆上部三节间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沙地不麦增灌水量,难以显著提高灌浆强度,灌溉应做到少量多次。增施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沙漠绿洲灌溉农业”这一典型特点,灌区建设在北疆地区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灌区土壤条件作为灌区立足的根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正确地对灌区土壤成因及土壤肥力做出评价,才能保证灌区土壤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达拉灌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区土壤现状的调查、资料收集、样品采集及室内化验分析,分析研究了灌区内土壤形成因素、分布以及不同类型土壤的特征特性。研究表明,灌区内土壤形成条件主要是自然因素中的冰冻作用、风力作用和温差变化作用,灌区主要分布有荒漠淡棕钙土和风沙土。风砂土质地为含土粉砂砾层-粉细质沙土,成土母质为运距离搬运的风沙为主;荒漠淡棕钙土质地为中细砂,且中细砂含量从坡上部至下部具有规律性,成土母质系为三系砂质、泥岩风化后被洪水携带或原地残留,且近代以来该区域沙化趋严重。研究成果为阿克达拉灌区和北疆类似灌区进一步开发区域内水土资源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理解决荒漠化地区的农村能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的矛盾,实现多元化能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铁木日乌德嘎查的现状及能源利用基本情况,从社会经济、技术、生产结构、人文和自然地理等角度对能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找出了决定该嘎查采用当前的能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当前这种以玉米芯、秸秆、煤、电、柴油、汽油为主,液化石油气和太阳能为辅的生产已及生活用能结构不仅使当地居民饱受经济和健康的双重压力,同时也对当地荒漠化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分别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在广东地区抽取的439个样品共201个品种的稻谷进行质量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的稻谷质量与国标优质稻谷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稻谷质量也不一定相同。对达不到高等级质量要求和同一品种不同产地质量不一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不同质地土壤夏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4种质地不同的土壤和2种施肥水平下,研究了玉米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黏壤土、壤土、砂质壤土和壤质黏土玉米生育后期光合速率(Pn)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玉米生育后期各处理的光合参数的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质地土壤玉米Pn、Ls表现为黏壤土>壤土>壤质黏土>砂质壤土,Ci表现为砂质壤土>壤质黏土>壤土>黏壤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对能源草柳枝稷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柳枝稷在边际土地规模化种植过程中肥料效应方面的基础数据,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的叶面积、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氮磷钾的单因素肥料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柳枝稷苗期总生物量与氮磷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三元二次回归关系,日光温室沙土盆栽条件下,获得柳枝稷苗期最高生物量所需要的适宜氮磷钾浓度分别为:氮(N)94.01mg/kg,磷(P2O5)40.18mg/kg,钾(K2O)117.96mg/kg。  相似文献   

19.
华北北部沙质潮土区冬小麦产量较低,为摸清区域内冬小麦养分吸收规律,提高施肥效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区域内冬小麦养分吸收动态及不同肥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冬小麦养分吸收速率最快时期出现在拔节期至抽穗期,生育后期的养分吸收比例相对较低;氮磷钾配合施用不仅可以提高冬小麦的养分吸收量,还可以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运转;增加冬小麦有效穗数及调节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平衡关系,是提高产量的有效田间管理措施;控制养分投入数量,调整养分投入比例,保持养分持续供应强度,增强土壤对养分投入的缓冲能力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气象因子对四川不同质地浅层土壤水分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进一步预测和定量评估四川农作物区不同土壤质地类型下,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方法]利用土壤水分和气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了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地面温度、日照时数5个气象因子对10种不同质地类型浅层10 cm土壤水分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对不同质地类型的关联序不尽相同,湿度和风速对浅层土壤水分影响相对较大。无降水天气条件下,湿度和风速对砂土类和壤土类影响较大,而温度和地温对砂土类影响较小,日照对壤土类影响最小;湿度对粘土类影响最大,温度影响最小,地温次之。有降水天气条件下,湿度和风速对砂土类影响较大,气温和日照较小;各气象因子对壤土类影响各不相同,仅日照相对稳定;湿度和风速对粘土类影响最大,地温次之。[结论]因此,土壤水分的变化,应根据不同质地的类型和天气条件,找出与气象因子影响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才能更好的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壤水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