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6—2015年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的统计分析,研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科技成果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成果产出的关键因素,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需求夯实关键技术、搞好学科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成果培育质量、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重大成果产出的系统化成果培育方式方法,旨在为下一步科研工作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为同类科研单位提供借鉴,促进多出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2.
自2015年我国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来,全国技术市场与成果转化工作进入了新局面。兵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技术市场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但是,现阶段兵团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法规政策工具、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引导和扶持投入不足、工作体系不健全、合同登记量小、技术转移人才培育滞后、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等。"十四五"时期,需要进一步完善具有兵团特色的技术转移体系,全面提升科技供给与技术转移扩散能力,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为创新型兵团建设和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2025年兵团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实现3亿元以上。为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要构建兵团技术市场服务网络,二是积极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作用,三是进一步改善技术转移政策环境,四是大力开展技术转移示范。建议将技术交易额指标纳入师市院校考核目标,健全技术合同登记服务网络,提高成果转化后补助比重,加大技术转移机构扶持力度,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宜宾市农科院科研与成果转化应用的现状、问题展开调研,提出了强化原始创新和重大成果培育、建立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格局、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垦科技》2011,(3):89-90
为了在兵团重大科技项目中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科技创新层次,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促进知识产权转移和运用,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知识产权保障,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兵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有关规定,兵团科技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知识产权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兵团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5.
热点聚焦     
<正>农业部出台细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农业部出台《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细则》,充分调动农业部属科研院所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细则》从科学界定成果权属、规范成果处置、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等方面,对农业部属单位科技成果工作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促进科研院所成果转移,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保障成果转化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用市场机制加速农业科技的成果化及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怎样面对农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用市场机制来加速农业科技的成果化及成果转化是关键之一。在成果的产生过程中,要加强市场意识,及时调整研究重点,完善考核和管理,科研人员要更新观念,同时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在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更是要把市场意识贯穿始终,开拓农村教育市场,重点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服务的专业化,促进农业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种业科技     
《种子世界》2006,(6):60-60
华农专家成功实现油菜籽直接“变"柴油;“超级玉米”在北京培育成功;南农大研究出1O个不易得病的青菜新品种;“数字农业”获重大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江津区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适宜的土壤资源及气候优势,全面梳理了江津区茶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当前茶产业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和经营效益、培育壮大茶产业经营主体、集中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茶产业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茶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举措,以期助推江津区富硒特色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茶产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速递     
《种子科技》2014,(6):5-5
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即将启动运行 近日,农业部提出要“依托中国农科院建立种业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平台”。该平台是农业部批准建立的唯一权威机构,目的在于通过平台的运行改变成果转化方式,发挥市场配置种业科技公共成果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种业企业稳步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是国家农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在分析了国内外种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种业企业研发能力弱、成果转化价值认定缺乏标准、企业投资成果转化风险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即以市场为导向,催生高质量的种业科技成果;加大投入,研发"精品种子",做好"精准服务";加强法制宣贯,保障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依规合法;完善新品种权定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建立多层次的国家新品种权转让平台;建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高峰论坛的长效机制,提高科企合作的层次和紧密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需要在以往的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梳理总结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执行过程取得的实践和创新成果,并结合正在执行的“中国零碳村镇建设促进”项目设想和预期成果,提出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的农村零碳与分布式能源体系建设的建议,其中包含加强政策规划引领,完善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制度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能源互联互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协同解决生态宜居建设过程环境问题;加强创新支撑,推动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综合养鱼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较为系统地回顾了我国综合养鱼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我国综合养鱼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形势下我国综合养鱼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加强低碳经济的理念在综合养鱼生态渔业系统中的基础及应用的研究、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综合养鱼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综合养鱼技术推广及人才培养、走综合养鱼产业化经营之路,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3.
陇中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高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强农田系统抵御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试验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陇中半干旱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3518.61kg/hm2,比裸地提高29.13%,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24.63%;水分利用效率为12.59kg/hm2.mm,比裸地提高19.90%,比传统地膜覆盖处理提高18.76%。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小麦生育前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中后期可以将深层土壤(40~120cm)水分提到上层供小麦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检索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梳理了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阐述了山西主要农事机构及学校的创办情况,从选育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技术、开展科学试验3个方面介绍了农事机构及学校的科技活动。对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活动的成效和局限性做了简单的归纳,认为北洋政府以及山西地方政府的农业改良措施,对于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恢复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从理念上看,引进品种的同时注重科学试验以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将棉业作为当时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与当下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创新实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功能食品"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化、仅重视期末考试而忽视过程性考核、局限于传统线下考核模式等问题,对"功能食品"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实践。通过引入"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考核形式,强化过程性考核形式等新型的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自身能动性和自觉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为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促进现代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应斌  黄敏 《作物学报》2018,44(6):791-795
中国作物生产正处于由传统手工劳动为主的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高的适度规模化生产过渡的转型期。在此期间, 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单位耕地生产率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近年来, 中国作物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以及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涉及多熟制作物生育期缩短、大田生产用种量增加和杂种优势利用价值下降等方面。针对上述挑战, 笔者从发展密植高光效栽培、提高杂交作物种子质量以及加强育种与栽培协同攻关等方面展望了转型期作物生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水稻颖花退化现象在水稻生长发育中普遍存在,是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颖花退化既受内在的遗传和生理的调控,也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以往有研究曾用不同遗传作图群体定位了分布在第1至第11号染色体上的多个水稻颖花退化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但这些QTL对颖花退化的贡献率均不大;利用突变体材料确定了多个颖花退化候选基因,并克隆了其中的3个基因,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关于颖花退化的生理生化机制有很多假设,包括资源限制、自组织过程、化学调节等,但均缺乏有力证据。近年的研究表明,水稻穗分化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内源油菜素甾醇(BRs)和多胺(PAs)水平较低、乙烯水平较高与颖花退化有密切的关系,提高BRs、PAs或PAs与乙烯的比值,可以减少颖花退化。水稻颖花退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能荷水平过低及活性氧(ROS)过度积累,使得膜脂过氧化伤害和小穗程序性细胞死亡,导致颖花退化。通过栽培措施适度提高减数分裂期植株含氮量或BRs含量可提高幼穗能荷水平,减少ROS积累,进而显著减少水稻颖花退化。今后需要从内在因素(遗传、生理生化)、植株整体水平、栽培调控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深入研究水稻颖花退化的机理及其调控途径,破解水稻颖花退化的科学难题。  相似文献   

18.
自实施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以来,湖南和海南两省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相继出台了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总结两省基本做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两省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立健全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提高商业化育种能力、完善落实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提升种业发展支撑保障水平6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及育种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提升食品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为指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围绕大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3个重要因素:知识+技能(方法)+兴趣,合理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prevailing prior to flowering or subsequent to boll setting 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in Egyptian cotton (Gossypium barbadense L.). Two uniform field trials, using the cotton cv. Giza 75, were carried out in 1992 and 1993 at t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re, Giza, Egypt. Randomly chosen plants were used to record daily numbers of flowers and bolls during the production stage (68 days in the first season and 62 days in the second season). The daily records of the climatic factors (ai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magnitude, evaporation,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sunshine duration and humidity)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entire period of production and the 15 days preceding or succeeding flower open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were quantified in non‐limiting management techniques. Relationships in the form of simple and multiple correlations were computed between climatic factors and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The data indicate that evaporation, minimum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preceding and succeeding periods on fruit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ic factors preceding flowering and cotton production generally excee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ctors during the entire and latter periods of production stage. The result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ither evaporation or sunshine duration with flower and boll formation. In additio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evident between minimum humidity and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The data indicate that low evaporation rate, reduced sunshine duration and high humidity would enhance flower and boll formation. Accordingly,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on cotton production could be minimized through applying appropriate production practices, which would control and adjust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and this could lead to an important improvement in cotton yield in Egyp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