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针对辽宁大豆主产区的中低产田,以铁丰3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豆专用复合肥、缓释尿素、重钙和硫酸钾不同用量配比对大豆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作物反应的施肥量OPT(缓释尿素7.56kg/667m2、重钙7.78kg/667m2、硫酸钾7.56kg/667m2)产量和经济效益都高,比只施用大豆专用复合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以红珍珠为材料,运用漂浮育苗技术,全程施用茅台酒糟发酵有机肥,探讨不同留苗配置数在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栽培模式下对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红珍珠在遵义市播州区这一生态条件下的适宜酒用有机高粱栽培技术。结果表明,B处理产量最高,试验产量为506.91 kg/667 m2,较各处理增产2.54~159.33 kg/667 m2。其次是F处理,产量为504.37 kg/667 m2,较除B处理外的各处理增产6.86~156.79 kg/667 m2。在生产上净作酒用高粱,种植密度为8 000株/667 m2,采用等行距栽培或宽窄行栽培均可,产量均达到该模式栽培的最高值。因此,B处理为等行距栽培的首选模式,F处理作为宽窄行栽培的最优模式,这两种栽培密度和种植模式均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种量对临麦4号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播种量作为多项栽培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调整群体结构和产量水平有重要作用。以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为研究材料,探讨75、150、225、300和375kg/hm2 5个播种量水平条件下的小麦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的差异。2年结果表明,与其他播种量相比,150kg/hm2播种量处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贮藏再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均达显著差异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播种量之间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150kg/hm2播种量处理的穗部和整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150kg/hm2播种量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各播种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杨石秀 《耕作与栽培》2023,(6):100-101+105
通过对比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钵盘式育苗)与传统人工种植水稻对水稻产量及产值的影响,试验得出,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单产508.5 kg/667 m2,农户传统种植单产638 kg/667 m2。全程机械化种植(钵盘式育苗)单产502.5 kg/667 m2,农户传统种植单产595.6 kg/667 m2。不同品种农户传统种植单产均高于全程机械化种植。农户传统种植比全程机械化种植(毯状式育苗)收入多388.5元/667 m2,但纯收入少6.5元/667 m2;农户传统种植比全程机械化种植(钵盘式育苗)收入多279.3元/667 m2,纯收入多59.3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直播稻群体质量及其产量构成,研发直播稻提质增效配套技术、挖掘新品种生产潜力,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湿润直播与旱直播2种直播方式,副区为5个播种量,研究直播方式与播量组合对水稻群体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直播更能显著改善直播稻的出苗状况;‘华盛早香’和‘中早35’在播量为45~75 kg/hm2范围内,提高播种量能显著提高直播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极显著提高其高峰苗数,而湿润直播方式的分蘖能力和成穗率均优于相同播量的旱直播;在播种量为45~75 kg/hm2范围,其实际产量随播种量增大而增大,但湿润直播方式更有利于直播稻增产,其增产的原因与湿润直播方式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有关,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晋西旱作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和3个播期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并且决定了玉米产量。综合分析可知‘:先玉335’和‘大丰30’在67500株/hm2和5月中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914.17kg/hm2、13487.67kg/hm2‘;福盛园55’在75000株/hm2和4月下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为16114.37kg/hm2,本研究为3个玉米品种在本地区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比较分析了前期试验筛选出的9个田间种植小麦品种(系)在开花期之后的光合特性,SPAD值和产量。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品种鲁研1403、济麦44产量最高,分别达591 kg/667 m2和582 kg/667 m2;富含叶黄素小麦品系44641和44642,产量在540 kg/667 m2以上;济糯116在收获期仍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产量达526 kg/667 m2。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夏花生绿色高效施肥技术在夏花生生产上对夏花生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的正向影响。本试验采用花生配方肥(15-8-20)为基础肥,配施不同数量的微生物肥料,在其他田间管理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查夏花生根系、根瘤菌、主枝长、有效结果枝、单果数、双果数、烂果、瘪果等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情况,找出最佳夏花生绿色高效施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最佳绿色高效施肥技术方案为每667 m2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1(15-5-10,有机质≥20%,有效活菌数≥0.5×109/g)60 kg的效果最好;花生产量为254.59 kg/667 m2,经济效益为1 670.08元/667 m2。  相似文献   

9.
收集适合湄潭县种植的24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通过同田大区试验,24个品种在湄潭县均表现不错,但表现最好的为荃优569、J香优168,产量分别为695.68 kg/667 m2、676.69 kg/667 m2,这2个品种产量高、抗性好,综合评价优,可作湄潭县主要推广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杂交稻五优308为试验材料,研究壮秧剂施用量对杂交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壮秧剂可显著改善晚稻分集进程,分粟早发快长,显著提高分集成穗率;优化群体整齐度,打破了主穗顶端优势,加快分粟穗发育的进度;改善晚稻源库关系,拉叶比趋于合理;优化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参数。在本研究条件下,壮秧剂最佳施用量为29.206kg/hm2,可以实现水稻产量8592.68kg/hm2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条件下苜蓿在苏打盐碱地上生长情况及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得出最佳栽培组合,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比不同播种方式、播种量、施N肥量、施P肥量下苜蓿草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有机质含量、pH等特性。结果表明:苜蓿草产量及品质以A1B3C3D3处理组合最佳,即撒播(A1)、播种量18.00 kg/hm2(B3)、施N量100.00 kg/hm2(C3)、施P量67.50 kg/hm2(D3)。种植当年鲜重最高为580.00 g/m2,干重为218.65 g/m2;粗蛋白含量达到23.09%,高于其他各组。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苜蓿草产量影响较大,其次是磷肥,氮肥对草产量影响很小。施肥可以提高苜蓿品质,施磷肥的作用大于施氮肥。土壤特性分析显示,随土层深入各处理组土壤全磷(t...  相似文献   

12.
通过滴灌冬小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了解塔额垦区新冬51号小麦在不同种植密度情况下的生物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新冬51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kg/667 m2(45.01万粒/667 m2),该种植密度产量最高,为594.47 kg/667 m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张雅菁  吴建明  顾昊 《中国种业》2023,(10):104-107
扬麦 25 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高产、耐迟播、灌浆快、脱水快的优异小麦品种,偏迟播栽培的生产田块,按穗数高、中、低 3 个类型在不同田块进行取样,调查穗数、株高、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产量及三因素变异程度依次为穗数 > 产量 > 每穗粒数 > 千粒重。偏迟播条件下总体穗型偏小、每穗粒数较少。穗数与产量符合直线回归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株高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当穗数达 37.87 万穗 /667m2 及以上时,成熟阶段遇雨易发生斜倒。研究认为,偏迟播栽培扬麦 25 要走足穗夺高产的途径。以 500kg/667m2 左右为目标产量,产量结构指标宜为:穗数在 35.0 万穗 /667m2 左右,每穗粒数 28~33 粒,千粒重 46g 左右。要实现这些指标,除常规高产措施外,还应重视适当增加播种量、全力提高播种质量、进行化控防倒等 3 项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农科糯336的特性及增产潜力,2019—2021年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开展了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引进试验示范和产业培育。结果表明,在贵州500~1 200 m寡日照海拔地区鲜食玉米农科糯336最佳播种时间为2月5日—4月13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 200~3 400株/667 m2;最佳施肥模式为基肥施用农家肥1 50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 kg/667 m2,一次性施用发酵有机肥400 kg/667 m2;最佳播种方式为漂浮育苗,其次为托盘育苗、营养球育苗和直播;最佳复合种植模式为鲜食玉米+水稻/籽粒玉米+蔬菜;在1 000 m海拔以下地区能稳定实现一年两季连作,并于2021年在750 m海拔地区贵州余庆成功实现了一年三季连作;在产业发展方面在全省3个地区兴义、播州和福泉已具雏形,2021年在福泉连片种植,平均产量达1 302 kg/667 m2,平均产值达3 124.8元/667 m2,比种植籽粒玉米产值高1 6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兴安盟盐碱地种植的水稻材料,本试验以蒙东地区的25份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筛选出8份产量、耐盐碱能力、生育期适宜的水稻材料,分别为松辽186、松辽5号、吉农大538、兴粳6号、乌兰105、松粳29、龙稻208、兴粳5号,表现突出的是松辽186、松辽5号、吉农大538,其产量分别为491.36kg/667m2、490.61kg/667m2、483.20kg/667m2,相较于长白9号增产11.06%、10.89%、9.21%,是适宜兴安盟盐碱地种植的水稻材料,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在偏迟播栽培条件下,对镇麦10号等3个品种,按穗数高、中、低3个类型在小局域地段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穗数、株高、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结果表明,3个品种都表现穗型偏小、每穗粒数较少。穗数变化对每穗粒数、千粒重变化影响相对较小。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调查区间范围内,3个品种的穗数与产量符合直线回归关系。穗数与每穗粒数均呈负相关,中镇麦10号、镇麦15相关达极显著水平,扬麦16相关未达显著水平。穗数与株高呈正相关,3个品种都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扬麦16穗数达37.34万/667 m2及以上时发生斜倒。根据结果本文提出了偏迟播小麦以足穗高产的栽培途径及必须重视的三项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稻麦两熟地区,旱直播水稻生产受前茬小麦收获、全量麦秸秆还田及耕整地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迟播期、大播量、高基本苗和主茎成穗为主的“独秆”栽培模式,而配套该模式直播稻优质丰产的氮肥管理技术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采用机械旱直播方式,基本苗为380×104 hm-2,设置不同叶龄期(六、七、八、九和十叶龄期)氮肥追施处理及氮肥追施用量(纯氮180 kg hm-2和225 kg hm-2)处理,以基本苗380×104 hm-2和300×104 hm-2的旱直播精确定量氮肥管理(纯氮270 kg hm-2,基肥︰分蘖肥︰穗肥=3.5︰3.5︰3.0)为对照,系统比较研究“独秆”栽培模式下,全程氮肥在分蘖中后期施用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追施叶龄的延后,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八叶期追施氮肥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追施量增加,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与2组对照相比,在纯氮180 kg hm-2,氮肥减量33.3%情况下,不施氮素基肥配合八叶期一次性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5.10%和8.65%;在纯氮225 kg hm-2,氮肥减量16.7%情况下,不施氮素基肥配合八叶期及7 d后二次追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7.46%和11.09%。不施氮素基肥配合八叶期追施氮肥水稻产量提高的原因是,保障较大穗型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穗数,显著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水平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随追肥叶龄延后,水稻整精米率呈增加趋势,垩白度呈增大趋势,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食味值呈降低趋势。与2组对照相比,不施氮素基肥配合八叶期追施氮肥的水稻,加工品质提高,整精米率提高0.67%~2.23%;外观品质变好,垩白度降低3.6%~14.5%;营养品质提升,蛋白质含量增加3.03%~14.08%;蒸煮食味品质呈变优趋势,直链淀粉含量下降4.23%~10.95%;食味值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独秆”栽培模式下基肥不施氮肥配合全程氮肥在分蘖中后期适宜叶龄施用可实现稻麦两熟地区旱直播稻迟播期、大播量和高基本苗生产方式的提质增产生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适宜的密肥措施,是青贮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之一。通过研究不同的密肥组合,探讨了青贮玉米庆红509适宜的种植密度及一次性施肥量,以寻找最佳的密肥组合模式。结果表明:密度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在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在减小;玉米生物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开始下降;在所有密度和施肥量的组合中,以密度67500株/hm2,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60kg/667m2得到的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最高,但从产投比看,产投比最高的是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40kg/667m2,结合密度因素,产生最佳经济效益的组合是密度为67500株/hm2,施一次性缓控释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茶园中使用三种有机肥料及5个梯度施肥用量对比试验,测定茶叶春梢内含物质变化。结果表明,EM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酵素菌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油枯肥的最佳施肥量为200 kg/667 m2;当施肥量为150 kg/667 m2、200 kg/667 m2、25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均为EM生物有机肥;当施肥量为300 kg/667 m2时,最佳肥料为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在所有处理下,除油枯肥150 kg/667 m2处理,酚氨比略高于8,其余处理酚氨比都低于8,适宜加工绿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探索合适的种植密度,以达到高产、高效是小麦栽培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小麦单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项目组依据N肥料使用量及施用方式和4种植密度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几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对小麦新品种-“津强7号”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津强7号”的产量、穗长、小穗数性状稳定,在多种密度和N肥施用方式上均未出现显著变化;其株高、穗数受到了种植密度的影响,而千粒重、穗粒数受到了种植密度和N肥使用方式的影响。【结论】密度低千粒重和穗粒数显著增加,拔节期施用N肥5 kg/666.7m2,抽穗期施用10 kg/666.7m2,植株较矮。田间采用30 万苗/666.7m2的种植密度,拔节期一次性施N肥10 kg/666.7m2的栽培模式,技能节约生产成本,又可获得较高产量,成为“津强7号”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