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贮藏过程中,咖啡种子内部物质会发生变化,严重影响种子的活力和品质,因此,老化咖啡种子鉴别对优质小粒咖啡生产和种质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SD-IR)结合曲线拟合和主成分分析(PCA)、系统聚类分析(HCA)研究人工老化小粒咖啡种子的物质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老化小粒咖啡种子的原始光谱特征峰位置整体相似,强度存在差异。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在1 800~1 600 cm-1、1 200~950 cm-1范围的吸收峰数量不同。在1 770~1 500 cm-1范围内的曲线拟合光谱显示,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咖啡种子中脂质、蛋白质和咖啡因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红外光谱在1 750~1 500 cm-1范围内的主成分分析和在1 800~800 cm-1范围内的系统聚类分析均可将不同老化程度的小粒咖啡种子分开,而系统聚类分析的分类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人工老化小粒咖啡种子。  相似文献   

2.
淀粉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去卷积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区分鉴别3种淀粉样品。对原始光谱1200~900cm-1波数段进行傅里叶去卷积处理,计算能反映淀粉分子有序程度的1050/1020cm-1峰强度比值;对其指纹区(1700~800cm-1)做二阶导数处理。结果红外光谱显示3种淀粉原始光谱吸收峰非常相似,仅在吸收峰强度和峰位上有微小差异。发现3种淀粉颗粒有序结构的相对含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莲藕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另外,3种淀粉样品在1607~1487cm-1波数段以及1468、1187、1055、931cm-1波数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并且,由3种淀粉样品的2D-IR光谱得知:在1150~1500cm-1以及860~1200cm-1波段内,不同淀粉光谱自动峰位置和强度显著不同。应用红外光谱、去卷积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淀粉的分子振动信息,还可以对不同的淀粉进行很好的区分。因此红外光谱法对于分类鉴别不同种类的淀粉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区分康乃馨植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测试研究8种康乃馨品种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光谱图比较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峰强度差异明显。选取1800~700 cm-1范围内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6.2%,主成分分析准确率达95%,聚类分析准确率达100%。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康乃馨品种进行鉴别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区分鉴别8种根茎类作物,通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小波变换(WI)、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的方法,测试研究了8种根茎类作物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连续小波变换的第15层系数和离散小波变换的第5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12%、89.7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最终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区分鉴别不同种的根茎类作物。  相似文献   

5.
层积前后肉苁蓉种子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研究肉苁蓉种子不同部位及其在层积处理后的光谱特征和成分差异.结果显示,肉苁蓉种子成分组成丰富,同时存在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并且推测含有果胶质和芳香类化合物.肉苁蓉种皮和种仁的成分差异很大,2926、1746、1161、721cm-1处一系列强峰说明种仁中的油脂类成分含量非常高,而种皮中1054cm-1处碳水化合物和果胶质类的特征吸收峰最强.经层积处理后肉苁蓉种皮的萌发抑制物质所在的吸收峰区域变化显著,而种仁中的脂类减少,可溶性的蛋白质和糖类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光谱的水稻种子活力无损分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思  赵光武  邓飞  祁亨年 《种子》2016,(4):34-40
为研究高光谱图像技术用于水稻种子活力快速无损鉴别的可行性,本试验以不同老化程度的4个水稻品种共960粒水稻种子为材料,对样品进行人工老化后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率和根长,计算简易活力指数,据此将每个品种的样品划分为不同活力梯度组,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通过提取水稻种子的光谱反射率,结合Savitzky-Golay (SG)平滑算法、标准正态变量(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对874~1 740 nm波段内的光谱数据进行去除噪声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基于全波段光谱和基于特征波长分别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经MSC预处理后,采用SPA挑选的特征波长建立的PLS-DA模型,建模集和预测集的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8.75%.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对水稻种子活力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能够快速的鉴别不同品种的豆,为豆类蛋白、豆类蛋白酶的提取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研究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测试研究6种豆(黄豆、黑豆、蚕豆、红豆、绿豆和红小豆)54个样品的光谱。结果显示,6种豆的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10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有明显的差异。选取1800~1000 cm-1范围的光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利用Origin 8.5软件对1700~1600 cm-1范围的原始光谱进行曲线拟合处理,6种豆在酰胺Ⅰ带的吸收峰都由9个子峰叠加而成;其中6种豆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β-转角含量、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和β-折叠含量不同。结果表明6种豆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不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曲线拟合可以快速简捷地区分不同品种豆类,并能提供豆类所含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为了区分鉴别8种根茎类作物,通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小波变换(WI)、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的方法,测试研究了8种根茎类作物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连续小波变换的第15层系数和离散小波变换的第5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12%、89.7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最终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区分鉴别不同种的根茎类作物。

  相似文献   

9.
以亚麻籽油、大豆油、菜籽油与葵花籽油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氧化并测定其不同时间的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同步荧光光谱及荧光物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植物油不同温度下的同步荧光光谱峰变化主要集中在300~415 nm内,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存在波动现象;在50℃和150℃加热氧化条件下,300,330,375,415 nm这4个峰都存在明显的波动现象;二维相关分析表明,这4个峰的荧光强度变化速率不同,不同油变化差异较大;同种油在不同温度下,4个峰的波动情况、相互关系、变化速率均有明显差异。这些峰的变化与油脂氧化过程中荧光物质和油脂氧化程度的变化有关,可以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特性作为监控油脂氧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FTIR的银杏木材鉴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毛白杨、侧柏为对照,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6个银杏无性系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表明:毛白杨、侧柏与银杏3树种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明显不同,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兼有阔叶和针叶树的特征,相对更接近于针叶树;6个银杏无性系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差别明显,能够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鉴别银杏不同无性系木材。  相似文献   

11.
铈元素对水稻老化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Ce浸种对自然和人工老化的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Ce处理 后, 自然和人工老化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都有明显提高, 呼吸作用增强 。 这是由于处理过的老化种子在发芽过程中SOD、 CAT和POD等保护酶活性增强, O2*-自由 基和MDA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降低,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下降。Ce浸种处理对  相似文献   

12.
曲歌  陈争光  王雪 《作物杂志》2018,34(2):166-839
以垦粳5号、垦粳6号、垦粳9号和鸿育001-1共4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结合SIM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PLS-DA)对4个水稻品种进行鉴别。采用SIMCA分类法,实现了4个水稻品种100%的区分;采用PLS-DA方法对校正样本建立判别模型,其校正集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值为0.95,验证集结果与参考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值为0.94,对验证集中4个水稻品种的识别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SIMCA分类法和PLS-DA法均可实现对水稻品种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3.
黄善军  陈银龙  胡晋  郑涛 《种子》2001,(3):23-26
硒试验以6个常规粳稻种子为材料,测定了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种子的部分活力指标,同时在田羊测定了两种种子的苗期性状,对室内测定的活力指标与田间苗期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种子活力存在着较大差异,经人工老化处理后,高生活力品种种子活力指标下降幅度大大低于低生活力品种种子活力指标的下降幅度,田辜苗期各性状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电导率与田间苗期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标准发芽试验可以预测田间的苗期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4.
药剂拌种对直播稻秧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常规稻巴斯马蒂和象牙香占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拌种剂对直播稻秧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使用ABT6号生根粉、多效唑以及多菌灵3种药剂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所得药剂在水稻播种前与种子进行均匀搅拌,根据所用拌种剂各成分的含量不同分为拌种剂1号(ABT6号生根粉0.6g、多效唑40g、多菌灵9.4g)和拌种剂2号(ABT6号生根粉0.5g、多效唑40g、多菌灵9.5g),试验设CK(常规播种)、T1(以拌种剂1号搅拌种子后播种)及T2(以拌种剂2号搅拌种子后播种)共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秧苗素质上,T1、T2均可以增加秧苗的茎基宽、根体积、根长、根系表面积和单位苗高干重,具有提高根系活力,矮化株高的作用;在生化特性上,T1、T2处理的秧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上升,丙二醛含量有所下降;在生理特性上,T1、T2处理提高了秧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光合作用参数上,T1、T2处理的秧苗相对于对照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在叶绿素荧光特性上,T1、T2处理显著提高了秧苗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以及相对电子传递效率。总体而言,药剂拌种可以提高直播稻的秧苗素质,增强秧苗的抗氧化性能,提高秧苗的光合作用,促进其物质积累,可以在生产上用于壮秧,为增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红外光谱法鉴别灵芝孢子油的可行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油及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信息进行采集。市售不同品牌灵芝孢子油,脂肪酸组成比较接近。脂肪酸组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灵芝孢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与菜籽油最相似,其次为花生油和橄榄油。利用1397.4 cm~(-1)、967.1 cm~(-1)、913.7 cm~(-1)处吸收峰,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区别开来。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植物油区别开来,这为灵芝孢子油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磁化NaCl胁迫溶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磁化强度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磁化NaCl胁迫溶液浸种并喷洒水稻种子及幼苗,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经0.05T的磁化强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水稻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提高,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溶液经不同磁化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表现为酶带增多,酶带加粗;对酯酶同工酶影响不太明显。结论: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磁化处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红外光谱仪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取代度产品的糊化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3.0h,反应温度36.4℃,pH值8.3,淀粉乳液质量分数为37.2%,酸酐加入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3.0%。该工艺所制备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为0.0165±0.0005,反应效率为(71.1±2.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反应后淀粉分子中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酐基团,反映在光谱图上1722cm-1和1573cm-1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黏度速测仪分析显示,随着变性程度的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黏度增加,糊化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8.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橄榄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7种食用植物油的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的红外吸收光谱在吸收峰的位置及吸光度上均与其他种类的植物油有区别,以3005~3009 cm-1、1117~1121 cm-1处的吸收峰作为种类区分。模拟掺假过程,向橄榄油中掺入其他6种不同比例的低价值植物油后,发现1097、3005 cm-1处吸收峰的峰面积与掺假百分比呈线性关系。此外,对7种食用植物油180℃加热2 h后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发现968、1097 cm-1处的吸收峰变化趋势有差异,橄榄油呈上升趋势而其他种类的植物油则呈现下降趋势。掺假橄榄油加热后谱图分析发现3005 cm-1处的峰面积有所降低,但与掺假百分比仍呈线性关系,掺入5%低价油,3400~3650 cm-1区域呈明显增加趋势,据此可以鉴别掺假量低至5%的橄榄油,这为橄榄油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