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推广应用,总结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通过2012—2014年国家区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以及抗病性等特性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苏薯24号’在2012—2013年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3534.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1130.0 kg/hm2,淀粉产量7549.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27%,增产显著;平均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为33.08%和22.41%,分别比对照‘徐薯22’高2.84和2.47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长江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1204.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194.0 kg/hm2;平均淀粉产量 6883.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3.28%。该品种2015年2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苏薯24号’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抗病和耐储藏性好,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最后,笔者提出了高淀粉甘薯品种的选育策略是培育骨干亲本与创建核心种质,组配优势群体且加大选择压力,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6.0万、6.75万、7.5万、8.25万、9.0万株/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对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和单株主茎数呈增高趋势、主茎粗呈下降趋势。不同密度对马铃薯单株薯块数、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有一定影响,而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陇薯9号在张掖市种植的最佳密度为7.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平均产量达62674.4kg/hm~2,单株结薯数达到7.7个,单株产量0.98 kg。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5个密度水平对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呈增高趋势,商品薯率呈递减趋势,密度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陇薯8号在张掖市种植的最佳密度为7.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平均产量达62674.4kg/hm~2,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表现最优,其田间种植垄株距为110cm×24cm。  相似文献   

4.
高产田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高产田氮磷钾肥处理及氮磷钾效应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秦油2号’和‘中油821’品种为材料,设置施纯氮0、180 kg/hm2,磷(P2O5)和钾(K2O)各为0、90 kg/hm2,采用裂区设计,分析了N、P、K以及互作效应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比对照(空白)增产25.7%,比单施N、P、K分别增产21.6%、18.0%、37.9%;两个品种的产量均以N 180 kg/hm2+P 90 kg/hm2最佳,‘秦油2号’为3850.70 kg/hm2,‘中油821’为3096.26 kg/hm2。‘秦油2号’在9个处理中都比‘中油821’极显著增产,平均增产22.2%,是营养基因型差异所致;综合效应分析得出氮磷交互效应对产量具有正向作用,但未达显著水平,而氮磷各自效应明显。进一步剖析增产原因,氮磷交互效应对‘秦油2号’单株角果数影响较大,对‘中油821’的株高和千粒重增加显著;磷的单独效应对‘秦油2号’的千粒重和‘中油821’的单株角果数影响最明显。本研究表明,氮磷配施的产量显著高于单施,配施增产主要原因是各自单独效应的累加;关中高产田氮肥用量180 kg/hm2、磷肥90 kg/hm2。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旱作区马铃薯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的美称。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的需求,试验选用20个马铃薯品种(系),以‘陇薯7号’为对照,进行抗病性、农艺性状与丰产性等综合性状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甘肃省榆中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该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陇薯10号’、‘陇薯7号’、‘陇薯12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商品性、抗旱性、抗病性与丰产性,以‘陇薯10号’产量最高达到36 175.90 kg/hm2,较CK增产9.05%,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而从商品性与口感考虑,应适当扩大种植‘陇薯7号’、‘陇薯12号’,并进一步在当地进行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6.
炭基肥对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物炭与化肥混合加工制成的炭基肥具有改良土壤,保水保肥,延长肥效的作用。为了给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合理施用炭基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0、300、600、900、1200 kg/hm2炭基肥及等量N、P、K化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基肥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逐渐增加。炭基肥施用量300、600、900、1200 kg/hm2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26.01%、34.77%、43.39%、49.71%,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200 kg/hm2的炭基肥施肥量下,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大薯率均高于对照。块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支链淀粉含量、淀粉总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但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各炭基肥处理均可降低块茎还原糖含量,且600、900、1200 kg/hm2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等量N、P、K条件下,施炭基肥的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大薯率、产量、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效益均高于化肥,还原糖含量低于化肥。炭基肥施用量为1200 kg/hm2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最好,是适合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引进5个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于张掖市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在122~141 d,其中生育期最长的是陇薯8号,为141 d,较陇薯3号(CK)延长12 d。植株株高最高的为青薯2号,105.2 cm,较对照高15.7 cm。经产量分析,庄薯3号产量最高达到49 775.3 kg/hm2,较陇薯3号增产13.7%,青薯2号产量最低。庄薯3号淀粉含量为20.6%,与其他品种比较,庄薯3号产量高、淀粉含量较高。经试验初步得出,庄薯3号适合于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新品种民薯2号是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于2000年在青海省民和县小白花品种中筛选而成。2007~2008年,参加青海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885.75kg/hm2,比对照品种大西洋增产91.68%,比青薯6号增产16.38%;在青海省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5941.5kg/hm2,比对照青薯6号增产19.31%。全生育期150±7d,其植株农艺性状好、生长势强、茎秆粗壮,叶色较深,枝叶繁茂,结薯集中,薯块整齐,长圆形,芽眼较浅,黄皮黄肉,商品率高;块茎淀粉含量18.00%,维生素c含量26.23mg/100g,粗蛋白含量2.00%,还原糖含量0.172%,干物质含量21.06%……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系),以21份马铃薯品系和黑龙江垦区2个主栽品种垦薯1号、大西洋为试验材料,测定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环境与基因型极显著的互作关系(P<0.01),但基因型影响效应大于环境因素(P>0.05);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为17 552~49 639kg/hm2,淀粉含量13.17%~19.66%,淀粉产量2428.17~8792.31kg/hm2,直链淀粉含量13.21%~21.30%;通过与对照品种比较,从21份马铃薯品系中筛选出高产、稳产、高淀粉含量和高淀粉产量的品系4份。结果为选育高淀粉含量、稳定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29-135
为了探讨不同亚麻品种在南方的生态适应性,提高亚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笔者对7个亚麻及2种耕作方式的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倒伏率等8个相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免耕处理较旋耕处理原茎增产9.45%、种子增产0.37%;‘晋亚10号’产量综合排名第一,原茎产量为5285.98 kg/hm2,种子产量为402.7 kg/hm2,‘轮选2号’产量综合排名第二,原茎产量和种子产量依次分别为:5225.95 kg/hm2和375.19 kg/hm2,其中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有‘晋亚10号’和‘轮选2号’,5级倒伏率为0。由此可见,洞庭湖区可选用抗倒性较强的品种‘晋亚10号’和‘轮选2号’,并可采用免耕措施,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川中丘陵区旱地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以鲜食型紫色甘薯品种‘南紫薯008’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测定紫色甘薯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套作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南紫薯008’群体叶面积指数有升高的趋势,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商品薯率、干物质率、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鲜重则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T/R则随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密度间表现有所差异。公顷种植密度在3.5×104~4.0×104株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较高。套作条件下‘南紫薯008’最高鲜薯产量为11816.9 kg/hm2,约为其净作产量的42.6%~53.1%。川中丘陵区旱地套作条件下紫色甘薯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5×104~4.0×104株/hm2。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索最佳的化肥农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以期提升马铃薯产量及品质,进而指导实际生产。本研究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了4个肥料处理,每个肥料处理又设A、B两个农药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处理2减施化肥、增施商品有机肥(750 kg/hm2),可改善品质,较对照增产6460.2 kg/hm2;处理3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菌肥(300 kg/hm2),改善了马铃薯的部分品质;处理4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腐殖酸肥(45 kg/hm2),可改善品质,增产32.24%;农药处理未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试验证明,处理4在减少化肥用量、增施腐殖酸肥后增加马铃薯结薯数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绵紫薯9号’适宜的施肥量,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氮、磷和钾施用量对‘绵紫薯9号’鲜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根鲜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的回归项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干物质率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的回归项未达到显著水平。3种施肥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素>磷素>钾素,对块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钾素>氮素>磷素。鲜薯产量大于37500 kg/hm2优化施肥量:氮素207.27~218.22 kg/hm2,磷素97.18~147.11 kg/hm2,钾素207.27~218.22 kg/hm2;块根花青素含量大于102 mg/100 g以上优化施肥量:氮素126.16~158.43 kg/hm2,磷素110.13~136.74 kg/hm2,钾素119.62~151.69 kg/hm2。  相似文献   

15.
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晋西旱作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和3个播期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并且决定了玉米产量。综合分析可知‘:先玉335’和‘大丰30’在67500株/hm2和5月中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914.17kg/hm2、13487.67kg/hm2‘;福盛园55’在75000株/hm2和4月下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为16114.37kg/hm2,本研究为3个玉米品种在本地区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福建企业开发马拉维花生产业需要,2013—2014年引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6个花生品种(系),结合马拉维4个品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和大面积种植,在马拉维共和国进行品种比较和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雨季,7个参试品种品比结果,荚果产量1150.05~2943.75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2943.75 kg/hm2,cg-7(CK)产量最低,为1150.0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4.78%~155.98%。籽仁产量654.45~1845.6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1845.6 kg/hm2,cg-7(CK)最低,为65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5.67%~182.0%。干季,7个参试品种荚果产量2344.5~3559.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3559.5 kg/hm2,cg-7(CK)最低,为23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7.81%~51.82%,籽仁产量1428.0~2335.0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2335.05 kg/hm2,‘福花9号’最低,为1428.0 kg/hm2,除‘福花9号’籽仁比cg-7(CK)减产6.44%外,其他5个品种比cg-7(CK)增产29.85%~52.99%。干季,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马拉维的4个品种荚果产量1900.5~ 3213.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3213.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900.5 kg/hm2,籽仁产量1016.7~2307.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2307.0 kg/hm2, 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016.7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6个花生品种生活习性等方面均适应于马拉维的生态条件和粗放的栽培习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花生栽培技术也适合马拉维4个花生品种,并取得高产。初步探明,利用马拉维湖等湖岸周遍特殊的生态环境,只要花期空气湿度≥50%,满足花生开花受精的生理需求,采用人工灌溉措施,可以在干季发展花生生产,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新单系列玉米品种籽粒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产量性状的变化趋势,以新乡市农科院2003年以来审定的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遗传基础、杂优模式、品质性状以及群体、个体生产力。结果表明:13个玉米品种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2种,9个品种杂优模式为改良Reid×唐四平头,4个品种为外来种质×唐四平头。品质分析中,‘新单28’、‘新单38’、‘新单66’粗淀粉含量高,‘新单61’、‘新单65’和‘新单68’的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高。粗脂肪含量和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0,粗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1。产量分析表明,‘新单22’单株生产力最大,‘新单33’单株生产力最小,‘新单58’的群体生产力最大,‘新单28’的群体生产力最小。群体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密度为75000株/hm2时的群体生产力较45000株/hm2高62.9%,平均每公顷增加7500株产量增益为12.97%。单株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开始呈下降趋势,增至60000株/hm2后逐渐平缓,低密度时单株生产力较高密度高5.5%。外来种质×唐四平头杂优模式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在品质上优于改良Reid×唐四平头模式选育的品种,且耐密性也显著增加,群体生产力也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8.
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宜连城县种植的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龙岩7-3’为对照,2012年秋季引进5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薯块的营养品质、甘薯干和油炸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伟祥1号’鲜薯产量最高达41.9 t/hm2,比对照‘龙岩7-3’增产25.8%。‘济薯18号’鲜薯产量为31.6 t/hm2,与‘龙岩7-3’相当。‘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甘薯干,不仅在工艺稳定性、口感、色变等综合指标,均接近‘龙岩7- 3’,而且在产品的形态、色泽、透明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加工甘薯干的紫薯品种。‘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油炸薯片,含油率适中,膨化度高,产品品质与对照‘龙岩7-3’相当,可作为加工油炸薯片的紫薯品种。‘福薯9号’、‘泉紫薯1号’和‘宁紫薯1号’的薯形美观,营养品质高,食味粉香,适合优质鲜食和加工甘薯全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