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strodia Antifargal Protein ,GAFP)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天然彩色棉主栽品种和高代系,转化后代经卡那霉素初筛、分子检测、综合农艺性状选择,获得整合了GAFP的彩色棉花新品系.对其进行了室内抗枯萎病性鉴定和田间人工病圃抗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彩B5-8相对病指4.93,为高抗枯萎病类型,彩B5-3相对病指7.75、彩B5-9相对病指8.09,为抗枯萎病类型;彩B5-7枯萎病、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9.95和19.13,既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是一个兼抗类型,彩B5-2相对病指19.69为抗黄萎病类型.  相似文献   

2.
吴征彬  刘艳红  王长征  王新军 《种子》2001,(3):50-51,73
对参加1999年度长江流域国家级抗虫棉区试和春棉区试的17个品系种)在人工并且现圃分别进行了棉花抗枯黄萎病鉴定,抗枯萎病鉴定结果,高抗1个,占5.9%,抗组成5个,占29.4%,而病3个占17.6%,感病8个,占47.1%,抗黄萎病鉴定结果,抗级2个,占11.8%,耐病8个,占47.1%,感病7个,占41.2%,参试品系对枯萎病的抗性优于对黄萎病的抗性,但它们的相对抗性指数IR和相对抗病效果ER成显著正相关(r=0.5426*)。  相似文献   

3.
“川棉 2 3 9”是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采用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川 73 7作母本 ,岱1 5作父本杂交 ,经多年病圃筛选 ,综合定向选择培育而成。 1 999年 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1 995~ 1 996年国家抗病区试统一鉴定 ,川棉2 3 9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 ,枯萎病指为 4.0 ,黄萎病指为 1 8.5 5。 1 997~ 1 998年经华中农业大学抗螨性鉴定 ,川棉 2 3 9对红蜘蛛平均受害级数为 1 .2 5 ,抗红蜘蛛。 1 994~ 1 995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鉴定抗棉铃虫Ⅱ级 ,其蕾铃被害率平均 3 5 .45 % ,减退率 1 7.3 5 %。经国家区试中棉所…  相似文献   

4.
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鉴定及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50份陆地棉新品系(品种)进行了抗枯萎病(Fusarium vasinfectum)或抗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鉴定,并从中选择10个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各级病株所造成的籽棉产量损失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有4个品系抗枯萎病,占抗枯萎病鉴定材料(40份)的10.0%;耐病27个,占67.5%;感病9个,占22.5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培育的抗黄萎病新种质BD18,经6年北京人工黄萎病圃和8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8个单位27次抗黄萎病鉴定,平均病指11.65,属抗病类型,接近高抗水平;高抗枯萎病,中抗棉蚜,早熟不早衰。经8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6个单位作抗病亲本利用,已育出一批抗黄萎病性能好的材料和新品系。  相似文献   

6.
棉花抗黄萎病新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棉黄萎病菌系及枯萎病菌系,对新种质川737、川2802进行病圃抗性鉴定及不同区域的抗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川737、川2802对我国棉黄萎病三大生理型11个不同菌系的抗性均好,又抗落叶型棉黄萎病,并高抗棉与枯萎病,是我国抗棉黄萎病多菌系,且高抗枯萎病的新抗源种质,在棉花抗病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和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1特征特性 豫棉杂1号是河南省内黄县棉油办和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联合选育的三系棉花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4003。豫棉杂1号生育期125~128d.属中早熟品种,株高100cm左右,株型偏紧凑、塔型、透光性好,正常叶、叶色浓绿、长势旺,果枝16.5台/株,单株结铃35个。结铃性强、铃卵圆型、单铃重5.8~6g,子指10.1g,衣分41.1%,吐絮畅而集中,易收摘,纤维洁白。枯萎病指0.56.高抗枯萎病:黄萎病指18.6,属抗黄萎病品种。  相似文献   

8.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用抗枯萎病新洋76—75,与该场选育的泗阳791杂交有成。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泗棉3号.1产量表现:省区试平均87.7公斤/亩,居参试品种之首,是江苏省1982年以来参加区论中产量突破泗棉2号的棉花高产品种:在通州市1992~1993年抗病棉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6.1公斤/亩,比盐棉48增产19.23%,比苏棉3号增产9.13%。2抗枯萎病性:1991年沿海地区所新洋试验站签定,其病率、病指均为0。1992年省区试、沿江地区所、省农科院经作所的人工病回抗枯鉴定结果平…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野生种系籽棉性状和枯萎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泗军  季道藩  许复华 《种子》1994,(3):6-8,12
对陆地棉8个野生种系的178份材料进行籽棉性状、纤维特性及枯萎病抗性鉴定和分析,试图筛选出抗性强、纤维品质良好的材料。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种系的种子普遍较小,种子大小变异较明显。178份野生种系的平均籽指(百粒种子重)为7.37±1.17克,比40个陆地棉栽培品种的平均籽指9.68±0.74克低23.86%。在8个种系中,yucatanese的种子最大(8.64克),mane-galante最小、(6.81克)。野生种系的纤维有白色和棕色2种类型;种子短绒有白包、绿包和棕色3种类型。据8个野生种系中部分材料纤维品质的测定,2.5%跨距长度为20.6-27.0毫米。比强度为20.1-24.9克/特克斯,马克隆值为3.5—5.2,其中纤维强度大多数高于栽培品种。对178份野生种系采用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生理型I进行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野生种系对枯萎病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发病率变幅为0%—100%,发病指数为O.00—0.83。其中有4份材料表现免疫(发病率为0),8份表现高抗(发病率为0.1%-10%)。在8个野生种系中都可筛选支高度抗病的材料,但以野生种系mane-galante,punctatum和palmeri的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8个陆地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黄萎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萎病高抗品种新陆早33和易感品种新陆中36为对照,采用无底营养钵浇根和田间自然病圃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用发病率、病情指数、抗指、抗效4个鉴定指标为依据,在新疆植棉模式下对来源于同一背景的8个陆地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初步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抗指所鉴定的反应型与病情指数鉴定的反应型一致,抗效的鉴定反应型的标准要低于抗指的鉴定反应型标准,花铃期的鉴定标准要低于苗期的鉴定标准;代号为CSSL155的置换系的反应型为抗病类型,可以作为抗病品种资源进行利用;对苗期的鉴定指标和花铃期的鉴定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可以用苗期的鉴定预测成株期的发病情况,为常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发病症状 棉花枯萎病又称半边黄、萎蔫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红叶型等;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林玲  张昕  邓晟 《棉花学报》2014,26(3):260-267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已成为当前我国棉花可持续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该病害为土传种传维管束病害,具有病原菌寄主范围广,防治困难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其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全基因组测序与致病机制、微菌核形成与萌发机制,寄主的抗病分子机制以及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慢病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在河南省新乡县李台基地重病田,通过定株定时调查发病情况和各单株的产量结构,研究了不同抗病性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慢萎性。结果表明,若单纯以8月下旬的病情指数为标准,不少品种的抗病性均不理想,但从黄萎病发展历程分析,则发现有一部分耐至感病品种,其病情发展缓慢,对产量的影响也达不到显著水平。为此,提出棉花品种存在对黄萎病的慢病性,简称棉花品种慢萎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70年代以来,在棉花黄萎病发生与防治、病害消长动态规律、病原菌“种”和致病类型分化、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确定及病菌致病机理、抗病性机制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并提出了加强对黄萎病防治研究与继续深入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主产棉区黄萎病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取我国12个省主产棉区26个菌系gDNA的基础上,采用OPY和OPB两组随机引物,对这些菌系的基因组进行了PCR扩增和在分析,40个引物中,12个引物扩增扩增出满意的适合于分析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将26个菌纱分为A、B两个群,Va菌系属于单独的A群,B群则包括了所有的大丽轮枝菌系。B群又分为Ba(Cs、Yc)及Bb两个亚群。Bb亚群下面分3个组,Bb1(AV2、AV3及Ly)、Bb2(Sa、  相似文献   

16.
哈茨木霉TH-1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平板对峙法、杯碟法和显微观察法研究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H-1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TH-1菌株与病菌对峙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加入TH-1菌株孢子悬浮液,对供试棉花枯、黄萎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TH-1菌株的代谢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对枯萎病菌几乎无抑制效果;显微观察发现,TH-1菌丝与枯、黄萎病菌的菌丝平行生长、产生附着胞结构附着于病菌菌丝上,或穿透病菌菌丝使病菌菌丝发生裂解.上述结果说明,哈茨木霉TH-1对供试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拮抗机制主要是营养和空间竞争及重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半野生棉抗黄萎病筛选及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陆地棉7个野生种系的220份材料进行黄萎病菌的抗性筛选,用8份不同抗性材料进行了根系分泌物分析。从220份材料中筛选出18份抗黄萎病材料。根系分泌物研究表明,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其则有促进作用。另外通过对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发现,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少于感病品种,并且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少于感病品种。同时发现,精氨酸为抗病品种特有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种子蛋白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4种感枯萎病棉花及其抗病后代的种子蛋白。棉花种子蛋白主要有分子量约为14KD、16KD、23KD、27KD、30KD、34KD、41KD、46KD的8种组分。抗病类型及其相关的敏感品种间,种子蛋白组分差异甚微,但蛋白组分量有较大差别.其中抗病类型的α-和β-,尤其是β-组分显著高于敏感品种.α-及β-组分不含二硫键,它们含量的增加可能与棉花抗枯萎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棉花黄萎病菌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详述了棉花黄萎病菌从发展(1914年)至目前,在种、生理型、生理小种的鉴定,营养体亲和性,形态及变异,寄主范围,土壤分布及监测,致病机制,生理生化,同功酶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