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优质三系杂交香稻黔香优302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黔香优302是用香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粤丰A与香型优质恢复系黔香恢302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香稻。2003~2004年参加贵州省水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区试平均产量8.13t/hm2,比对照汕优63低2.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4t/hm2,比对照金优63增产3.37%。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耐寒性强,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标准,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香优302在贵州省内外示范推广,产量与一般杂交稻相当,栽培试验最高产量11.84t/hm2,其香型稻谷和稻米的商品价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1母本直播制种的优点 1.1增产显著 育苗移栽一般用种量为45~56kg/hm2,秧龄18~20d,5.5~6.5叶左右移栽,栽培密度为50万穴/hm2左右,基本苗150万~180万/hm2,成穗270万~300万/hm2.采用直播技术一般用种量为55~60kg/hm2,属于超稀播量,营养面积大,个体发育好,低节位分蘖多,成穗可达330万/hm2以上,比移栽田多30万~60万/hm2;而且主穗差异小,抽穗整齐,开花集中,增产增益较为明显.2000~2001年全县协优559制种,直播田平均单产为2.93t/hm2,移栽田为2.70t/hm2,增产0.23t/hm2,增幅达9.2%.经多年实验对比,水直播一般比育苗移栽增产6%~12%.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抗旱甘蔗品种(系)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宜山地甘蔗栽培的抗旱优良品种,解决山地甘蔗发展因干旱胁迫而面临着单产和糖分不高等问题,在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实际栽培条件下,开展6个抗旱甘蔗品种(系)的种植比较试验研究,并采用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2个主要指标对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的抗旱性能较好(高产和高糖),3个品种的蔗茎产量依次为97.80、83.05、72.40 t/hm2,分别为对照种产量(‘新台糖22号’,88.16 t/hm2)的110.93%、94.20%、82.11%,蔗糖产量分别为11.01、11.30、10.58 t/hm2,比对照种的蔗糖产量(9.95 t/hm2)分别增产10.65%、13.57%、6.33%。因此,‘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可初步作为山地甘蔗的抗旱优良品种,其宿根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在种子田行间套种白三叶和紫花苜蓿,以研究其对黔草2号苇状羊茅翌年种子产量和草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间套种豆科牧草可使黔草2号苇状羊茅株高增加15.5 ~28.5 cm,稳长增加2.8 ~3.0 cm,籽粒饱满度增加6.4~7.2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21 ~0.28 g;鲜草和种子产量比未套种的分别增产47.83% ~ 76.80%和60.4% ~ 73.9%;紫花苜蓿地下生物量及根系体积分别增产2.61 t/hm2和4 287.75m3/hm2,白三叶分别减产3.07 t/hm2和3 062.85 m3/hm2;套种豆科牧草后粗蛋白含量达19.50% ~ 20.60%,草地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5.
云引4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0年从澳大利亚引进,通过多年的适应性研究、试验筛选而出的中晚熟高产高糖品种,该品种新宿萌芽、分蘖皆好,有效茎多,丰产性突出.经国家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云引4号平均蔗茎产量106.86 t/hm2,比新台糖10号( ck1)增产8.11%,比新台糖16号或闽糖70-611( ck2)增产18.78%;11月至次年2月平均糖分14.98%,峰值可达16.5%以上;含糖量达15.63t/hm2,分别比ck1、ck2增产9.0%和16.04%;适应性较广,在云南、广西、广东等气候类型相近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6.
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粤糖96-86的选育与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糖96-86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糖85-177为母本、崖城野生蔗F2代粤糖74-14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糖能兼用品种.多年新、宿41点次试验,粤糖96-86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分别为109.25 t/hm<'2>和16.91t/hm2,比ROC 10增产33.8%,增糖36.9%;11月~翌年1月平均甘蔗蔗糖分15.47%.比ROC 10提高0.35个百分点.有效茎数和茎长是影响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对蔗茎产量贡献最大.高产栽培上应侧重有效茎数和提高植株的高度.产蔗量75~105 t/hm<'2>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5.55万~6.75万条/hm<'2>,茎长在240~265 cm,茎径在2.79~3.17 cm;产蔗量105~135 t/hm<'2>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6.75万~7.95万条/hm2,茎长在260~285 cm,茎径在2.77~3.11 cm.  相似文献   

7.
从广西和贵州省热作所引种10个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到贞丰和望谟蔗区进行试种扩繁和种源基地建设,以桂糖11号和F134为对照,经2000~2003年在坝地和旱坡地的新植蔗和宿根蔗试种鉴定:10个品种平均含糖量超过双对照,比桂糖11号增长0.88~2.29个百分点,比F134增长1.34~2.75个百分点;10个品种蔗茎产量和理论产糖量均超过F134,增产8.8%~80.3%,增糖19.26%~103.48%;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依次是:桂糖17号、RB 72-454、新台糖22号、桂糖16号、新台糖23号、黔糖4号、新台糖25号和粤糖93/159,比桂糖11号增产8.6%~25.7%,比F134增产55.7%~80.3%;其余2个品种新台糖21号和农林8号比桂糖11号减产;10个甘蔗新品种均表现高产高糖性状,在贵州蔗区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到2004年,高产高糖甘蔗新良种种源基地建设已达1998 hm2,可提供种源15万t以上.  相似文献   

8.
黔引07-01甘蔗新品种引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引种品比试验中,黔引07-01表现出苗率高、分蘖力强、植株均匀一致,生长势优良,抗倒伏,高产早熟高糖。平均产量为8998.4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增产661.7 kg/667 m2,增幅达8%;较F134(ck2)增产2649.1 kg/667m2,增幅达42%。成熟期平均含糖分为16.62%,比桂引9号高1.37个百分点,比F134高2.02个百分点。蔗茎含糖量1495.5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224.2 kg/667 m2,增幅为17.64%;较F134(ck2)高568.3 kg/667 m2,增幅达61.29%,是一个具有增产增糖双增优势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湄潭县黔黄油21号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明  张军  张文秀  杨宇  魏忠芬 《耕作与栽培》2009,(5):64-64,F0003
2008—2009年在湄潭进行了黔黄油21号集中连片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示范面积为23hm2,示范区最高产量达到251.2kg/667m2,平均产量为230.8kg/667m2,比计划单产增产30.8kg,平均增产15.4%。与邻近非示范区油菜籽平均产量128.6kg/667m2相比,增产102.2kg/667m2,增加产值367.92元,示范区累计增加产值达到12.6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新组合黔两优58高产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德强  周维佳  江学海  谌生慧 《种子》2004,23(10):83-85
黔两优58系用2136 s与明恢86组配而成的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经2002~2003年示范种植,单产分别达10.53t/hm2、11.44t/hm2.本文根据黔两优58高产特性,从培育壮秧、适时移栽、科学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甘蔗应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蔗上进行氨基酸多元叶面肥施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多元叶面肥能够促进甘蔗生长,具有增产增糖增效的作用;各处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以氨基酸浸种6小时加苗期喷施3次效果最显著,增产达到112.79t/hm2,比对照增加16.62%,增加收入4096元/hm2。综合分析,建议施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采用浸种与叶片喷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因素 (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 )与“黔油 1 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 :氮、磷肥施用量和密度是主导因素 ;各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 ;各栽培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Y =a bx cx2 ;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角粒数、千粒重间的关系为Y=a bx ;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黔油 1 0号”的最适播种密度为 1 1 .6 0 5 8~ 1 2 .80 5 8万株 /hm2 ,N ,P2 O5最适施用量分别为 1 72 .45 6 7~ 1 94.5 487kg/hm2 和 1 1 2 .46 97~1 2 6 .877kg/hm2 ,K2 O的最适用量为 74.6 0 36~ 92 .6 1 1 6kg/hm2 ;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 9.71 5 5~ 1 1 .5 1 5 5kg/hm2 。在这一组合措施条件下 ,“黔油 1 0号”可获得 2 45 0 .0 0kg/hm2 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花生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以黔花生4号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剥壳、带壳播种,覆膜、露地,垄作、平作等栽培处理。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的处理出苗时间较露地栽培提前5~10d,成熟期提前9d;花生剥壳播种较带壳播种提前5d出苗,出苗率明显高于带壳播种;本试验花生剥壳播种平作,覆膜栽培产量最高为275.78kg/667m~2,而花生带壳播种平作,覆膜栽培纯收益最高可达1 650.14元/667m~2,投产比最优为1∶4.54。大田生产中可积极推广应用花生带壳播种平作覆膜栽培技术,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莉 《种子世界》2011,(9):37-37
我州冬小麦播种面积较大,占全州耕地面积的50%,多年来农民用种量较大,因群体密度大,丰产田往往出现全优现象造成大幅度减产,通过精耕细作精量播种省种120~150kg/hm2,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个体效益,提高冬小麦的抗倒能力来达到丰产目的,笔者通过进行不同播量对比试验,用种量150~180kg/hm2为宜,比常规增产750~1500kg/hm2。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从广东、广西甘蔗研究所引进甘蔗新品种(系)粤糖00/236、桂引9号、桂糖00/122、96/154、96/211进行品比试验及示范,经1年新植结果表明:5个品种(系)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抗性均优于F 134(ck),甘蔗产量在7 814~11 314 kg/hm2之间,蔗糖含量15.41%~16.90%,分别比F 134增长31.9%~90.9%和1.21%~2.63%(绝对值).粤糖00/236示范1.33 hm2,甘蔗产量和蔗糖含量平均为8645 kg/hm2和16.50%,分别比F 134增长45.0%~90.9%和1.96%~2.63%,表现出高糖高产性状具有进一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杂种小麦生产用种量,加快新品种新冬43号的示范推广,设置了机械精量穴播和条播两种播种方式3个种植密度,进行田间取样考种和实收产量核算。结果表明,新冬43号精量穴播较传统条播降低播种量50%~62%,田间出苗率提高24%~28%,增产579~639 kg/hm2,节本增收2 655~3 090元/hm2;精量穴播有利于杂种小麦个体优势与群体优势协调,表现出明显的节种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学宽  刘家勇  杨洪昌  赵俊  赵培方 《种子》2012,31(2):111-113
云蔗99-91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早熟、高糖、蔗茎粗壮均匀整齐、工艺性状好、纯度高.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单产89.5 t/hm2,比对照种( ROC 16、ROC 22)减产3.8%;甘蔗平均合糖分15.95%,比对照种高0.77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4.6 t/hm2,比对照种增糖6.1%.高抗黑穗病、花叶病,耐旱性好,适宜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地、水浇地和旱坡地种植.于2010年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杂交油菜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以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免耕栽培因子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黔油22号在金沙县产量达180kg/667m2以上的免耕优化栽培方案为尿素27.39~37.70kg/667m2,播期9月5日~9月9日,密度7382~8251株/667m2.  相似文献   

19.
<正>1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4.50%。其中:2006年8.35t/hm2,比两优培九增产4.40%;2007年8.62t/hm2比两优培九增产4.60%,均增产极显著。2008年在荆州区太晖村种植0.76hm2,平均产量8.97t/hm2,高产田块超过9.75t/hm2。2008年在石首市、公  相似文献   

20.
大蒜、花生是宁陵县的优势作物.近几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县采用地膜覆盖大蒜套种花生栽培模式,平均蒜头产量22500 kg/hm2,蒜薹产量45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5400 kg/hm2,经济效益6.75万元/hm2左右.该栽培模式为大蒜优质高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级商品蒜占90%左右,增产蒜头30%左右,增产蒜薹20%左右;使花生的播种期比麦垅套种提前15~20 d,比麦后直播提前30~40 d,收获期提前10~15 d,增加花生荚果产量20~30%.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