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为我国特色的水果,营养价值高。果实中枇杷核占比较大,其综合利用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利用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了枇杷籽中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及在贮藏和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在40℃时提取60 min,提取率为2.5%。为进一步考查苦杏仁苷的稳定性,对比了新鲜的枇杷籽在60℃干燥90 min和105℃干燥30 min后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干燥方法苦杏仁苷的提取率分别为0.17%和0.15%,说明枇杷籽中的苦杏仁苷在干燥过程损失较大,需要低温密封贮藏,以减少苦杏仁苷的损失,促进枇杷籽的加工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胡萝卜为原料,制作低糖果味胡萝卜果脯。在传统生产工艺中增加了缓冻预处理工序,果脯加工工艺的优化结果为:在-18℃下冻结6h,不仅能较好地促进渗糖,而且口感较佳;渗糖液添加组分为:25%的蔗糖,25%的淀粉糖浆,0.4%的柠檬酸,1.2%的鲜橘皮和0.4%的明胶;采用60~65℃恒温鼓风干燥6—7h,以1.0%的海藻酸钠胶体浸泡1min后继续干燥1-2h,制得成品的色、香、味、形俱佳。  相似文献   

3.
应用热水提取法、酶解法、超声波提取法3种方法,从半叶马尾藻中提取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分别确立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热水提取法的最佳工艺为:水浴温度85℃,pH值2.0,水浴时间5h,料液比1:30;酶解提取法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50℃,时间2.5h,酶用量l%,pH值4.8,料液比1:30;超声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0min,温度80℃,功率300W,pH值2.0,料液比1:30。3种工艺的多糖提取率分别为:热水提取法4.50%,酶解法6.13%,超声波法10.55%。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法制备低DE值麦芽糊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基质的低DE值麦芽糊精的酶解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生产低DE值麦芽糊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化温度105℃,酶解温度92℃,酶用量0.1-0.2g/kg干物,酶解时间40-50min,淀粉浆质量分数15%-20%,麦芽糊精的DE值达到7.0以下,并对低DE值麦芽糊精保持透明度提出了组分要求和最高浓度要求,为其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水分粮食解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1%、18.2%水分籼稻谷及17.1%、20.9%水分玉米在20℃60%RH,20℃70%RH,25℃60%RH,25℃70%RH条件下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原粮水分越高则解吸速度越快,粮食的解吸速度随时间递减,40小时基本达到平衡,64小时内解吸完成;解吸平衡水分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与原粮水分无关。粮食的吸附滞后现象明显存在,粮食容易出现过干燥,采用可移动立式通风管通风干燥时,从避免过干燥的角度考虑,每通风40小时左右向上移动一次立式通风管比较适宜。为了保持粮食的原始品质,应控制未干燥层的粮食温度。  相似文献   

6.
新采集的人参干籽含水量7.8%,硅胶干燥脱水使其含水量分别降至5.0%和3.0%。经过干燥脱水的种子TTC染色百分率同未经干燥的种子相比,没有差异,均为100%,脱氢酶活性略有升高。3种含水量的种子在室温,0℃和~10℃保存一年后,各处理之间的TTC染色百分率没有明显差异,均在90%以上。在3种温度保存1年后,含水量7.8%的种子脱氢酶活性均最低。试验证明只要干燥脱水方法得当,人参种子含水量降至3.0%,不损害种了生活力,并可在-10℃低温保存,具有同正常型种子一样的对干燥和低温的忍耐能力,应该划为正常型种子。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淀粉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聚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0min、淀粉糊化与单体量为淀粉量的4倍、单体配比为3:2、引发剂用量占单体0.5%、交联剂用量占单体0.08%时,共聚物吸收率最大,在去离子水和1%NaCl溶液中吸液率分别为450以、128g/g。  相似文献   

8.
以五常稻花香2号大米为原料,优化碱法提取大米淀粉的工艺,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大米淀粉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7,氢氧化钠添加量0.5%,水解温度40℃,水解时间2h时,蛋白质残留率为0.43%.  相似文献   

9.
小麦种子超干燥储藏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将小麦(Trittivumaestivum)种子用硅胶分别干燥至6.0%、5.0%、3.6%、3.0%和2.2%,然后密封于铝箔袋中分别储藏在45℃,室温和0℃,对储藏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进行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的储藏安全水分下限为5.0%,因此,超干燥没有提高小麦种子储藏寿命的作用。但是,适度干燥对于延长种子储存寿命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保鲜与加工》2007,7(5):21-21
1山野菜保绿保脆方法(1)配制保绿剂,将强化麦饭石75%~85%,蔗糖24%~12.4%,可溶性淀粉0.9%~2%,柠檬酸0.1%~0.6%,按重量比称好混和均匀制成保绿剂;(2)将保绿剂按重量比0.1%~0.5%加入到99.5%~99.9%的水中加热至70~100℃;  相似文献   

11.
枇杷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总结了以枇杷果肉为原料的枇杷饮料、枇杷果酒及枇杷罐头等目前现有的枇杷食品的加工,以及以枇杷果核为原料的功能性成分的加工,阐述了枇杷果实的加工研究进展,并且对未来的加工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枇杷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主要亲本材料的垩白性状及其胚乳结构电镜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针对杂交稻米品质问题,研究杂交稻亲本垩白形成与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发育以及与淀粉粒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杂交稻米高垩白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对几个应用面积较大的杂交稻主要亲本和两个米质对照品种,按GB/T17891-1999方法调查其垩白性状,对其米粒胚乳结构和淀粉粒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结果】亲本材料间垩白性状差异首先表现在垩白率上,其次为垩白度,最后为垩白面积。高垩白的保持系和桂朝2号垩白主要发生在中、腹部,而相对低垩白的恢复系主要在中部,腹白少或无。垩白度与垩白率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与垩白面积无明显相关性。淀粉粒在米粒横断面上分布的均匀性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较大的相关性,分布越均匀则垩白率和垩白度越小;而长方柱状细胞层数和多少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明显。5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垩白米粒的背部淀粉粒普遍发育良好而中部较差;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腹部淀粉粒的发育形态上。【结论】杂交稻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垩白发生部位有所差异,垩白形成与其淀粉粒的分布有重要关系;中、腹部淀粉粒发育异常容易产生垩白,主要受胚乳细胞生理发育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六个不同产量玉米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玉米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产量品种的籽粒淀粉积累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蔗糖合酶(SS)、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和淀粉分支酶(SBE)是玉米淀粉合成的关键酶,较高的SS、UGPase和SBE活性利于淀粉的积累和粒重的提高。低产品种直链淀粉积累的时间(30 d)短于中产(40 d)和高产品种(50 d以上);低产品种支链淀粉的积累在籽粒充实前期(授粉后20 d)慢于中产和高产品种,但后期差异变小;低产品种籽粒SS活性在授粉后10~30 d高于中产和高产品种,但在授粉30 d后迅速下降且降幅大于高产品种;低产品种UGPase活性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0 d,中产和高产品种则出现在授粉后40 d,且低产品种的UGPase活性在籽粒充实后期明显低于中产和高产品种;低产品种的SBE活性在籽粒充实后期(授粉后30~50 d)明显低于中产和高产品种,而中产品种又低于高产品种,低产、中产和高产品种的SBE活性降幅分别为72.44%、44.54%和30.21%。高产和中产品种籽粒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活性呈“N”形曲线变化,并于授粉后30 d出现第一个峰值,而低产品种为单峰曲线;低产品种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高于中产和高产品种;在籽粒充实全期,3个产量品种淀粉脱分支酶(DBE)活性均迅速下降,不同产量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油、高淀粉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成分积累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以普通玉米为对照, 探讨了高油、高淀粉玉米籽粒淀粉、蛋白质和油分的分布、积累动态及与其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特性, 结果表明, 高油玉米胚/胚乳比较大, 含油率高, 淀粉含量低; 高淀粉玉米反之. 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和油分积累高峰的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积累强度为淀粉>蛋白质>油分. 高油玉米籽粒油分、蛋白质积累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大田遮阴对夏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大田条件下, 以农大108为试验材料, 采用透光率为50%的遮阴网, 于苗期、穗期和花粒期3个时期分别全天遮阴处理24、28和48 d, 于处理后每隔10 d测定一次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 并于成熟后测产。结果表明, 遮阴显著降低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苗期、穗期和花粒期遮阴处理单株生物产量分别较对照(自然光照)降低23.9%、31.4%和38.9%, 籽粒产量分别降低24.6%、35.6%和68.2%。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 叶片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籽粒的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活性都显著降低, 但花粒期遮阴影响最显著, 穗期其次, 苗期遮阴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大田遮阴使玉米产量和淀粉含量降低, 是由于光合下降, 生物产量降低以及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降低, 减少了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转和分配。  相似文献   

16.
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发育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霞  董朋飞  王秀萍  李潮海 《作物学报》2013,39(10):1826-1834
以不耐阴型玉米豫玉22和耐阴型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光照和弱光胁迫2个处理,研究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建成和碳氮代谢的影响,探求弱光胁迫下碳氮代谢与籽粒建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下,玉米籽粒生长发育减缓,败育数增加,体积和干重降低;果穗顶部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全氮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和碳氮比降低;豫玉22胚乳细胞中淀粉粒密度降低,郑单958与对照相近。弱光胁迫下,不耐阴型玉米豫玉22果穗籽粒的生长发育减缓程度大于耐阴型玉米郑单958,同一基因型果穗顶部籽粒生长发育减缓程度大于中部籽粒,耐阴型玉米郑单958在恢复自然光照后籽粒体积、干重、籽粒碳氮含量和碳氮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小于豫玉22,表现出更强的补偿效应。淀粉合成能力和碳氮比的下降可能是弱光胁迫条件下籽粒发育不良以致最终造成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玉米果穗顶部籽粒通常较中、下部籽粒充实差,粒重轻,其机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明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以玉米品种登海11为材料,分别进行春播和夏播试验,观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夏播玉米相比,春播玉米具有较多的每穗粒数、较高的百粒重和产量。虽然产量在春播和夏播间有差异,但两季玉米籽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百粒重、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最大淀粉积累速率、平均淀粉积累速率均表现为果穗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灌浆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酶(St 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果穗上部籽粒AGPase、St S和SBE活性峰值和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果穗中、下部籽粒。相关分析表明,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与AGPase、St S和SBE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玉米果穗顶部籽粒较低的AGPase、St S和SBE活性是其灌浆较差、粒重较低的重要原因。春播玉米粒重较高,与其灌浆期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施氮对夏玉米顶部籽粒早期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施氮水平下顶部籽粒的早期发育状况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明显促进关键酶活性的增强,促进顶部籽粒的早期发育。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顶部籽粒的酸性蔗糖转化酶(AI)、中性蔗糖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淀粉  相似文献   

19.
To manipulat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ize kernel to meet future nee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kernel quality‐related traits is required. In this study,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for the concentrations of grain protein, starch and oil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ree sets of RIL populations in three environments. The genetic maps and the initial QTL were integrated using meta‐analyses. A total of 38 QTL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15 in population 1, 12 in population 2 and 11 in population 3. The individual effects ranged from 2.87% to 13.11%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with seven QTL each contributing over 10%. One common QTL was found for the concentrations of grain protein and starch in bin 3.09 in the three environments and the three RIL populations. Of the 38 initial QTL, 22 were integrated into eight mQTL by meta‐analysis. mQTL3 and mQTL8 of the key mQTL in which the initial QTL displayed R2 > 10% included six and three initial QTL for grain protein and starch concentrations from two or three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aize kernel.  相似文献   

20.
杨煜峰  楼玲仙 《种子》1990,(2):16-19
关于作物生理成熟(PM)的概念,不同作者有不同的定义,有的以种子干重达到最大值为标志,有的则认为当籽粒增重不再明显增加时即为生理成熟。Aksel 等在研究大麦熟期的遗传性时,将75%的穗和稃片失绿定为成熟,Copeland 等曾研究过大麦植株失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