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大豆短叶柄性状的遗传分析和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产一直是大豆育种的核心目标,如何协调大豆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力并提高光能利用率,是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禾谷类作物的"绿色革命"启示大豆育种家考虑从群体、株型以及光能利用方面实现产量的突破[1,2].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14,(3):33-33
<正>在进口大豆强势冲击下,国内的大豆备受冷遇。曾经执着于种植大豆的农民(以下简称"豆农"),难耐连亏多年而被迫放弃了大豆种植,转而种上了经济效益更高的水稻和玉米。大豆售价低被舍弃。黑龙江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其产量约占全国的40%。随着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口,国内大豆的价格和价值难成正比,农民只有顺遂市场改种经济效益更好的玉米等,大豆种植面积逐年萎缩。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解决周口市玉米单作产量低,效益少,大豆种植面积较少的问题,夏玉米大豆同穴混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种业竞争的核心是种子质量竞争,模拟种子质量指标变化动态,旨在适时适量优化质量标准,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以2016—2020年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抽检数据为依据,构建水稻、玉米和小麦种子质量指标的Logistic模型,模拟各指标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7个种子质量指标模型的决定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拟合精度均达到好或非常好水平。基于模拟分析结果,建议种子质量标准中的水稻杂交种纯度由96%提升到97%;水稻净度由98%提升到99%;玉米净度由99%提升到99.4%;玉米发芽率由85%大幅提升到90%左右;北方粳稻和玉米水分标准分别调整为15.0%和13.2%;其余指标不调整或微调。本研究的结论可为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的籽粒产量与经济效益差异,推广合理的轮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连作玉米、连作大豆4种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中大豆籽粒产量较连作大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3.88%和17.55%,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玉米分别高1377元/hm^2和336元/hm^2,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大豆分别高2279元/hm^2和1237元/hm^2,玉米-高梁-大豆轮作年净收益比玉米-玉米-大豆轮作高1041元/hm^2。  相似文献   

6.
浅议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也是国民的重要粮食之一。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不断优化、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原因是玉米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越来越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玉米育种的思路以及目标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玉米育种的发展现状与方向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玉米育种的发展现状、趋势、方向以及加强我国玉米育种的有效举措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豆与玉米间作,研究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运筹氮肥和大豆种子拌根瘤菌均可提高间作大豆产量、品质和效益;大豆种子拌根瘤菌还可增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互补促进效应,减少施氮量,增加复合系统总效益;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等不同指标对应的最大需氮量不同,在确定大豆最佳施氮量时应考虑施氮量与根瘤菌互作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证玉米和大豆产量稳定不仅能够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大豆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基于此,主要论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优势和特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伟  邱强  赵婧 《作物杂志》2015,31(4):81
为了明确不同化控调节剂对杂交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以杂交大豆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选用7种化控调节剂,在初花期进行喷施,分析不同调节剂对杂交大豆生理和农艺性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及玉黄金均使杂交大豆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达5.2%~11.3%;其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矮壮素、玉米矮吨、玉黄金,而缩节胺和乙烯利增产不显著。施用增产的调节剂可显著增加杂交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分枝数、单株荚重、单株粒重,但对节数和百粒重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玉黄金等化控调节剂,可以提高杂交大豆叶片生理机能,均衡冠层发育,优化株型,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纯作水稻高产低效的问题,1999年笔者进行了地膜旱管稻间套大豆种植模式的示范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稻谷产量达6858kg/hm2,大豆单产1026kg/hm2,其经济效益比纯作地膜稻、玉米、大豆增加1500元/hm2左右,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麦肥地玉米大豆间作不同处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三因素试验,研究了麦肥间作套种玉米间作大豆不同处理对玉米、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品质影响最大的是施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品质最大的因素是密度,在麦肥地玉米、大豆间作的情况下,玉米应适当降低密度,注意平衡施肥,选择耐荫大豆品种,同时施用一定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4∶2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当地常用品种齐黄34作对照,选择菏豆33等10个大豆品种,综合考量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筛选出菏豆33、山宁24、祥丰4号、中黄39等4个较为适合当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为当地农户选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粱(Sorghum bieolor(L.)Monch)是世界上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美洲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温带和寒带地区也有种植。从世界范围看,它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第五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公布的数字,2004年世界高粱种植面积为4439万hm^2,总产量为311万t,平均单产1356.7kg/hm^2。  相似文献   

14.
一种改良的快速大量提取禾谷类作物成熟籽粒总RNA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类作物成熟籽粒富含多糖、蛋白质和脂类等成分,传统的提取方法所得的RNA大多不能满足下游操作的需求。此实验利用一种改良的CTAB法对小麦、水稻、玉米成熟籽粒总RNA进行提取,实验步骤简单。RNA得率高,完整性好,电泳条带清晰,OD260/OD280值在1.6~1.8之间。RT-PCR和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该法所提RNA能够满足下游实验操作的要求。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改良的CTAB法对玉米籽粒RNA的提取效果优于小麦和水稻,更适于玉米籽粒R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豆的生长发育很容易受到气象条件影响。气象条件不好,即使种植者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种植技术,玉米大豆的生长发育状况也很可能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玉米大豆的质量和产量,种植人员需要为玉米大豆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方式,论述了气象条件对玉米大豆在不同生育期的重要影响,为提高玉米大豆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玉米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对玉米套作大豆与玉米净作进行产量、经济效益对比。在玉米相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行间套种大豆时玉米群体的株高、穗长、穗行数、百粒重等与净作相比差异很小;净作可以增加有效穗数、行粒数和穗实粒数,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净作比套作增加玉米9.1kg/667m2,而套作比净作增收98.8 kg/667m2的大豆,增加净产值491元/667m2,套作的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7.
玉米耐寒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玉米是对低温逆境较为敏感的重要的禾谷类作物。早春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产量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和创造耐寒玉米种质是减少此种危害的有效途径。耐寒性鉴定则是耐寒育种研究的基础。综述了国内外玉米耐寒性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分析了目前玉米耐寒性鉴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深入开展玉米耐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鑫 《种子科技》2023,(1):30-3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大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方式,阐述了该技术的推广策略,涵盖健全推广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出台优惠政策等,概括了推广该技术对大豆玉米种植的作用,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探究了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种植现状,重点分析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阐述了玉米间套大豆种植技术的优势,并提出有效的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虫害种植技术,通过科学选种、选地,做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从根本上提高种植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总结和归纳了禾谷类作物淀粉结构、类型,胚乳淀粉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功能和代谢调控,并对胚乳糯性和淀粉合成的联系进行了阐述。简要概述了不同作物(小麦、大麦、水稻、高粱、玉米、粟、薏苡等)Waxy基因结构、突变形式和糯性形成机制,并对Waxy的在农业生产和育种等方面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