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晓周 《种子科技》2024,(2):155-157+160
我国作为大豆、玉米生产大国之一,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豆、玉米产能也逐渐提升,但大豆和玉米依然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近些年,我国大豆、玉米进口量逐年增加,如何提高大豆、玉米产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技术可以在保持单位面积内玉米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增收一茬大豆,从而提升种植效益。基于此,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原理与优势,阐述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丰产路径和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通过大豆玉米轮作的方式,在一定区域内合理规划时间种植大豆和玉米,能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及质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探讨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相关技术人员在研发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郭奎 《种子科技》2023,(4):46-4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玉米和大豆两个不同季节作物,使其生长特征相辅相成,达到单位面积玉米、大豆增产的一种集约化农业技术。传统的间作套种虽然可以增加耕地产量,但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且经济效益较低。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能促进作物间的和谐共生,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连续耕作造成的土地钙化和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等问题,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概念,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点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振兴大豆产业,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探索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技术,有效解决了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玉米、大豆"争地"矛盾,在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的同时,恢复大豆生产,还可额外收获大豆1 100kg/hm2以上,相当于单种大豆一半的产量。农科院专家利用大豆、玉米株型育种成果,构建间作组合,在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的同时,还可额外收获大豆,研究出了大豆玉米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高产出和高质量的栽培模式,科学间种大豆和玉米,能有效解决大豆和玉米争夺土地资源的问题,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明显,通过扩间增光和塑株保密等措施,发挥大豆的固养地作用,提高土壤水平,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一茬大豆的经济收入,同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文章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为切入点,分析了该种植模式的种植要点,并且提出了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响应国家扩种大豆油料的号召,解决大豆和玉米争地矛盾,本试验开展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和品种的筛选,选取5个大豆品种和7个玉米品种,设置2种不同的间作模式(模式1:大豆:玉米=8行:4行;模式2:大豆:玉米=6行:4行),以各作物单作为对照。得出以下结论:(1)大豆品种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垦玉4606和新玉77在两种模式下产量相对较高且差异较小,是适宜间作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品种;(2)间作系统内玉米占群体产量的主导地位,适宜的带宽有利于玉米边际效应的发挥,提高间作系统的土地产出;(3)各作物产量较各自单作均有所降低,但大豆玉米间作系统的土地收益与单作大豆相比增加了1.5~1.8倍,而且模式2的收益较高。综上,筛选出适宜新疆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为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为垦玉4606和新玉77号,间作模式选择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研究可为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后续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肖永兰 《种子科技》2023,(14):33-35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物资,也是社会安定的保障。在耕地面积不能扩大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耕地提高粮食产量,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光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应大力推广玉米套种大豆的种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文章分析了玉米套种大豆的必要性,总结了玉米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要点和田间管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较快,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而高于大豆。但是,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倒伏现象发生频繁,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就当前玉米倒伏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解决玉米倒伏问题几点建议。1 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1.1 多雨、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玉米产能,提升大豆自给率,针对吕梁文水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中品种组合选择问题,在 3 行大豆与 2 行玉米间作的模式下,对 3 个玉米品种、3 个大豆品种共 9 个组合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比较玉米、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并对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大槐 88+ 东豆 1 号和恒宇 299+ 东豆 1 号 2 个组合的玉米大豆品种间作土地当量比大于 1,且经济效益较高,因此这 2 组玉米大豆品种可在今后文水地区用于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推广组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对大豆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因此,我国大豆的种植范围较广,品种也较为丰富。尽管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大豆产量不足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粮食安全问题之一。大豆与玉米争地问题也是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矛盾之一。近年来,大豆与玉米共作栽培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基于此,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条件的影响入手,着重介绍了在不同连作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推广技术要点,旨在促进大豆玉米高产、优产,为发展多品种复合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的籽粒产量与经济效益差异,推广合理的轮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连作玉米、连作大豆4种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中大豆籽粒产量较连作大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3.88%和17.55%,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玉米分别高1377元/hm^2和336元/hm^2,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大豆分别高2279元/hm^2和1237元/hm^2,玉米-高梁-大豆轮作年净收益比玉米-玉米-大豆轮作高1041元/hm^2。  相似文献   

12.
陆代平 《种子科技》2023,(17):60-62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耕地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玉米和大豆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在实践中,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土地紧张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也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山区玉米和大豆种植过程中,选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并且多收获1季大豆,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文章主要论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分析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针对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国内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从2022年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收到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农民开始积极利用各种复合型种植技术将2种农作物进行共同种植,以满足市场需求。文章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农业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田间配置,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影响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改变玉米行距、玉米与大豆行距,设置玉米与大豆间作系统中不同的田间配置,以期寻找合适的田间配置。本试验共设3个处理,研究表明,玉米行距5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米行间距55 cm时,对玉米和大豆植株的生理生长影响最小,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也最高,收获后总的田间经济效益也最高;其次是玉米行距4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米行间距60 cm配置;当玉米行距6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米行间距50 cm时,总的经济效益最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纯作水稻高产低效的问题,1999年笔者进行了地膜旱管稻间套大豆种植模式的示范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稻谷产量达6858kg/hm2,大豆单产1026kg/hm2,其经济效益比纯作地膜稻、玉米、大豆增加1500元/hm2左右,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22 年根据大豆扩种任务,云南省保山市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0.333 万hm2(5 万亩),结合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探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思考保山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为该技术在保山市因地制宜推广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证玉米和大豆产量稳定不仅能够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大豆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基于此,主要论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优势和特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豆轮作及氮肥施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岚  杨永  王占海  陈阜  曾昭海 《作物学报》2013,39(11):2016-2022
在大豆开花期分别对3个施氮水平下(0、50和100 kg hm-2)大豆连作(大豆-大豆-大豆)、玉米-大豆轮作I (大豆-玉米-大豆)及玉米-大豆轮作II (玉米-玉米-大豆),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玉米-大豆轮作及施氮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3种种植方式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均呈减少趋势。高氮处理(100 kg hm-2)明显降低了大豆连作、玉米-大豆轮作II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玉米-大豆轮作I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略有降低。玉米-大豆轮作I种植方式可减轻氮肥对其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影响,但施氮明显改变了其细菌群落结构。玉米-大豆轮作II中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受氮肥影响较小。在3种种植方式的土壤中,分布着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及厚壁菌门细菌,其中前两门菌群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赵民强 《耕作与栽培》1991,(1):F003-F003
1990年我们首次组织了玉米与大豆同穴播种试验,这种试验就是将玉米、大豆按比例同穴种植,不仅操作简便,省工省时,而且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量,亩产明显高于清种玉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玉米与大豆同穴种植的经济效果玉米与大豆同穴种植是以玉米为主体作物的间套混种,这种方式的群体结构为玉米与大豆同穴播种,等穴种植,每穴1株玉米2株大豆,充分发挥了两种作物的优势。从附表中可以看出,玉米与大豆同穴播种  相似文献   

20.
西南地区不同套种模式对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作物组合的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寻找作物搭配合理、低投入高产出的套作模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比较了4种套作模式(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小麦/高粱/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的土壤肥力、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差异。连续种植3年后,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维持或得到提升(速效钾除外)。甘薯茬口对全钾、速效钾消耗均较大,需适当提高钾肥用量。小麦/玉米/甘薯的总产量最高,小麦/玉米/大豆模式的大豆单产量最高,小麦的单产各模式无显著差异。不同模式收益表现为,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小麦/高粱/大豆;产投比表现为,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小麦/高粱/大豆。小麦/玉米/大豆收益为14196.41元/hm~2,产投比为3.69:1,均为所有模式中最高,加之大豆茬口可以活化土壤养分,是相对理想的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