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杂种优势在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上的成功利用使这些作物的单产和总产都大大提高。近年来在小麦杂优利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为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带来了曙光。小麦化学杀雄剂的应用,小麦光敏不育性的发现,尤其是K型等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有种体系的创制与完善,标志着我国小麦杂化利用的技术问题正在走向成熟。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选育已上升为小麦杂优利用从研究走向生产的最关键环节。关于小麦的杂种优势,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小麦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是可以开发利用的。但是,不是任何杂交组合都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实际上…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利用我所多年研究选育出的小麦温光敏两系不育系与自育优良品系和中间材料配制的杂优组合在品比试验及大区对比试验中的产量和主要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3.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育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尉 《作物学报》1979,5(4):51-56
<正> 在“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育种”这篇综述中,第一部分论述亚麻、洋葱、甜菜、玉米、高粱的杂优育种与有关遗传问题,第二部分重点讨论小麦与水稻的杂优育种与遗传。1、亚麻在作物中最先发现可遗传雄性不育现象的是亚麻。1921年贝特森报道说,他用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中一种雌性不育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杂种优势已在许多异花和自花授粉作物中广泛运用, 大大促进了主要农作物的生产. 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系及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使杂交水稻三系及两系配套及其应用成为现实 , 为杂优利用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许多启示. 小麦提型雄性不育系的引进, 揭开了我国小麦杂优利用研究的序幕. 到目前为止, 相继引进、发现并成功选育了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麦F2代杂种优势是杂优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小麦F2代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行性,并利用太核矮败小麦不育制种技术,获得F1杂种,F1代自交获得F2代杂种,剔除不育株,用F2代杂种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6.
主要概述了矮败小麦的创制及其遗传特点,并对其杂优利用和轮回选择实践进行了简述.矮败小麦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的优点,发挥了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便于识别的特点,成为小麦育种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利用矮败小麦兼具异交与自交的特性可聚合众多亲本的优良基因,是新品种的"加工厂",可以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郧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北省郧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特安排此次试验,以准确掌握不同小麦品种在我县特殊的生态条件下的特征特性、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等表现,进行综合性状比较。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的小麦品种有我县已大面积种植的郑麦9023、鄂麦23和绵阳28,新引进的品种是科麦9号、绵杂麦168和绵杂麦168一代,  相似文献   

8.
CHA小麦产量因子优势关系分析及育种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绍峰  郭世昌等 《小麦研究》2002,23(1):10-11,20
通过对12个CHA小麦杂优组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优势关系分析,揭示CHA小麦杂种优势表现规律和各种优势对产量表现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平均优势表现大小顺序为:产量>穗数>千粒重> 穗粒数,各优势对产量超标优势的关联顺序为产量平均优势>千粒重超标优势>穗粒数超标优势>穗数平均优势>其它,由此反映出在杂优利用研究中进行亲本选配和强优组合筛选时对群体穗数和千粒重、穗粒数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早优504早优504是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西北植物研究所以八倍体小偃麦为远缘亲本材料,采用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的一个特早熟优质小麦新品种。1993年12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高梁育种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杂优育种工作培育和引进上百个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材料,通过筛选、加工,培育出一大批优良的亲本。这些优良材料基本上可代表目前该省高梁亲本的种质资源。本文采用随机抽取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估计了该省高粱亲本总体的单株产量等数量性状的基本遗传参数。为其在杂优育种中合理利用及进一步改良这些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小麦绵阳32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绵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绵阳32(原代号MS1)是运用两系法以重庆温光型两系不育系C49S-89与自育恢复系J17杂交组配而成的强优势杂交组合。本文介绍绵阳32特征特性及其配套高产栽培、高产制种以及亲本繁殖等技术,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1亲本选配及选育过程1992年重庆市作物所成功育成居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为小麦杂优利用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年,我所引进其核不育材料C49S,并连续两年对其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以观察和验证其育性变化和育性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C49S的不育期长、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强筋小麦临优145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在田间条件下研究追氮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一定时,拔节期追氮临优145和临优2018的产量最高;随着追氮时期的后延,两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粉质参数:不同筋型小麦变化不同,强筋小麦临优145逐渐变优,中筋小麦临优2018变化不同。所以在小麦生产中要根据小麦的生态特性,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冬小麦生产大省,随着冬小麦的发展,我省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在小麦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发生面积很大,加大了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一、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概念、特点。麦田野杂麦是指具有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解决小麦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泰安地区农业局进行了小麦新品种的对比研究,筛选出潍麦8号、山农8355、淄麦12号、济麦20号、烟农19号和济南17号作为泰安市大面积推广的主推优质小麦品种。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麦原种生产免去杂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目前我国小麦原种生产中,田间去杂工作面临着去杂难落实、去杂任务重、去杂质量差等诸多困难,单纯依赖去杂技术并不能保证小麦原种纯度.小麦原种生产实行免去杂技术则有利于建立和巩固繁殖基地、完成原种生产计划,降低原种生产成本,从根本上确保小麦原种纯度.小麦原种生产实行免去杂技术,需要采取确保小麦品种原原种纯度、规模化成方连片繁殖、同一小麦品种在同一基地连年繁殖、水旱轮作、适当晚播等主要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水平,本研究通过剖析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研究进展,探讨谷子杂优利用中的问题。将中国谷子杂优利用研究归纳为4个阶段:起步、发展、应用、提升。并从8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育性遗传与恢复、高异交结实率亲本创制、抗除草剂、杂种优势不强原因及优势群划分、胞质类型单一和胞质专化性病害侵染机制、杂优机理及预测、品质评价、小米深加工。提出了谷子杂优利用的7个发展趋向:高产是永恒的主题、商品品质食味品质兼优、产业特点更趋突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须紧密结合、杂交种组合配制主动化、杂交种应用趋向、制种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郑麦379是一个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为实现种优、质优目的,生产上应注意选择适宜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提升土壤肥力、注重氮肥后移,适期适量播种、预防倒春寒危害,及时去杂、适时收获,并专收专储,补齐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短板,从而实现优质优价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刘伟 《中国种业》2021,(9):19-22
通过对江苏省小麦品种布局、应用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江苏省小麦产业存在栽培管理粗放,比较效益低;品种多、乱、杂,良种良法不配套;受环境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差;优质不优价,优质品种种植积极性低;产业不协同,附加值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培育优新品种,普及配套良种良法;通过政策引导,加大种粮扶持力度;推动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种植;加强政策引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产销衔接,推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江苏省小麦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种子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连麦2号和烟农19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考察了小麦种子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小麦种子质量全程控制技术。结果显示:采用育种家种子、施用纯氮240kg/hm2、乳熟期去杂等技术有利于小麦繁种质量,烘干前发芽率与烘干后发芽率降幅呈负相关,烘干前含水量与烘干后发芽率降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正确区分小麦杂株类型,提高小麦品种纯度,有助于育种单位、繁种部门提高小麦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