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小麦单产的提高是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相结合的结果,良种是作物增产的内在因素,是科技的有效载体.我国著名小麦专家吴兆劳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种的增产潜力,在伊犁地区中西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小麦良种可使小麦产量增加2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我国小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优质专用小麦国产化,提高我国小麦品质的整体水平,国家农业部制定出一系列发展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长期规划和近期部署.其一是明确我国主产麦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合理调整优质小麦生产的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逐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其二是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的投入,加大对发展小麦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优质小麦种植收益.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全球优质小麦及其产品的贸易上占据有利地位,实现我国由小麦进口贸易大国向出口贸易强国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应把握好如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武世信  武高潮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5):102-102,106
旱作小麦属于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其产量水平的高低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降水是旱作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旱作小麦栽培水平,是保证农民在干旱条件下获得相对高产,达到增产增收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食疗型黑小麦聊麦黑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黑粒小麦的产量低,大面积推广的黑小麦品种一直没有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饮食日趋营养化和健康化,基于黑小麦品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聊城市农科院于2000年申请立项,进行了食疗型黑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选育出几个有苗头的黑粒小麦,经多点试验和小面积示范,选出优系聊麦黑17,2004年通过专家实产验收鉴定.  相似文献   

5.
优异小麦新种质的创造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种质资源创造是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而理化诱变是创造小麦新种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理化诱变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诱发突变的效果.本课题组多年来坚持小麦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现将九五期间育成的新品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气候、品种、栽培、肥料等因素,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一大障碍.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种植密度和氮肥运筹会直接影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进而影响产量.而在高沙土地区的特定土质条件和目前生产水平下,如何通过群体质量栽培的密度和氮肥运筹来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抓实抓细良种补贴政策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同科 《种子科技》2005,23(6):329-330
良种补贴是国家大力实施惠农政策,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举措.2005年国家进一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对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补贴种植1亿亩,每亩补贴10元.为了充分利用国家良种补贴的有利形势,大力促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促进优良小麦品种的推广,提升我国小麦市场竞争力,笔者结合以往开展良种补贴的工作经验,就搞好今秋小麦良种补贴工作提出几点措施和建议,供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种植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并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鉴于此,以小麦种植为着手点,分析了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并提出推广小麦种植技术的策略,旨在提高我国小麦种植产量与质量,改善种植户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9.
协调小麦高产与优质的农艺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量和品质是小麦品种的两大基本属性,实现高产与优质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目标.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农业生产长期低不稳,粮食供需矛盾突出.为解决居民温饱问题,80年代之前,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如何提高小麦产量,而对品质改良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农业连年丰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小麦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但由于我国现有小麦品种绝大多数品质较差,不能满足居民消费和企业加工对小麦品质需要,我国每年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价值约26亿美元的优质专用小麦,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小麦品质,生产出既高产又优质的小麦已成为农业科技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其中黄淮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其面积为1466万公顷,总产为6300多万吨,分别占全国小麦的55%和64%.平均每667m2产量水平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50kg左右,逐渐提高到本世纪初期的近3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