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探索不同施肥量处理对高原夏菜的影响效应,以青花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量处理对青花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甘肃省河西地区高原夏季青花菜制定合理施肥方案与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高氮处理的产量、花球紧实度和花球叶绿素含量比低氮处理高;而高氮和较高的氮、磷比例以及钾肥不足可导致青花菜硝酸盐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施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Vc含量降低。青花菜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相关性分析表明,青花菜植株内氮、钾含量与产量和花球叶绿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磷含量与可溶性糖、V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充足的氮、磷、钾营养对青花菜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氮磷钾配施可调控青花菜主要矿质养分的吸收与分配,促进叶片与花球中养分的积累,从而提高花球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肥处理组合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处理组合下冬小麦陇鉴301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处理组合在不同生育时期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旗叶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相似,即低氮高磷(N1P2)处理植株具有高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氮高磷(N2P2)处理植株具有低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以高氮高磷(N2P2)处理高,低氮高磷(N1P2)处理低.  相似文献   

3.
磷营养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和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磷素营养对山西省审定的10个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生长和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和高磷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株高、主根长、根体积、叶面积和植株干物质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高磷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间植株的磷吸收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在低磷条件下其差异不显著。晋豆11号、晋豆4号和晋豆23号在低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磷利用效率,表明它们适合于低磷土壤种植;晋豆10号和晋豆11号在高磷条件下磷的利用率较高,说明它们适合于磷有效含量高的土壤种植。合理利用大豆品种资源,有利于发挥品种利用磷素的潜力,提高磷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与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135kg N/hm 2)、中氮(225kg N/hm 2)和高氮(315kg N/hm 2)与2个磷钾用量(P2O5-K2O,90-120、135-180kg/hm 2)处理组合中,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重、氮钾含量、氮钾累积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高;等氮条件下,增施磷钾使植株含氮量降低,植株氮、磷和钾累积量随磷钾用量增加而增多。各施肥处理生育期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变化,表现为起身期较冬前降低,起身至开花期不断增高,开花期至灌浆期明显下降,灌浆期至成熟期有所回升的特征。随生育进程,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不断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V”字形变化,在开花期达到谷底。高氮水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低于低氮处理;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随供氮增多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中氮处理最高;产量表现与穗数相似,但中、高氮处理差异较小。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可明显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随供氮增多,单位氮素生产子粒能力降低,氮肥利用率下降;单位磷、钾素生产子粒能力随氮素用量增多呈低—高—低变化。研究表明,中氮(225kg N/hm 2)配施磷钾(P2O5-K2O,90-120kg/hm 2或135-180kg/hm 2)有利于调节生育期间土壤养分供应,改善植株养分吸收、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氮(N)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最多的元素。它能刺激地上植被生长,保持植被绿色。草坪缺氮时,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磷(P)是植物苗期生长和根系生长必需的元素。植物缺磷首先表现在植株低矮,类似叶绿素缺乏症,绿色渐深或变成红色。磷素可由土壤中的矿物质分解而来,但数量有限,因此,在草坪生长过程中需补充一定的磷肥。  相似文献   

6.
乙烯对玉米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但乙烯对玉米氮素吸收与积累调控效应缺乏深入研究,局限了乙烯在玉米丰产高效栽培中的应用。本研究以郑单958、瑞福尔1号和德美亚3号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对氮素供给的响应差异,结合外源添加乙烯合成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acid,ACC),分析乙烯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吸收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氮条件下,氮素敏感型品种(德美亚3号和瑞福尔1号)比郑单958叶片缺氮表型明显,对ACC处理敏感,而且ACC处理抑制玉米植株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ACC处理抑制了低氮下叶片叶绿素合成,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积累,促进玉米叶片早衰,其中ACC处理郑单958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德美亚3号和瑞福尔1号;进一步研究发现,低氮处理抑制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ZmACS7和ZmACO15的表达,降低乙烯含量,ACC处理促进低氮条件下ZmACS7和ZmACO15基因的表达,提高乙烯含量;低氮处理抑制玉米根系中ZmNRT2.1表达,但ACC处理促进低氮下玉米根系中ZmNRT2.1表达,其中郑单958根中ZmNRT2.1表达在低氮条件下显著高于德美亚3号和瑞福尔1号。研究结果表明乙烯通过调控玉米植株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和ZmNRT2.1表达,调节了氮素吸收与分配,影响了植株生长,其中氮素敏感性品种比持绿型品种对乙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体系下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养分积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应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同供氮(0, 120, 180, 240 kg/hm~2,记为N0、N1、N2、N3)和供磷水平(0, 35, 70, 105 kg/hm~2,记为P0、P1、P2、P3),以单作玉米(施氮水平:N0、N2,施磷水平:P0、P2)为对照。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较玉米单作施氮磷的增效作用更明显,分别提高了20.16%和20.60%。套作玉米中,各氮磷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及速效养分有影响,相同磷素水平下,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于施氮180 kg/hm~2时最高,土壤磷酸酶活性则受到抑制,有效磷含量较不施氮降低;相同氮素水平下,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脲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碱解氮含量先增后减。相关分析表明,氮磷互作下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6~0.812),与玉米氮磷积累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及植株吸磷量呈正相关,尤其与有效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关系(r=0.634~0.851)。综上,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由于种间效应和氮磷互作共同作用,活化了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提高土壤碱性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利于玉米植株氮、磷素的累积。本试验研究范围内,套作模式下玉米氮磷配施以氮减至180 kg/hm~2、磷减至70 kg/hm~2时,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8.
氮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多的肥料,也是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了解植物如何感知外界氮浓度变化的信号,调整自身代谢及根系形态以吸收氮素,获得较高的氮利用效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采用分根系统对木薯根系两侧进行不同氮处理,并对均质和分根处理的木薯植株以及根际土的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分根处理下的木薯在施用均质处理一半的硝酸盐条件下,株高、生物量与均质处理差异不大,但是块根发育进程更快,叶片中全氮含量更高,且分根两侧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更低,说明分根两侧土壤中的氮更多地吸收和转运到了木薯体内。此外,木薯可以感知系统低氮信号并促进氮吸收同化基因在分根的高氮一侧高表达,这有利于木薯在高氮一侧的氮吸收,进而促进木薯的氮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栽培密度对亳州桔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密度对桔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设计5个密度栽培试验,测定了不同密度处理桔梗植株茎高、根长、根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桔梗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和体内分布情况以及根中桔梗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密度处理显著影响单株桔梗茎高、根长、根粗、单株干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以及总皂苷含量。高密度条件下,单株发育较差,生长生理指标显著下降;低密度条件下,单株发育良好,生长生理指标及总皂苷含量较高,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较低。植株对氮、磷的吸收趋势一致,生育前、中期吸收逐渐增加,中期达到吸收高峰,后期逐渐降低,前期主要分布在叶片、茎中,中期分布在花果比例较大,后期转移至根部,密度与单株氮、磷吸收量成反比。相比氮、磷吸收,桔梗对于钾的吸收量较小,前后生育期在体内分布趋势相似,中期分布均衡,密度对钾的吸收、分布无显著性影响。综合生物产量和药用部位产量及药效成分含量考虑,闽北、中部地区南桔梗的种植密度在M3左右(约49.5万~45.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氮肥的用量、施用时期、种类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高的处理与施氮水平低的处理相比,植株及各器官氮含量普遍偏高,而磷钾含量普遍偏低。氮磷钾无论是累积速率还是累积量均是成熟期最大。处理间E(控释氮肥)处理氮磷累积量最多,A(不施氮肥)处理最少;钾累积量G(60%控释氮肥+40%尿素)处理相对最多,A(不施氮肥)处理相对最少。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均为最高水平180 kg/hm2的控释氮肥E、控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G处理植株氮磷钾累积量相对最多。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养分配比对温室土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磷钾养分配比对土壤栽培黄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磷素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适量氮钾肥配合增施磷肥可以增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适量氮磷肥配合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对马铃薯营养状况及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试验分别在甘肃省景泰县、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河北省沽源县3个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在基地常规N、P2O5、K2O肥施用量分别为300、345、375kg/hm2的基础上,研究改变磷、钾、氮肥用量对马铃薯营养状况、块茎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从N300、P2O5345、K2O375kg/hm2降低到180、180、225kg/hm2,对植株干物质累积量没有显著影响,3个基地都呈相同的趋势;3个基地不同处理的块茎产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用量和比例为180-180-225的施肥处理,其经济效益较高。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磷肥,当施用磷肥后,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且主要存在于表层土壤(0 ̄20cm),这说明缺磷土壤通过施用磷肥,可提高土壤有效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库大小对水稻不同叶位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去穗与疏花方式调节库大小,研究了对水稻不同叶位叶片氮代谢的影响。去穗或疏花后,已完成发育的源叶片,尤其是顶4叶,蛋白质合成重新旺盛,蛋白氮含量提高,出现了类似于生长库的氮代谢特征。水稻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力可反映其蛋白质合成能力,据此可判断叶片是属于氮素供应源还是氮素接受库。研究证实下位叶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14.
果树断根对铁的吸收是被动吸收 ,铁被吸收、运输的形态均为二价态 ,断根吸收的铁绝大部分被运往叶片。整根吸收的铁大部分淀积在根内。铁胁迫致苹果黄叶时进行根系输铁液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叶片叶绿素和铁的含量从而达到复绿的效果 ,在Fe Citricacid、Fe -EDTA和Fe N三种铁肥中 ,Fe N是适宜根系输液的铁肥品种 ,主干强力高压注射铁肥复绿较慢 ,叶面喷布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验证和优化马铃薯的施肥指标体系,以标准的“3414”试验作为试验方案,同时增加“2水平+有机肥”处理,以常规高产马铃薯栽培施肥作对照处理,共设16个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各小区的马铃薯收获期植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生物鲜重、基茎粗、商品薯、商品率、理论产量、绿叶面积指数等显著差异,马铃薯理论产量与施肥量不成正比关系,最大差异高达129.30%,缺N的相对产量为69.88%,少施P的相对产量为112.16%,缺K的相对产量为95.79%,最佳施肥量为N、P、K配合为1:0.54:1.11(N=10.22、P=5.54;K=11.36)。试验结果还表明,试验区土壤中P含量已经较高,P的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大,施肥的N、P、K三元二次方程为:Y=890.75+159.64N-74.68P+22.56K-4.96N2+6.73P2-0.01K2-2.53NP-2.20NK+2.02PK;按“3414”试验的结果,每公顷的最高施肥量为N:100.5 kg;P:52.2 kg;K:222.75 kg,这可为南方稻田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少P、追N、补K”施肥技术模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泉州市1999—2003年的5处耕地连续定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地力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在连续不施肥后逐年有所下降。与监测前相比,各监测点施肥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仅有微小增加,碱解氮含量变化虽然有波动,但总体上略有下降,而有效磷增幅较大并呈盈余积累丰富状态,速效钾均有显著降低并呈低指标含量状态。表现出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是氮磷有盈余而钾亏缺严重。肥料投入结构不平衡,有机肥料在施肥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化肥投入量逐年增加,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  相似文献   

17.
缺磷型稻田土壤施磷增产效应及土壤磷素肥力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不施肥(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 %,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 %,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 %;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18.
起身肥对水稻分蘖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宁粳2号为材料, 通过塑盘穴播育秧,带土、带肥移栽,研究了起身肥对水稻分蘖的发生、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17 d,基蘖肥水平相同条件下,起身肥处理 (N-100%) 群体茎蘖数比非起身肥处理 (CK) 高3´105 hm-2。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100%处理中,>3叶龄分蘖比率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N-100%处理多施5.55 kg N hm-2,而分蘖成穗率、有效穗数、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显著提高。N-75%处理 (施起身肥,基蘖肥施量为常规的75%) 中,总施肥量比CK低32.4 kg N hm-2,而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CK。N-50%处理 (施起身肥,基蘖肥施量为常规的50%) 基蘖肥水平过低,影响分蘖的发生与生长,与CK相比,氮肥利用率和产量都显著降低。因此,适量的起身肥可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提高水稻的分蘖成穗率,减少基蘖氮肥的施用量,促进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施氮量对甜菜可溶性糖、蔗糖、果糖、淀粉含量的影响,为甜菜生产的最佳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选用甜菜品种H003 为试验材料,设置7 个施氮水平(0、40、80、120、160、200、240 kg/hm2)。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生育进程推进甜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蔗糖、果糖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淀粉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蔗糖、果糖与淀粉变化规律相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甜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前期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后期与之相反;施氮120~ 160 kg/hm2有利于甜菜叶片蔗糖和果糖的累积以及淀粉积累峰值期的提前。综合分析表明,同一施氮水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蔗糖和果糖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而淀粉与两者变化规律相反;施氮在120~160 kg/hm2之间有利于甜菜碳水化合物同化、转化及积累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