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空秆秃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玉米空秆发生的原因 1.1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耐密性差或平展型的品种要稀植,耐密性强或竖叶型的品种要密植,耐密性强的品种适宜密度范围广,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密度增加产量上升趋势但密度过大时则空秆率增加,产量降低。平展型玉米因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小于紧凑型玉米,在密度过大时群体内光照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2.
皖北地区主栽品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皖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为玉米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穗粒数、千粒重等参数的监测,研究淮北地区密度对主栽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连续2年在宿州市农科院农试场,以‘郑单958’、‘鲁单981’、‘隆平206’为试验材料,以审定密度为基准,每7500株/hm2为一个密度阶梯,设置从减少7500株/hm2至增加30000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在充分满足水肥需求条件下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上分析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除平展型玉米品种‘鲁单981’外,其他2个品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紧凑型品种‘郑单958’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3300株/ hm2,半紧凑型品种‘隆平206’适宜种植密度为68600株/hm2左右,平展型品种‘鲁单981’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由此得出,品种株型越紧凑,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随密度增大,穗粒数与千粒重与密度呈越显著负相关,品种‘鲁单981’生产上应适当稀植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3.
紧凑型玉米株型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紧凑型玉米各叶片长度在茎杆上的空间分布呈近似纺锤型,叶角度较平展型小,叶向值也大,其受光姿态优于平展型.紧凑型米玉对CO_2同化强度、根系吸收强度比平展型大;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平展型高.紧凑型玉米具有体内氮素代谢旺盛,后期不早衰,籽粒灌浆快,粒重高,单株生产力大和适宜密植等优点.选育和推广高光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是今后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华北地区1970-2005年审(认)定的26个玉米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我国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株型由平展型逐渐向紧凑型和半紧凑型过渡;产量稳步提高;穗长、穗粒数和行粒数增多;穗位高有下降趋势;秃尖长和秃尖度有上升趋势;千粒重、株高、穗行教、穗粗、出子率、ASI和成熟期等性状趋于稳定;产量的绝对杂种优势和相对杂种优势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认为,千粒重、行粒数、穗粒数和穗行数对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最大,是我国华北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玉米杂交种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讲述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结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探索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创造出16444.35kg/hm2 的夏玉米高产记录。选育出20多个被全国玉米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所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玉米籽粒成熟期间叶片形态衰老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研究了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农大364在籽粒灌浆、成熟过程中叶片衰老的形态变化.在灌浆期内,两个品种植株下部和顶部叶片的衰老进程明显快于中部叶片,并且平展型玉米的表现更为明显.两个品种穗位叶以上叶片的衰老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成熟期时,除了第17、18两叶以外,平展型玉米各叶位叶片的衰老比例均高于紧凑型玉米,致使其单株叶面积显著低于紧凑型玉米.籽粒灌浆后半阶段叶片的衰老速率显著高于前半阶段,平展型玉米在灌浆后半阶段叶片的衰老速度明显高于紧凑型玉米,这可能是引起两个品种单株产量差异的原因之一.有效缓解灌浆后半阶段顶部叶片的衰老将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特别是平展型玉米.  相似文献   

7.
1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区别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区别主要是植株茎秆与叶片之间夹角大小不同,叶向值不一。紧凑型玉米叶片上冲,穗上部夹角小于25°,穗下部夹角小于40°,而叶向大于40;平展型玉米杂交种茎叶间夹角较大,叶片平展或穗上部夹角大于25°,穗下部的夹角大于40°,而叶向值小于40。叶向值是反映穗位各叶片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综合指标,它受叶片与茎秆夹角、叶片下垂程度、叶片长度的影响:其值越大,表明叶片上冲性越强;其值越小,表明叶片越平展,下披程度越大,一般以值40为区分紧凑与平展的界限。计算公式是: Lov=90°—X×h/H 式中X为茎叶角,h为叶下垂长度,H为叶长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科植面积667500hm2左右,居旱地粮食作物之首。近几年来,各地在大力推广平展型杂交玉米的同时,积极试验。示范、推广紧凑型玉米,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在概述示范、推广工作成效基础上,着重对贵州紧凑型玉米的栽培技术问题予以介绍,以期生产上应用参考.1贵州紧凑型玉米示范推广效果紧凑型玉米,一般是指相应以上的叶角度小于25,叶片上冲挺立型杂交种。这类玉米由于株型紧凑,群体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加大台度,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强田间光合势,从而获得较大的光能利用率,光合产物积累多,加之根系发达,耐肥抗倒,因而能够比平展型杂交玉米增产。贵州紧凑到玉米的栽培,在生产上示范以来,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全省1990年组织品种区域试验,199]年开始生产示范,5年来的种植面积,相当于开始推广平展到杂交玉米10年的速度。据各地验收,紧凑型杂交玉米均比平展型杂交玉米增产,一般增产14%-44%。普遍高于全省玉米平均单产.最高0.06hm’单产达到796.8公斤。在不同生态环境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种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紧凑型玉米已在贵州70多个...  相似文献   

9.
紧凑型玉米的增产机制与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实际出发,分析总结了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高产生理特征以及紧凑型玉米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它具有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小,叶向值大,叶面积系数大,群体光合势高,库容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这是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而且在高密度下,紧凑型玉米植株个体间竞争小,雌雄穗发育协调,结实性好是该类型品种增产的内在机制;高密度下,株型紧凑、根茎强壮、抗倒、结实性好也是进行紧凑株型选择的重要指示性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紧凑型玉米育种不应仅局限于株型选择,而应从多个性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杂交玉米品种密度施肥正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玉米品种密度施肥正交试验杜光竹(贵州省道真自治县农推站)为了研究和对比大面积生产上用的平展型杂交玉米中单2号和紧凑型玉米在加大密度的同时施肥水平以哪种水平较适宜于单产提高,根据地区农技站安排,今年我站承担了此课题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于后。1材...  相似文献   

11.
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通过人工改型的办法测定5种不同密度下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的不同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高密度下影响更明显.改为紧凑株型后的最高群体光合速率及其最适密度高于平展型,平均群体光合速率改为紧凑型比改为平展型的高19.09%.玉米最佳茎叶夹角为10°,最适叶向值为64.63.  相似文献   

12.
用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2号、掖单4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各个品种与平展型(普通型)杂交玉米中单2号进行了春播试验研究,经综合分析和比较,以紧凑型杂交玉米的生物学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优于平展型,紧凑型中掖单13号最佳;掖单13号、掖单4号、掖单12号增产极显著;掖单13号适于榕江栽培.  相似文献   

13.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74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在适宜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易获高产,平展型品种在适宜低密度下,大喇叭口期上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平展型品种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产群体光合最适叶面积指数紧凑型品种6-7,平展型品种4-5.玉米开花后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生物产  相似文献   

14.
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王庆成  牛玉贞 《作物学报》1996,22(2):223-227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改变株型的方法,比较了原型(平展型)与改型(紧凑型)玉米不同密度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改型群体光合速率比原型平均提高17.2%,籽粒产量增加5.3% ̄8.6%。抽丝期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692)。改型玉米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分布比原型相对的“均匀”,是群体光合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认为玉米作物的优化群体结构为紧凑型玉米个体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其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产量。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分别比对照小垄栽培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果穗维管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启平  董树亭  高荣岐 《作物学报》2007,33(7):1187-1196
选用不同株型和穗型的3个玉米高产杂交种掖单4号、掖单13和沈单7号,利用植物显微技术与生理生化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品种间果穗维管束发育的差异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激素对维管束发育的调控。结果表明,在穗柄(轴)大维管束数、总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上,大穗型品种掖单13和沈单7号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在维管束密度及维管束相对面积上,则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和掖单13大于平展型品种沈单7号;密度对果穗维管束的数目、面积及穗粒库容影响显著,不同类型品种间对密度的反应有差异;促进类生长调节剂GA3和6-BA处理能显著增加穗柄内大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显著增加籽粒体积,提高单粒胚乳细胞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7.
杂交玉米正大619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619系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28 d,株高259.2 m,穗住高104.5 m,穗长21.8m,穗行数13.6行,行粒数42.4粒,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青杆黄熟,株型平展.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2800株/667 m2,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3000株/667 m2.下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3300株/667 m2.正大619是适宜贵州低热河谷区域坡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瘠、耐热、抗病的黄粒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史新海  王广明 《作物学报》1996,22(6):750-756
通过对山东省1976 ̄1995年中熟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由于选育了紧凑型品种而增加了密度(公顷株数和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提高了籽粒千粒重;1976 ̄1995年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公顷产量、公顷株数、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呈上升趋势,穗长呈下降趋势,穗行数、穗粒数、株高、穗位高、大斑病、小斑病和生育期等性状则变化  相似文献   

19.
紧凑型杂交玉米是我国80年代末期选配和推广的新组合,它具有株型紧凑、叶片直立、适宜密植、光合产物多、产量高等特点。“八五”期间,全国以紧凑型玉米为突破口,狠抓杂交玉米的推广,紧凑型玉米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5000万亩增加到1995年的1.5亿亩,占五米』总面积的比重由15%提高到44%,为杂交玉米面积的50%。紧凑型玉米亩产量比平展型杂交玉米增加50—70kg,增长幅度15%一20%,效益十分显著。紧凑型玉米的推广,不仅为提高玉米单产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小麦、玉米两熟超吨粮提供了可能。“九五”期间,农业部和国家科委把紧凑型玉米…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国内外以紧凑型为特点的玉米杂交种不断涌现,并在生产上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生产实践证明,紧凑型比平展型玉米品种有着显著的增产潜力。发展紧凑型杂交种,是“八五”期间全国粮食生产的重点,也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开发粮食和饲料生产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文着重分析两类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表现,旨在探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适推区及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为加速推广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