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滇西北野生牡丹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滇西北天然牡丹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利用12 个形态指标对18 个滇西北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牡丹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12 个性状居群间的变异系数为16.65%~107.78%,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8.44%。在研究的18 个居群中,宁蒗拉伯乡居群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25.02%;其次是玉龙县大平坝居群,变异系数为26.68%;以丽鸣线路旁居群的变异为最大,变异系数为50.86%。滇西北牡丹变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丰富的表型多样性,12 个表型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98.51%,居群间的变异(48.87%)大于居群内的变异(0.59%),表明居群间的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滇西北牡丹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坡度能正向依次解释单荚荚长(y11)、果柄长(y8)、叶柄长(y4)和单荚总数(y10),负向依次解释单荚荚宽(y12)、荚果数(y9)和株高(y1);聚类分析结果说明滇西北牡丹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是不连续的。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主栽的18份盆栽百合种质资源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变异水平评价、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盆栽百合品种间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各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在96.50%~99.17%之间,平均值为97.95%,群体间平均表型变异约占总变异的97%,表明品种间的变异是盆栽百合品种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品种内的变异对百合品种表型性状变异影响不大。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9.14%,性状离散程度低;不同品种之间性状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数量性状中指数最高为花序长(3.689),质量性状中指数最高为花瓣主色(1.76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盆栽百合的整株花型与营养生长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性状正相关明显大于负相关。表型聚类结果表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与相关性分析一致,18份种质资源被划分为5个居群,基本按花朵表现型而聚类划分。本研究确定表型数据是百合较为合理的评判指标,为盆栽百合育种资源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切花百合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百合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我们对国外引进的32份切花百合种质资源的1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切花百合品种间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各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平均值为78.97%,表明了各性状的品种间表型分化程度要大于品种内的分化程度,说明品种间变异是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5.48%,性状离散程度低;不同品种之间性状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415(H'1.000),百合品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百合的花瓣表现型与营养生长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花瓣颜色相关性状具有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表型聚类结果表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与相关性分析一致,32个种质资源被划分为3个居群,基本按花瓣颜色分布而聚类。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外引蚕豆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来自四大洲 17 个国家的 253 份蚕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研究蚕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12 个农艺性状在不同蚕豆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 9.97%~58.45% 之间,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粒厚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及百粒重可作为今后选育高产蚕豆品种的指导目标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 3 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75.2578%,其中百粒重、籽粒表面积、粒长、粒宽、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单株产量等性状是蚕豆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 UPGAMA 的聚类分析将 253 份参试蚕豆资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群主要特征为籽粒较大,单株产量高,是培育大粒高产品种的重要材料来源;第二类群籽粒较小,百粒重较小,是选育粮饲兼用型蚕豆品种的重要材料。综合分析国外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为我国蚕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育种亲本选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册亨4个居群43个望谟红球油茶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为揭示其种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采用多重比较、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望谟红球油茶种实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在6.78%~35.22%之间,4个居群平均变异系数在13.84%~22.68%之间,P 1居群的表型性状变异程度最低,P 2居群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望谟红球油茶不同种实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21,种实性状多样性高,在群体间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可为望谟红球油茶的选育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1.775%,最大程度上反映了43个望谟红球油茶单株的种实形态特征,其中鲜籽重、干籽重、果纵径、果横径是影响望谟红球油茶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性状。基于43个单株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将43个望谟红球油茶优良单株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微型月季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从12个数量性状和8个质量性状对国外引进的微型月季主栽种质资源,进行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月季表型性状的种间变异系数为花直径的变异系数(20.61%)最大,侧叶宽变异系数(1.68%)最小;种内变异系数为柄叶数变异系数(15.14%)最大,花瓣长变异系数(4.95%)最小;数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信息指数H'在0.852~2.777之间,平均值为1.960。基于20个表型性状数据,将种质资源分为花型、叶型、叶刺、花色等5个不同类型。数量性状的前7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75%,反映的信息与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花色、花型等经济性状表型性状指标的影响较大,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0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花型、叶型、花色、叶刺等5个主要性状。以上结果为微型月季的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中国板栗北方产区5个地理种群种子及叶片特征的表型分化、表型性状值(数量性状)的频率分布及表型频率多样性。结果表明,板栗种群间的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10.97%,种群内的占41.57%,7个性状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变幅在11.85%~28.34%。板栗7个性状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24.26%,表明种群内变异是板栗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种群内品种间的多样性大于种群间的多样性。板栗7个性状频率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但偏度和削度各自不同,众数的位置及所在组的频率也存在一定差异。表型多样度、Shannon信息指数均可用于表型多样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在种质创新和品种保护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贵州低热河谷地带采集而来的1 754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树型、树姿、生长势、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光泽度、叶面隆起性等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 754份茶树种质资源的树型覆盖灌木、小乔木和乔木3种树型,其中灌木占比最高(85.6%),小乔木为12.54%,占比最少的是乔木(1.88%);18个表型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7.63%,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叶身(47.7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叶片厚度(8.92%);18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1.10之间,平均值为0.71,其中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10),叶片厚度遗传多样性最低(0.16);基于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1 754份茶树资源在欧氏距离为16时聚为5类。本研究在调查这些地方茶树表型性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的系统鉴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探索贵州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贵州境内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滇重楼不同居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滇重楼不同居群的表型多样性,为滇重楼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观测20个居群滇重楼15个性状的表型性状, 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分析。滇重楼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14.3%~46.2%之间,表型分化系数为52.13%,居群间和居群内变异相当。滇重楼显示出较高的多样(2.4415),20个不同居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2255~2.5363。主成分分析显示茎高、叶柄长、叶片长、宽、花瓣长,花萼长,花茎高是引起滇重楼不同居群间表型差异较大的因素。聚类分析表明,滇重楼20个居群可以分为3大类。滇重楼表型多样性较高,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外引进辣椒资源形态学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外引进的30份辣椒种质资源3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国外引进辣椒种质39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2.14%,其中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132.40%),子叶颜色最小(6.01%)。在27个质量性状中,分枝类型的多样性信息指数最高(19.711),青熟果色最低(0.501);12个数量性状中,单节叶腋着生花数的多样性信息指数最高(0.955),株高多样性指数最低(0.465)。基于39个表型性状,30份供试辣椒材料在欧氏距离为15.47时聚为2类。在欧氏距离为13.75时,可以把30份辣椒材料分成3个亚类群,第Ⅰ亚类包括8份辣椒资源,第Ⅱ亚类包括10份辣椒资源,第Ⅲ亚类包括12份辣椒资源。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程度均较高,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湖北不同资源分布区山桐子叶片形态特征差异,指导湖北山桐子种质资源开发应用及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湖北省16个山桐子野生资源分布区的山桐子叶片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长宽比、形态因子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16个野生资源分布区间山桐子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84%~40.54%之间,说明不同分布区山桐子叶片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叶长、叶宽、叶柄长、周长、面积、叶长宽比和形态因子遗传力均大于88%,说明山桐子叶片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控制。(2)16个山桐子野生资源分布区叶片形态性状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山桐子叶片的大小和形状与资源木所处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处于不同地理位置间的山桐子的叶片形态之有很大差异。(3)根据叶形态聚类分析结果,以10.50的遗传距离为阈值,16个野生资源分布区山桐子种质依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综上,叶片形态多样性研究结果说明湖北省不同资源分布区山桐子叶形态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为山桐子的选育和改良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蝴蝶兰耐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品种蝴蝶兰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差异,对不同品种蝴蝶兰的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蝴蝶兰抗冷栽培、抗冷品种选育及抗冷生理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逐步降温的方式,观察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16个蝴蝶兰品种的叶片形态特征及各项生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6个蝴蝶兰品种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  相似文献   

13.
水稻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澄  樊萝康 《作物学报》1962,1(1):61-70
作者用水培的方法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缺磷的影响,结果证明:幼苗期缺磷的影响最显著,表现出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因此,栽培水稻在幼苗期及分蘖期充分供应磷肥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茶树‘中黄3号’主要生化成分月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白化茶树品种‘中黄3号’(‘ZH3’)主要生化成分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常绿品系‘苔茶15’(‘TC15’)为对照,检测2019年5个不同月份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收集试验地采样前的半月均温(HMMTBS)、半月均降水量(HMMPBS)、半月均相对湿度(HMMRHBS),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变化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月份2种茶树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接近,咖啡碱含量在‘ZH3’中表现稳定,而在‘TC15’中存在显著差异。‘ZH3’、‘TC15’茶多酚含量分别为7月>10月>8月>5月>4月、7月>5月>10月>8月>4月。‘ZH3’、‘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月>5月>8月>10月>7月、4月>5月>8月>7月>10月。各月份‘ZH3’茶多酚含量低于‘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TC15’;‘ZH3’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幅分别为2.6%~7.2%、9.2%~23.2%,远高于‘TC15’(2.2%~3.8%、14.7%~25.4%)。2种茶树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与3个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性。‘ZH3’游离氨基酸含量与HMMTBS、HMMPBS、HMMRHB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P<0.01)、-0.69(P<0.01)、-0.86(P<0.01),而‘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仅与HMMRHBS显著负相关(r=-0.74,P<0.01)。典型相关分析显示,3个气象因子对2种茶树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TC15’茶多酚含量影响较小;‘ZH3’、‘TC15’酚氨比分别主要受HMMRHBS、HMMPBS,‘ZH3’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主要受HMMTBS、HMMPBS影响,HMMTBS影响程度更大,‘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受影响结果与‘ZH3’类似。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不同品种百合叶绿素荧光参数对自然高温的响应研究,并对反映叶绿素荧光特性的重要指标展开分析,建立适宜百合品种高温响应评价的方法,筛选对自然高温响应敏感与不敏感的百合品种。以66份观赏百合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上海地区自然高温下分析比较Fv/Fm值,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结合有序样本最优分割聚类法分析自然高温下不同品种的FoFmFv/FoFv/FmPIABSDIo/CSoφEo等指标,比较不同品种百合对自然高温逆境响应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66份百合种质资源的Fv/Fm值在自然高温逆境下均受影响,采用隶属函数和有序样本最优分割聚类法将66份种质资源分为5个等级,‘Souvenir’、‘Merlet’、‘Conca D'Or’、‘Sunny Martinique’、‘Methone’等25个品种为一级,对高温逆境不敏感,适应性强;‘Zambesi’、‘Triumphator’、‘Nashville’、‘Brindisi’、‘Tresor’等19个品种为五级,对高温逆境较敏感,适应性差。本研究筛选鉴定出高温敏感与不敏感百合品种,为进一步开展耐热相关机理研究和耐热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该地区品种类型,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提高冀西北蔬菜产业整体效益。本研究在冀西北高寒环境条件下,对来自国内外的35个结球甘蓝品种的41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观测鉴定。发现质量性状存在明显变异,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8.00%~37.09%之间。主成分分析将19个数量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即单株产量因子、外叶因子、叶柄因子、叶球因子,它们对综合表现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4.31%。表型聚类分析将35个品种分为3组,且少数品种相似性极高。通过综合评分,筛选出15个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合当地栽培和不同用途的优良品种。研究结果为冀西北特殊条件下的甘蓝产业发展和育种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的品质优势,通过调查和研究,对武都‘大红袍’花椒的感官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杂质、灰分和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其理化特征;通过对挥发油得率、成分以及特征成分的测定与比较,探究挥发油特征;结合产地地理气候条件,对‘大红袍’花椒的适生条件进行讨论。武都‘大红袍’花椒感官特征为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花椒中的杂质、水分和灰分分别为(0.48±0.06)、(4.87±0.09)和(4.56±0.24) g/100 g,含量较低。金属元素锌、铁、铜含量分别为(20.30±7.58)、(18.34±12.64)和(7.25±3.87) mg/kg;有害金属铅和镉的含量分别为(0.18±0.03)和(0.004±0.006)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武都‘大红袍’花椒富含挥发油,得率为6.09 g/100 g,共有16种主要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3.67%,包括烯萜类(69.99%)、醇类(17.92%)和酯类(5.76%),其中D-柠檬烯(25.69%)、芳樟醇(17.41%)和α-月桂烯(10.45%)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武都‘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得率及其芳樟醇、α-月桂烯和罗勒烯等特征成分含量高于甘肃秦安、四川汉源和陕西韩城等邻近产地。武都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适中,适宜‘大红袍’花椒的栽培生长,所产花椒优质独特。  相似文献   

18.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phosphate (P) uptake and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24 high-yielding spring barley cultivars were grown in two pot experiments on a loess loam-sand mixture.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plants grew until maturity under P stress (50% of the maximum yield), and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plants grew until the stage of tillering (DC 25) at a low or at a high P supply.

At maturity, the range between cultivars with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values were 30% for total dm yield (grain and straw), 28% for grain yield, 24% for P uptake efficiency (P in grain and straw), 26% for P concentration in grains and 24% for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quotient PEQ (g dm grain per mg P in shoots) (mean of all cultivars = 100%). Grain yield was correlated with P uptake per plant, r = 0.71***, and with PEQ, r = 0.60**. Between P uptake and PEQ, there was only a weak relationship (r = −0.14). Therefore, a combination of high uptake efficiency and high PEQ in a cultivar may be possible.

At growth stage DC 25, the cultivars showed a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in shoot biomass, P concentration, P removal, P influx, acitvity of acid phophatases (Pase) and root length. The ranking of the cultivars, however, was very different at the two P levels, but the root-length and the Pase activity were more influenced by genotype than by the P supply.

A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ain yield, P removal, PEQ 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young plants cultivated under P stress were very weak (r < 0.43), selection for P efficiency at the stage of tillering cannot b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大丽花花粉活力有效的测定方法,了解大丽花不同品种的花粉活力,以大丽花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方法检测大丽花花粉活力,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对大丽花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方案后进一步检测、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花粉活力。研究结果显示,TTC染色法不能使花粉着色,I2-KI和孢粉染色法不能有效区分有活力和无活力花粉,离体萌发法效果良好,可准确直观地反映大丽花花粉活力状况, 是测定大丽花花粉活力的有效方法。当培养条件为pH 6.0、温度25℃、培养时间2.5 h时,花粉萌发率最高。培养基组分对大丽花花粉萌发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EG>蔗糖>硼酸,实际最佳处理组合为A3B4C2,即PEG4000 25 g/L、蔗糖60 g/L、硼酸50 mg/L的处理组合下,大丽花花粉萌发率最高达62.1%。采用上述获得的最优方案检测22个大丽花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为11.75%~78.72%,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差异大,其中,‘兰花公主’的花粉萌发率最低,‘波彻儿’最高。大丽花品种的花粉活力多样性丰富,所测定的22个大丽花品种有14个品种正常可育,杂交时可用作父本;8个品种为半不育或低不育,杂交时更适合作母本。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不同芍药切花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征,利用荧光标记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9 对PstI /MseI 引物组合对20 个芍药切花品种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 对引物均显示多态性,共产生谱带733 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99 条,多态性位点平均为95.36%,Nei 基因多样性指数为1.4163~1.5552,平均1.4740;Shannon 信息指数为0.4197~0.4929,平均0.4490。经UPGMA聚类分析后,20 份芍药品种的Dice 相似系数0.458~0.741,在相似系数0.52 处,可将供试的20 个切花芍药品种分为5类。研究认为,药芍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芍药品种分类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