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亚热带山地成土环境下土壤形成规律和分类现状, 推动中西部山地土壤发生学研究和土系建立, 为山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有关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发育特性及其系统分类的研究资料, 包括中国亚热带山地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和成土过程特点, 亚热带山地土壤分类的主要诊断层、 诊断特性和诊断现象以及高级分类单元的垂直分布规律, 基层分类单元的主要诊断指标。在此基础上, 展望了亚热带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值得重视的 4个方面:(1)深入理解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地球化学和成土过程;(2) 建立中国亚热带典型山地土壤的代表性土族、 土系, 检验和完善现有基层分类单元的诊断指标体系;(3) 强化山地土壤系统分类中分析指标和数据标准化意识;(4) 重视薄片微形态、 现代仪器分析和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发生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亚热带山地成土环境下土壤形成规律和分类现状,推动中西部山地土壤发生学研究和土系建立,为山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有关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发育特性及其系统分类的研究资料,包括中国亚热带山地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和成土过程特点,亚热带山地土壤分类的主要诊断层、诊断特性和诊断现象以及高级分类单元的垂直分布规律,基层分类单元的主要诊断指标。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亚热带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值得重视的4个方面:(1)深入理解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地球化学和成土过程;(2)建立中国亚热带典型山地土壤的代表性土族、土系,检验和完善现有基层分类单元的诊断指标体系;(3)强化山地土壤系统分类中分析指标和数据标准化意识;(4)重视薄片微形态、现代仪器分析和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吉林东部暗棕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吉林东部暗棕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采用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主流的土壤系统分类法,以吉林省东部暗棕壤的5个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剖面描述、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土壤的发生特性,确定土体的诊断层与诊断特征,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的标准,初步确定吉林东部暗棕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为淋溶土和雏形土2个土纲,冷凉淋溶土和湿润雏形土2个亚纲。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贵州省土壤的定量化分类研究与应用,利用近期在贵州省调查的18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结果,结合贵州省以往的土壤调查资料,对贵州全域土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成土特点分析、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鉴定与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类别划分。结果表明,贵州省丘陵山地土壤的脱硅富铝化主要以中度至弱为主,土壤有机质积累和腐殖质特性明显,土壤中铁质特性和铝质特性出现较为频繁,土壤粘化、黄化及碳酸盐岩岩性特性较为普遍;人为活动对该省土壤演变影响明显。该省土壤温度状况主要属热性和温性,土壤水分状况有湿润、常湿润、滞水、人为滞水和潮湿等类别。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共鉴定出有机土、人为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8个土纲,包括16个亚纲、41个土类和85亚类。文章对该省主要土纲分布的成土环境进行了分析,对贵州省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与地理发生分类类型进行了参比,并提出了在潜育土中增设水耕简育滞水潜育土、水耕暗沃正常潜育土和水耕简育正常潜育土三个亚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西猫儿山土壤形成特征及其系统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猫儿山的实地考察,选取不同海拔的6个山地土壤剖面进行描述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猫儿山土壤的形成特征,并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检索,确定各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及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结果表明猫儿山土壤形成特征有淋溶作用强烈和富铁铝化特征。B层土壤盐基饱和度低,在12.5%~21.9%之间,而铝饱和度高,在78.1%~86.7%范围;游离氧化铁占全铁含量52%以上,粘粒硅铝率在0.94~2.32之间;猫儿山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可划归为2个土纲3个土类。  相似文献   

6.
南方水稻土秋玉米高产技术罗惟希,卢其能,杨晖本研究通过多因子田间试验,利用微机处理试验数据,建立秋玉米栽培数学模型并初选优化方案。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1年在宜春地区农科所进方,并于1992年秋再行试验验证。供试土壤为石灰岩母质发育粘质水稻土,播种...  相似文献   

7.
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土壤的状况,在东灵山山麓草甸选取了3个剖面,在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3版中的方法,对样区内土壤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样区内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暗厚干润均腐土,暗沃干润雏形土2个土类,并进一步划分为普通暗厚干润均腐土,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2个亚类,由此说明,东灵山亚高山草甸土壤具有山地草甸土壤典型特质,即腐殖质表层积累丰富,但底层含量较少,易于受自然与人为因素流失。  相似文献   

8.
大庆市盐成土土纲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所积累掌握的大庆市土壤资料,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进行检索,建立了大庆市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系统。将大庆地区土壤分为5个土纲,盐成土纲是其中的1个土纲,在盐成土纲中又可以分为2个亚纲,3个土类。笔者主要从生境条件、形态特征、性状、生产能力、典型剖面等几个方面介绍弱盐潮湿碱积盐成土,弱盐简育碱积盐成土,弱碱潮湿正常盐成土,潜育潮湿正常盐成土,为土壤的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看土施肥我国长江以南,土壤多偏酸性,如长期施酸性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因此应配合施以有机肥料,或在每季用2~3%的石灰水中和土壤。在华北、西北地区,土壤多呈碱性,应施以酸性肥料,如沤制的绿肥及酸性化肥等。东北地区黑土含氮素较高,而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含氮较低;石灰岩山地土壤含钙较高;南方的红壤土则含铁较高,含有效磷较低;……因此要因  相似文献   

10.
湖南主要植烟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湖南烤烟主产区土壤对磷的供肥潜力,为烟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湖南烤烟主产区5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常年植烟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并拟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结果表明:石灰岩母质土壤具有最大磷库和最大的缓冲容量,第四纪红土母质土壤吸附结合能最大,紫色板页岩具有最大的磷吸附饱和度;吸磷量之间的差别为:石灰岩>板页岩>第四纪红土>紫色砂页岩>紫色板页岩;石灰岩、第四纪红土、板页岩、紫色砂页岩、紫色板页岩母质土壤的标准需磷量分别为209.50 kg/hm2、188.76 kg/hm2、146.58 kg/hm2、122.28 kg/hm2、77.21 kg/hm2。土壤固磷作用强烈,以第四纪红土母质土壤的固磷能力最强,解吸率最低;紫色板页岩土壤的解吸能力最强,解吸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主要微生物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岩溶地区土壤中主要微生物是否有利于植物群落的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岩溶地区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中主要微生物分布及其特征,了解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的数目及其呼吸强度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滇中岩溶地区华山松次生林、华山松疏林、灌木丛和荒草地4类典型植物群落土壤中的主要微生物含量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群落恢复进程的累积,其土壤中养分物质随之增多,其内所含的微生物数目增多,而且三大类微生物群在土壤中数量占其总数的比例各有异同。此外,由于微生物的呼吸对整个土壤呼吸的影响最为强烈,通过其呼吸作用先对碳酸盐岩溶蚀速率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岩溶地区土壤中各植物群落类型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20年来,人们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研究日渐深入,在石漠化已成为研究热点的今天,笔者提出应当强调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这一基本条件。以其特殊性为出发点,才能科学地认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本质和危害性。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特殊的水土流失是诸多因素造成,地质背景是特殊性产生的前提条件,气候背景是特殊性产生的重要原因,自然因素的特殊性是水土流失特殊性产生的直接原因,人文因素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巨大驱动作用。石漠化是这一地区特殊水土流失的结果。其特殊性的研究意义在于获得适用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评价标准、研究方法和防治手段,最终指导石漠化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和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储量、西南地区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有机碳分组方法的应用等几方面对我国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提升西南地区农田土壤肥力、固碳潜力及农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了查明岩溶中药材种植区土壤肥力状况,为中药材施肥管理提供理论的依据,开展此项研究。【方法】根据广西岩溶区中药材种植及分布状况,基于野外土壤调查与样品分析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药材种植区土壤肥力特性。【结果】结果表明:中药材种植区土壤为中性偏微碱性,质地粘重,阳离子交换量(CEC)较高,主要是因交换性钙含量较高所致。在土壤养分方面,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素和全量磷素含量都较丰富,平均含量分别达49.4g/kg、2.92g/kg和1.10g/kg,而土壤全钾、速效钾和有效硼缺乏,尤其有效硼平均含量只有0.15mg/kg,极缺水平的土样占此次调查样数的97%,土壤严重缺硼。【结论】广西岩溶中药材种植区土壤缺钾和硼,因而在施肥管理上要注意增加钾肥和硼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5.
VA真菌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VA菌根及其真菌的分类是微生物学当前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VA真菌分类的演变、属的特性及种的鉴定方法,系统介绍了内囊霉科真菌分类的新进展、新概念及鉴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水网平原水耕人为土发生学性状的空间变异规律,选择浙江省绍兴平原作为研究区,调查与采样分析了水网平原区不同类别水耕人为土诊断层、诊断特性等发生学性状的空间分异规律和不同发生学性状之间的关联及其与成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检出的水耕人为土类型主要属潜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和简育水耕人为土,以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的分布最为集中。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在水网平原区内多呈复区分布。研究区内土壤众多发生学性状均存在一定的空间变异,其中以氧化还原层结构面上斑纹、灰色胶膜数量和氧化铁活化度及耕作层的彩度变异较大,而水耕表层厚度、犁底层与耕层容重比、表土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在水耕人为土演变过程中主要发生学性状存在协同变化的特性,并主要受冬季地下水位和粘粒含量的影响。由潜育水耕人为土向简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的演化是研究区土壤演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雯  黄代民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42-446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连续带,主要分布在以贵州为中心的滇黔桂湘鄂川渝地区。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敏感度高,灾变承受能力低,环境容量小,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加上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迅速退化,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概述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存在的生态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现状、测定方法、时空变异性、土壤水分特征和土壤水分库容特性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