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贵州西部温凉地区分带轮作中影响小麦套作玉米复合产量(值)的主要因子带宽,小麦,玉米及其窝距进行了研究。结果:(1)表现最佳的模式有二个,一是1.50m带宽+毕麦10号+贵毕303+玉米窝距20.0cm,二是1.50m带宽+贵丰1号+贵毕301+窝距23.3cm(2)试验最佳模式复合产量达588.54kg/667m^2,复合产值达739。08元/667m^2,比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紧实度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家祥  庄恒扬 《作物学报》1997,23(6):719-726
试验于1992-1995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供试棉花品种岱15,设砂、粘土不同溶重盆栽。结果指出,容重1.1g/cm^3处理,根系长势“前旺后衰”,容重1.4g/cm^3和1.5g/cm^3处理根系生长始终处于劣势,而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主根生长率与一次侧根增长率高,主根长,一次侧根量大,根系活力强,吸收氮、磷、钾多,长势“前强后稳”,为最优处理;还发现,棉根干重随土  相似文献   

3.
泪科包衣种出苗率高,苗齐、苗壮,抗逆性强,是小麦生产上一项新的增产措施。为了普及该技术,精量播种,节约种子,探索其适宜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我市旱地分带轮作小麦包衣良种用种量6~7kg/667m^2较适宜,绵阳26号产量可达165.7~181.3kg/667m^2,绵农4号179.1~195.0kg/667m^2。  相似文献   

4.
覆膜马铃薯平衡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家 《耕作与栽培》1999,(6):49-50,52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对米拉马铃薯进行N,K肥料效应试验研究。借助于CASIO fx-3600P型计算器,建立了肥料效应方程。最佳施肥量为N8.22kg/667m^2.K2O12.08kg/667m^2,最佳产量为2002.30kg/667m^2,肥料配比N:K2O为1:1.47,肥料增产量530.10kg/667m^2,纯收益424.08元/667m^2,投产比1:3.98。指出在施有P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随着冻、起总水量的增加或减少,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明显增加或减少趋势。叶片随着冻、起总水量的降低,在孕穗期前,向茎秆的物质转移比例增大,孕穗期后,其自身干物质积累比例下降幅度越大,相应地向穗部的物质转移比例也越大;当处理总水量超过900m^3/hm^2时,叶鞘干物质积累比例在春5叶时最大,而不足900m^3/hm^2时则在春4叶时最大;茎和穗子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不同冻、  相似文献   

6.
骆联斌 《耕作与栽培》1999,(1):22-23,53
我县从80年代末开始推广肥团育苗移栽发展到目前的3333多hm^2,使玉米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肥团育苗移栽投工多,投资大,为了探索在该育苗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化,提高效益,今年特引进玉米育苗盘进行育苗,经田间试验示范证明较肥团育苗移某没少2个工,667m^2产增10.3kg,增2.5%,667m^2纯利增收25.9元,育苗盘育苗移栽与肥团育苗移栽比为1.3:1。  相似文献   

7.
DDVP气化后,能够在环流熏蒸系统中进行粮食实仓熏蒸杀虫,以空间0.3g/m^3、粮堆0.79g/m^3的用药量,就可以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在机械通风后,稻谷中的DDVP残留量完全符合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8.
该项研究采用0.5g/m^3、1.0g/m^3、1.5g/m63三种不同剂量磷化铝片剂缓释熏蒸密闭储藏面粉,经过梅雨和高温季节,均达到了不生虫,不发热霉变,不结块,品质和食味明显优于常规保管的面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等肥力大土泥土上玉米氮、磷、钾3因素4水平试验研究得出,要使玉米产量获得较好收益,其施肥量为尿素28.0kg/667m^2,过磷酸钙30.7kg/667m^2,氯化钾17.8kg/667m^2。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单施N肥比不施肥增产14.3%,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肥,则增产率上升为23.8%。单施N肥、N肥利用率仅为20.1%,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肥,则N肥利用率上升为33.5%。PK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1.8%入44.4%。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单施N肥667m^2纯收益为56.7元,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则667m^2纯收益上升为75.5元  相似文献   

11.
棉花膜下滴灌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的结果表明:棉花膜下滴灌较常规的沟灌节水57.6%,肥料利用率提高20%,土地利用3%,减少化控1次,籽棉666.7m^2(即旧制1亩,下同)产量提高25.7%,扣除成本后666.7m^2新增效益196.42元。  相似文献   

12.
玉米超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成单19为参试品种进行超高产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中单2号进行地膜栽培和露地直播常规栽培为对照,在四川省喜德县海拔1700m的孙水河谷冲积土壤上进行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试验研究和效益分析。超高产栽培采用营养土软盘育苗,定向移栽,施足底肥,配方施肥,化肥深施,防治病虫,人工辅助授粉,剔除老叶,授粉结束后,去雄等配套技术。经实际验收,单产达到1015.7kg/667m^2,单产值1219元/667m^2,纯收入885.8元,产投比为3.66,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突破了由宣汉创造的四川省玉米高产纪录(1010.5kg)。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丰收乐”C型烤烟生长调节剂和烤烟壮苗素对烟苗素擀和烟叶产量,质量影响,结果是:“丰收乐”C型烤烟生长调节剂和烤烟壮苗素均能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矮化植株,促进生根,增大叶面积,增加叶厚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烤烟幼苗素质。667m^2产量分别提高了7.6kg,12.3kg均价分别提高0.25元/kg,0.21元/kg,上中等烟率分别提高4.4%,3.6%,667m^2产值分别提高92.67元  相似文献   

14.
包装原粮磷化铝缓释熏蒸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聚氯乙烯薄膜六面密封的袋装小麦和稻谷进行磷化铝缓释熏蒸试验。采用三种厚度的聚乙烯缓释袋和三种剂量的磷化铝分别时对小麦和稻谷进行熏蒸,结果表明,对袋装小麦采用磷化铝2~3g/m^2的剂量,0.03mm厚聚乙烯袋缓释熏蒸,可使粮食一年基本无虫,对稻谷采用磷化铝5g/m^3的剂量,0.03mm,0.04mm聚乙烯袋缓释熏蒸均可使粮食一年基本无虫。  相似文献   

15.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群体生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较垄三栽培生育斯延3 ̄7d,株高平均增加3 ̄5cm,倒伏加重,开花以后单株干重,叶面积及单株荚粒数下降,但群体干重(18.01 ̄189.60g/m^2),叶面积指数(0.038 ̄1.270)及荚(23.7 ̄149.6个/m^2)粒(除合丰25号66.7株/m^2处理处,增加51.8 ̄163.6个/m^2)数增加,增加51.8 ̄163.6个/m^2)数增加,进而提高大豆  相似文献   

16.
高冰草生物学特性和利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冰草是近几年从澳大利亚引起的优质、高产、耐盐牧草,其干草产量每666.7m^2可达1.5t左右,在新疆试种尚属首次。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高冰草在营养期粗蛋白含量为19.8%,干草产量最高为1.8t,最低为0.93t,且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在寒冷季节无枯草期,填补了新疆冷季无青草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施用锌,钼微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威优64为材料进行了杂交水稻施用微肥钼(Mo)、锌(Zn)两因素各3水平的田间籽粒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是:(1)威优64对钼酸胺不敏感,各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施0.75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比空白ck籽粒产量增加8.39%、比施1.50kg/667m^2的A3处理增加5.46%;(3)0.75kg/667m^2,1.50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分别使杂交稻威优64穗粒数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甘薯脱毒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17.3万/hm^2,鲜产26.85t/hm^2,由于甘薯病毒病的普遍发生,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3亿元。1996年起开始重点推广甘薯脱毒新,至1998年全省甘薯单产、总产双超历史,其中脱毒甘薯推广4.5万/hm^@,并建立完美了一套脱毒甘薯应用推广体系,科学地提出了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陈学良  李子先 《种子》1995,(4):41-43
科选1号于1985年从农家稻种“一根插”中系统选育而成,在豫北平原多点品比结果,均产587.7kg/667m^2,比对照新稻68-11增产15.3%。从1990-1994年濮阳市累计种值1.3万多公顷,产量水平在550-650kg/667m^2之间。突出特点是抗倒、抗病、丰收性好。出糙率83.8%,精米率74.1%,粗蛋白质8.6%,直链淀粉20%,胶稠度97mm,糊化温度7级。除直链淀粉偏高外,  相似文献   

20.
从豆天蛾的幼虫中分离到一株核型多体病毒,其多角体的平面图象多为六边形和近圆形,直径0.6-2.0μ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圆滑,大小约50nm×320nm.室内和田间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对豆天蛾幼虫有比较强的致病力,对三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4×10^4.8个多角体/ml,y=3.24+0.54x。田间防效效果可达70%左右,与苏云金杆菌制剂或其他害虫病毒制剂混用,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