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山地所山地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我所在建立山地灾害学过程中,培养造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从事山地灾害及其防治研究的科技队伍;完成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生产任务300余项。这项成果不仅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在发展国民经济和减灾防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地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山地环境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钟祥浩 《山地研究》1998,16(2):81-84
近来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山区发展及其环境问题的研究。山地有它不同于平原地区的特殊环境特征,据此提出建立山地环境学的建议,并就这门学科研究对象及其主要研究内容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山地土壤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表径流力学原理,研究了降雨引起的山地侵蚀的输沙量.对于某一土壤类型,地表径流的输沙量可用坡度和流量的幂函数来表示.单场暴雨引起的土壤流失量依赖于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输入河流和淤积于水库中的泥沙,大部分来源于山地.降雨和地表径流所引起的泥沙颗粒分散和搬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山地土壤侵蚀速率主要取决于土壤颗粒的分离和溅蚀及地表径流的搬运能力.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山地森林保土生态效益计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借鉴国内外森林保土效益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河北省土地土壤流失特点,首次计算出了河北省山地森林年保土总量为6266.15万t;减少废弃土地面积9640.24hm^2,减少泥沙滞留1590.64万m^3,减少泥沙淤积1156.84万m^3,减少土壤有机质损失271.32万t,减少N、P、损失130.24万t,经价值计算得出河北省山地森林保土效益为38.15亿元,平均每年每hm^2山地森林保土效益  相似文献   

5.
福建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随着人口的增长,充分合理利用山地资源促进山地农业生态建设成为解决人地矛盾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调查,系统论述了福建山地农业环境特征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调整农林牧业布局、调整林业种群和群落结构及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6.
砂页岩山地土壤粒级侵蚀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试验实测值的分析研究,认为砂页岩山地土壤粒级侵蚀具选择性的侵蚀,1-0.25、0.25-0.05<0.005mm的土壤粒级是侵蚀的高峰粒级。研究结果表明:砂页岩山地土壤有选择性级侵蚀引起土壤沙化和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7.
西庄河山地流域滑坡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GPS辅助下的野外调查、野外实地填图进行数据采集和室内GIS(ArcInfo7.0)辅助下的数据储存、分析方法,以西庄河山地流域过去发生的滑坡事件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该山地流城内滑坡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近期滑坡发生的可能趋势。最后,提出防治滑坡灾害事件发生的合理化建议,为类似流域环境条件下的滑坡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区特征及开发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区,山多地少、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障碍着区内经济的发展,区内开发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搞好:1、协调山-林-地-人的关系;2.调整粮食-林牧-融渔关系;3.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4.提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甘肃陇南地区为例,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视角,探讨山地地域系统的协调发展。①陇南山地是我国江河源重要的“生态源”区,其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否,不仅牵涉到本区的发展,更会在波及效应的作用下影响中国最精华地带的可持续发展状态。②陇南山地位于我国各大地质、地貌、气候单元的结合部,兼具各自然地域生态系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典型的脆弱和封闭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多基质、多层次的景观类型和复杂的资源系统,其优势矿产资源、生态资源等所构成的资源系统,既表达了地理环境系统的丰富内涵,又构成社会经济地域系统的支持。③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的叠加与互制,区域基础设施的残缺不全和人文思想意识的落后,使陇南人文地域系统表现为强烈的贫困性和封闭性。本文以此为契机,综合应用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规划学和系统论观点和方法,目的在于探讨复杂地域系统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论重庆山地公园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环境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山地景观的建设较之平原地区也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矛盾.结合重庆山地城市的特征,借鉴城市规划、建筑学、行为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云南南涧干热退化山地环境特征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破碎,冲沟发育,植被稀疏,土壤石砾含量高,高温,雨量少而集中,地表径流量大,松散固体物丰富,水土流失与泥石流危害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是云南南涧县热退化山地的环境背景特征,根据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结合南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物生太工程治理泥石流与退化山地的方法,从1989年开始,对南涧县城后山干热退化山地开展生物生态工程治理,采取“稳,调,固,护”的技术路线,进行以调蓄水措施为核心的山地环境建设,筛选出一批适应干热环境的乔,灌,草植物,营造了多种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群落,开生物坝系工程,治理各类侵蚀沟道,经过8a治理,森林覆盖率从5%增加到65%,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土地资源的优势,加快山区经济发展速度,从1990年起,引石榴进山上坡。历时4年,完成了山地石榴栽培技术试验与蓄水保土效益分析,并探索出石榴败育花的成因和提高座果率的途径,以及提高石榴品质,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全市发展山地石榴2.7万亩,1993年鲜果产量63.23万Kg,实现经济效益307.2万元。  相似文献   

13.
山地石榴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石榴丰产栽培技术冀长甫(河南省平顶山市水利局,467000)石榴耐旱、耐瘠、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花岗片麻岩地区和石质山区都能生长。石榴花开满树,但因败育花占82%以上,故结果很少,产量低;石榴有分次结果的习性;石榴萌蘖力强,萌生枝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丘陵山地棉花需水及供水特征分析,提出了灌溉是解决花铃期水分不足矛盾和确保棉花丰收的主要途径。结合1991年对山地棉花花铃期分区进行不同水量的灌溉试验结果,经分析得出:山地棉花花铃期80cm深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262.7mm;产量和花铃期供水间呈速增、缓增和回落三个阶段:采用边际分析法确定常年棉花花铃期最佳灌溉量为255mm。为节水灌溉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陕南山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彦随  倪绍祥 《山地研究》1997,15(3):178-182
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作为遥感信息源,动用GIS新技术方法,结合地学,生态学分析,以陕南山地为例,建立了山地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及模式,对研究区内所划分的14种生态类型单元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进一步聚类为5大景观类型区。  相似文献   

16.
以昆明溪麓·南郡小区样板别墅区的景观规划为实例,从场地的地形、景观与建筑、瀑布与溪流、公共景观与私家景观,以及植物的选配等规划手法,阐述分析山地别墅住宅景观设计的要点,探寻山地住宅区地域性景观建设的策略。作者认为:山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组织,做到室内外景观的一致性;结合人性化设计,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景观布置的合理性;发展立体绿化,结合山地地形起伏的特点,创造出具有自然野趣的人工绿化;水体营造时考虑人们的亲水愿望、水体净化以及水体循环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再论山地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欲要完善和发展山地学,一定得加强山地学理论研究,含:1.全面认识山地的形成和演变趋势;2.正确处理人山关系;3.重视研究山地垂直带的结构功能;4整体关注山地河流的“下游效应”。山地研究的方法是:分类分析法和区域系统分析法,加上“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山地生物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山地生物多样性特点、困境及保护对策。我国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给山地生物多样性带来了较大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山地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余大富 《山地研究》1998,16(1):69-72
建议将山地学的研究对象定为以地域自然-人文综合体存在山地系统即山地人地系统,据此提出了山地学的天空内容应用围绕山地系统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演变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一中心论题展开。  相似文献   

20.
据2003年山地农业开发水土流失调查,永春县现有荼果园、旱地水土流失面积11740.9hm^2,占地类面积的60.64%,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47.6%。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景观遭受破坏,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本就该县山地农业开发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