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茶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对临沂市茶园的不同铺草厚度以及N、P1K和有机肥不同施用量的栽培试验进行了研究分析,对茶叶产量和投资效益两个目标函数分别建立了五因素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解格和模拟杂优,分析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的大小,找出了最佳组合方案,为北方茶园的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行距栽培方法对作物的产量和农艺性状有一定影响,宽窄行种植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行株距种植对毕节大蒜主要农艺形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等行距种植相比,宽窄行种植提高了大蒜植株的叶宽及假茎粗,产量也有所提高。试验结果显示大蒜优先种植模式为宽窄行种植、11 cm株距。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环境对温郁金栽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不同土壤环境对温郁金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灰土上栽培的温郁金具有较长的生长期和较高的生物量,莪术中莪术油含量也比栽培在酸性红壤上的高,石灰土比红壤更能忍受施加铵态氮肥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的栽培原料一般为棉籽壳,其价格直接影响杏鲍菇的栽培效益。以青菜头叶部分替代棉籽壳栽培杏鲍菇试验,测定了栽培过程中不同培养配方对菌丝生长、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杏鲍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栽培杏鲍菇的最适配方是棉籽壳68%、青菜头叶20%、麦麸10%、石灰1%、石膏1%,产量比对照配方提高13.18%,生产成本降低23.88%。  相似文献   

5.
水稻作为广东省肇庆市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优良品种也越来越多,且水稻产量关系到肇庆市粮食生产问题。合理的水稻栽培方式对其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1]),为探究水稻种植中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于肇庆地区水稻产区进行栽培试验,从水稻产量、性状、生长等方面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湖南省地区,对春播马铃薯进行了绿肥聚垄地膜覆盖、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普通翻耕4种不同栽培方式处理,研究了马铃薯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温度、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产前期,土壤平均温度和含水量均是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绿肥聚垄栽培普通栽培。且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产量可增加25.6%,而地膜覆盖栽培栽培方式马铃薯产量降低15.8%。因此,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马铃薯的田间温湿度和产量,而地膜覆盖可采取前期覆膜、中后期撤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在翻耕、免耕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的稻草覆盖量对秋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效益的影响,以此探寻在开县特定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秋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翻耕、免耕模式下,稻草适量覆盖可以明显提高秋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免耕模式秋马铃薯的株高、产量高于翻耕模式,差异极显著,且在稻草覆盖量为2.5kg/m2时,秋马铃薯的产量高达45.9kg/15m2,效益最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主导水稻品种Q优5号为材料,研究机插秧栽培不同追肥时间对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肥时间对该品种的产量、分蘖和成穗率等性状的影响显著,对生育期影响不显著。综合产量、生育期、分蘖、成穗率等因素,确定插后15~25 d为Q优5号的最佳追肥时期。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注重优质的大豆品种选择,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对大豆的种植效益以及总产量提高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对大豆的栽培现状、产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质大豆种植效益的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微生物和土壤酶是土壤微环境构建的重要部分,土壤质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等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人参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很大影响,研究不同栽培年限人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指标及酶活性的相关性,为人参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人参红果期分别采集种植3、4和5...  相似文献   

11.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等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 180 kg/hm2。在此施氮量下,宽窄行和三角形栽培氮肥运筹措施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6:3:1最佳,扩行减株稀植栽培方式以5:2:3最佳,抛秧栽培温江点和汉源点分别为4:1:5和5:2:3最佳。不同栽培方式在温江点均可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提高群体颖花量和生物产量而获得高产;汉源点三角形栽培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措不仅生物产量极显著提高,还维持了较高的收获指数(HI),增产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此外,宽窄行栽培较扩行减株稀植栽培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生态条件和氮肥调控措施的改变对其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与后期群体大小和温光条件有关;抛秧栽培抽穗前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氮肥后移措施来提高其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是其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裂区和正交设计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在不同群体密度、不同氮肥追施策略下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 ,探讨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通过群体调节和氮肥追施实现高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均对不同熟相类型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构成产生显著影响 ,并且存在交互作用。黄熟型小麦获得高产的可能性较大 ,早衰大穗型小麦在适宜的栽培和气候条件下 ,也有可能获得高产。同时利用15N年示踪技术研究不同熟相下追肥方法对化肥氮去向。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技术对超级稻免耕抛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的施肥技术对免耕抛秧栽培的超级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施用蘖肥比例过大,会使分蘖过多,中后期显得营养不足,有效穗反而少,影响超级稻产量;施好施足穗肥,能促进超级稻的生殖生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使有效穗、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加,提高产量。晚稻气温高,养分释放快,在适施蘖肥的同时,应注重穗肥的施用。在磷肥全部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和钾肥的施用早稻以"基肥60%+穗肥40%"产量和效益最高;晚稻以"基肥60%+蘖肥20%+穗肥20%"产量和效益最高;早稻、晚稻的产量和效益均以"基肥60%+蘖肥40%"最低。  相似文献   

14.
控释氮肥对辣椒的生理效应及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利用盆栽试验和田间生物试验,研究了控释N肥脲醛类肥料品种脲甲醛(UF)与速效N肥不同品种对辣椒生长、形态指标、产量及利用率的影响;并采用覆膜和露地2种大田栽培法探讨了不同控释肥用量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辣椒对控释N肥中N的吸收利用率最高,达44.4%,较其它N肥品种提高17.46%~46.05%,其产量为CK的1.88倍。N肥品种的增产效应顺序为UFCO(NH2)2NH4NO3NH4HCO3;UF处理,辣椒的果长、果宽、单果重及座果率等指标明显高于其它速效N肥品种。控释N肥用量试验表明,产量与用量密切相关,以600kg/hm2投入可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过量施用,效益显著下降。控释肥相同用量,覆膜栽培较露地栽培增产15.16%~16.45%;辣椒总糖、维生素C含量有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对干物质量及总酸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太子参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子参是一种补益类的中药,具有补益脾胃、益气生津,治疗食欲不振、心悸口干及肺脾咳嗽等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太子参的功效、产值、效益较好,人们广为种植。为提高太子参产量、品质和效益,必须了解太子参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福建省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福安是太子参的主要栽培产区。根据福安太子参生产经验,对太子参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 龙泉县位于浙南山区,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海拔高度相差悬殊。而栽培水稻在海拔145-1300米的山峦地带均有分布,就是一个公社、甚至是一个大队,栽培水稻也分布于不同的海拔高度上。由于各地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差异,使作物生长季节及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就是同一地,也由于单季稻能生长的时间长,栽培时间相差也较大。因此,难以找出影响产量的关键期和主要气象因子,给产量预报带来了困难。而预报一地或者一个大队的产量意义又不大,也不可能各个山峦地带都作预报。本文根据各气象因素年际之间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传统畦田种植(TC)、垄作种植(RC)和高低畦田种植(HLC)3种栽培方式,其中RC和HLC种植模式分别设置3种灌溉处理(900,720,540 m^3/hm^2),以TC的常规灌溉(900 m^3/hm^2)作为对照,研究3种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变化与耗水规律,分析栽培方式对产量构成要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RC处理的集雨储水能力相对较强;栽培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冬小麦产量和耗水量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6,P<0.01);栽培方式对冬小麦亩成穗数和穗粒数具有显著差异;与RC和TC栽培方式相比,HLC栽培方式下群体及个体的发育相对更好,亩成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相比TC和RC,HLC栽培方式下冬小麦耗水总量分别提高14.16%和19.90%,产量分别提升22.63%和27.37%,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升7.69%和6.87%。综合来看,HLC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研究区域较为理想的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对覆膜栽培辣椒进行不同氮磷钾配比肥效试验,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探索辣椒最佳施肥配比方案和肥料利用率,为辣椒生产提供依据。结果初步表明:合理的配方施肥对辣椒增产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最高经济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均为3356.8 kg/667 m2,对应的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7 kg、12 kg、11.25 kg,N、P2O5、K2O最佳配比为1∶0.4∶0.4;覆膜栽培辣椒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7.3%、45.5%、32.2%;少量多施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辣椒种植要想获得高收益,除了做好必要的田间管理工作外,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辣椒种植产量和收益的影响也要引起种植农户的关注。基于此,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艳红一号"辣椒和"韩国黑叶"辣椒,考察两种辣椒新型品种在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下,对辣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根据分析相关试验数据,得出单株定植栽培方式,种植密度不超过3 000株的情况下,辣椒的品质和产量会获得保障,经济收益也最高。  相似文献   

20.
在长武旱塬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该地区主栽的两个小麦品种长武134及长旱58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籽粒灌浆特性、旗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对产量构成及灌浆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灌浆持续天数Td、平均灌浆速度Va、灌浆渐增期天数T1、灌浆速增天数T2、最大灌浆速度Vm均呈显著相关,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下旗叶叶绿素含量的比较发现,有机肥与化肥的互作,可以适当延长灌浆持续时间,使籽粒获得较高的千粒重,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通过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籽粒千粒重、产量的差异表明有机肥与化肥互作的栽培模式较只使用化肥的栽培模式籽粒的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7.527%,10.74%和23.85%。对产量构成进行分析,粒重是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