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空间环境诱发作物突变的筛选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了作物经过空间诱变后的突变分析鉴定技术及其应用。分析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技术、细胞学鉴定技术、物理学鉴定技术、同工酶鉴定技术、生理指标鉴定技术、分子标记鉴定技术以及其他一些鉴定技术,同时综述了各种鉴定技术在水稻、玉米、小麦、番茄、辣椒、油菜等作物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苹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阐述了苹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分析了苹果种植技术中的土壤处理、施肥、品种选择,针对苹果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中的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1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近年来,海原县重点推广植物保护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一膜两季"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技术、马铃薯机械化作业、饲草调制、综合养殖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形成了良种良法到田,  相似文献   

4.
研究建立了温室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生态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栽培防治技术、消毒技术以及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该防治技术体系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50%以上,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5%。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是能够支撑生态农业模式顺利运作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多个单项技术的组合。构成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单项技术来源广泛,包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高新科技。单项技术与模式之间可能存在配套关系、相容关系或者不兼容关系。单项技术之间可能存在依赖、互补、相容、减效、排斥等关系。单项技术组合成为技术体系时需要选择与模式相配套或相容的技术,技术与技术之间有依赖、互补或者相容的关系,有减效关系时慎重选用。进行技术体系组合时还需针对模式对单项技术进行时间、空间和用量的调整和整合。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立了温室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生态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栽培防治技术、消毒技术以及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该防治技术体系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50%以上,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5%。  相似文献   

7.
果蔬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该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基于果蔬产品物理特性的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方法,如电学特性检测技术、光学特性检测技术、声波振动特性检测技术、核磁共振(NMR)技术、电子鼻技术、撞击技术以及一些其他技术与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予以了展望,认为综合应用多种高科技技术进行果蔬产品的无损检测与分选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是在"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指导下,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立健身栽培技术、土壤消毒技术、灯光诱杀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技术、色板诱杀技术、科学用药技术为核心的全新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退耕还林实用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省退耕还林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山西省退耕还林的几种实用技术,即径流林业技术、干旱区节水造林技术、ABT生根粉的处理树根技术、提高陡坡地退耕还林成活率技术、覆膜造林技术、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绍茶树主要害虫的种类识别方法和主要为害特征,从农业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性引诱捕杀技术、物理防控技术和化学防控技术等方面阐述了茶树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农牧户作为退牧还草技术的实施者和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技术的感知度和认可度对于调整和完善退牧还草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草地荒漠化典型区域——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和技术推广潜力5个方面的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农牧户视角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农牧户视角的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结果为0.469 8,说明农牧户对于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处于中等水平,技术满意度一般,技术可持续性较弱。具体表现为农牧户对于技术自身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修复功能持以肯定态度,生态效益评价较高;而对于经济效益和技术可持续性评价较低。2)分项退牧还草技术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推广潜力。3)分区域研究得出,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的区域差异性较小。因此,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农牧户对于该项技术的满意程度,为退牧还草技术的持续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产品的物理特性的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农产品的品质检测系统开发了一系列的无损检测技术.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基于农产品物理特性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方法,如电学特性检测技术、光学特性检测技术、声波振动特性检测技术、核磁共振(NMR)技术、电子鼻技术、撞击技术以及一些其他技术与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予了展望,综合应用多种高科技技术进行农产品的无损检测与分拣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它是三峡库区最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基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系统总结了紫色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体系。"4R"技术包括源头减量、过程阻断、养分再利用及生态修复。源头减量技术是农业面源防治最优对策,包括平衡施肥、氮肥运筹优化等减少肥料用量技术与节水灌溉、保水抗旱保护性耕作等减少排水量技术;过程阻断技术包括坡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生物篱技术等农田内部的拦截技术和人工湿地塘、生态拦截沟渠等面源污染物离开农田后拦截技术;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直接或间接还田技术,畜禽粪便农肥化技术,基于稻田湿地生活污水工程尾水净化技术等;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水体修复的生态浮床技术及水生植物恢复技术等,河岸带修复的生态护坡技术及生物隔离技术等。该研究可为紫色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车辆智能障碍物检测方法及其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的应用可提升作业的精度和安全性,而障碍物检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该文按照传感技术的不同进行分类,从单一传感器检测技术到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对车辆智能障碍物检测方法及其农业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单一传感器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技术、激光雷达检测技术和机器视觉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受障碍物表面情况影响、激光雷达检测技术成本太高、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算法复杂耗时长,均无法满足复杂农田环境需求;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则可以融合单一检测技术的优点,该文概述了视觉检测技术与激光雷达检测技术融合、视觉技术与超声波技术融合以及融合了深度和彩色图像信息的Kinect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包括新型装置和新算法引入及原有传统方法的改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对“十五”期间我国农机化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十五”我国农机化技术发展面临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的新形势,应坚持农机化技术创新、拓宽农机化技术领域、不同类型地区各有侧重重点突破的原则,重点研究开发农机化发展中的瓶颈技术、节本增效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推广“十大”农机化技术,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信息发布技术和病害测报预报技术采集、加工、处理与发布江苏省水产动植物病害发生现状信息。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林业育苗理念的指导下,育苗技术不断成熟,通过林业育苗播种技术、林业育苗分植技术、林业育苗插条技术、林业育苗嫁接技术、林业育苗管理技术及林业育苗防病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育苗质量,同时为林业造林发展提供助力,保持林业育苗的科学有效性,对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油茶树不仅能高效产出食用植物油,同时具有很好的抗污、隔离、造景作用。基于此,从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技术、整形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油茶树的种植技术,同时分析了油茶树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马崇轩 《南方农业》2022,(4):99-101
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树木成活率的基础上,有效涵养水土,改善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并缓解水土流失现状.其中又以集雨技术、咸水滴灌技术、储水灌溉技术、覆盖技术及抗旱保水技术应用最为频繁,在取得一定的林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水资源和土质问题、植被选择和模式问题、造林技术应用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北方地...  相似文献   

20.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包括改进微生物培养法、酶联免疫(ELISA)法、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直接计数法、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