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梁市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吕梁市13个县(市)1960—2006年46年气象资料分析,得出了吕梁市的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大风、干热风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吕梁“9·19”特大暴雨洪水看淤地坝的防洪减灾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19日,山西省吕梁市多个县(市、区)突降大雨或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了较大损失。位于暴雨中心区的方山县店坪沟流域、石张流域和离石区阳坡流域坝系的71座大中型淤地坝共拦蓄洪水1 430万m3,除5座受损外其余均经受住了这场暴雨洪水的考验,突显了其在拦蓄泥沙、调节洪水、减轻灾害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保护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在此次淤地坝抗洪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淤地坝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加快淤地坝除险加固步伐、坚决杜绝破坏淤地坝的行为、切实加强淤地坝防汛工作等4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3-2013年间,国家先后分5批批复了吕梁市的17条小流域坝系建设项目。截至2013年底,完成投资1.7亿元,共新建、加固骨干坝106座,新建中型淤地坝153座,小型淤地坝232座,已拦泥1530万m3,已淤地340 hm2,在减少入黄泥沙、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和巩固退耕还林、防洪减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介绍了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台湾位于西太平洋台风行径之要冲,根据中央气象局统计,每年平均有3.5个台风侵台。台北市处于台北盆地内,地势低洼,每逢台风来袭或暴雨来临时便造成淹水或坡地灾害。本研究搜集台北地区之台北、竹子湖、鞍部等主要气象站,自1960至2008年间共计75起台风灾害降雨资料,针对台风特性与降雨重现期距频率分析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台风特性与测站地形因素对于总降雨量有一定程度影响;经分析重现期距与重大水文事件得知:受降雨延时长及瞬时暴雨而导致排水负荷不足为灾害发生之主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详细分析吕梁市植被生长变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基于吕梁市的2000—2019年逐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13个县(市、区)气象观测站年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采用空间插值方法、空间相关性分析法和残差分析法,对吕梁市多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吕梁市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2019年吕梁市96.32%的区域NDVI呈现增加趋势,但各区域间存在明显空间性差异,中部吕梁山山区NDVI较高,东部平川地带和西部沿黄区域NDVI较小。总体而言,2000—2019年吕梁市的NDVI呈波动增加趋势,2018年达最大值。2000—2019年吕梁市NDVI与降水量和气温在年尺度上均呈正相关关系,且植被生长发育受降水的影响强于气温,全市38%的区域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的复相关性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 人类活动对吕梁市95%以上地区的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表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对吕梁市植被覆盖增加有积极作用,生态提升效应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以来,吕梁市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新增高效基本农田1万hm^2。实践中总结推广了“以工补农、以项带农、以财扶农、以水养水、综合治理”的新机制,为吕梁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吕梁市以丘陵山区为主体,是山洪易发的地区之一。针对山洪灾害具有季节性、局部性、递增性的特点,2010年以来,根据国家安排分期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建成了覆盖全市丘陵山区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以2012年和2016年汛期发生的暴雨山洪为例,分析了非工程措施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取得的防灾减灾效益。事实证明,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的监测系统可为预报预警提供数据支撑,预警系统可为广大居民安全转移安置提供时间保障,群测群防可为主动抗洪避灾减灾提供技能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减少、水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已成为吕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睫.对吕梁市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甘肃省近50 a来暴雨的时空变化及灾害特征,为该区的暴雨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29个气象站1968—2017年逐日降水资料,应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①陇东地区为甘肃省暴雨高值高频中心区,陇南地区次之,河西走廊和陇西地区最低。②近50 a甘肃省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7月最为显著,但5月呈下降趋势。③近50 a甘肃省暴雨量经历了少—少—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过程,除80—90年代是秋季暴雨量贡献较大以外,其余年代均是夏季暴雨量贡献较大。④甘肃省暴雨日数与暴雨量的振荡周期一致,存在8和3 a两个短周期,暴雨日数的8 a周期比3 a周期明显,暴雨量反之。研究期内甘肃省暴雨日数没有明显突变,暴雨量在1977年发生了突变。⑤近50 a暴雨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全球变暖和东亚季风增强的影响。[结论]甘肃省近50 a暴雨的增加造成了洪灾、旱灾的增加,应对甘肃地区加强暴雨气候监测以及防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15年7月31日至8月3日,榆次区连续发生3次短历时、强降雨过程,暴雨笼罩范围及暴雨中心均位于山丘区,最大10 min、60 min及24 h时段降水量创历史最高,洪水进城,街道淹没,损失惨重。通过对暴雨洪水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湿地蓄洪区管理、河道清障、搞好上游山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防洪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香港暴雨中心迁移与滑坡位置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滑坡灾害发生,诱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因子是强降水,即暴雨.暴雨过程中,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这种降水强度的时空与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以香港地区1992年5月8日暴雨为例,以30 min为时间间隔,分析了暴雨中心时空变动与滑坡事件时空分布及出现频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空间上滑坡均出现在暴雨中心或暴雨中心的边沿地区;时间上滑坡事件出现在暴雨中心出现或上一阶段时间内;并且降水的强度与滑坡的出现频率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梳理吕梁市兼并重组整合煤矿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总结推广煤矿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全市兼并重组矿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迈进,11月14日,吕梁市水利局召开了全市煤矿水土保持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小流域特大暴雨洪水关系及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发生在2000年7月3~6日,历时72 h,暴雨总量达358.19 mm特大暴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小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连续监测,进一步分析了暴雨洪水关系及演变过程.结果发现:此次暴雨属于局部性、历时长、中心强度大的特大型暴雨,暴雨强度的峰值达到了32.84 mm/h,出现在降雨过程的后期;暴雨洪水在出口断面上的响应出现在降雨过程的中后期,且后期尤为明显,另外由于流域面积较小,汇流时间短,响应到来的时间也较短.同时,经过进一步分析和计算得出,此次降雨过程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185 m3/s,最大洪峰流量的径流模数为3.66 m3/(s*km2), 时段最大暴雨径流系数为0.567;整个降雨历时内所产生的洪水总量为33 030.54 m3,平均径流系数为0.304.  相似文献   

14.
2013年6月27-28日,贵州省榕江县发生了一次强度较大的降雨过程,局部地区为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作为入汛以来强度最大、降水最多的降雨过程,为榕江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将结合常规的气象资料、天气形势、物理量等资料对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为以后的暴雨天气预报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27-28日,贵州省榕江县发生了一次强度较大的降雨过程,局部地区为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作为入汛以来强度最大、降水最多的降雨过程,为榕江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将结合常规的气象资料、天气形势、物理量等资料对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为以后的暴雨天气预报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61-2020年渠江流域13个气象站点降水数据,运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流域降水量及暴雨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渠江流域60年年均降水量1 126.17 mm,年降水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降水倾向率为6.9 mm/10 a。年降水量波动剧烈,存在27年、15年的周期性变化。年均降水量呈现由西部向东北部递增的趋势,降水量高值区位于流域东北部万源地区,低值区位于西部巴中地区。年降水量倾向率呈现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增的趋势,东部及南部降水倾向率为10~15 mm/10 a。渠江流域降水呈季节性变化,春季、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5年滑动平均数据表明,夏季降水倾向率为16.9 mm/10 a,秋季降水倾向率为-7.7 mm/10 a。季节降水量波动明显,突变点较多,春、夏、秋季突变点主要集中于1961-1980年和2010-2020年间,冬季突变点集中于1985-2005年间。渠江流域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倾向率最高值分别位于流域南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部。渠江流域汛期暴雨年均日数为4.28日,暴雨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60年内暴雨日数以0.21 d/10 a的速率增加。汛期暴雨日数年际波动明显,1965年、1983年、1984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汛期暴雨日数存在14年、21年的周期性变化。渠江流域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呈现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增的趋势,流域南部达川地区的上升趋势最快,较流域整体上升趋势高0.15 d/10 a。  相似文献   

17.
鉴于极端降雨事件增加和流域下垫面改变抬高排涝模数对传统沟道除涝工程形成挑战,该文结合塘堰滞涝功能提出了沟塘组合除涝工程技术及其设计方法。基于水文资料缺乏小流域的涝水形成规律,离散设计暴雨历时并假设离散时段内流量过程线符合三角形分布下,采用改进SCS模型和小流域汇流方程推求涝水流量过程线;采用水位-容积关系和堰流公式进行质量平衡演算设计塘堰工程规格。在淮北平原低洼区的农沟和斗沟尺度上组合堰宽分别为0.6和2 m的塘堰工程发现,3、5和10年一遇24 h设计暴雨下涝水流量峰值减少了25%以上,延迟了0.5~1 h,3或5年一遇设计暴雨除涝能力排水沟的除涝标准可分别提高到5或10年一遇。沟塘组合除涝工程为缓解排区和下游区域洪涝压力提供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5月29日至31日,省长助理刘维佳赴吕梁市就水土保持、水资源等进行调研。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健、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心主任左中昌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共调研了文水、汾阳、孝义、方山、柳林五县(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淤地坝、水库等水保、水资源工程,并听取了吕梁市五县(市)政府的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19.
河流泥沙是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河流的泥沙状况,不仅关系河流本身的发展演变,也反映了流域的环境特性、水土流失程度及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泥沙又是污染物的载体,对污染物的输移和转化具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泥沙的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利用新资料、新技术和新方法,全面分析了吕梁市泥沙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为吕梁市泥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吕梁市共有大中型灌区8处,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灌区旧的管理体制暴露出诸多弊端。为此,近年来各灌区都进行了灌溉管理体制的改革,用水户协会管理灌溉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在对吕梁市大中型灌区用水户协会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